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怎样说经济发展重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辩论赛

作者&投稿:庞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家好,有这样一张世界环境日的宣传照,一个骨瘦如柴的非洲小女孩蜷缩在地上,一只秃鹰在它的上空盘旋,可饥饿与虚弱她早已无力挣扎,成为秃鹰晚餐的厄运早已无法抵抗,那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正是贫穷与环境,脑海中的画面使我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何者优先有了深刻的认识,务实和理性的结论只能是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经注发展的标志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正反馈的增多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而我们说优先于的标准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前提下,在价值层面上判断谁的优先级更高,我方认为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

  第一,从人类自身的需求上看,如果人类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地位,那为什么人类从发展到现在都要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求,为什么人类会破坏环境来换取人类文明的进步,当我们的环保意识从“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发展到今天的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无不证明了环境保护要为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服务。的确,我们已经面临了许多气候变暖、水污染等环境的问题,但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却是经济发展,全世界还有十亿人正生存在贫民窟中,就在我们辩论场上,每一分钟就已经有十五个人在面临生存的威胁,脱离人的需求去谈环保优先,是对人生存权的蔑视,更是对环境保护要以人为本这一根本事实的蔑视。

  第二,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看,这个地球上如果没有人类,环境保护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经济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使我们摆脱了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懵懂,使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更为紧密,使人类逐步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为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法律制度。

  第三,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我们想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人类才能实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梦想家园。所以我们说,决定人类生存与进步的经济发展,比影响生存与质量的环境保护更为优先。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谢谢!


著名城市问题专家、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铁臻断言,“在21世纪里,一座不适宜现代人生存的城市必将被淘汰,一座压抑人、限制人的创造性和发展的城市必将衰落。”他指出,“城市要选择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赢战略。”
1 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重大难题——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
朱铁臻教授指出,发展与环境二者密不可分,从工业革命开始,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就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由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不当,造成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通常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城市亟待解决的迫切任务。朱铁臻认为,一个现代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能否协调,是否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城市环境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人类的文明与进步需要城市的发展,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需要良好的环境,这两者是对立的,又应当是相互统一的。因而,城市必须选择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双赢的发展战略。
专家指出,保护环境不会阻碍发展,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经济的增长点,可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促进环境的发展。
2 科技是可持续的积极力量
“对于积极的、可持续的发展来说,科技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5000年历史当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史也在世界上非常突出,所以中国应该有能力准备好,有智慧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做好转变。”几位国际环境专家在阐述应对环境问题时,都用大量的事实印证和强调了科技的积极力量。
比如,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心区圣塔莫尼卡:已将一半的车辆改为使用天然气,同时也使用其他的环保能源;建起了第一个太阳能驱动的摩天轮;现在正与南加州其他5个城市合作,一起推进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燃料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一些新建改建的公共与私人住房用上了天然气、氢气而成为绿色建筑;私人住房使用太阳能,可以降低2/3的能源消耗,并降低了污染的排放;操场的下面等地方安装了雨水收集循环系统,收集雨水冲洗厕所,而如果建设了所有这些设施的话,整个城市就不会花费40亿美元治理雨水的污染。在北京,3000辆公共汽车已经使用天然气减少环境的污染。最近,科技的一种进步就是在水过滤过程当中使用薄膜技术,这能够使水的循环更加高效和经济。
可以说,科技是构建可持续的人居环境的积极力量。
3 完善人居,公共服务是重头戏
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朱铁臻对这个问题做了以下解答。
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第一,要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为尺度,最大程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要以安全性为人居环境的突出要素。现代的城市要把安全置于重要的地位,如防洪、防震、防火、防交通事故、防突发事故,等等,都是理想的人居环境不可缺少的。都市人在享受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文明之时,又要谨慎地防御自然的报复和人为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最近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就是自然的报复,前不久英国的地铁爆炸就属于人为的破坏,这都是需要重视的安全问题。
第三,要以文化为基石,构筑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的本质就是文化,文化也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人居环境一个不可忽视的要求就是文化性。
第四,以方便的公共服务来完善人居环境。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条件是公共服务,其中包括便利的商业网点、健全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实施稳定的供电、供水和排水系统,良好的电信服务,高质量的物业管理,较为齐全的学校教育设施以及充裕的公共设施,例如停车场、文化亭设施等。
4 科学规划是改善人居的龙头
对于如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不少专家都把做好规划放在了重要位置。
朱铁臻认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追求,而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首要的问题是科学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城市的总体规划,规划的核心是搞好城市的总体布局,将城市中的各种物质要素合理地进行空间分布和组合,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依据。城市布局发展趋势是: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现代城市都呈现出分散化、郊区化的趋势。新城建设多是脱离旧城进行的,大城市新增部分主要由分布在主城周围的卫星城来容纳;城市中心功能多样化,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空间结构由向心结构转向离心结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指出,现在城市的高楼太高,楼房密度太大,人口的密度太大,会对我们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城市要建低密度建筑,适当地留有空间,留有发展余地是最大的节约。一些当前看来是合理的东西最后会证明我们是错误的。他还强调,在居住区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盖高层建筑,要以人为本。建了高层建筑以后,遮阳、遮风、遮视线,对广大的居民来讲是对他们居住权利的侵害,我们不应该建太多的高层,应该防止互相遮挡的现象。建高层,虽然说是节约了中国的土地,但是过多地建高层,以后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负担。
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王德辉说,他参加过很多城市总体规划的论证,看过很多的文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确实在城市建设、人居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还不太适应。他说,我们在审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发现,以前大部分的城市和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缺乏以生态系统的方式做指导,没有把整个城市和周边地区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加以规划和建设。王德辉指出,在科学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用优化生态系统做指导,及时修订社区居住建设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5 改善人居须落在社区建设上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小社会,是城市大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间和载体。正如朱铁臻所指出的,“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落实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上。”
他进一步指出,生态文明社区包括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自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以及社区服务系统。社区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转型期间需要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能有效地促进城市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城市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没有文明的社区,也就谈不上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朱铁臻强调,社区建设、环境建设,要避免太多的无谓奢侈和浪费,要更多地关注与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节,如近人处的建筑细节、无障碍设计、体贴人的公共设施、小尺度的绿色和公共空间、精致而舒适的步行环境等。并且要强化对社区弱者(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的支持,体现平等公正的城市生活。我们在深圳桃源居社区看到,他们就注意把居住、就业、文化、商业、娱乐、公共服务等方面综合在一起,在社区体制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社区上走在了全国前列。复印而来

