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天然能量及驱动方式是什么? 油藏天然驱动能量有哪些

作者&投稿:豆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井完成之后经过试油,油气能够从地层运移到井底,甚至自喷到地表,这表明地层具有能量。地层能量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补充的。在没有任何人工补充能量的情况下,地层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天然地层能量。地层能量的大小表现为地层压力的高低,它是油气在油层中流动的动力来源。地层压力高的油井,油气可以自喷到地表。但在自喷开采过程中,如地层得不到人工补充能量,其能量必然逐步衰减,最终油井不能自喷,必须转为其他方法开采。因此,油层能量的大小决定了油气田的开采方法,同时也决定了油气田的开采特征。

一、油层中的天然驱油能量

油层中油、气、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动力系统。油层未被打开时,油、气、水处于平衡状态,油层内部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而具有潜在能量,即天然能量。油气藏的天然能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水柱压力

水柱压力通常是油气流动的主要动力。如果岩层有露头,水源供给充足,而且供水区和含油区连通性好,边水或底水的水柱压头便有能力驱动油流(见图6-1)。油藏的水压能量以压力表示:

p地层=ρ水gH式中 p地层——原始油层压力,Pa;

ρ水——油层水的密度,kg/m3;

图6-1 驱油的水压力

g——重力加速度,g/m3;

H——边水或底水的静水头高度,m。

露头水柱压能的大小和露头与油藏埋藏的深度有关,与露头距离及供水区的渗透率有关。

(二)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弹性能是指由于物体的形变而释放(或储存)的能量。对一个油藏来说,油层岩石承受着上覆所有岩层的压力和孔隙中的液压,岩石和流体处在压缩状态。当油层被钻开,井底附近油层压力下降时,压力降落要向外传播。在压力下降的这部分油层内,原来处于压缩状态的岩石和流体的体积就要膨胀。岩石膨胀的结果则是使孔隙空间变小。于是,在流体体积增大与孔隙空间变小这两者同时作用下,孔隙中容纳不下原有的流体,就把多余的一部分流体挤入油井。

弹性能量的大小与综合压缩系数、油层的超压程度(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大小)、压降的大小及油层体积有关。当采用这种驱动方式时,油层含流体饱和度一般不变化。

(三)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

当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弹性能是驱油的主要能量。但是,当油层压力降落到低于饱和压力时,弹性能仍然起作用,只不过居于次要地位。因为此时溶解在油中的天然气会不断分离出来,并分散在油中。在压力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气泡不断发生膨胀,气体膨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油推向井底。油层压力降低得越多,分离出来的气体量也越多,气体的弹性膨胀能也越大。此时油层中含油饱和度不断下降,含气饱和度不断增加。由于气体的压缩系数比综合压缩系数高一个数量级,所以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成为驱油的主要能量。

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大小与地层油的原始气油比、溶解系数、气体及油的组成有关,也与油层的温度和压力有关。

(四)气顶压缩气的膨胀能

当油层中的原油溶解气量达到饱和后,多余的天然气就聚集在油藏顶部形成气顶。气顶气处于高压的压缩状态。当油井生产后,油层压力降低,井底地区呈现出溶解气驱特征。当压力降传递到气顶,且气顶的体积足够大时,气顶就开始膨胀,并推动原油流向井内。气顶较大的含油气层,这种能量也可以是采油的重要能量来源。

(五)地层油本身的重力

油层中的流体始终受着重力的作用。在采油过程中,其他能量充足时,重力虽不足以作为驱油的主导因素,但也有一定影响。在其他能量趋于枯竭时,重力就成为驱动原油向井底流动的主要能量。特别是地层倾角较大、渗透性较好的油藏,重力驱油效果更加显著。

对于一个具体的油藏来说,只要条件具备,可同时具有几种驱油能量。在实际的采油过程中,往往是几种能量均有一定程度的表现。有的起着主导、决定作用,有的起着次要作用,有的则微而不显。

二、油藏驱动方式

油藏的能量类型决定于油藏的地质条件,如油藏的埋藏深度、有无边水、气顶及其大小以及连通性等,从而使油藏可能建立某种天然驱动条件。依据起主导作用的驱油能量不同,人们把油藏划分成不同的驱动类型(或驱动方式)。不同的驱动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开采特征,从而在油藏的压力、产量和气油比等生产特征曲线上也有不同表现。

