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秧歌创作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齐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开机仪式上,导演郭靖宇对媒体表示:这部展现胶东人民红色抗战历史的史诗大剧,早在六年前就已经开始筹划。最终以海阳大秧歌作为故事载体,全面展现了胶东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英雄主义精神。“我第一次当导演拍戏就是在烟台,这次有机会拍摄一部有关烟台的抗日题材作品让我很激动。尤其在筹备过程中,烟台海阳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俗民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靖宇说。

 秧歌搭台还原胶东抗战史 郭靖宇:尊重历史拒绝雷剧

电视剧《大秧歌》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烟台市委宣传部、海阳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筹拍,郭靖宇担纲剧本改编和总导演,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完美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东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出品。

郭靖宇介绍,《大秧歌》从计划筹拍到今日开机历时六载,故事以烟台海阳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秧歌”为切入点,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乞儿海猫回山东海阳寻亲,从而发生的一段夹杂家族恩怨情仇、惊心动魄的抗日热血传奇故事。海猫不仅从日寇的屠刀下保住了家园,还以斗秧歌为契机,弥合了吴、赵两家族几百年来的仇怨,在他的带领下,虎头湾百姓最终肃清了军统特务组织“八仙小组”,真正翻身做了主人。一个弃儿,饱蘸了内心最深沉的爱恨情仇,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书写下了一段热血传奇。

该剧延续了郭靖宇导演的一贯风格,他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着眼于民众的抗日,剧情创作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并未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胶东人民的抗战,而是将广袤中华大地的历史投射其上,使各色人物穿梭其中。《大秧歌》中以“小家”折射出“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述了胶东地区革命群众积极参与抗日的历史。

郭靖宇在山东本土编剧夏仁胜、王谦的剧本基础上加以扩容,增加了家族斗争、爱情纠葛等故事线索,使其更具有传奇性、戏剧性、可看性。筹备期间,郭靖宇对海阳的革命历史进行了系统学习和深入挖掘。前期的知识储备为他拍好该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真实的史料,这也让《大秧歌》的故事情节非常有趣。

面对目前电视荧屏上的抗战雷剧,一贯严守底线,致力于打造经典正剧的郭靖宇坦言:将红色革命史拍摄成电视剧,难免要经过演绎,但是他除了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外,会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将红色革命历史和电视剧更好地融合,拒绝拍摄毫无节操的抗日雷剧。

《大秧歌》投资超亿元 烟台为其建设专属影视基地

开机仪式上,该剧出品人马千策对外透露,为了拍好《大秧歌》这部史诗大剧,该剧的投资额度堪比大电影,达到了一亿四千万人民币之多。曾经成功打造过《小姨多鹤》、《铁梨花》等热播剧的马千策坦言:“充足的预算,可以保证郭靖宇导演继续延续他的制作水准,拍摄出一部精益求精、场面宏大、细节精致的高质量电视剧。”

此外,《大秧歌》的拍摄也获得了烟台海阳市政府全力支持,由当地投资建设的《大秧歌》影视基地已全面建成,该影视基地包括丛麻禅院、朱吴镇九岭夼村、地雷战旅游景区等。而海阳市原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淳朴的民俗民风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会在该剧中得到充分体现。

据了解,大秧歌影视基地后期将作为山东影视中心拍摄基地长期使用,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独具渔村民俗风情和红色文化印记,集影视拍摄、演艺培训、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影视教育基地。基地内的海草房在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逼真效果,采用了榫卯结构设计而没有使用钉子,而石屋也是由碎石砌垒起来的,并非高仿建筑物。

据到场的海阳秧歌专家李晶涛、于春华介绍,海阳大秧歌起源于600多年前,代代传承,经久不衰,不仅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她代表着一种生生不息、励志奋进的勇敢精神。

海阳市是地雷战的故乡,红色资源特色鲜明。今年以来,海阳市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塑造并重,内涵发掘与产业培植并举,把地雷战遗址、许世友在胶东、海阳大秧歌等红色资源整合延伸,主打“特色牌”,持续推进场馆建设、影视创作、旅游开发等工作,着力构筑三大红色文化支撑点,打造胶东红色文化重要板块。

《大秧歌》将真实还原胶东红色历史,全景式呈现“胶东烽火”之精神。通过将史实艺术化、故事化这样脍炙人口的方式,传播胶东文化的精髓。此外,胶东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将随着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而发扬光大,胶东风骨也将得到更深入、更广泛的传播。此举必将有力促进胶东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电视剧《大秧歌》也将成为胶东历史文化的全新看点和一张响亮的名片!

