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为什么叫飞机,不叫飞鸭,飞鹅什么的? 为什么飞机取名为飞机而不叫飞鸟或飞鸭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作者&投稿:乾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顾名思义,会飞的机器嘛
飞机(Aircraft,plane,aeroplane,airplane),指具有机翼和一具或多具发动机,靠自身动力能在大气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飞机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其一是它自身的密度比空气大,并且它是由动力驱动前进;其二是飞机有固定的机翼,机翼提供升力使飞机翱翔于天空。不具备以上特征者不能称之为飞机,这两条缺一不可。譬如:一个飞行器它的密度小于空气,那它就是气球或飞艇;如果没有动力装置、只能在空中滑翔,则被称为滑翔机;飞行器的机翼如果不固定,靠机翼旋转产生升力,就是直升机或旋翼机。因此飞机的精确定义就是:飞机是有动力驱动的有固定机翼的而且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为了使读者头脑中对飞机有更明确的认识,我在这里澄清几个容易混淆的名词。在有些报刊上可见到“固定翼航空器”、 “固定翼飞机”等说法,实际上所指的都是飞机。但是这些名词都不是准确的说法。因为“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滑翔机,而“固定翼飞机”则是一个重复的称呼,因为“飞机”就已经包含了固定翼的内容。更常听到很多人说“直升飞机”,这也很不妥当,因为直升机是使用旋翼提供升力的,它和飞机属于完全不同的航空器类型。

分类
飞机不仅广泛应用与民用运输和科学研究,还是现代军事里的重要武器,所以又分为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

民用飞机除客机和运输机以外还有农业机、森林防护机、航测机、医疗救护机、游览机、公务机、体育机,试验研究机、气象机、特技表演机、执法机等。

飞机还可按组成部件的外形、数目和相对位置进行分类。按机翼的数目,可分为单翼机、双翼机和多翼机。按机翼相对于机身的位置,可分为下单翼、中单翼和上单翼飞机。按机翼平面形状,可分为平直翼飞机、后掠翼飞机、 前掠翼飞机和三角翼飞机。按水平尾翼的位置和有无水平尾翼,可分为正常布局飞机(水平尾翼在机翼之后)、鸭式飞机(前机身装有小翼面)和无尾飞机(没有水平尾翼);正常布局飞机有单垂尾、双垂尾、多垂尾和V型尾翼等型式。按推进装置的类型,可分为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按发动机的类型,可分为活塞式飞机、涡轮螺旋桨式飞机和喷气式飞机;按发动机的数目,可分为单发飞机、双发飞机和多发飞机。按起落装置的型式,可分为陆上飞机、水上飞机和水陆两用飞机。还可按飞机的飞行性能进行分类:按飞机的飞行速度,可分为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和高超音速飞机。按飞机的航程,可分为近程飞机、中程飞机和远程飞机。

结构
大多数飞机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

机翼
机翼的主要功用是为飞机提供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也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在机翼上一般安装有副翼和襟翼。操纵副翼可使飞机滚转;放下襟翼能使机翼升力系数增大。另外,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机翼有各种形状,数目也有不同。在航空技术不发达的早期为了提供更大的升力,飞机以双翼机甚至多翼机为主,但现代飞机一般是单翼机。

机身
机身的主要功用是装载乘员、旅客、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还可将飞机的其它部件如尾翼、机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但是飞翼是将机身隐藏在机翼内的。

尾翼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平尾)和垂直尾翼(垂尾)。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动的升降舵组成(某些型号的民用机和军用机整个平尾都是可动的控制面,没有专门的升降舵)。垂直尾翼则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动的方向舵。尾翼的主要功用是用来操纵飞机俯仰和偏转,以及保证飞机能平稳地飞行。

起落装置
起落装置又称起落架,是用来支撑飞机并使它能在地面和其他水平面起落和停放。陆上飞机的起落装置,一般由减震支柱和机轮组成,此外还有专供水上飞机起降的带有浮筒装置的起落架和雪地起飞用的滑橇式起落架。它是用于起飞与着陆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时支撑飞机。

