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哪句写莲花的诗表现了他的高洁品格? 莲花里有周敦颐的高坚品格的诗句

作者&投稿:甫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年),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值,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托物言志:就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出自《爱莲说》

周敦颐独爱莲花说品格高洁的下联是什么~

陶渊明赞菊隐逸而悠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莲花自喻,即使生长在脏兮兮的淤泥间却没有受到污染,在清水中沐浴身体却不裸露妖娆,莲花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没有多余的叶蔓和枝丫,自己的品格也像这样正直,没有旁门左道的东西。香味清新而散播悠远,在水中亭亭玉立,只能让人远远看着不能亵渎。表现了文人清高坚毅的品格。

《爱莲说》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且正是文如其人,了专祠,并在祠后建“濂溪书院”,书院内还凿有“爱莲池”。由于几经兵燹,原来书院、祠和池均已无存。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原文:爱莲...

用敦颐是怎样赞美荷花
答: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赞美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是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爱莲说中表现莲花志杰高雅的句子是什么
答:【出处】宋·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结构】复句式。【用法】比喻人处在污浊的环境里;仍能保持纯洁高尚的品格。一般作定语、宾语、分句。【正音】淤;不能读作“wū”。【辨形】淤;不能写作“於”。【近义词】洁身自好 【反义词】同流合污 【例句】...

描写荷花的诗句周敦颐
答:池塘一夜风雨,开起万朵红玉;怜君自来高格,爱莲谁若敦颐。 花中君子来哪方,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京北秋来风景异,天高云淡雁迷...

《爱莲说》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啊
答: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

关于周敦颐《对莲》这首诗的情感赏析
答:《对莲》这首诗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是旷然物外和豁达的情感,隐藏在深处的感情是对官场和世俗的无奈。诗的前四句写景写人,描绘了老翁在夏日中堪堪小醉的情形。其中“乌纱半坠”通过对乌纱帽的描写,突出了老人的闲适和悠哉,只要有酒相伴,即便是官场也不搭理了。诗的后四句主要描写作者心中的感情。作者...

池塘一夜风雨,开起万朵红玉;怜君自来高格,爱莲谁若敦颐。
答:池塘一夜风雨,开起万朵红玉;潇湘自来湖南,爱莲谁若敦颐。形容:池塘莲花经过一夜的风雨之后,开出朵朵的红色莲花如玉一般,(潇湘泛指湖南,如改诗人是女生.亦为自赏为林黛玉般柔美女子,来自湖南.谁能像一生爱护莲花的敦颐) 如果是位女子赠诗,那就是表达爱慕之情....

《爱莲说》的翻译??请求帮助
答: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其自为诗中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附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江州,后裔绵衍。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

有关莲花的诗句
答:爱莲谁若敦颐。<<问莲>>花中君子来哪方婷婷玉立展娇容暖日和风香不尽伸枝展叶碧无穷纵使清凉遮炎夏为甚委靡躲寒冬既然不愿纤尘染何必立身淤泥中<<赞莲>>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梦莲>>京北秋来风景异,天高云淡雁迷离;踏破铁岭无觅处,寻遍荷塘空水遗;无可奈何秋睡去...

关于莲花一生的诗句
答:爱莲谁若敦颐。 >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7.有关莲花的著名诗句 (1)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荷花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