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言文里的意思

作者&投稿:暴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古文中“时”的意思

一共有十个意思:1、季节,指春夏秋冬。

《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2、时间,时候,时辰。《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3、时代。《韩非子·心度》“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4、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

5、按时。《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6、那时,当时。《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7、时常,经常。《史记·吕太后本纪》“是与出游列”。

8、此,这。《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9、通“莳”,《尚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10、同“伺”伺候。《庄子·人世间》“时其饥饱”。

2. 文言文中的“时”是什么意思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

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

本义:季度;季节)2. 同本义 [quarter (of a year);season] 时,四时也。——《说文》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释名》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

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

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

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孟子·梁惠王上》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时者,所以记岁也。

——《管子·山权数》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四时和谓之宝烛。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

敬授人时。——《书·尧典》。

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左传·桓公六年》3. 又如:时气(时令,气候);时若(四时和顺);时食(四季应时的食品);时耕(春耕);时夏(夏季);时暑(夏天的炎热);时景(春景);时禽(随节候而出现的鸟);时享(宗庙四时的祭祀);时序(季节的顺序,时间的先后);时祀(按四季所举行的祭祀);时田(四时田猎。

指古代帝王、贵族四时到野外打猎,并行军事训练);时令病(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疾病);时衣(四时的衣服);时芳(应季节而开放的花)4. 时辰 [one of the 12o-hour periods into which the day was traditionally divided],计时单位,一昼夜的十二分之一(古时一昼夜分为十二时) 时,时辰也。十二时也。

——《韵会》觯俟时而酌。——《仪礼·既夕记》。

注:“朝兮也。” 以时启闭。

——《周礼·阍人》时数辞违。——《太玄·玄数》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时已过午,奴辈适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从已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

——《三国演义》5. 又如:报时;此日此时;时辰钟(时钟,钟表);晡时(下午四时左右);午时(白天11点至1点);子时(夜间11点至1点)6. 时间;时候 [time]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庄子·养生主》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心屈。

——汉· 贾谊《论积贮疏》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女时昔作儿,生小出野里。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7. 又如:费时(耗费时间);多时(很长时间);时晌(时饷。时间);时子(时候);时目(时下的眼光);时出(得其时而出)8. 时尚,时俗 [fashion] 李氏子 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唐· 韩愈《师说》9. 时运;命运 [fortune] 死之短长,时也。——《左传》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

——宋· 陆游《登慧照寺小阁》10. 又如:时衰(时运衰落);时道(时运;机会);时蹇(时运不佳)11. 时机;机会 [opportunity]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 李白《行路难》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12. 又如:失时;时乖运蹇13. 动词的时态 [tense]。如:过去时;将来时14. 钟点 [o'clock]。

如:三时三十分十五秒15. 片刻,一会儿或瞬间 [moment]。如:一时找不到;时暂(短暂时间);时霎(片刻,很短的时间);时复间(一时间,暂时)16. 岁月,光阴 [days] 时不久留。

——《吕氏春秋》17. 指时势或时局 [current situation] 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18. 又如:时化(时势的变化);时艰(时局的艰难困苦)19. 代,朝 [dynasty]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察今》变法者因时而他。

——《吕氏春秋·察今》20. 又如:时世(时代,时局);时年(时代)21. 气候 [climate]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22. 姓 〈形〉1. 合时宜的,适时的 [fashionable] 时雨降矣。——《庄子》2. 又如:时豪(穿着入时;时髦);时谚;时文;时服(当时通行的服装;时兴的服装)3. 当时的 [current;present]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4. 又如:时忌(当时的忌讳);时辈(当时的名流、贤达);时彦(当时的英才);时人(当时的人);时势;时语(当时的口语);时豪(当时的豪强);时俊(当代或当时的贤俊)5. 通“是”。善,好 [good] 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诗·小雅·怡弁》〈副〉1. 相当于“常常”、“经常” [now and then] 时与出游猎。——《史记·吕太后本纪》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陶潜《归去来兮辞》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2. 又如:时闻(常常聆听);时常(常常;经常);时形(经常出现)3. 相当于“有时”、“偶尔” [sometimes]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明史·海瑞传》4. 按时,到时候 [according to 。