动力装置
动力装置主要用来产生拉力或推力,使飞机前进。其次还可以为飞机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力,为空调设备等用气设备提供气源。

现代飞机的动力装置主要包括涡轮发动机和活塞发动机两种,应用较广泛的动力装置有四种:航空活塞式发动机加螺旋桨推进器;涡轮喷射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原子能航空发动机等,也有可能会逐渐被采用。动力装置除发动机外,还包括一系列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系统,如燃油供应系统等。

飞机除了上述五个主要部分之外,还装有各种仪表、通讯设备、领航设备、安全设备和其它设备等。
操纵装置

现代飞机驾驶舱内可供驾驶员使用的飞行操纵装置通常包括:

主操纵装置:驾驶杆或驾驶盘和方向舵脚蹬。在某些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的飞机上,驾驶杆或驾驶盘已经被简化成位于驾驶员侧方的操纵杆。
辅助操纵装置:襟翼手柄、配平按钮、减速板手柄。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飞行操纵装置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大型飞机中,传统的机械式操纵系统已逐渐地被更为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所取代,计算机系统全面介入飞行操纵系统,驾驶员的操作已不再像是直接操纵飞机动作,而更像是给飞机下达运动指令。由于某些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的飞机取消了原有的驾驶杆或驾驶盘等装置而改为侧杆操纵,驾驶舱的空间显得比以往更加宽松,所以有些驾驶员称此类驾驶舱为“飞行办公室”。

飞机的发明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成功的飞行,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重于空气航空器的有动力、可操纵飞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已用于作战,当时飞机的速度已达180~220千米/时,升限6000~7000米,航程400~450千米,轰炸机载弹量1000~2000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速度达到750千米/时,轰炸机载弹量可达10吨左右。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发动机由活塞式发展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性能显著提高。80年代飞机的升限已超过30000米,最大速度超过3倍音速,航程超过20000千米,最大载重量超过100吨。
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这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这里风力很大,非常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威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弟兄俩非常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能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后来,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知道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助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
弟兄俩非常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不过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一定的斜度,好让飞机方便地滑行。接着,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威尔伯先飞。
威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也慢慢地转了起来。
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
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
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堕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术操作也完全正确。……“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咱们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达到高速,所以一会儿就栽了下来。”“对呀!”威尔伯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威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威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45分钟后,威尔伯又飞了一次,飞行距离达到52米,又过了一段时间,奥维尔又一次飞行,这次飞行了59秒,距离达到255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进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个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过后不久,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发明人

飞机是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关于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到底是由谁发明的各国上存在争议:

法国人认为世界最早的飞机是由法国人克雷芒·阿德尔 (Clément Ader)发明,于1890年10月9日在法国试飞成功,部份人认为他发明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美国人认为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人莱特兄弟(Wilbur Wright和Orville Wright),于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试飞成功。

巴西人认为是巴西人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Alberto Santos-Dumont)发明了飞机,1906年10月12日桑托斯-杜蒙特的“14 bis”飞机成功地飞至60米高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动力飞行,之前的飞行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飞”的标准。

一般普遍认为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而有部份人认为是由克雷芒·阿德尔或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所发明。

