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沈约好学》的重点字词释义 沈约好学文言文

作者&投稿:泷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师:老师,教导如果是对师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应该善待师父。如果是对学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应该谨慎,规范的教导学生。1.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沈约好学》的重点字词释义如下:
1. 及:等到。
2. 师:学习的意思。
3. 笃志:专心、认真。
4. 不释卷:不放下书,指对书爱不释手,忘记了休息。
5. 恐:担心。
6. 遣:命令、遣散。
7. 昼:白天。
8. 夜:夜晚。
9. 辄:就。
10. 通:精通,通晓。
11. 群籍:各种书籍。
12. 属文:写文章。
13. 闻:听说。
14. 善:喜欢。
15. 及:到。
16. 为:做。
17. 引:推荐,提拔。
18. 兼:同时担任。
19. 师表:榜样,模范。
20. 宜:应该。
21. 师之:向他学习。师:学习。之,代词,指代沈约。

  1. 及  到了...的时候

  2. 、师     向....学习



1. 等到。
2. 学习的意思。

文言文《沈约笃志好学》的原文、翻译、解词、问题(*^__^*)~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好:热爱
出处:《后汉书·侯霸传》:“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元。”
原文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译文
沈约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放下书卷(不知疲劳)。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从家中被起用接受朝廷征聘。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资料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在沈约的少年时代,他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好学,聚书至二万卷。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宋书》的作者沈约,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人。父沈璞,刘宋时为淮南太守,元嘉末年于皇族争权夺位之乱中被害,沈约时年十三岁。少年时代,沈约横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历仕宋、齐、梁三朝,以诗、文、史学称于世,历史上习惯地把他看作梁朝人。 沈约出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祖沈林子,仕宋官至谘议参军、建威将军、河东太守,卒于永初三年(422),追赠征虏将军。父沈璞,仕宋累官宣威将军、盱眙太守、淮南太守,元嘉三十年(453)在皇室内部斗争中被武陵王刘骏(即宋孝武帝)所杀,时年三十八。 自此,沈约家世一度中衰。少年时代的沈约是在“流寓孤贫”中度过的。他曾乞求于宗族乡党的帮助,得米数百斛,因不能忍受同族之人的侮辱,乃“覆米而去”。沈约在孤贫之中却能“笃志好学,昼夜不倦”。他的读书方法是“昼之所读,夜则诵之”。他母亲担心他用功过度,有伤身体,常以减少灯油、息灭炭火的办法来限制他的夜间读书。 沈约后来自述说:“十三而孤,少颇好学,虽弃日无功,而伏膺不改。”他深知父亲死于皇室纷争之中,自己一时难得仕进,但并不因此而荒废学业。经过刻苦读书,他“博通群籍”,又写得一手好文章。沈约在二十几岁时,常常想到“晋氏一代,竟无全书”,产生了撰写晋史的意图。宋明帝即位初,他得到征西将军蔡兴宗的帮助,代为启奏,明帝敕许他撰写晋史,并让他做了奉朝请这样的散官。后蔡兴宗外任郢州刺史、荆州刺史,皆以沈约为记室参军。蔡兴宗很器重沈约,曾对其诸子说:“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事之。”明帝泰豫元年(472),蔡兴宗卒于官。此后,沈约先后任晋安王刘子勋的属官和尚书度支郎。 入齐以后,沈约仕途畅达。齐初,为文惠太子属官,一直做到太子家令。后以本官兼著作郎,不断升迁,至齐武帝时官至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这期间,沈约曾有机会校阅皇家所藏四部图书,这对他的撰述晋史大有裨益。他自宋明帝泰始初年始撰晋史,至武帝永明五年(487),已历二十一二年了,撰成《晋书》120卷,自谓“条流虽举而采掇未周”,并在永明初年丢失了第五帙。可他从齐高帝建元四年(482)起,就被敕撰国史,齐武帝永明二年(484)又奉命撰次起居注,实已不能专心于晋史的撰述。永明五年(487)春,沈约奉诏撰《宋书》,次年二月撰成纪、传70卷。这20年左右,是沈约的史学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 沈约有浓厚的门阀意识。永明八年(490),他因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璋之一事,上书奏弹王源,认为:王源虽然“人品庸陋,胄实参华”,而“璋之姓族,士庶莫辨”;“王满连姻,实骇物听”。他建议以此事而免去王源所居之官,“禁锢终身”,即永远禁止其参与政治活动。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已污之族,永愧于昔辰;方媾之党,革心于来日”。士庶与门第之别,是政治和婚姻中的大事,这是门阀时代的社会特点。 齐明帝时,沈约任国子祭酒。齐末,为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他跟萧以上见《梁书》卷一三《沈约传》、《宋书》卷一○○《自序》,以下凡引此,不另注。沈约《奏弹王源》,见《文选》卷40。 齐、梁更迭之际,沈约是萧衍谋取帝位的主要策划人物之一。他甚至引用谶语“行中水,作天子”,以证萧衍(按“衍”字即是“行”中有“水”)上应“天心”、下符“人情”,当作天子。 萧衍称帝(即梁武帝)后,沈约始终受到重视,不断升迁。天监九年(510),他做到左光禄大夫、侍中、太子少傅,后又赠特进,地位显赫。沈约在齐永明六年(488)上《宋书》表中说“所撰诸志,须成续上”,说明《宋书》的志当时还没有完成。《宋书》志的撰写,是又经过十几年至梁初才最后完成的,它有八篇三十卷。 齐、梁之际,中国思想史上发生了一次“神灭”和“神不灭”的激烈的论争。沈约是“神不灭”论的积极维护者。

《沈约好学》译文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从家中被起用接受朝廷征聘。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文言文《沈约好学》的重点字词释义
答:、师 向...学习

文言文《沈约笃志好学》的原文、翻译、解词是什么?
答:(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注释:1.释:放下 2.恐:担心 3.善:副词,好好地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答:小题1:(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2)(沈约)白天所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小题1:精读(研究)、略读(涉猎);(1分)前者是为了出成果,后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视野,增长见闻。(2分)小题1:笃志好学 小题1:略(言之成理即可)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
答:考生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根据对文中对应句子意义的理解和推断,B项中“忧”字涉及古代文言常识:“丁忧”是指因故辞官卸任,原文大意为因为母亲过世而离职,翻译为为“忧虑”不正确,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字词均出自课内,“居”“身”出自必修一《鸿门宴》,“笃”出自必修五《...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翻译
答: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翻译如下: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从家中被起用接受朝廷征聘。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

沈约好学文言文
答:沈约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好学精神在历史上有着广泛的赞誉。沈约一生勤于读书,笔耕不辍,他的学识渊博,不仅精通文学、历史,还对天文、地理、音乐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沈约好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他对知识的渴求和不懈追求。他深知学无止境,即使在成名之后,也依然保持着一颗谦虚的...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题1:学...

求初中阶段,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 翻译,主要表达情感
答:一、作者、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二、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片赠序。三、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

文言文朱穆好学
答:《沈约好学》译文(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

文言文沈伦
答:4. 【沈约好学文言文沈约孤贫,笃志好学 《沈约好学》译文(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