3. 文言文翻译器文言文的时这个字的解释

1、季,季节。

2、时辰。

3、时间,时候。

4、当时,那时候,当初。

5、时代,时势。

6、时俗。

7、时人,当时的人。

8、时机,机会。

9、及时;按时;适时。

10、时时,时常。

11、善,好。

12、止,停止。

13、通“司”,掌管,主持。

14、通“伺”,窥伺。

15、通“待”,等待。

16、通“是”,此,这。

4. 这几个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霈1 〔pèi ㄆㄟˋ〕

〔《广韵》普盖切,去泰,滂。〕

1.雨雪充沛貌

2.泛指盛多浓重。

3.大雨。

4.潮湿,潮润。

5.喻恩泽。

6.谓赐予恩泽。

7.谓绰有馀裕,应付裕如

1.萱草。古人以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故又称忘忧草

2.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后因以“萱”为母亲或母亲居处的代称。

兴1 〔xīnɡ ㄒㄧㄥ〕

1.起身;起来

2.兴起

3.派遣;出发

4.征聚

5.推举;起用。《

6.产生

10.倡导

11.创办;举办

12.设立;制造。

13.成功;成就

14.昌盛;兴旺

16.流行;时行。

兴2 〔xìnɡ ㄒㄧㄥˋ〕

1.譬喻

2.《诗》六义之一。乃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一种写作手法

3.喜欢

4.兴致

5. 看在文言文里的全部意思~

(1)会意。字从手,从目。“手”与“目”联合起来表示“用手遮光远望”。本义:在户外日光下用手加额遮光而远望。说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经常做这个“用手遮光远望”的动作。

(2)同本义 。

看,睎也。(睎,望也。)——东汉·许慎《说文》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3)又如:这棵雅致的常青树很好看。

(4)探望、问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世说新语·德行》

(5)又如:看理(探听),看家(方言。探亲;看望家庭);看视(探望;问候)

(6)瞧、观看 。

出门看伙伴。——《乐府诗集·木兰诗》

晓看红湿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老妇出门看。——唐· 杜甫《石壕吏》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又如:看着(眼看着);看镜(照镜子);看电影;看戏;看拉不上(瞧不顺眼);看乔(误解,小看);看街(一种临街开的窗户,装有槅子,可以观看街景)。

(8)料理、准备 。

急炊香饭来看客。——范成大《田家留客行》

(9)又如:看下(准备,收拾);看坐(安排坐位;关照坐下);看活(服侍;照顾);看斋(准备和尚的饮食);看坐儿的(戏院里帮观众安排座位的人);看板娘(方言。指商店的女服务员)。

(10)估量 。

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应圆。—— 李白《送别》

(11)又如:看小(歧视,看不起);看长(看得远,有远见);看候(照看,察看情况)。

(12)看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世说新语·雅量》

(13)阅读。

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世说新语·文学》

(14)又如:看书;看报。

(15)观察;察看。

帝微服往看。——《世说新语·术解》

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三国志·周鲂传》

(16)认为。如:你看这个计划行不行的通?

(17)看顾;照料,料理。如:看视(照顾,看待);看觑(看;照料,照顾);看取(照看;照顾;观察;估量);看当(看待,照料)。

(18)观赏。如:看耍(观看玩耍);看棚(临时搭建的看台);看街(可以观赏街景的窗户)

(19)听,闻 。

南岳后,累任作祠官,试说与君看。—— 宋·刘克庄《最高楼》

(20)物色 。

(21)当心。

你倒是去罢,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红楼梦》

(22)又如:看野眼(分神;注意力不集中)。

——这个大概就是它所有的意思了 百科上有 以后你要是想查某个字 可以去百度百科、/view/258475

6. “类”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本义】狗的脑袋看上去极为相似——相似、类似、像。

【成语例释】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经典文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 (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

【引申义】

1.外貌相象的归为——同类、种类。

【成语举例】物伤其类——分门别类——触类旁通

【成语例释】不伦不类: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物以类聚: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

【经典文言】

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孟子·梁惠王上》)

2.同类事物可以由一个类推到另一个——类推。

【经典文言】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3.同类的事物大都性质相似——大都、大抵(副词)。

【经典文言】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讲说;说明;言论;说法;主张;劝说;说服;喜欢;高兴。

引证解释:

一:读音:shuō

1、陈说;讲说。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讲说了这番经历。

2、说明;解说。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译文: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3、言论;说法;主张。

《鸿门宴》:“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译文:反而听信小人的言论,想杀有功的人。

4、文体的一种,也叫杂说。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

《黄生借书说》:“为一说,使与书俱。”

译文: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黄生)。

二:读音:shuì

劝说;说服。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三:读音:yuè

通“悦”。喜欢;高兴。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8. 文言文中的解释

基本解释: 将(将)jiāng快要:将要。

将至。将来。

即将。带领,扶助:将雏。

扶将。将军。

拿,持:将心比心。把:将门关好。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用言语 *** :你别将他的火儿了。

保养:将养。将息。

兽类生子:将驹。将小猪。

顺从:将就(迁就,凑合)。将计就计。

又,且:将信将疑。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将出来。

刚,刚刚:将将。将才。

姓。将(将)jiàng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将领。

统率,指挥:将百万之众。笔画数:9;部首:寸;笔顺编号:412354124详细解释: 将将jiāng【动】(形声。

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扶持,扶助〖support〗将,扶也。——《广雅》无将大车。

——《诗·小雅·无将大车》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诗》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

