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循吏文言文的实词

作者&投稿:言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阅读北史.循吏传文言文公孙景茂翻译

1、【译文】

公孙景茂是河间阜城人。他的容貌魁梧,少年时好学,博览经史书籍。在魏国时,考察孝廉,射策科甲,后来升为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做了不少好事。当时人对他的博学称赞他为"书库"。他做过高唐令,大理正等官,都非常胜任。齐国灭后,周武帝听说了他的大名,就召见他与他谈话,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济北太守,后来他因担心母亲没人照管而辞职。

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年,武帝下召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又升任息州刺史。他在任职期间,法令制度清明,社会风气良好。在平陈之役时,行军路上见兵士生病,他就减少自己的俸禄为兵士们买汤买药治病,于是百姓都来接济支持他,因此活下来的人有上千之众。

皇帝听说后非常赞赏他,下令将他的事迹昭示给天下百姓。他做道州刺史时,把自己的俸禄都拿来买牛犊鸡猪,分给孤寡老弱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他喜欢单独骑马巡视百姓生活状况,亲至每户人家,看到有德才的,就会在大众面前当面褒奖;如有过错行恶的,马上训斥教导,但并不大肆宣扬。从此后民众都相互帮助,互通有无,男的相互帮助耕耘田地,妇女们就一起纺织。大村或数百户人家就好象一家人一样。后来朝廷任命官员时,皇帝优先招用他。他担任仁寿中时,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看到景茂精神风采依旧,回去后上奏给朝廷,于是他又被升官任命为临淄刺史,赐给他车马轿子,便于他上任去。

他前后数任职位时,都是政绩斐然,评论的人都称他为良牧(好官)。大业(隋炀帝年号)初年,他在任职当中去世,享年八十七岁,谥号日康。

下葬那天,各地奔丧的人有上千人。有人参加不了葬礼,都向着他的坟墓的方向痛哭,路祭而去。

2、【原文】

公孙景茂,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稍迁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后以母忧辞。

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召拜汝南太守,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病者,景茂减俸禄为汤药,多方振济之,赖全活者千数。上闻嘉之,诏宣示天下。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人,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女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仕,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临淄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大业(隋炀帝年号)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日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3、“循吏”的说法最早见于司马迁所作《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

循吏是奉公守法的官吏,说白了就是好官。一个真正的好官,其受百姓钦敬的程度非常使人羡慕。

2.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哪些

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

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用手指

(2)曾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8)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9)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0)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1)惩

古义:苦于,被。 。所苦 今义:惩罚

(12)苦

古义:愁 今义:痛苦

词性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也可说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

3面:名词用作状语,面向着。

4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一词多义

1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2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

3且 年且九十【将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况且】

4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5而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 何苦而不平 【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通假字

1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3. 谁有《清史搞,循吏传》的原文翻译

张埙字牖如,江苏长洲人。

康熙十七年,被授予登封知县,一个人骑马上任。到县三天,发誓不收一分钱的贿赂,不冤枉一个好人。

衙门前立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四个字:“永除私派。”设收集意见的柜子,百姓自己封好信件投进去,从来没有剩余的信件。

他招集流亡的人,督促他们耕种田地。他考察那里土地的状况适宜栽种什么作物,然后督促百姓种植木棉及各种果树。

又大修学堂,修复了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张埙聘请耿介做老师,用程朱理学教导学生。

从县城到边远地区,建立学校二十一所。他考察学生,按时巡视,校正学生的句读,用揖让进退的礼节来教导他们。

空闲时间,他骑着毛驴到各地访贫问苦。有小的争执,就在田间解决。

县西边吕店这个地方,一向好打官司。张埙审查里长张文约贤能,推荐他做乡约,使他教化引导百姓,不淳厚的民风完全改变了。

里长申尔瑞欠税将受杖刑,路上拾到别人用来交税的税金,就归还给人家,宁愿受责备,也不拿人家的钱财获利。张埙认为他品德高尚,登门表扬他。

农民高鹏举死了,他妻子孟氏年轻,公公想强行把她嫁出去。孟氏在丈夫墓前哭泣,将要自缢。

张埙恰巧改变服装出行,问他哭的原因,了解情况后,送给她钱和米,让她回家,免除了她的徭役。每年都要慰问她,使她保全节操。

县衙门里过去有很多差役,当时官司一天天减少了,奸邪欺诈的事没有容身之地,小官吏大多回家了。那些轮换执掌仪仗的,没有事情的时候,回家就拿起农具做农活,因为在官府里没有办法挣到钱。

