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衷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基本定义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政治概念。关于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先哲们原来有过严格的定义,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控+资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控+无产阶级政权。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非常清楚:私有制与公有制仅仅只是生产的组织工具,市场调控与计划调控仅仅只是国民经济的调控方式,因此它们都不是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既然如此,就应该重新定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否则将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我认为:应该从社会分配环节来区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所谓资本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所谓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 由上述的重新定义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不举张社会大众利益,资本主义社会也要谋求社会大众利益,但是,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要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而社会主义社会总是平等、公平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对待劳资双方。 二、根本目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而不断满足资本利益。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资本利益而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 由上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并不完全对立,其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扼杀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扼杀资本利益。但是二者之间是有显著区别的,其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的保障程度不及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对于资本利益的保障程度不及资本主义社会。 三、基本矛盾 私有资本者与劳工之间的矛盾即劳资矛盾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对于劳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观点,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因为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但是,对于劳资矛盾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观点,可能有些人将会很难理解,因为它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 那么,怎样认知劳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呢?这是由公有资本的严重缺陷性所决定的。公有资本至少具有以下三个严重缺陷。 其一,公有资本管理者与生俱来就不是公有资本所有人,因而公有资本的损益必然无法与其管理者的切身利益直接、等量挂钩。所以,公有资本管理者对于资本利益或企事业利益的珍惜度天生不足。而企事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单元,也就成为分配的基本源泉。因此,深刻地讲,公有资本管理者对于国民经济的责任心天生不足。 其二,对于公有资本,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管理与经营班子,这就要求公有资本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否则公有资本将在经营管理上承受不起相应的可变成本。但是,组织具有一定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很有可能不需要那样大的资本投入,因而这样的产品也就得不到生产,造成人们的与此相关的生产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 其三,当市场供求状况发生变化时,公有资本的经营管理者往往无法及时地调整企业经营策略,这必将使得资本利益常常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公有资本的严重缺陷决定了公有资本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因此,仅仅拥有公有资本的社会主义是不完善的社会主义。而私有资本的优点正好可以弥补公有资本的缺点,因此,私有资本也应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工具。这就说明:完善的、健康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兼有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 正是因为私有资本同样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工具,因此,劳资矛盾必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四、劳资矛盾的化解 1.资本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化解。 其一,政治化解。即实行多党轮替的财团政党政治制度和全民直选制度。这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盛行的西式民主政治,简称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或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这种政治制度之下,某个财团政党要想成为执政党,就必须比另一个财团政党更能化解劳资矛盾,因为劳工对于财团政党的取舍标准是两害相权择其轻。兴办社会公益是财团政党化解劳资矛盾的重要方式。兴办社会公益是双赢之举,因为财团自身也能从兴办社会福利中获得利益。因此,在财团政党围绕执政权力而展开的相互竞争之下,劳资矛盾显然能够逐步化解。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对于劳资矛盾的化解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财团是财团政党的组织者与供给者,是财团政党的源泉,因此:无论是哪一个财团政党执政,它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对财团的资本利益负责,财团政党对财团的资本利益负责实际上就是财团政党对其自身负责。这就决定了财团政党的首要基本职能是维护私有资本对于劳工的剥削,而私有资本对于劳工的剥削是劳资矛盾的根源。 其二,技术化解。即通过技术手段来增加劳工的绝对所得,从而减轻劳工的生存发展压力。其主要途径就是做大国民经济这块蛋糕。蛋糕做大了,劳工所能分到的蛋糕数量也就增加了。技术化解是资本主义国家化解劳资矛盾的主要手段。但这依赖于三个客观条件,即资源、市场、技术。当国内环境不能满足这些客观条件时,资本主义国家就必须谋求国外资源、市场、技术,其主要方式一是发动战争,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畅通的世界市场。这两种方式在本质上都是侵略。因此,资本主义是国际矛盾与世界动荡之源,资本主义国家最具侵略性。 政治化解是资本主义国家化解劳资矛盾的短项,而技术化解则是长项,通过技术化解与政治化解的长短结合,强势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矛盾得到极大缓和,国内比较祥和、安定。但是这种祥和、安定是建立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市场、技术之上的。 2.社会主义社会劳资矛盾的化解 其一,政治化解。即通过国家政权强行化解劳资矛盾。包括公平工资与社会公益。 所谓公平工资,是指能够满足劳工的正常消费需要的工资,即:一个正常劳工在正常劳动之后应该获得能够保障由其所负担的正常社会人口的正常生存发展的工资。 按照社会主义公平原则所确定的公平工资包含在产品成本之中,而正常情况之下的产品售价是能够保障私有资本正常利益的。那么,当产品销售成功时,私有资本者也就收回了向劳工支付的公平工资。