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笔记(一)

作者&投稿:商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设计之中。阅读这本书,不仅能通过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学习如何找到真正的需求;更能通过观察产生转变,学会欣赏优秀的设计,具备洞察的力量。

开始读这本书时,可能会对书中的术语有些无所适从;随着阅读的深入,越觉得这是一本理论扎实的书籍。一些众所周知的设计原则,比如所有的交互设计师都知道,交互设计应该提供愉悦的体验,对于背后的原因,则是:糟糕的体验会带给人们强烈的负面情绪,反之愉悦的体验会让人们感到掌控、满足甚至骄傲这些强烈的积极情绪——认知和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日用品心理学 章节通过大量事例引入,阐述了什么是好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先行分析,然后用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力和行为方式。意味着设计以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基础。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示能(Affordance)

“示能”是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一把椅子提供了支撑,因此可以用来坐。示能的体现,由物品的品质同与之交互的主体的能力共同决定。可能这个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下面进行举例说明。例如,一块玻璃,透明的特性(物品的品质)提供视觉通透性,但玻璃不是空气或大多数有形物质的通道(交互的主体不能穿过玻璃——反示能的一面)。如果示能和反示能不能被察觉到,就需要标识出来,有一些手段可以做到:把这个属性叫意符。

意符(Signifiers)

示能决定可能进行哪些操作。意符则点明操作的位置。“意符”这个词指的是能告诉人们正确操作方式的任何可感知的标记或声音。可以使蓄意的。故意为之,如门上设计“推(PUSH)”的标志;但也可能是偶然和意外的,例如我们走前人走过的田地的脚印判断最佳路线。

示能和意符有何不同?

-示能是任何环境之间可能的互动。有些示能是可见的,另有一些不是。

-预设的用途经常表现为意符,但经常模棱两可。

-意符是一种提示,特别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为,以及应该怎么操作。意符必须是可感知的,否则它们不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