经济发展重于环境保护的辩词~

一、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 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基保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 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 的现象屡禁不止。广东省吴川县非法出售犀牛角,珠海活熊取胆等案件在国际上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植被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 盖率仅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 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 地被侵占,1984~1991年全国年均达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 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 失和风沙危害。
三、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 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均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 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 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 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十大环祸患威胁人类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 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积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 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注意环保,从自己做起:
◎ 打扫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清洁剂或杀虫剂
◎ 用柠檬及炭等消除异味,代替化学空气清新剂
◎ 食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 室内外多种植物可使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
◎ 时常留意保养电器(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
◎ 选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 非必需的电器(电动牙刷等)可以少买
◎ 若不是太热时,用电风扇代替冷气较省电
◎ 冰箱放在阴凉角落可省电,开门取物后尽快关上
◎ 冰箱不贮存太多食物,这样省电又减少中毒危险
◎ 使用日光灯及省电灯炮较省电,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 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和冷气机
◎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 储积一机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工夫
◎ 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可省下许多水
◎ 多用快锅或闷烧锅煮食,既省燃料又省时间,更保存营养
◎ 多用蒸、煮、炒的方法煮食,可节省燃料
◎ 厨房里用餐布一样卫生,不必用大量的纸巾
◎ 煮食时份量不必过多,以免浪费
◎ 尽量用密封盒或瓶装食物,减少消耗保洁膜
◎ 采买用可回收材质包装的商品,少买其他包装
◎ 不买象牙筷子或其他稀有动物的产品
◎ 药物及残余食物不要冲入厕所,应包好放垃圾箱
◎ 选购白色卫生纸,可以减少颜料污染,用草纸更好