历史

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太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本世纪初在美国有一对兄弟他们在世界的飞机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就是莱特兄弟。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的飞行完全不可能,而莱特兄弟确不相信这种结论,从1900年至1902年他们兄弟进行1000多次滑翔试飞,
终于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1号,并且获得试飞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的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初期的飞机都使用的是单台发动机,在飞行中,常常会出现发动机突然关车的故障。这对飞行安全始终是个威胁。1911年,英国的肖特兄弟申请了多台发动机设计的专利。他们的双发动机系统,能使每一个飞行员都不用担心因发动机停车而使飞机下降。这在航空安全方面是一个重大的进展。人们把按照肖特专利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称为“3·2”型飞机。这个名字告诉人们,这种飞机装有3副螺旋桨,2台发动机。这种飞机还装有两套飞行操纵机构,因此,两名驾驶员都能操纵飞机而不必换座位。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驾驶他们制造的飞行器员进行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
1927年至1932年中,座舱仪表和领航设备的研制取得进展,陀螺技术应用到飞行仪表上。这个装在万向支架上的旋转飞轮能够在空间保持定向,于是成为引导驾驶员能在黑暗中、雨雪天中飞行的各种导航仪表的基础。这时飞机中就出现了人工地平仪,它能向飞行员指示飞机所处的飞行高度;陀螺磁罗盘指示器,在罗盘上刻有度数,可随时显示出航向的变化;地磁感应罗盘,它不受飞机上常常带有的大量铁质东西的影响,也不受振动和地球磁场的影响。这些仪表以灵敏度高、能测出离地30多米的高度表和显示飞机转弯角速度的转弯侧滑仪,此外还有指示空中航线的无线电波束,都是用来引导驾驶员通过模糊不清的大气层时的手段。
飞行仿真器又称飞行模拟器,它是一种可以在地面模仿飞机的飞行状态。1930年,美国人埃德温·林克发明了第一个飞行仿真器,并且以自己名字命名为“林克练习器”,尽管它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但它已经体现了不使用真实飞机就能安全、经济地反复进行紧急状态动作训练的优点。如今现在的飞机模拟器已经由计算机、模拟驾驶舱、运动系统、操纵负载系统和视景系统等组成。是现代航空科研、教学、试验等不能缺少的技术设备。
1910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展览会上,有一架飞机在表演时坠毁。驾驶员被抛出燃烧的机舱。但是,这架飞机却引起人们很大关注。因为它使用的一台新型发动机。设计者就是飞机驾驶员本人,他是罗马尼亚人,名叫亨利·科安达,毕业于法国高等技术学校。他设计的发动机是用一台50马力的发动机使风扇向后推动空气,同时增设一个加力燃烧室,使燃气在尾喷管中充分膨胀,以此来增大反推力。这就是最早的喷气发动机。
本世纪30年代后期,活塞驱动的螺旋桨飞机的最大平飞时速已达到700公里,俯冲时已接近音速。音障的问题日益突出。前苏、英、美、德、意等国大力开展了喷气发动机的研究工作。德国设计师,奥安在新型发动机研制上最早取得成功。1934年奥安获得离心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专利。1939年8月27日奥安使用他的发动机制成He-178喷气式飞机。
喷气发动机研制出之后,科学家们就进一步让飞机进行突破音障的飞行,经过10多年之后这项工作终于被美国人完成了。
1947年10月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桑格菲尔地区,贝尔公司试飞能冲破音障的飞机。上午10时一架巨大的B-29轰炸机,在机舱下悬挂着一驾造型奇特的小飞机起飞了。这架小飞机命名为X-1火箭飞机。X-1飞机装有4台火箭发动机,总推力2700公斤,使用的燃料是危险的液氢和酒精。当B-29轰炸机把它从空中放下的时候,它的4台火箭发动机相继点火,声如雷鸣。当飞机发动机启动1分28秒后,马赫数达到1�0,飞机达到了音速。这时X-1飞机的燃料几乎用尽,速度变得更快,达到马赫数1�06,这时的高度是13000米。尽管试飞成功,但由于X-1飞机不是靠自身的动力起飞升空,这个纪录没有被承认。
飞机的发明,使人们在普遍受益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不满足。飞机起飞需要滑跑,需要修建相应的跑道和机场。这就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有人开始探索可以进行垂直起落的飞行器,通称直升机。
1939年9月14日世界上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诞生,它是美国工程师西科斯基研制成功的VS-300直升机。西科斯基原籍俄国,1930年移居美国,他制造的VS-300直升机,有1副主旋翼和3副尾桨,后来经过多次试飞,将3副尾桨变成1副,这架实用型直升机从而成为现代直升机的鼻祖。
VS-300直升机诞生之后,影响巨大,尤其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直升机的制造技术发展迅猛。50年代中期以前,直升机的动力装置处在活塞式发动机时期,此后就进入了喷气涡轮轴时期。旋翼材料结构技术也经历了几个阶段;40年代至50年代为金属木翼混合结构,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为金属结构,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为玻璃纤维结构,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成为新型复合材料结构。
本世纪20年代飞机开始载运乘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开始把大量的运输机改装成为客机。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些大型运输机和超音速运输机,逐渐推广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著名的有前苏联生产的安-22、伊尔-76;美国生产的C-141、C-5A、波音-747;法国的空中客车等。超音速运输机有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式和原苏联的图-144。然而,超音速客机的发展并不乐观。“协和”式飞机售价过高,影响效益,因而已于80年代停止生产。前苏联的图-144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也在80年代停航。

