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历史最长的干旱时间

作者&投稿:廖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我国严重干旱灾情简表:
1. 1628~1641年(明崇祯元年至十四年),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北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市区长时间少雨,导致赤地千里,井泉涸竭,江河断流,禾苗干枯,颗粒无收,引发严重饥荒,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甚至出现骨肉相食的惨状。此外,许多地区相继遭受蝗灾和瘟疫,进一步加剧了灾情,导致大量人口和牲畜死亡。
2. 1784~1786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年),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及河北、山西、陕西、湖南、广东等省市大范围地区连续两季或三季不下雨,田地龟裂,麦稻尽枯。许多地区随后又出现蝗灾,造成遍地无收,粮价飞涨,贫民只能以草根、树皮等充饥,灾情极其严重,每个重灾区都有大批灾民死亡,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饥荒。
3. 1876~1878年(清光绪二年至四年),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等13省市区降水量奇缺,许多地区终年无雨,甚至几年无雨,造成河流干涸,田地龟裂,连续多年颗粒无收,出现大范围严重饥荒,导致成千上万人被饿死。
4. 1928~1929年,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区连续两年少雨大旱,造成江河断流,塘湖干涸,井泉涸竭,田地龟裂,老百姓大饥,饿死、逃荒,凄凉万分。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旱灾累计饿死300万人,灾民1.2亿,灾民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30%。
5. 1959~1961年,河南、湖北、陕西、湖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西、山西、江苏、云南等省,1959年夏秋季节,渭河、黄河中下游以南至南岭、武夷山以北之间大部地区少雨、高温,干旱严重。1960年华北和西南等地春夏连旱。1961年上半年北方大部少雨干旱,江淮地区伏旱严重。3年全国受旱农田16.4亿亩,成灾6.9亿亩;3年全国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
6. 1972年,山西、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宁夏、内蒙古、辽宁、湖南、湖北、四川、广西等省市区北方旱区长期少雨干旱,江河水位下降,塘库蓄水减少甚至干涸,对农业影响极大,共减产粮食103.5亿公斤,北京、天津等城市供需水矛盾加剧。南方干旱给水稻、棉花等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7. 1978年,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东、上海、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受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只有500~1200毫米,偏少2~4成。其中江淮之间大部分年降水量只有450~700毫米,偏少3~5成。从3月初开始受旱面积就基本保持在1亿亩以上,其中最大受旱面积达4亿亩,不少地区江河断流,水库、塘坝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有的庄稼旱死。
8. 1988年,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苏及河北、山西、陕西、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贵州等省区冬季冬麦产区雨雪稀少,春季山东、河北、湖南、湖北、云南出现旱情。夏季黄淮、长江中下游一带伏旱发展快,范围广,旱情严重。秋季北方冬麦区又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全国受旱农田4.9亿亩,成灾2.3亿亩(仅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6省全年受旱面积就达2.7亿亩,减产粮食50亿公斤以上)。全国有数千万人、1千多万头牲畜饮水发生困难。
9. 1997年,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宁夏、吉林等省区长江以北地区降水显著偏少,春夏秋三季均出现旱象,特别是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发生建国以来罕见的严重夏旱。北方地区6~8月区域平均降水量仅201毫米,为1951年以来最少值。黄河断流累计长达222天,为历史上断流时间最长、情况最严重的一年。当年全国受旱农作物5亿亩,成灾3亿亩,绝收5900万亩。
10. 1999年,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甘肃、黑龙江等省市区北方冬春连旱之后,夏秋又出现大范围严重干旱。北京、河北大部、河南南部、山西西北部、安徽淮北及陕西、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局部地区降水量偏少5~7成。南方的湘、桂、粤、鄂等省区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冬、春、秋干旱。全国累计受旱面积4.52亿亩,成灾2.49亿亩。
11. 2000年,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山东、陕西、甘肃、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安徽等省市区全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发生大范围干旱。其中华北、西北东部干旱主要出现在2~7月,冀中北、晋西北、陕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6个月降水量偏少5~6成,黄淮、江淮、江汉一带干旱主要发生在2~5月,河南、山东、淮北、鄂西北等地4个月降水量偏少5~8成;东北地区干旱主要出现在5~7月,辽宁西、吉林西北、黑龙江西南等地3个月降水量偏少5~7成。全国年内受旱农作物6亿亩,成灾4亿亩;有3800万城乡人口和2400万头大牲畜一度因旱不同程度地出现饮水困难。