索隐:“犹御车也。”吏谨将之。

——《荀子·成相》。注:“持也。”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奉行,秉承〖follow〗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送行〖send〗耒者弗迎,去者弗将。

——《淮南子·诠言》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携带〖bring〗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带领〖lead;guide〗将胡骏马而旧。

——《淮南子·人间训》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顺从;随从〖beobedientto;submitto〗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将自何所至。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供养;奉养〖providefor〗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不遑将母。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调养;保养〖recuperate;rest;maintain〗。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传达;表达〖express〗。

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方言]∶兽类生仔〖bear〗。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check〗。

如:当头炮一将行,进〖advance;go〗日就月将。——《诗·敬之》进用,吃〖eat〗。

如:将食使用〖use〗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将将jiāng【副】就要;将要〖will;begoingto〗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将以实笾豆。

——明·刘基《卖柑者言》将炫外。将恐深。

——《韩非子·喻老》将益深。将以有为也。

(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柳条将舒。——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将自此始。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必,必定〖certainly〗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将有所不可。

——宋·苏轼《教战守》民将不安。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才;乃;刚刚;正〖just〗。

如:将在(刚刚)将近〖nearly〗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岂;难道〖Doesitmean…?〗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将将jiāng【介】相当于“拿”、“取”〖by;bymeansof〗将雌剑往。

——晋·干宝《搜神记》将子头来。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相当于“把”、“用”将身后托汝。

——清·袁枚《祭妹文》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于〖at;in〗。如:誓将死里求生路将将jiāng【连】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also〗。

例如:将信将疑如果;假若〖if〗吾将再病。——清·袁枚《祭妹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或;抑〖or〗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将将jiāng【助】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白居易《卖炭翁》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另见jiàng;qiāng将才jiāngcái〖justnow〗刚刚他将才走,还追得上将次jiāngcì〖begoingto〗将要;就要斜阳将次西沉将错就错jiāngcuò-jiùcuò〖leaveamistakeuncorrectedandmakethebestofit;makethebestofamistake〗办事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干脆按照错误曲就而成将功补过jiānggōng-bǔguò〖makeamendsforone'sfault *** ygooddeeds;redeemsinbymeritorousservice;atoneforacrimebygoodservice;expiateone'scrimebygoodservice〗加倍用功出力以弥补以往的罪过将功赎罪jiānggōng-shúzuì〖。



~

帮我查下列文言文实词的意思,在《古汉语词典》里查
答:帮我查下列文言文实词的意思,在《古汉语词典》里查 是绿色的那本《古汉语词典》在左边写意思,右边写例句如:1.见:⑴看见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⑵见解,见识例:敢陈愚见⑶表示被动,相当于“被”例:盆成括见杀⑷放在动词前,表示... 是绿色的那本《古汉语词典》在左边写意思,右边写例句如:1.见:⑴看见 例...

文言文中表达“什么”意思的又哪些?
答:什么:何(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带了些什么?)曷(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奚(许子奚为不自织--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都可以容忍,什么不可以容忍呢? )为什么(为何):何(来何疾也?--为什么很快就回来了?)曷(曷不告我...

文言文里度的意思
答:1.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一:度dù 1、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 《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译文:已经买到鞋子了,才说:“我忘记带鞋码了” 2、限度。 《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译文:生产是有...

文言文有的所有意思
答:有 yǒu 动词义:1、会意字。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大有众也。——《易...

在文言文里字的意思是什么
答:5. “军”字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动】 1、会意。金文字形如右图,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 2、围成营垒。 3、攻杀。 4、指挥作战。 5、驻扎。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6、从军。 【名】 1、军队。

文言文中的是什么意思?
答:“是”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义主要有:1、动词,表判断,这个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如“同是天涯沦落人。”2、动词,表肯定。如“是古非今”。3、代词,相当于此,这。如“是日”表示“这一天”。4、形容词,略同于“凡是”、“只要是”。如:“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5、名词,与“事”...

解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5. "解"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包括例句,最好 《博雅》散也。《玉篇》缓也。《易·解卦注》解,难之散也。故序卦云:解者,缓也。险难解释,物情舒缓,故为解也。 谓离散其心也。如《前汉·张耳馀传》今独王,恐天下解也。 解者,释也。解释结滞,徵事以对也。如《文心凋龙》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谍...

文言文及有什么意思
答:2. 文言文中"因"有多少意思.分别是什么..如有可能最好举例子哦 因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

在文言文里数的意思
答:古文中“数”有以下10个意思: 1、用作名词,意思是:数目;数量。 古文出处:北宋·司马光《赤壁之战》:“众数虽多,甚未足量。” 释义:数量虽然非常多,但是还不够。 2、用作数词,意思是:几;几个。 古文出处:战国·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释义:农家的田地 只...

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答: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1、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2、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译文: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3、作为;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