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

作者&投稿:徭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在发展中国家在获取政治独立以后,普遍都走上了寻求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在这一进程中,“工业化就是一切”,农业的发展几乎处于一种被忽视状态,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重工抑农”、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倾向,导致了原本就很落后的农业更加落后。农业的停滞和落后从根本上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现。正如国外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经济上的糟糕处境是和农业政策的失误分不开的。
20 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对农业的要求,农业发展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开始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内容,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的紧密互动开始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探讨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农业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是落后的农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时,基本上都深受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惟工业沦”、“惟资本论”、“惟计划论” 的影响,或深受前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影响,没能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重工业,轻农业,使得原本就很落后的农业更加落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统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生产力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普遍缓慢,这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均可耕地面积。据考察,人均可耕地面积比较多的地方,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一般比较高。例如,在亚洲的菲律宾,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可耕地面积是2.6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9%;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的可耕地面积达43.2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可达10.5%;而在拉丁美洲的阿根廷,每一男性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的可耕地面积达到了102.5公顷,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达到了64.4%,可见,可耕地面积的多少成了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因为现代化农业在农业部门中所占的比例过小,落后的传统农业在农业部门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在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传统农业表现为劳动力充裕、资本短缺、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低下,加之交通运输不发达、邮电通讯短缺、文化教育落后、信息交流闭塞等,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缓慢,落后的传统农业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始终是农业投入的重要渠道,

而财政对农业的支出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金钱是社会发展的物质保障

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 谈谈政府加大对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和重点~

必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他生存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第三,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点:就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纵观世界各国的经验,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多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以确保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活动、农业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
2. 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3. 种植、养殖相结合,发挥循环利用的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
4. 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5. 稳定农业,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6.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
7. 处理财政支农投入与信贷资金支农投入的关系,坚持以信贷资金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的原则。
总之,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和重点在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简述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来说,没有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就不会有经济的整体顺利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必然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中国的早日建立。但是,由于农业是“投资拉动型”行业,也是高风险型“弱质行业”,因此...

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
答:在发展中国家,落后的传统农业表现为劳动力充裕、资本短缺、生产规模狭小、技术落后、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低下,加之交通运输不发达、邮电通讯短缺、文化教育落后、信息交流闭塞等,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缓慢,落后的传统农业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答:农业发展与财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体如下:(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然也是财政的基础;(2)对农业的财力支持是政府和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农业财政投资中财政用于扶持、发展农业方面的支出;农业作为财政投资的另一个重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为什么财政要对三农进行投入?
答:一、 政府加大“三农”投入的原因分析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主要职能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2.“三农”正是如此。(一)农业部门本身属于生产效率低,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且农业需要的水库、灌溉工程又属于投资金额大、投资期限长、牵扯面广,...

财政投入对三农活动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财政学简答题)
答:在了解农村和农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国家投资的效率,特别是在国家投资有限的情况下,更要正确选择财政投资的重点:(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集中...

白话说说财政必须介入三农的理由
答:二是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决定了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农业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正效应得不到市场上的价格补偿。农业非产品产出的特点如粮食安全的社会政治影响,改善环境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外在价值等,决定了其不具有竞争性。农业这些非商品产出的公共产品性,对政府实施农业保护提出了要求。三是从...

何谓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理论基础与原则是什么
答: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必须通过政府财政向农业投资,为农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国际竞争中,需要国家财政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以提高本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3)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原则 ①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指财政部门对农业财政资金支出进行有效配置,使既定的资金产生...

财政项目指南针有什么农业项目?
答:23.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为提高我国奶业生产和质量安全水平,从2012年起,农业部和财政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哪些?如何投入?
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首先要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1、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

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是什么?
答:【答案】:农业财政投资的重点是:第一,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有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设施、电网建设的投资。第二,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政府应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人,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