~

山东历史最长的干旱时间
答:历史上我国严重干旱灾情简表 1628~1641年(明崇祯元年至十四年)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北京、天津、上海等16个省市区大范围长时间少雨,造成赤地千里,井泉涸竭,江河断流,禾苗干枯,颗粒无收,随之而来的是斗粟千钱,草根树皮食尽,出现严重...

山东历史最长的干旱时间
答:自从去年9月23日以来,山东大部分地区近140天基本无有效降水,发生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分析显示,如果到2月底仍然没有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将达到200年一遇,部分市将达到500年一遇;如果到3月底山东仍无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等级或将达到千年一遇。

历史上比较大规模的旱灾都发生在什么时候(中国)?持续了多久,有怎样的社...
答: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前1766-1760年间),曾有连续七年的大旱,《管子·轻重篇》曰:“汤七年旱,民有无子者。”管仲还认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周朝 《诗经》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以及“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4]的描述。《诗经...

中国的干旱历史 ?
答: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年)、八年(464年),东诸郡大旱,民饥死者十六七。(《宋书·五行志》)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去岁及是岁,东诸郡大旱,甚者米一斗数百,都下亦至百余,饿死者十六七。(《南史》卷2)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八月,京都旱。(《宋书·五行志》)南齐建元三年(481年),大旱。(《南...

历史时期我国气候的变化状况是
答:在历史时期,气候冷暖波动与干湿波动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不完全同步。 人类影响气候,气候也影响人类。短时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的异常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暴等等,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足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比如,1943-1954年孟加拉地区的暴雨灾害,引起了20世纪最大的饥荒,饿死人口达...

历史上最有名的次旱灾是什么
答:周而复始,历史的规律不可抗拒。在清代频繁的旱灾中,最大、最具毁灭性的一次,要数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灾。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

中国旱灾
答:该年我国东、中部主要农业区旱情重。春季受旱范围较大,但持续时间不长;夏伏旱来势猛,范围广,以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最重;秋冬连旱时间长、面积也大,对秋冬种植作物不利。鲁、豫鄂、湘、苏、皖6个重旱省,各季都有不同的干旱发生了涝灾,雨后又遇严重的秋冬连旱。川东地区春、夏、伏旱相连。在夏伏旱...

2006之后的中国旱灾记录
答:总体来看,2007年,我国干旱范围较大,局地干旱非常严重。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连续出现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秋冬连旱。二是受旱面积大。

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是什么时间? l
答:2019年9月至11月。2019年12月21日:维多利亚州东吉普斯兰的森林大火开始影响天气。烟雾变成了云,造成了严重的雷暴,导致进一步的火灾。大火在2019年9月爆发,但故事可以追溯到2017年。自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一直在燃烧。自2017年开始的长期干旱使今年的森林大火季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灾难性...

欧洲河湖水位下降,众多历史遗迹“重见天日”,全球干旱会持续多久?
答:欧洲河湖水位下降,众多历史遗迹“重见天日”,全球干旱保守估计会持续到10月。一、 欧洲河湖水位下降由于长时间的炎热和干旱,欧洲很多湖泊和河流的水位都在不断地降低,一些曾经被水淹没的历史遗址也开始显现。多瑙河的水位由于干旱而下降。几十艘军舰的残骸暴露在塞尔维亚东部普拉霍沃。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