据悉,本剧在北京拍摄一个月之后将转场烟台海阳市进行拍摄。

 杨志刚首秀山东大秧歌 杨紫意外出任女主角

《大秧歌》的演员阵容也十分令人期待,曾经在《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火蓝刀锋》等优秀电视剧中有着上佳表现的杨志刚将担当重任,饰演本剧灵魂人物男主角海猫。

起源于600年前的海阳大秧歌,不仅是海阳民俗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海阳人民支前抗战的有力载体。由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到部队慰问演出,融洽了军民关系,鼓舞着军民士气。而曾经学习舞蹈表演专业的杨志刚,将在《大秧歌》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荧屏上首秀秧歌的魅力。

至于该剧的女主角吴若云的人选敲定,也经历了不小的风波,有很多一线女星都想饰演这个角色,片方经过试镜挑选,终于在开机前定下来了杨紫。而该剧也将成为杨紫大学毕业后首部电视剧作品。告别了“小雪”时代的杨紫,将在观众面前呈现怎样的一面?这也是该剧非常值得期待之处。

老戏骨王奎荣饰演的吴乾坤将是该剧的另一大看点。他作为两大家族之一的吴家大家长,其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令人深恶痛绝,然而在海猫与时代更迭的感召下,他骨子里的民族大义又将其推向了改革的风口浪尖。面对死对头赵家,他严酷狠辣,但面对女儿和娘亲,他又展现出无比的柔情与恭顺。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国家大义还是小家安宁,他都深陷在极度的矛盾中。在如此的挣扎与撕扯里,故事将人物构造得无比丰满立体,令人倍感期待。

此外,刘芊含、张少华、王绘春、刘之冰、赵恒煊、吴越、杨昆、寇家瑞、宁文彤、肖茵、陈洁、贾宏伟、牛北壬等老将新秀也将倾力加盟。



~

胶州秧歌的文化背景
答:《青岛文化志》说胶州大秧歌的发祥地是马店东小屯,是闯关东的产物,形成年代为清末民初,笔者曾向该志供稿人提出过异议,后来该作者告诉我,在编写《胶州文化志》征集资料时发现,胶州籍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宋观炜十二首《秧歌词》诗为七言绝句,分别对胶州秧歌六个行当(演员)作了全面描述,后来《胶州文化志》遂把胶州...

东北大秧歌的历史背景
答:东北大秧歌的历史秧歌源于汉民族元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至今已有千年。秧歌队通常扮作生活中或历史神话的人物或方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出各种队形或图案,传统花样的二龙吐须,卷白菜心,基本动作较简答,仿造民间劳作的基本动作,比如挥臂跳跃、扭腰甩肩,4拍一小节,前3拍向后,后一拍退回,为增加...

扭秧歌是哪里的风俗?
答:创作背景 秧歌,源于农事活动。在普普通通的日常劳动中,把劳动期间的吟唱、奔跳、行走等动作结合起来,巧妙地揉合了陕北民间一些习俗、祭祀等活动,形成了最初的秧歌。流行地区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但因流传地区不同,又有陕北秧歌、晋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南秧歌...

你了解秧歌的哪些情况
答: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汉族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岸边...

海阳大秧歌实创于什么代
答:海阳大秧歌实创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流行于山东省海阳市一带。据历史记载,海阳大秧歌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是为了庆祝丰收、祭祀神灵而创作的。在清代,随着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海阳大秧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逐渐成为了当地民间文化...

扭秧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答:秧歌是我国古代村庄中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人们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很多人认为,秧歌起源于古代单纯的歌舞戏。歌舞戏在唐代开始出现后,它与需要借助文字和...

春节序曲赏析是什么?
答:《春节序曲》的创作背景:1943年,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并成为同年春节党政军民联欢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50年代初,李焕之有感于当年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作了《春节序曲》,以展现当年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同...

秧歌剧的起源
答:一种小型的歌舞剧。是抗战时期在延安解放区创作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解放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的号召,投身于工农兵群众之中去,认真研究民间艺术,热情地向群众学习流行于陕北农村的一种歌舞形式——秧歌,在群众性秧歌的基础上,熔歌、舞、剧于...

大秧歌创作背景是什么
答:该剧延续了郭靖宇导演的一贯风格,他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着眼于民众的抗日,剧情创作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并未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胶东人民的抗战,而是将广袤中华大地的历史投射其上,使各色人物穿梭其中。《大秧歌》中以“小家”折射出“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述了胶东地区革命群众积极参与抗日的历史。郭靖...

什么是秧歌剧?秧歌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答:新型秧歌剧在题材上大都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和生活,如对大生产运动的反映、对农家生活新图景的描绘、对战士生 活的展现。音乐上以陕北等地方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群众歌曲的音调和节奏,同时又能够展示作曲家个人富有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秧歌剧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发 展,为新型歌剧的产生进行了思想上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