(一)水压驱动方式

水压驱动是靠油藏的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石油推向井底的,分为刚性水压驱动和弹性水压驱动。

刚性水压驱动,即依靠水柱压能的驱动方式。刚性水压驱动又可分为天然水压驱动和人工水压驱动(人工注水开发)。

弹性水压驱动,是油藏一方面依靠水区和油区的弹性能,另一方面又依靠边、底水或露头水的压能。原因是虽有露头水,但水量供应充足,或是有断层遮挡,或是供水区的渗透率比较低,要保证一定的采油速度必须有一定的压降释放弹性能才行。

在水压驱动作用下,当采出量不超过注入量时,油层的压力、气油比比较稳定,油井的生产能力旺盛,如图6-2、图6-3、图6-4所示。

图6-2 边水驱动

图6-3 底水驱动

图6-4 水压驱动生产特征曲线(二)弹性驱动方式

油藏在未开发之前,处于平衡受压状态。当钻开油层之后,井底压力下降,地层与井底之间建立起压差,平衡被打破,岩石、孔隙中的液体都要发生弹性膨胀。在岩石孔隙缩小及液体体积膨胀的共同影响下,把油从油层推向井底。由于压力不断下降,压降漏斗不断向油层纵深发展,油层内部不断释放出弹性能量。当压力降落影响到含水区时,含水区的岩石及水的弹性能也不断释放出来,将水推向油区,驱赶油流向井底,使含油区逐渐减小。

如果驱油流向井内的动力主要依靠液体(油和水)及岩石的弹性能,则这种驱动方式称为弹性驱动方式。

弹性驱动方式的特点:油层原始压力高,饱和压力低,有广大的含水区,开采时产量、气油比呈平缓的变化。保持一定日采油量开采时,油层压力逐渐下降,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就转为其他驱动方式。其生产特征曲线如图6-5所示。

(三)溶解气驱动方式

依靠原油中溶解气分离后所产生的膨胀能量推动原油流向井底,叫溶解气驱动。

溶解气驱动方式的开采特点是:油层压力不断下降,油层中气饱和度不断增加,相对渗透率不断增加,气产量急剧增高,气油比不断上升,产油量不断下降。当气体耗尽时,气油比又急剧下降,在油层中剩下大量不含溶解气的石油。这些油的流动性差,难以采出,常称为“死油”。这种驱动方式是纯消耗能量的开采方式,油层的采收率很低,一般只有5%~20%。溶解气驱动生产特征如图6-6所示。

图6-5 弹性水压驱动生产特征曲线

图6-6 溶解气驱动生产特征曲线(四)气压驱动方式

依靠油藏气顶压缩气体的膨胀力推动原油流入井底,叫气压驱动,如图6-7(a)所示。

气压驱动的开采特点是地层压力逐渐下降,气油比逐渐上升,产量逐渐下降。当含气边界突入油井井底时,气油比急剧上升,如图6-7(b)所示。

图6-7 气顶气驱动方式及其生产特征曲线

(五)重力驱动方式

石油依靠本身的重力由油层流向油井,叫重力驱动。这种驱动方式出现在油田开发的末期,其他能量已枯竭,重力成为主要驱油动力,油井产量已经很低。

三、驱动方式的转换

油层的驱动方式是随着开发进程及开发措施的实施与调整而变化的。在油田开发的某个阶段,驱动方式(即驱动能量类型)可以从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比如,对于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油田(即未饱和油田),在开采初期没有注水,一般为弹性驱动;如有含水区,开采一段时间后,压力降落扩展含水区后,呈现天然水压驱动;若边水不充足,或油水接触区域的渗透率很低,即供水不足,采油速度较高,则可能出现弹性水压驱动;如果这个油藏是封闭的,则在弹性驱动后即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时,便出现了溶解气驱动。一个油藏在开发的每个阶段上,发挥作用的驱油能量可同时有几种,但其中必有一种起主导作用,其他的则处于次要地位。

由于油藏的驱动方式不同,其驱动能量大小不同,因此油藏油气采收率也不同。一般水压驱动方式采收率最高,弹性驱动方式及气压驱动方式次之,而溶解气驱动方式及重力驱动方式的采收率最低。与气比较,水易润湿岩石,能渗入微细孔隙将油驱入孔道;而气驱油时,气体不能润湿岩石,气流首先窜入大孔道将油排出,易留下残余油。再者气体的黏度远小于水的黏度,因此窜流与混流很严重,故而水驱采收率高于气驱采收率。溶解气驱的采收率更低,且产量递减得很快。