◎ 用电胡刀,不用刀片剃,减少浪费金属资源
◎ 多用自然物料家俱,少用塑胶及人造纤维
◎ 必要时才换家俱,选购耐用又款式不会过时的一类
◎ 采用“二手吨袋”家俱,减少不必要的购买
◎ 采用乳胶漆少用磁漆,因为水溶性油漆污染较少
◎ 不要取电话簿,减少消耗纸张
◎ 适当饮食多福多寿
◎ 多在家里进餐,少上馆子,可减少浪费及污染
◎ 多自制饮料食品,有益健康又省钱,更保护环境
◎ 食物添加物往往对人及环境都有害,避之则吉
◎ 多吃蔬果少吃肉,个人健康有助利,地球更减少破坏
◎ 快速及空运来的食品都耗用大量能源,污染环境
◎ 高度加工的食品对人无益,更浪费资源兼污染
◎ 即溶饮料及即食食品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 吃燕窝、鱼翅、鲍鱼、穿山甲等野味,残害生灵又破坏自然生态
◎ 尽量用散装茶叶,少泡茶包,节省资源,减少污染
◎ 尽可能买有机蔬果,减少化肥及农药,害人害地球
◎ 试试自己种植蔬果,既有益身心又有满足收获
◎ 多选购本地及邻近地区产品,减少运输能源及污染
◎ 多光顾传统市场,可以减少过份包装及加工食品
◎ 郊游及远足自备水壶,少买包装饮料
◎ 高度浪费资源(例如用发泡胶盒)的餐饮店少光顾
◎ 尽可能母乳,必要时才用婴儿奶粉及婴儿食品
◎ 衣着顺应自然
◎ 多选自然纤维(棉、羊毛、麻等)衣物,少买人造纤维
◎ 适量地添置衣物,买得太多会浪费资源
◎ 建立个人衣着风格,不必为了流行多买时装
◎ 多穿不用烫仍然得体的衣服,例如T恤,可以省电
◎ 可把旧衣服改装翻新,既省钱又省资源
◎ 多穿二手吨袋衣服,例如哥哥姊姊传给弟妹
◎ 干洗衣服耗用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可免则免
◎ 不买皮草以免危害野生生物,养动物做皮草会浪费资源
◎ 行得其法减少污染
◎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必要时才乘计程车
◎ 尽量不买不用私家车,如要使用的话应妥为保养
◎ 汽车采用不含铅汽油,用省油的方法开车
◎ 可能的话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 把工作地点绿化
◎ 有毒的文具(例如麦克笔、修正液)尽量少用
◎ 节省用纸,必要时才影印或电脑打印
◎ 安排把废纸回收再生,交给回收商
◎ 自动贩卖机浪费又污染,尽量自己冲制饮料
◎ 自备简便茶杯餐具,减少免洗餐具等的使用
◎ 如果大厦“患了病”,快投诉住户委员会要求改善
◎ 在学校推行生态教育
◎ 多举办绿色展览、讲座、比赛、幻灯欣赏会
◎ 在校内及社区举行污染调查,设法控制
◎ 争取小食部多售对环境及健康都有益的饮食
◎ 必要时才影印笔记,减少耗用纸张
◎ 生活习惯拥护地球
◎ 多做户外活动,少逛商场,少到空调室内运动场
◎ 多做不会污染的运动,例如太极、气功、慢跑、健行
◎ 自己设计玩具,既益智、省钱、又有满足感
◎ 自制礼物或贺卡,既有心思、省钱、又省资源
◎ 实行垃圾分类,送废纸、铝罐、铁罐、塑胶罐等去再生
◎ 习惯每张纸写两面才丢掉,把旧信封再用
◎ 多用再生纸及其他可循环再生的物质
◎ 较稀有品种的宠物不要养,以免令它们加速绝种
◎ 宠物罐头及粪便用沙既浪费资源又花钱,可以少买
◎ 凡是“用过即丢”的物品都尽量少用,减少浪费污染
◎ 尽量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浪费资源
◎ 喷雾剂破坏臭氧层,尽量用其他代用品
◎ 尽量多用尿布,少用婴儿纸尿片,减少垃圾
◎ 尽量用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
◎ 旧电池放进垃圾资源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 习惯随身带手帕,少用纸巾,减少树木砍伐
◎ 尽量用太阳能的用品,例如太阳能计算机
◎ 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胶袋,并把塑胶袋多次使用
◎ 用盆栽代替切花作礼物,因为生产切花浪费又污染
◎ 不抽烟,劝使他人不在人前吸烟,检举非法吸烟
◎ 如果要装饰圣诞树,不买真树,珍惜林木
◎ 把垃圾邮件退回,附上字句请以后勿再寄来
◎ 一起行动改变社会
◎ 多买绿色书刊,多收听收看绿色电台电视节目
◎ 要求各类图书馆多收藏绿色书刊及资料
◎ 留意本区污染事件,随时投诉揭发
◎ 多公开发表支持环境的意见,例如打电话给电台
◎ 向污染的机构抗议,用罢买等方法施压
◎ 支持及表扬有绿色环境倾向的公司、报刊、机构
◎ 游说本区议员及向政府施压,改善地区环境
◎ 投票支持有绿色倾向的议员,让他们代表自己办事
◎ 及加入绿色组织,多捐款及支持活勤组织自己本区单位(学校、社区、教会等)的绿色小组