公平工资对于劳资矛盾的化解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运转是有显著区别的。其显著区别在于:虽然公平工资挤占了私有资本的部分利润空间,但是这将更加有利于私有资本根本利益的发展,因为由此引起的社会购买力的增加将会直接带来两个效应:一是私有资本者能够卖出更多的产品,二是私有资本者能够获得更大的投资空间。因此公平工资是社会主义社会化解劳资矛盾、促进劳资双赢的基本社会制度。 发展与普及社会公益事业有利于减轻劳工的生存发展压力。因此,发展与普及社会公益事业是化解劳资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 其二,技术化解。即通过降低成本的方法来增加私有资本的绝对利润或相对利润,从而使得劳资矛盾有所化解。但是,这种技术化解是有限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客观条件——资源、市场、技术主要立足于国内环境。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全民政党政治所决定的。全体国民是全民政党的组织者与供给者,是全民政党的源泉,因此全民政党的基本职责是对全体国民负责,而私有资本者只是全体国民中的少数,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断然不会为了少数国民的利益而去侵略他国。社会主义国家所举张的国际关系只能是平等、公平、互利。社会主义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之源。 五、国民幸福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普遍具有幸福感,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基本上没有幸福感,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普遍具有幸福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市场、技术发展了国内经济,普遍保障了国民的正常生存、发展,因而其国民普遍具有幸福感。 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国内贫富悬殊,大多数国民的正常生存、发展得不到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又要经常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发动的侵略或战争,因而其国民基本上没有幸福感。 在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之下,社会主义国家不管是发达的还是不发达的,都不会出现较大的贫富差别,也就不会存在国民对于政界的愤恨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仇恨。民不恨贫,唯恨贫富不公。既然不存在“贫富不公”,自然也就不存在“民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普遍具有幸福感。虽然贫穷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幸福感仅仅只是一种建立在相互对比之上的心理慰藉,但是全体国民却能在这种心理慰藉之下真诚团结起来,共渡难关,发展生产。一旦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到了能够基本满足全体国民的基本需求的阶段时,绝大多数国民就能普遍摆脱吃饭难、饮水难、穿衣难、住房难、出外难、哺育难、养老难、上学难、看病难、生产难。此时,全体国民的幸福感既是心理的,又是生理的,因而是真实的。 六、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因为:资本主义举张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社会主义举张社会分配应该平等、公平;资本主义实行财团政党政治,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全民政党政治。 所以: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七、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其理由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利用计划手段来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当国民经济发展到能够确保国家安全、能够基本具备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工业基础、能够基本保障全体国民的温饱需求时,就可以通过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跨入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始积累实际上是靠计划经济完成的,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而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始积累是靠资本剥削完成的,表现为“人吃人”。 八、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 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的主要原因不是资本主义不如社会主义优越,而是资本主义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 我们知道:一,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对于资本剥削具有巨大的减轻或加剧作用。二,社会就业从根本上讲不是受制于社会消费需求或社会投资需求的旺衰,而是受制于资源的多寡。三,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缺。因此:一,中国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将会长期是供远远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资本主义建设必将使得广大劳工遭受极端剥削,即使是在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之下;二,在长期的供远远大于求的背景之下,在优先保障资本利益的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制度之下,在人均资源的极为匮缺之下,建设资本主义中国的结果必然是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劳资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发生国内动乱;三,人均资源极为匮缺和贫富悬殊必将使得大多数国民的正常生存发展失去物质保障,即建设资本主义中国必将牺牲大多数国民的根本利益。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中华民族不会复兴只会衰弱。 九、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死敌 官僚政治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死敌。在官僚政治之下,资本主义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必将演变成官僚资本主义,民间私有资本必将遭受不公平的竞争,公有资产必将通过各种合法的或非法的途径转变成官僚或奸商的私有资产,广大国民必将在必要的基本生活上遭会资本、官僚资本、官僚的三重剥削。在官僚政治之下,揭开表面的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画皮,露出的将是官僚资本主义的本质。腐败、黑社会、官僚资本、两极分化的组合出现是官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社会表征。 官僚资本主义必将同时牺牲民间中小资本者的根本利益和劳工的根本利益,必将使得民生空前艰难。 因此,官僚政治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共同死敌。 十、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变革 虽然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并非就是所有国家的最佳选择。一个国家到底应该实行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视该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 但是,当国际资源普遍匮缺之时,当国际市场潜力挖尽之时,当技术进步空前困难之时,资本主义也就大限来临。所有的资本主义社会都将自觉地或被迫地进行社会主义变革。这种变革非常简单,只要将财团政党变成全民政党就行了。

社会主义是公有制,通过保障资本利益而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资文化等需求,是无产阶级。资本主义是私有制,通过保障人们的物资文化等需求而不断满足资本利益,是资产阶级。
满意请采纳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区别~