张埙在任五年,百姓知道走正道,生活积蓄一天天多起来,就在门额上写下“官清民乐”四个大字。耿介曾感叹道:“近年来嵩、洛一带仿佛变成另一个世界了!”康熙二十二年,张埙因为才能卓越而被推荐提拔做南宁通判。

离开的那一天,百姓拦路哭,在各处给他建祠堂,为他塑像祭祀他。

4. 文言文的实词有哪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附录了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其中实词150个,为便于学生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 特将此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同时也收入课本中出现的解释。

对于个别不常用的解释,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就不予收入。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爱 (1)名词。

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 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 (1)名词。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不苟》)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i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4、倍 (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

(《狱中杂记》) ②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

(《烛之武退秦师》) ③通"背",背向。 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

(《管子•中匡》) 右背山陵。(《淮阴侯列传》) ④通"背",违背。

倍道而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⑤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量词。

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治平篇》)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3)副词。

越发,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 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

(《中山狼传》) ④本业,指农桑。 强本而节用。

(《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⑦奏本。

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

5. 愚公移山中所有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愚公移山中的实词有:险、面,虚词有:之、以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为险峻的大山。

白话释义: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面:名词活用作状语,意思为面向着。

白话释义: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之:用在主谓之间。

白话释义: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4.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凭借。

白话释义: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作者简介:

列子,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6. 范仲淹苦读的文言实词解释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



清史稿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的循吏文言文也是很有价值的。循吏文言语言朴实无华,主要使用实词进行表达。这些实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包括人体器官、职业名称、行政单位、家庭成员等等。
在人体器官方面,循吏文言经常使用的实词包括“目”、“耳”、“鼻”、“口”、“舌”等。这些词汇在今天的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例如“目标”、“耳濡目染”、“鼻子气死人”等等。
在职业名称方面,循吏文言中常用的实词包括“仕”、“农”、“工”、“商”等。这些词汇与今天的汉语也存在着联系,例如“公务员”、“农民工”、“商家”等等。
在行政单位方面,循吏文言中使用的实词包括“州”、“县”、“乡”、“村”等。这些单位在今天的中国行政区划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
在家庭成员方面,循吏文言中使用的实词包括“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等。这些词汇在今天的汉语中同样被广泛使用。
循吏文言中的实词质朴而精准,反映了清代社会的现实情况。这些实词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研究语言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

文言文高考120个实词是哪些?分别怎么翻译?
答: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心爱的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爱护 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爱戴 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怜惜,爱惜 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舍不得,吝啬 ...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
答:2012-02-19 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中所有出师表中的词的简表中的翻译 2011-07-26 谁有的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150)中的例句的翻译。 1 2010-10-27 【急求】2009年中考文言文点击 常用实词简表 全部 37 2015-12-08 中学文言文必考字简表140字释义 1 2013-12-07 语文文言文(古文)常见字常见词的解释 ...

如何分辨文言文实词虚词
答: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怎么区别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 *** ,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

语文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大全。
答: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2004福建卷第11题D项)“用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

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
答:文言文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如下:一、实词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2、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3、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

文言文实词120小故事
答:2. 高中语文120个古文实词 高中120个文言实词汇总(百度限字数,先发这些)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

文言文实词 封 厌 的所有解释 要求有例句 无误
答:封的解释以及例句:1、加土培育树木。例:《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2、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例:《史记•秦始皇本纪》:“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3、封闭,封合。例:《史记•李斯列传》:“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4、边界,界域。

语文:文言文翻译:州民列治状请留,弗得,坐废二十馀年
答:这个是《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三 循吏一》中白登明的故事,在银钱短缺时他修筑了堤坝护民平安,但凑不齐剿匪的军饷被罢职。简单翻译一下:州府里的百姓写下请愿书请求朝廷免去白登明的罪责让他留在当地继续做父母官,但是朝廷没有同意,白登明获罪罢官在家赋闲二十多年。望采纳 ...

文言文实词及意思
答: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常见文言虚词20个。(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是什么?
答:如实词和虚词。如“彩”这个字最早出现于魏晋以后,本义与彩色的意思不一样。第三、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因为不少文言文都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的常识,所以我们需要平时多少有些了解和认识。不少文章和诗歌或多或少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的内容,如称谓、季节、时代、年号、地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