认识和识别驱油能量及驱动方式,不仅是为了了解油层,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油层。对于一个具体油藏来说,可根据需要创造条件,为油层提供新的能量,使油层驱动方式向有利的方面转化。如有的油田,由于缺少边水或没有气顶,通过人工注水或注气,就可以抑制和延缓溶解气驱动的过早出现,而使油藏长期处于人工水(气)压驱动方式下进行开发,以达到提高采收率、合理开发油田的目的。



油藏六种天然驱动方式?(石油工程)谢谢!~

一、弹性驱动: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进行原油驱动的方式。
二、溶解气驱: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溶解状态的气体分离出的气泡膨胀而将石油推向井底的驱动方式。
三、水压驱动:当油藏有边水、底水时就会形成水压驱动,可以分为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
四、气压驱动:当油藏存在气顶,气顶中的压缩气为驱油的主要能量时为气压驱动,可分为刚性气驱和弹性气驱。
五、重力驱动:对于一个无原始气顶和边底水的饱和或未饱和油藏,当期油藏储层的向上倾斜度比较大时,就能存在并形成重力驱,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即为重力驱动。
上述内容出自《油藏工程基础》(刘德华 / 2004年09月第1版)

【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每个人的“微贡献”,即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B符合题意。A说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C强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D强调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驱动地球系统能量的两个来源
答:驱动地球系统能量的两个来源:一个来自于太阳,一个来自于地球内部。1、太阳:太阳是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通过辐射,把能量传递给地球,并形成了目前正在利用的化石能源、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正在尝试利用的...

油田都是在什么岩上发现的
答:复合型油气田,产油气面积内不受单一的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而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的油气田。油田的驱动类型关系到开发方式的选择问题,根据石油储藏情况,从而决定靠什么力量(天然能量或人工保持压力)开发油田。油气田分类 水压...

水的天然循环是以什么为能量通过什么实现的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什么又...
答:1。三态2。太阳3。水汽化成分子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在高空聚集凝结成云层,当云层达到一定的厚度之后517水则以雨和雪的形式落下然后汇集入大海,海水蒸发出水蒸气进入循环4三态变化 自身的天然循环 ...

什么是自喷采油?
答:自喷采油设备简单、管理方便、产量高、不需要人工补充能量,可以节省大量的动力设备和维修管理费用,是最简单、经济、高效的采油方法。 为了使油井以合理的产量稳定生产,延长油井的自喷期,油井生产系统的各个流动过程要互相衔接、协调工作。

油田开发方案遇到问题怎么调整?
答:3.驱动方式调整根据油藏的地质条件建立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驱动方式时,也要考虑产量的要求。研究这个问题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天然能量的可能性。如果开发初期证明油藏的边水比较活跃,对于油层组成比较单一的油藏可以先不考虑...

埕北潜山油藏描述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答:(1)天然能量开发 采用750m井距、避采挥发油的布井方案对天然能量开发进行了数模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能量开发初期采油速度2.2%,开发15年末采出程度可以达到20.2%。 (2)注水开发 注水方式 分别研究了内部注水、边缘注水、内部+边缘注水三...

石油怎么被开采出来
答:泥沙层后来逐渐变成岩石层 。岩石层的压力和细菌的作用使生物遗骸变成了浓稠的石油。在地质学学中,能够生成石油的地层必须具备"生,圈,盖,储,运,保"六个条件.那么,哪些地层有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气呢?在地质学中,有一个...

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
答:对照地下能量物质与地震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发生的位置与核物质存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结合大量事实及文献,根据地震与能量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推导,推论出这样一个事实,天然地震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的...

油气田开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2)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确定一个油气田是利用天然能量开发,还是依靠人工补充能量(如注水或注气)开发,生产井以自喷方式还是以机械采油方法生产,这些取决于该油气田的地质、工艺特点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对特殊的油气...

为什么说压力是灵魂,合理保持油层压力水平?
答: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实用,对油藏天然能量可以快速进行评价。 油藏天然能量大小评价图大庆人有一句简朴的话“压力是灵魂”,这句话含有深刻的意义,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善于利用天然能量,又能让油藏保持比较高的地层压力,那么,油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