自从飞机发明以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它深刻的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由于发明了飞机,人类环球旅行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行是16世纪完成的。当时,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一支船队从西班牙出发,足足用了 3年时间,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环绕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19世纪末,一个法国人乘火车环球旅行一周,也花费了43天的时间。飞机发明以后,人们在1949年又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一架B—50型轰炸机,经过4次漂亮的空中加油,仅仅用了94个小时,便绕地球一周,飞行 37700公里。强中更有强中手。超音速飞机问世以后,人们飞得更高更快。1979年,英国人普斯贝特只用14个小时零6分钟,就飞行36900公里,环绕地球一周。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可以飞到地球的各个角落,这对于生活在20世纪以前的人类来说,难道不是一个人间奇迹吗?

错综复杂的空中航线把世界各国连接起来,为人们提供了既方便又迅速的客运。早在本世纪20年代,航空运输就开设了定期航班,运送旅客和邮件。如今,空中航线更是四通八达,人们随时都会看见银色的飞机,如同一只大鸟,在蔚蓝的天空中一掠而过。对于现代人来说,早晨还在北京,下午已毫无倦意地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而在20世纪以前则是不可思议的。从此,险峻的高山、一望无际的大洋再不会让人望而生畏。一只只银燕把不同地区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不断地交流,人们播种友谊,传达信息,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人类的文明。
飞机的发明也使航空运输业得到了空前发展,许多为工业发展所需的种种原料拥有了新的来源和渠道,大大减轻了人们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特别是超音速飞机诞生以后,空中运输更加兴旺。那些不宜长时间运输的牲畜和难以长期保存的美味食品,也可以乘坐飞机而跨越五湖四海,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共赏共享。当年连贵妃娘娘都不易品尝的岭南荔枝,如今也出现在寻常百姓的家中了。
在人类向地球深处进军时,飞机也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人们使用装备了照相机或者一种称为肖兰系统的电子设备的飞机,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对广大地区,包括险峻而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测绘。把空中拍摄的照片一张张拼接起来,就可以绘制极好的地形图。这比古老的测绘方式要简便易行得多。就连冰天雪地、人迹罕至,一度只是探险人员涉足的北极和南极,现在乘坐飞机也可以毫不困难地到达。

当然,飞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更为惊人。不仅可以用于侦察、轰炸,而且在预警、反潜、扫雷等方面也极为出色。在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中,飞机的巨大威力有目共睹。当然,飞机在军事上的应用给人类也带来了惨重灾维,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毁灭性破坏。但是和平利用飞机,才是人类发明飞机的初衷

