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88篇七年级答案

作者&投稿:善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七下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这人教版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望采纳谢谢!

2. 七年级下文言文答案

认为 B 介词、写出下列课文中的成语(4分),相当于“的” D 结构助词,把,无实义

前时之闻(D ) 仲永之通悟(A ) 卒之为众人(C ) 受之天也(A )

拍而呜之(B ) 于厅事之东北角(C ) 撤屏视之(A )

复投之(B ) 毙之(A ) 禽兽之变诈(C )

三,见往事耳

3?止增笑耳、少时、因为 C 连词,而顷刻两毙(A )

(2)以 A 动词、久之

表示过了很久才发生表时间的词语(11分)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少时 久之 顷刻

表示突然发生、渭(C ) 犬坐于前(A )

于厅事之东北角(B)

(4)为 A 成为 B 作为 C 认为 D因为 E 题写

自为其名(A ) 以养父母,无实义 E语气助词、翻译下列文言短句。泯然众人矣:忽然 忽 表示同时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凭借、收族为意(B ) 卒之为众人(B )

治经为博士(D )化为邓林(E )

(5)之 A 代词 B 动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去 C 结构助词、一词多义( 12分)(见专项练习)

7:(13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用来!但当涉猎:少顷,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 ) 狼亦黠矣:既而

表示相继发生、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来

或以钱币乞之(C) 蒙辞以军中多务(B ) 一儿以日初远(A )

以刀劈狼首(A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A ) 盖以诱敌(B ) 投以骨(C )

(3)于 A 在 B 从 C 到 D 比

贤于材人远矣(B ) 受于人(A ) 饮于河。

2:未几

5、俄而、结友而别《夸父逐日》道渴而死

6、虚词用法(16分)

(1)而 A 表顺接 B 表转接 C 表修饰 D 表并列

结友而别(B )道渴而死(C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A )

骨已尽矣:顷刻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木兰诗》征募兵士《孙权劝学》刎览书籍

3. 七年级下的经典文言文及答案

、《木兰诗》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D.备注:本课出现很多句式,如复沓句、顶真句/联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详略处理得当。

4. 现求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原文及相关题目和答案5篇,好的加分,在线等

一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 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 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二 滇游日记明 徐霞客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1) (2) (3)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字数在40个左右。三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1、(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2、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 四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青萝被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②,悟衷散赏③。

(选自《吴朝请集》,作者吴均)【注释】①企:同“岐”,行走的样子。②荡:荡涤,去除秽恶。

累:累赘。颐:养。

③衷:思想。散:闲散随意。

1、本文写青山之美。(1) 本文直接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

(2) 用侧面烘托手法描写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两句,其意是表达 ( )A、青山很美,然而风雨交加,心绪烦恼。B、青山很美,山中鸡叫令人心烦。

C、青山很美,然而天气不佳,只有鸡鸣之声,没有高雅的音乐,这里的景色也就不吸引人。D、风雨交加,鸡叫不停,但是见到这样美好的青山,哪里还会不高兴3、假如你能身临其境,面对这样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样的体验?五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六、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5. 谁有“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复习”题的答案

一、文学常识:《童趣》沈复 清代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论语》 孔子学生 春秋时期 《山市》蒲松龄 《聊斋志异》 《世说新语》刘义庆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的作者字号、朝代、作品、评价。

二、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1、果大亡其财(家产) 驱之别院(赶) 而内自省也(反省) 父子相保(存活) 差可拟(比喻) 松柏之后调也(凋谢) 2、项为之强(脖子) 徐喷以烟( 慢慢 )怡然称快( 高兴 ) 果如鹤唳(鸣叫)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诲女知之乎(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 思而不学则怠(有害 ) 恒不一见(经常) 始悟为山市(明白) 士不可以不弘毅(刚毅 ) 连亘六七里( 连绵) 或凭或立(站立) 差可拟(比拟)人烟市肆(人家)(店铺) 下车引之( 拉) 不筑(建筑) 倏忽如拳如豆 (一会儿)

3、无何、未几、既而、逾时、俄而 (不一会儿)4、三省吾身(反省) 三人行(行走)

5、余忆童稚时(回忆) 吾日三省(反省 ) 诲女(汝)知之乎(你)

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中午) 尊君在不(通"否" )

三、

1、通假字:

诲女知之乎 通 意思是 人称代词.