纸箱抗压试验机 信号发生器 气动截止阀 纸箱抗压试验机 记录仪 气动截止阀 不锈钢蝶阀 纸箱抗压试验机 破裂强度试验机 检测仪 破裂强度试验机 导电集装袋 雷达液位计 不锈钢蝶阀 不锈钢蝶阀
经济发展的标志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正反馈的增多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而我们辩论的前提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前提下,在价值层面上判断谁更重要,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我们的目的是判定哪个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于是我方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Y\b~Qp-}=i
]NrzC1o
首先“保护环境”的涵义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二。1、把已经被破坏的修复回来;2、保护没有被破坏的不再被破坏。我们说环境保护的产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没有经济发展,何谈环境保护?发展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而环境保护是现阶段彰显出来的一个问题,看到问题解决问题,但发展不能等。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最终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消亡。 uenvCR~]5C
~n~JHk0'
“发展经济”的涵义是什么?包括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在人类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初期,由于能力所限,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环境的一定程度的破坏。粗放型经济会破坏环境,但集约型经济一般不会。而今天我们已经有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保了。过去没有大烟囱我们不能发电,现在我们可以建水电站,核电站。这正是经济的质的发展所带来的。同时,经济的发展为环保带来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从04年起,德国为了解决温室效应,投入了一百亿,而发展中国家有没有经济实力做出这样的贡献呢?人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发展经济;人也要环保,要吃饭与环保兼顾也只能靠发展经济。可以说,发展经济治的是环保的本。而为了环保而环保,只是原始的、不成熟的环保方式。 f~) u\m
* 3\b\b Y
人类现在最急需解决的是什么?是生存问题。贫穷和饥饿正在折磨着我们,地球上有8.54亿的人现在正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当中,26亿人现在处于贫困状态当中,我们只有生存发展得好了,我们来做环境保护,让人类生存环境更好才是有意义的。事有轻重缓急,我国当前还不富裕,很多地区还没有到达小康水平,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衣食足而知荣辱,仓亶实而知礼节,不发展经济而让大家衣食足,如何会知道环境保护?所以,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发展经济。环境问题是很重要,但是在没有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情况下谈这个,是本末倒置。经济不发展,环境保护就只有一个口号,不能付诸行动。 NKZVCWp
?>6Z\b5f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谢谢! P6ctj
 iJeNz>
K|. , c
K! Tx3{M
O=U~wWh
bvf,f|Ib
经济发展的标志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正反馈的增多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而我们辩论的前提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前提下,在价值层面上判断谁更重要,我方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Y3Nj-sl
$t$*QcRl
第一,从人类自身的需求上看,如果人类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地位,那为什么人类从发展到现在都要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求,为什么人类会破坏环境来换取人类文明的进步,当我们的环保意识从“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发展到今天的人和自然和谐共处,无不证明了环境保护要为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服务。的确,我们已经面临了许多气候变暖、水污染等环境的问题,但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却是经济发展,全世界还有十亿人正生存在贫民窟中,就在我们辩论场上,每一分钟就已经有十五个人在面临生存的威胁,脱离人的需求去谈环保优先,是对人生存权的蔑视,更是对环境保护要以人为本这一根本事实的蔑视。 $U\K}}
CwuNdBKKH
第二,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看,这个地球上如果没有人类,环境保护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经济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使我们摆脱了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懵懂,使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和谐,更为紧密,使人类逐步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为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法律制度。 #SmZRH9
xR %6Ph/U
第三,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我们想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标本兼治,要治本,必须优先发展经济,从根本上优化经济结构,堵住产生环境问题的源头,要治标,同样要优先发展经济,为解决眼前的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环境保障。所以我们说,决定人类生存与进步的经济发展,比影响生存与质量的环境保护更为重要。

