分析诗词鉴赏的方法 当代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作者&投稿:郦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至少准备两个前提
  
其一,抓住作者和相关的时代背景,因为它们是互相制约又相互阐释的关系。抓住作者就是抓住作者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作者的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凡是优秀的、艺术上成熟的诗词作者,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塑造,还是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选用,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些鲜明的特色显示在作者一定时期乃至整个的创作生活中,贯穿在他一系列的作品里,成为他创作上的独特标志,这就构成了他作品的风格。那么,我们抓住了作者就等于从整体感受上抓住了作品,不同的作者,创作风格有的清新飘逸,有的沉郁顿挫,有的气势奔放,有的凝练舒卷,各有不同,把握好这一点对于我们鉴赏诗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背景”是大语境,是理解诗词意义的重要依据,鉴赏要把诗词放到一定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意识。通过背景去读诗解义实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其二,解读诗词要通解文字。诗词的语言文字是凝练而生动的,其凝练主要体现在对篇、章、句、字的锤炼上。炼句、炼字的目的是炼意,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更深广的思想感情。鉴赏诗词不通解文字,就像学生背下了一篇古文,却对文中的一些字句不大理解一样,这是不正常的,不通解文字就无法理解诗词所提供的形象,也就无法展开我们的想像力。宋代的朱熹曾批评过这种做法:“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全未晓,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空言无实,不济事。”这里与“空言”相对的,就是要“仔细理会”,就是要把语言文字弄明白。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广,这里只说四点。

  1.典故问题。诗词中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词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用一个典故可以省去一大段文字。作为读者,如果不懂得这些典故,自然无法理解作品,更谈不上去鉴赏作品。理解典故有两个层次: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要理解这首词,当然也离不开对那个时代和辛弃疾的了解,但这里的一个又一个的典故也是不可不扫除的拦路虎。

  2.语句的跳脱。诗的语言,古人称为“诗家语”,强调它和一般文章语言的不同。这“不同”之中的重要一点就是“跳脱”:或者突兀而起,或者省却联络,甚至写问答而有答无问,记事情而藏头露尾。不把“跳脱”之处连贯起来,达到“通解”,也就无法进入鉴赏的阶段。这里举个例子详细来谈,比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有人说自“言”字以下尽是童子的回答,这没错,但很容易使人误解,以为这童子的回答是连贯而下,一口说完的。其实,这里有三问三答,只不过把具体的问话都省去了。我们须从童子的答词中体会这问话的内容:

  问:师往何处去?答:吾师采药去。

  问:采药在何处?答:只在此山中。

  问:山前抑山后?答:云深不知处。

  通解至此,我们才能进而体会它的妙处。

  3.诗词用曲。诗词用曲,曲在反常,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人心情;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

  4.虚实相间。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像中的所感。写实时,以实带虚;写虚时,以虚传实。这样,虚实相间,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而且往往更能传情达意,在艺术上奏奇功,获佳趣。诗词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从“实”的圈子束缚中跳出来,避实就虚,借用“虚”来另辟一番新的天地。

  二、投入之后要跳出,情理结合

  投入作品的境界,重在体察情状,获得情感的体验;“投入”之后,还要能够“跳出”,跳出就是对诗词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跳出以后可以在技巧、语言或意旨、义理方面进行鉴赏。鉴赏的时候,有几点要注意。