能飞上天空的机器~~~~~

美国的莱特兄弟~~~ 威尔伯·莱特生于 1867年,比奥维尔·莱特大 4岁。兄弟俩从小就对机械十分感兴趣。他们的父亲是基 督教兄弟联合会的一位主教。一天,和蔼的父亲送给他们一支竹蜻蜓,只要拧紧上面 的橡皮筋,竹蜻蜓就会垂直地飞起来。莱特主教当时也许并没意识到,正是这小小的 竹蜻蜓,激起了小哥俩的强烈好奇心,把飞行的种子播撒在两颗幼小的心灵里。从此, 莱特兄弟开始研究使物体悬浮在空中的问题。 最初,他们仿制了几支竹蜻蜓。当新的竹蜻蜓在空中飞起来时,他们高兴极了。 可是,在制造尺寸大得多的飞行玩具时,却怎么也飞不起来。这是莱特兄弟飞行研究 中所遇到的第一次挫折。然而,他们并没有退缩。相反,他们明白了,飞行不是一件 简单的事,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以大量知识为基础才可能解决的难题。然而,飞上蓝 天的梦想以及对飞行事业的好奇和无限热爱,促使莱特兄弟下决心去啃发明飞机这块 硬骨头。 为了发明一种理想的飞行器,19世纪末,已有很多人进行过艰难的探索和深入的 研究,作了大量的实验,消耗了大量财富。可是,包括电话发明者贝尔和发明大王爱 迪生等人的努力都失败了。以至于许多科学家都悲观地认为,不可能制造出一架能够 载人的飞行器。人们的飞天梦似乎破灭了。然而,年轻气盛的莱特兄弟却对发明飞机 始终充满着火一样的热情和无比坚定的信念。 他们开始广泛阅读有关飞行的书籍和鸟类飞行原理的论著。当时,有关载人飞行 的资料还十分贫乏。于是,威尔伯·莱特写信向权威的斯密森学会求教。该学会的副 理事长腊斯本有感于他们执著的热情,亲自回信,并寄给他们一大批航空书籍。他们 还认真学习数学,勤奋钻研空气动力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从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 他们曾进行了无数次的计算。莱特兄弟不仅努力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丰富系统的航 空理论知识,而且十分注意直接向活生生的飞行物——鸟类学习。凭着百折不挠的毅 力,他们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连几个小时仔细观察鹰在空中的飞行,研究和思 索它们起飞、升降和盘旋的情况。 经过不断的刻苦自修,即使在开设了自行车修理铺之后,莱特兄弟始终没有中断 发明飞机研制工作。虽然莱特兄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已经掌握了丰富的航空知识。 当年孩子气的飞行兴趣,已转化为坚定的发明信念。被雄厚的知识武装起来的莱特兄 弟更加坚信飞机的发明是可能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发明飞机的过程中,莱特兄弟的配合也是完美无缺的。哥 哥威尔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拥有工程师的细致和谨慎;弟弟奥维尔则富有艺术家 的丰富想象力,敢于不断地创新。两颗如此智慧的大脑相互补充,密切配合,正如威 尔伯所说:“奥维尔和我一起生活,……共同工作,而且简直是共同思维,就和一个 人一样。”还有什么人间奇迹创造不出来呢?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莱特兄弟认为制造飞机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开始自己动 手制造飞行器。作为普通的自行车修理工人,他们制造飞机是无法得到别人资助的。 然而,已经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一项伟大事业中的莱特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 的目标。他们决定用做自行车生意赚来的钱来进行飞机的制造工作。这是怎样的一种 对事业的投入和执著啊! 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之后,莱特兄弟决定从滑翔飞行实验入手。1897年, 他们首次制造了一架精巧的双翼飞机。在观察飞机在空气中改变方向的情况过程中, 他们发现,只要用与拉线相连的小棍加以调节,使翼梢保持不同的迎风角度,就能控 制飞机的航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它对莱特兄弟日后的成功影响极大。 从1900年到1902年,他们先后制造了 3架滑翔机,在多风而人烟稀少的基蒂霍克 反复进行了大约上千次飞行。他们有时从山坡向下滑翔,有时临风升入空中。每次都 详细记录下飞机在各种情况下的升力、阻力、速度等数据,并且根据飞行情况,不断 改进横向和纵向操纵装置。