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其内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中国政府也参加了这个会议。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废处理办公室共同研究处理位于官厅水库畔属于河北省的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国家建委下设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后来改为有国务院直属的部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省{市、区}也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并设立环保举报热线12369和网上12369中心接受群众举报环境污染事件。
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职责是执行各级议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励开发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以控制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
一、物种灭绝。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 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基保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 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 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 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 的现象屡禁不止。广东省吴川县非法出售犀牛角,珠海活熊取胆等案件在国际上 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二、植被破坏。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 盖率仅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仍很严重, 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 地被侵占,1984~1991年全国年均达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 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 失和风沙危害。
三、土地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国家,近十年来土地沙 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年 均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1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 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 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地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 降到1%~2%(理想值应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全国每年 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十大环祸患威胁人类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 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 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 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 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 都将本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 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 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 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 引起瘟疫。
四、森林面积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 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 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 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 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 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 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 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 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 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 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辩论会怎样说经济发展重于环境保护?
答:所以我们说,决定人类生存与进步的经济发展,比影响生存与质量的环境保护更为优先。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经济发展优先于环境保护。谢谢!好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重要的辩论材料
答:经济发展的标志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正反馈的增多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而我们辩论的前提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前提下,在价值层面上判断谁更重要,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我们的目的是判定哪个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辩论话题:环境保护重要还是经济发展重要?
答:一、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发展经济的本质要求。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普遍存在。保护环境包括保护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城市存在发展...

辩论会怎样说经济发展重于环境保护?
答:第一,从人类自身的需求上看,如果人类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的地位,那为什么人类从发展到现在都要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求。第二,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看,这个地球上如果没有人类,环境保护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经济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原动力。第三,从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看,我们想要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

...辩题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答:正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反方: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更重要我是正方。。。请问我应该怎么论证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呢?拜托各位,我是要突出现今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 正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反方: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更重要我是正方。。。请问我应该怎么论证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学校要举行一个辩论,正方: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反方:环境保护比经 ...
答:一、将环境容量资源视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以资源生产率来衡量环境保护的程度和方式。和谐意味着高效地、协调地配置各种资源,而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体现在配置是否均衡上。所谓资源配置的均衡在经济学上本来是指:各项经济活动中边际要素投入所得到的边际收益相等的状态,也就是说将...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辩论赛
答:单位要举办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的辩论赛我是反方一辩,也就是说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更重要,求大家帮帮我写下辩词。逻辑性要强,思路可以这样:不重视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结果是什... 单位要举办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的辩论赛我是反方一辩,也就是说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更重要,求大家帮帮我写下辩词。逻辑性...

...辩题是中国发展应以经济发展为先还是环境保护为先。我方观点是以经济...
答:立论观点1.我方所说的中国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角度之上来谈的,但是在二者之间经济发展更应为先。2可持续发展观中明确指出要加大环境保护产业投入,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不被破坏。3环境保护产业是经济产业的一种,这是不矛盾的。4环保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必须要经济保障。5从世界经验...

当今社会应该注重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辩论赛2辩提问。我们是经济发...
答: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帐,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三是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答:参考一下吧: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说:在当今地球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要更重要。但是,在事实上,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分析: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国家和人民来说,有不同的回答。或者说,实际上存在两种结果。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已经享受到了较高的物质生活(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