  1.鉴赏语言时要力求既能意会,又能言传。有时听人说某作品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自然是一种境界。但如果停留在这一地步,也就容易陷入浑沌,甚至走入玄化。这样的鉴赏不可取,一定要具体化,你觉得好,就要把这好处说出来。这既是审美深入,也是一般语言训练的需要。比如,宋祁的《木兰花》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有人鉴赏说这是“卓绝千古”,也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其中“境界全出”四字并不能给一般的读者以深切的指示,“卓绝千古”之类的赞词更是无济于事。那么,这个“闹”字到底妙在哪里?有人这样评价:“春意以‘闹’字形容之,粗看似乎不合理。但是,艺术的想像和审美的特殊能力,则赋予这个字以特异的功能。春意是一种综合的感觉,也可以借用一下“感觉的复合”这个词来说明;而“闹”字,恰恰足以表现由多种感觉获得的意象所构成的复合的境界和气氛。绿杨、轻烟、红杏……这些都是诉诸视觉的春天景物,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画面,这是春意闹的视觉意象,这春意已不是单纯的静物写生和画面,而是类似立体声电影给观众的那种身临其境的综合感受,给人以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的春天的浓烈气氛。”像这样的鉴赏就不是肤浅或玄化,这就是说,我们的鉴赏一定要离开表面化而做到具体、明确。

  2.鉴赏技巧时,要从作品的整体着眼,不能孤立地去看。离开了整体,只欣赏局部的技巧,那技巧就失去了依托,甚至失去了生命;从而也就失去了精彩的艺术珍品。比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著名的一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它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的倒装句式,如果我们在欣赏时只看到了句式的新颖和奇特,只体会到作者细腻的观察和描写,这还远远不够,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写一个夜行人面对夜色和疏雨对行路的威胁而感到焦急、迫切,急于赶路而不断地看天色:天什么时候亮呀!雨什么时候停啊!看来不从整体上去把握、去体会,就很难领略到这一步。

  3.体会作品的意旨义理,要尽可能地避免主观随意性。虽然鉴赏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存在着差异性,尽管这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差异性而否认它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因为鉴赏是一种审美过程,而美本身是客观的,不会因为我们的好恶而变化。另一个原因是人有心境、个性和民族、阶级性的不同,但也有人所共有的生理、心理基础,这些相通、相同的基础又往往能使人在欣赏作品时消除或超越人与人的差异而产生相同的感受。亲情就是亲情,爱情就是爱情,外国人喜欢《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人也同样喜欢《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无论在谁的鉴赏中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相反,在承认一致性和共同性的同时,又完全可以自由思考,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只不过这些结论是围绕着作品的中心上下波动而已。

文章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各种古诗鉴赏方法~

现代人欣赏古代诗词常常会感到比较困难,主要的原因是时间距离较远,并且缺乏古代诗词鉴赏技巧。要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技巧”。本内容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诗歌鉴赏技巧

  一、古代诗词表达技巧:

  在诗词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1、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常见古代诗词的六种描写手法介绍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

  (1)侧面描写———衬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衬托分映衬和反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更多古代诗词鉴赏技巧可以到习古堂国学网学习。

  (2)各种修辞手法

  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

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最后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示例:问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4)主旨型题

设问方式:

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示例: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中考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技巧
答:古诗词鉴赏方法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答:三、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主要通过缅怀历史英烈或描述历史典故,来表明诗人的立场和情感。这类诗主要是绘史,描写的方法最常见的有对比和衬托。在赏析时,第一步就是要点明诗人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第二步就是要结合作者写诗当下的时事背景,两者加以比较;第...

急急急!!!诗歌语言赏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古代诗歌应从哪几方面进行鉴赏
答:7、以诗解诗“以诗解诗”就是借助已掌握的古诗来解读未知新诗的阅读方法,即利用自己积累的古诗与要求分析古诗之间在意象、意境、手法、构思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进行类比联想或相关联想,来突破分析未知古诗的难点。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答: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

古诗词欣赏方法
答:2021-01-15 诗词鉴赏的方法, 2020-12-21 古诗文的赏析方法 2021-01-23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2021-01-21 古诗的赏析方法 2020-10-26 各种古诗鉴赏方法 2011-08-30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6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接种hpv疫苗对女性这些实质性的好处你知道吗? 网红短剧《长公主在上》凭...

如何鉴赏诗歌的方法
答: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

古诗阅读技巧及方法
答: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

如何对古诗词赏析
答:一、基本方法思路: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

诗词赏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第二,内容主旨:考查的主要有: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