在这期间,他们的滑翔机多次飞行过1000米以上的距离。 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 莱特兄弟还十分注意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1901年,他们在家乡岱敦市的自行车 修理铺内建造了一个小型风洞,对几千种机翼模型进行了动力和拉力试验。同时,还 自行设计和制造出测量升力和阻力的仪器。就在这千百次的平淡而枯燥的重复实验中, 莱特兄弟的飞行器得到了不断改进,飞行性能越来越优良。 在制造试飞滑翔机的过程中,莱特兄弟也多次虚心地向奥塔维·沙努力提请教。 这位年近古稀的滑翔机权威一直热情地支持这两个飞机研制活动的后行晚辈。不仅提 出过许多有益的建议,而且多次亲自看望和鼓励他们,使莱特兄弟受益非浅。 正是靠着这种一丝不苟、严谨求实、不断钻研的刻苦精神,莱特兄弟不仅迅速掌 握了当时的飞行器制造技术,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突破。到1903年夏季,莱 特兄弟开始着手制造那架著名的“飞人号”双翼机。准备进行人类航空史上第一次动 力飞行实验。本来,他们曾写信求助于当时最有名的汽车制造商,希望能得到一台 8 马力的发动机。但是当时一般人认为用发动机控制飞行器的飞行是不可能的,因此, 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冒险制造航空发动机。倔强的莱特兄弟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自己 动手制造了一台12马力的活塞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远比当时的蒸汽发动机更为先进。 飞机的另一关键部件——螺旋桨的制造也十分困难。当时没有现成的理论模式,莱特 兄弟也是从头摸索,以其杰出的才能和高超的技艺,成功地制造出一台当时最好的木 制螺旋桨,与发动机一起安装在飞人号飞机上。 当年 9月,“飞人号”的部件被运到基蒂霍克,经过就地组装,
1903年12月17日清晨,美国北卡罗莱纳的基蒂霍克村还在沉睡。来自大西洋和阿 尔贝玛尔海湾的强有力的海风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小渔村中肆意回旋,不时发出阵阵尖 厉的叫声。就在这奇寒的早晨,离村外不远,空旷的沙滩上静静地停放着一件又高又 长,带着巨大双翼的怪家伙。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巨鸟,昂首屹立于凛 冽的寒风中。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它的发明者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 维尔·莱特兄弟。这架飞机有一个动听的名字——“飞人号”。 揭开蒙在弯曲双翼上的薄薄的平纹细布,可以发现,它的机身骨架和机翼全部是 用又轻又结实的枞木和桉木制成的,并配有枞木制的螺旋桨。这架长6.5米,翼展12. 3 米的飞机被安装在一辆特制的双轨滑车上,车上伸出一根横杆,机翼底下的两个滑 撬就停放在横杆的两端。 9 点多钟,精力充沛的莱特兄弟来到试飞场地,细心地做着准备工作。经过紧张 而谨慎的调整之后,10点半钟,引擎开动了,两个木制螺旋桨转动起来。32岁的弟弟 奥维尔·莱特充满信心地登上了“飞人号”。只见他俯卧在下翼的一副摇篮型的操纵 装置上,这样,除了可以用手操纵发动机的截流活门和升降舵操纵杆,控制机头和机 尾的升降运动外,他还可以利用身体的移动来操纵机翼和尾舵。5 分钟后,奥维尔解 开了制动缆绳,“飞人号”开始缓慢地一摇一晃地向前移动,很快就加快了速度。突 然,奥维尔有力地拉动了升降舵的操纵杆,在螺旋桨产生的强大推动的作用下,“飞 人号”立刻飞了起来。虽然飞得很不平稳,甚至有点跌跌撞撞,但是“飞人号”仍然 在空中飞行了36米。12秒后,才落在沙滩上。奥维尔跳下飞机,同奔跑过来的威尔伯 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为飞行的成功激动不已。接着,他们又轮换着进行了三次飞行。 在当天的最后一次飞行中,威尔伯在30公里的风速下,用59秒飞行了260多米。 “飞人号”的飞行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有意思。
如果它叫飞鸭,你会问它为什么不叫飞机,飞鹅。
如果它叫飞鹅,你会问它为什么不叫飞机,飞鸭。
如果它没名字呢?你会问它为什么没有名字。
如果是你发明的,你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
将来你可以给你孩子随便起名字,想叫什么就叫什么“赵C”都有了,还怕什么。

