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葡萄酒是什么时候生产的? 中国最早出现红酒是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啊。

作者&投稿:侯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一个资深酒鬼来说,还是很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不过,红酒的提法似乎有些太专,它的种类和酿造方式也很复杂,我们就姑且将其代称为葡萄酒吧。

说到酿葡萄酒,首先得从葡萄讲起。既然要了解我国最早的葡萄酒,那么便要先弄清楚我国最早的葡萄出现在什么时候。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提到葡萄的应该是先秦时期的《诗经》。不过,当时叫法有些差异,称作山葡萄、刺葡萄或野葡萄。到汉代时,《史记》称作“蒲陶”,《汉书》则作“蒲陶”,《后汉书》又写作“蒲萄”。

蒲萄种植技术和蒲萄酿酒技术,应该是由西域引入的。不过,汉代以前我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尚有争议。但据司马迁的记载来看,这两项技术是西域传来无疑。按照《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

“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

这记载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时所见,之后汉朝派使者取回苜蓿、蒲萄等作物的种子,开始普及耕种。就此来看,我国最晚到汉代时,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蒲萄,并用蒲萄酿酒了。

但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我国古代酿酒技术起源很早,虽然主要为粮食酒,却并不能排除曾有果酒的事实,可能也曾用野葡萄酿酒。只是,由于同粮食酒比起来,蒲萄酒不易贮藏,且口味略逊,不太符合国人口味,可能一度失传了。

而到张謇出使西域时,见大宛国种植蒲萄,并以此酿造美酒,又与中原白酒体系不同,显得十分新鲜,故而汉代又怀着好奇之心引入了蒲萄种植技术,并采用了他们的酿酒技术。

统治者对葡萄酒的喜爱是显而易见的,魏文帝曹丕还曾在《诏群臣》中大肆夸耀葡萄酒之精妙,认为饮蒲萄酒喝醉后睡一晚便清醒,且味道甘甜而不齁腻,性凉而不寒,可以解乏解渴。到唐代时又对葡萄酒的酿造技术进行了改良,使其更为干烈,向白酒靠拢,更为符合国人的口味。

念此,不禁想起大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诗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就描述了葡萄酒。西域就包括了我们现在的吐鲁番地区了。
直到唐,内地才开始酿葡萄酒。但种植主要还是在西域,在唐时就有胡人在长安开设酒店,销售西域的葡萄酒。在元朝时山西太原有过大规模的葡萄种植和酿造历史。
一般都是边远地区进贡给皇室饮用。

1892

中国最早开始生产葡萄酒的公司是哪家~

张裕葡萄酒
张裕葡萄酒是由中国近代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 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张裕公司的创建,被北京中华世纪坛记载为中国1892年所发生的四件大事之一。至今,它已发展成为多元化并举的集团化企业,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厂家。

  红酒一般是红葡萄酒的简称。汉朝(最晚最晚三国初期)时期出现红酒了.三国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欢喝清徐葡萄酒。他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葡萄……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

  资料
  http://www.redwinelife.com/new/viewnews.asp?id=23428

  根据《史记·大宛历传》中记载“宛左右以蒲萄为酒”可以看出,当时的大宛以及附近地区即新疆地域都已经盛产葡萄和葡萄酒了,古时将葡萄称为蒲陶或蒲桃,这一时期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根据《汉书·西域传》又载:“于阗国(今和田),有蒲陶诸果”“且末有蒲陶诸果”,且末国(今且末县,离尼雅很近),可见古代新疆早期的园林业较集中在塔里木盆地,主要以葡萄而闻名于世。根据《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吕光》中记载了后凉主李光(公元386年-399年)“攻乌兹城时……入其城……家有蒲桃酒,或至前斛,经十年不败……。”,乌兹既新疆南部库车,这说明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葡萄已经在新疆南部一带种植了,从家有千斛来看,当时的种植规模很大的。在六世纪的《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用埋葡萄藤过冬的种植法,这也说明当时在干燥寒冷地带已经有种植葡萄的经验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出阻酒帐》文书中来看,从事葡萄园和葡萄酒经营的人有地主、官吏、僧人和平民,其中僧人和法师经营的葡萄园比重最大,如大规模经营葡萄园5亩60步的抚军寺,储酒30斛,得酒11姓142斛,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高昌寺院经济发达,酿酒技术的发达和酿酒业的兴盛。