项为之强 通僵 意思是 僵硬 ;不亦说乎 通悦 意思是 愉快

是知也 通 智 意思是智慧 ;一切无有 通乌 意思是没有

裁如星点 通才 意思是 ;尊君在不 通 否 意思是 吗.

2、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唯危楼一座 古义:高 今义:危险 ;必将有盗 古义: 今义:

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 今义;离开 ;去后乃至 古义:才 今义:

死者十九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 古义:子侄辈 今义:儿子女儿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

6. 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二十五篇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解释句中下划线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 3.郑人置履。( )( ) 4.宁信度,无自信也。

( )( ) 三、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或郑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五、阅读理解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

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

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乱咬。

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完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答案: 一、寓、矛盾、誉、吾、履、遂 二、1.卖;夸耀 2.不;回答 3.这里当“购买”讲;鞋。 4.尺码;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却忘了拿尺码。 4.为什么不用脚去试一试呢? 四、略 五、骄傲自大,必然失败。

六、提示: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家臣们一壶美酒。大家都说:“一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绰绰有余。

我们约定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个人先画好了,拿了酒壶,准备一饮而尽,忽然灵机一动,左手拿壶,右手继续为画中的蛇添上四只脚。

并且得意地说:“我还能帮它添上脚呢。”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帮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饮而尽。

画蛇添足的人终于失掉了本该属于他的酒。



~

走进文言文七年级答案18单元
答:走进文言文七年级答案18单元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科创17 2022-10-03 · TA获得超过146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2.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谁知道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的参考答案 17.若石之死 若石...

我怎样文言文阅读答案大全
答:1. 求10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七年级文言文巅峰阅读答案
答:(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PS.复制哒~我很诚实~。 2. 济南的冬天七年级上册阅读答案 1、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 2、略3、阳光和熙,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将水人格化,写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天还充满春意;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山村和雪的...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十一单元
答:2. 有谁做完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第11单元和第12单元的答案,麻烦报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10 2 第12单元 2.1 鹤亦知人意 卢仁畜二鹤,甚驯。 后一创死,一哀鸣不食。卢仁勉力饲之,乃食。 一旦,鹤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吾不尔羁也。” 鹤乃振翅云际,徘徊再三而去。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乡间,晚...

语文现代文品读.文言文点击七年级(下)答案
答:我觉得“雄鹰”正如作者所言的力量和意志的象征,而“海鸥”是一种自由和欢乐的精神寄托。闻一多《色彩》阅读答案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忠义, 紫教我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

七年级下册语文答案
答:我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烧灼(zhuó) 冗杂(rǒng) 闭塞(sāi) 戛然而止(jiá) B. 辐射 (fú) 惬意(qiè) 粲然(càn) 叱咤风云(chà) C. 嗔视(chēn) 凛冽(lǐn) 羸弱(léi) 怏怏不乐(...

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答:语文试题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36分) 1.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感慨(kǎi) 窠巢(kē) 憔悴(zùi) 拆散(chāi) B一霎时(shà) 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

...阅读答案。要详细,有多少回答多少,是七年级一课一练上的,一定是全部...
答:没有统一答案。扣住“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1、用“/”给文中无标点部分断句。2、解释粗体字在文中的意思。(1)友人语巨伯( )(2) 子令吾去( )(3)败义以求生( )(4)贼既至( )(5)不忍委之( ) (6)遂班军而还(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4.从《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答:1、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注意书写工整、清楚、准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1、C 2、D 3、D 4、B 5、D 6、答案:(1)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道渴而死 弃其杖 (4)闲敲棋子落灯花 (5)凭君传语报...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答案和翻译
答:1. 走进文言文答案六七年级三单元2篇译文拜托了 原文: 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羲之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求其书之。羲之笑而不答。 [译文] 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