"飞机"的"飞"说明的是它的作用、动作,"机"指的是它是一种机动器械.

指具有机翼和一具或多具发动机,靠自身动力能在大气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飞机就是飞行机器,正式名字叫航空器。

飞机为什么叫飞机而不叫飞鸭???拜托各位了 3Q~

飞机是一个机器不是一个生物。

所谓飞机就是会飞的机器,简称飞机,飞机是机器而不是动物,所以就不能叫飞鸟或飞鸭。

什么是零式战斗机?为什么叫零式战斗机?有什么特点?
答:英伦空战德国战斗机如有这样的续航力,空战结果可能是另一个局面。但零式的优势,也是它自身的弱点所在。由于对重量的要求,也省去了装甲防护,而且由于大量铝合金的采用,导致机体极容易燃烧和解体,生存力不好。这也是当时所有日本飞机的共同弱点,所以日本飞机多有“空中打火机”的美称。但由于战争初期零...

带螺旋桨的飞机叫做直升机,不带螺旋桨的飞机叫什么飞机?(比如:民航客...
答:上世纪的战斗机,当时还没有喷气式发动机。螺旋桨装在飞机的机头,但是这个螺旋桨不直接提供向上的升力,而是为了让飞机向前滑行,达到一定速度后,飞机拉升飞离地面。4、所以没有螺旋桨的固定翼飞机,必须有一定的前进速度才能保持飞行稳定,当速度低于某一临界值后,飞机的升力不够,就会下坠,称为失速...

中国的隐身战斗机为什么叫歼20而不叫隐5
答:因为这样叫的话国内和国外都容易弄混,也不符合国内的一贯命名规律。首先中国肯定不会只发展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也即将亮相,到时候如果都冠以“隐”字头的话,指的是战斗机还是轰炸机呢?中国在对军用飞机命名的时候是根据其用途来的,隐身只是特性而不是用途(何况隐身飞机本来就不是正式称呼,它的...

为什么飞机飞在天上不掉下来?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答:为什么飞机飞在天上不掉下来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由于飞机的机翼上下弧度并不是对称的,上翼面的弧度要大于下翼面,这样当空气流过时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压强差,当压强差体现在翼面上的总压力差大于飞机...

飞机那些民航客机在飞行时,为什么会喷气
答:飞机飞行所产生的水汽和热量随废气排出飞机体外,并与周围环境空气迅速混合。混合气体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下,可能会出现凝结,从而形成尾迹。环境空气温度高,不利于凝结尾迹的形成。只有当环境温度低(通常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时,才有可能出现飞机凝结尾迹。根据统计数据,低温情况下出现尾迹(-41...

沈飞五代机的为什么叫 Fc31
答:有军方立项的项目,都冠以“歼”字头,比如歼-8、歼-10、歼-11、歼-20等等,没有军方立项的出口型飞机,通常冠以FC字头,比如FC-1“枭龙”战斗机,沈飞新式战斗机被官方称为FC-31,就说明了其身份并没有军方立项,而是完全面向市场独立开发的一款新式战斗机,所以叫“歼-31”明显不合适,...

为什么飞机在空中停留不动?
答:直升机同样离不开足够的升力来支撑重量,只有这样它才能在空中飞行。不过,直升机的升力,是由在它头顶上不停旋转着的旋翼所产生的。当直升机在半空中停留的时候,它的旋翼仍然在不停地旋转,旋翼所产生的升力大小正好等于直升机受到的重力,而方向却与重力相反。因此,直升机就能既不前进、也不后退,...

为什么俄罗斯的米格战机叫米格?米格是谁?
答:毕业后,米高扬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该厂设计室是当时苏联唯一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1937年,米高扬调到这里工作,正式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不久,米高扬一跃而成为这个设计室的第二把手。在这个设计室里有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名叫格列维奇。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见如故。后来...

飞机起飞时机头为什么昂起来?
答:例如,飞机俯冲中。机头虽然很低,但迎角并不为负的,气流仍从下表面吹向机翼,因此迎角是正的。又如在上升中,机头虽然比较高,但迎角却不一定很大,在改出上升时,若推杆过猛,也可能会出现负迎角。迎角对升力的影响 在飞行速度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得到最大升力的迎角,叫做临界迎角。在小于...

无侦-5无人机为什么被叫做空中小巨人?
答: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仿制“火蜂”式无人机,并将其命名为WZ-5型无人机,其出口型号命名为CH-1型。WZ-5型无人机由一架母机运载和发射,母机最初是经过特殊改进的“公牛”式轰炸机,后来又改为西安飞机公司生产的运-8E型运输机。这种无人机由降落伞进行回收。无侦-5型无人机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