  根据目前新疆玛河流域(即新天酒厂和葡萄园所在地的玛纳斯河)、土鲁番、古楼兰、尼雅附近出土的一些文物来看,2000年前,新疆地域的人就开始用木制的破碎挤压器,将葡萄压碎,放进陶器中进行自然发酵,然后用胶泥封口,埋于地窖中,数月后,取其清汁,便可饮用。当时我们的先辈们,就已经掌握了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来酿酒了,而且还知道了将葡萄酒埋在地下,保持恒温,储藏成熟方法。

  在唐朝的时候,我国除了自然发酵的葡萄酒,还有葡萄蒸馏酒,也就是白色白兰地,以前就是在西方白兰地也都是白色的,只不过是在白兰地卖不掉的情况下,将白兰地放入橡木桶储藏后偶然发现比原来白色的白兰地好,形成了现在的金黄色的白兰地,其实最早的白兰地是西域人发明的,据《本草纲目》记载“葡萄烧酒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得其法,出哈喇火者最烈,西番者次之,平阳太原者又次之”可见中原的葡萄蒸馏酒达不到西域酒的酒精度,自汉代新疆代称为西域,清代改称为新疆,这也说明,西域这里的葡萄的糖度高,葡萄汁蒸馏的酒精度也高。

中国最早出现红酒是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
答:从这此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历史时期葡萄酒生产的规模是较大的。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葡萄酒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相传在汉朝,陕西扶风一个姓孟名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贿...

中国最早的葡萄酒出现在?
答:考古研究表明,中国葡萄酒最早大约出现在公元前7000-5500年间。史书关于葡萄种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周朝,但有关葡萄酒的文字记载,直到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朝才出现。《史记?大宛列传》写道:"宛左右以蒲陶为酒……汉使取其实来,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可见,直至西汉,内地中原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葡萄...

葡萄酒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答:葡萄酒起源于约8000年前,葡萄酒在1915年传入中国。据外媒报道,科学家在对一批年代久远的陶罐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人类可能早在8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这比原先已知的最早开始酿造葡萄酒的时间还要早好几百年。报道称,科学家表示,他们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以南的两个遗址中,发现了残留葡萄酒化合物...

根据史书记载,葡萄酒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哪个朝代?
答:值得一提的是,到北宋时期,也是有了第一次确立记载国内用西域传出的办法酿造葡萄酒的档案资料,据历史文献记载,唐太宗攻破高昌国以后,就把查获得来的酿酒工艺进行改动,然后再用酿造出的葡萄酒酒宴臣子。《册府元龟·卷970》:“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於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表酿酒成...

中国最早出现红酒是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啊。
答:在唐朝的时候,我国除了自然发酵的葡萄酒,还有葡萄蒸馏酒,也就是白色白兰地,以前就是在西方白兰地也都是白色的,只不过是在白兰地卖不掉的情况下,将白兰地放入橡木桶储藏后偶然发现比原来白色的白兰地好,形成了现在的金黄色的白兰地,其实最早的白兰地是西域人发明的,据《本草纲目》记载“葡萄烧酒古者...

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产地是位于哪个国家的?
答:回答:人类到底从何时开始制造葡萄酒?一般推测在西元前八千到六千年左右,中亚地区就有人酿造葡萄酒。 西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古埃及壁书描绘酿造葡萄酒的情景是早期有关葡萄酒的历史记绿。另外,西元前二千年左右,东方的最早文学作品中,也有关红酒、白酒的酿造记载。 西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的汉摩拉比法典中,...

古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大量酿造葡萄酒?
答:《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贞观13年(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由于帝王、大臣...

张裕酒庄名称来历?是谁题写的?
答:张裕葡萄酒是张裕集团出品的葡萄酒,张裕集团的前身是 “张裕酿酒公司”,1892年,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994年,组建成立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唯一同时发行A、B两种股票...

西方人普遍喜欢喝的红酒,在中国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答:葡萄酒在中国早已经存在,有2000年历史,最早记载是汉魏时期。我国酿酒常见是大米、高粱等。而葡萄酒在先秦时期,也从西域流传到了中国,我国并没有掌握葡萄酿酒的技术。葡萄的植物是一直有的,经过考古发现了最早葡萄种子是新石器时代。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见到以蒲陶酿的酒,并把这种种植和酿造技术带回来...

中国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红酒的?
答:说到酿葡萄酒,首先得从葡萄讲起。既然要了解我国最早的葡萄酒,那么便要先弄清楚我国最早的葡萄出现在什么时候。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提到葡萄的应该是先秦时期的《诗经》。不过,当时叫法有些差异,称作山葡萄、刺葡萄或野葡萄。到汉代时,《史记》称作“蒲陶”,《汉书》则作“蒲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