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与党的执政方略是什么? 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作者&投稿:豆卢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实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深刻认识、最新概括和创新实践,成为我党制定、调整与完善各项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与物质载体,是构建我党的执政方略的行动总纲。党的执政方略必须随着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揭示的不断深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决定了党必须以发展为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以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发展主向,制定、完善和实施党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发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最大程度上地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执政后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改变我国现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且很不平衡”的状况,迅速赶上并超过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党必须把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上来,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领人民努力开拓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境界,建设一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放眼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全球—体化、知识经济悄然崛起的趋势,党坚持把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线,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质改革的总目标,同时着手规划制定、不断充实和完善了中国式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报告对此均作过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阐述和深化。“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分步实施及其阶段性目标的成功实现,展示出中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三个历史丰碑,并以“解决温饱”——“实施小康”——“达到共同富裕”为衡量生产力发展的鲜明标志。现实的经济建设实践中,第一、第二步发展战略已提前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正以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以“经济更加发展”为首要特征的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揭开了历史的序幕。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奋斗至本世纪中叶,定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在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中,首要的当然是经济繁荣,物质财富丰富,生产力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实际工作中,为确保“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进行,党领导人民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配套的经济政策。“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围绕此而构建起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与方针,是坚持和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创新举措。可见,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内容,是党制定“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论据,也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前提和决定条件。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内涵,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关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上保障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鲜明特征,体现了我党执政的阶段本色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事实表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也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重要的政治前提。而坚持党的领导,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是一致的。因此,在党的领导实践中,根据“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建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在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同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总目标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而“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这一论述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我党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理论依据。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际工作中,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求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与执法监督等方面加紧工作,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实践活动,_含并体现出“先进文化"所提供的重要精神支柱、动力支持和智力保证,要求党要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的迅猛崛起,昭示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施“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适应当代世界发展的这一最新特点,牢牢把握住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关键,重视并优先抓好教育,深入推进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党的科技与教育文化事业,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发展中国的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抓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为加快科技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打下良好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挥出先进文化的发展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住、动力支持和智力保障的功用,不断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因此,科教兴国就成为我党的一大执政方略。一言以概之,科教兴国,是指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威力,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坚持教育为本,弘扬先进文化,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规定了党坚持和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时代内涵,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部分先富”以达共富的发展战略。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集中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特点和最大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以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为发展方向。这种共同富裕实质上是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全面发展、共同繁荣,其丰硕成果要最终落实在不断满足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上。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基于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各地区地理条件的差异,我党制定了“部分先富”的发展战略,其主要战略构想就是,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下,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发挥优势,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率先发展致富;然后,先发展起来的地方再“帮助”和“带动”后发展的地方,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党在领导人民走“部分先富”以达共富的伟大进程中,根据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先后适时启动、有效推进了“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战略”和“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旨在遵循“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下,协调好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和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等不合理现象,实现社会主义的正义与公平。“部分先富”发展战略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被改革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正确和切实可行的新道路。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要朝向共产主义社会方向前进和发展的,党要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人类社会最终是要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的科学观点。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且很不平衡的国情特点下,实践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发挥其优越性要有一个过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终也是要朝向共产主义方向前进的,这本身也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因此,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落实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核心,特别是人才的培养、使用更是问题中的关键。这在我国,一方面是要坚持计划生产的基本国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减轻人口增长给经济发展、社会承受和资源利用带来的巨大压力,提高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创建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的本领。由此,形成了党的人才强国战略,其主要战略构想就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增强发展能力为主题,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着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新人才成长、流动和使用机制,调整和完善人才结构与布局,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营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所作为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就是要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人口发展、产业结构的构建与调整和消费方式的培养,都要以既能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子孙后代保持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标准。科学的发展观,其主要含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六、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衡量党的执政方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只能是“三个有利于”的综合性判断标准。
社会主_本质论及其实践活动,科学而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是党的执政方略构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的物质载体。因此,判断和衡量党的执政方略是否科学、正确,就有了内在的并决定于党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与理解的根本标准。这个标准,总括来说,就是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内容的“三个有利于”综合性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判断标准,不仅强调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第一决定要素的重要地位,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实际考察的历史的、具体的、动态发展的实践依托和物质载体,它要求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路线,以开拓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前进发展的实际效果和是否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有一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纵向比较要求,也有与别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先进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要求。实践的发展中,“三个有利于”的综合性判断标准在“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科学兴国战略、“部分先富”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内容、要求、深化和细化。
作者:陆锐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杂志》2008年04期



~

如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答: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十六大报告将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哪些
答: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5.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尽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立党为公,就是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都要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执政为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其核心是“民”字,在当代中国...

政治选修三重点总结
答:(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

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机遇
答:区别在于:1、所有制: 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是私有制。2、分配方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资本主义是资本家所有。3、执政党:我国是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执政;资本 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党掌权 4、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党在执政时,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幸福。综上所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是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答: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非常清楚:私有制与公有制仅仅只是生产的组织工具,市场调控与计划调控仅仅只是国民经济的调控方式,因此它们都不是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既然如此,就应该重新定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否则将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我认为:应该从社会分配环节来区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所谓资本...

如何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
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特征。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在不同时代以及党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先进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必然有所不同,必须把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及先进性建设的特点建立在与...

建国以后,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有哪些规定,做法和经验。
答: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执政是为民执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这些特点,固然要通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反映,但更需要有实际的形式加以体现和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有无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以及这种形式是否充分、完善,具有决定性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的层面和...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
答: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