根据对西方经济学史同中国社会主义的对比,我谈一点思路供朋友参考:
1、资本主义同
社会主义
的根本区别是所有制占有形式的不同: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即全民所有制为主导、集体所有制为补充,个体所有忽略不计;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走市场经济道路,所有制成分也开始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其控制力和质量来体现的,私有经济比重不断增大。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是私有制。从这一意义讲,资本主义天生就是为市场而准备的。而社会主义的市场要人为去培养一定的市场主体,这就是大力发展集体企业,龙头企业,个体经济,股份制等非单一经济的初衷。鼓励中小企业和中产阶级的发展。
2、另外一个区别是,两者的资源配置途径有所不同,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给是通过市场来调节的,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地位不明显。但也有变化,传统资本主义全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资源,现在资本主义经济更加倡导政府适当干预+自由调节;而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是提出了“机会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给的手段,不是那个社会的专有”这使得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资源配置上有了一致的趋向;凯恩斯的思想就是两者融合的典范。
3、在制度分配上,公有制倡导财物共有,但由于体制相对落后,其理想化同现实有了较大脱节,于是开始关注社会保障问题,而这点有同瑞典等社会资本主义有了共同思路。
总设计师邓小平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补充一句,传统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十分强调自己的政治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
答:一、含义不同 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不举张社会大众利益,资本主义社会也要谋求社会大众利益,但是,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要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社会主义制度:是平等、公平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对待劳资双方。二、根本目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而不断满足资本利益。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
答:思想文化是社会精神形态的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资本主义虽然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但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社会主义制度?它和资本主义制度有哪些区别?
答:马克思主义相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必将发展到社会主义并最终到达民主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最纯粹的资本主义是指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销售、推广、研究,都由以私有产权主导的自由市场所带动。资本主义是指:·欧洲在16世纪到19世纪制度化了的一种综合的经济行为,特别以雇用劳动...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承认生产资料及财富为私人所有,甚至一些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如石油、电力、钢铁、能源、国防等)都为某些私人所控股占有。而社会主义主要强调生产资料为国民所共有,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严格地讲,以往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大锅饭制度,...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在于分配制度不同吗?
答:传统概念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许存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但现在人们所说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则与此不同。它们之间是可以共存的、互补的。理由如下:按照传统的说法,资本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社会制度。其模式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节+资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

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区别在哪里?
答:经济:分配制度上: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贫富差距很大,且国家不予以控制),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国家重视贫富差距,运用税收等手段调节)。 经济发展方式上:目前我国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同时进行宏观调控(并起着重要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而西方大多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控...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1、政治制度不同 国家政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政府奉行的政策是主要维护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权益还是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统治阶层的根本权益,此二者是判定社会性质的标准。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经济基础不同 生产资料是以公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区别
答: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由所有制决定了人们的生产关系,地位,分配产品的方式。社会主义制度指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共同所有的一种社会制度的利益群体不同,私有制国家政权为大资本服务社会主义为人民大众利益为主。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又是资本主义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请简单的说一...
答:在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它的黑奴制度也还残存了很长时间。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总是会包含很多种生产关系,有比较低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残余,也有比较高级阶段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旧的生产关系当然不情愿退出历史舞台,新的...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意思与区别
答: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非常清楚:私有制与公有制仅仅只是生产的组织工具,市场调控与计划调控仅仅只是国民经济的调控方式,因此它们都不是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既然如此,就应该重新定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否则将会引起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我认为:应该从社会分配环节来区分资本主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