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段文言文翻译出来并且回答下面的题目

作者&投稿:郑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人传说李白成咋山中读书,读书未成,他弃之而去,经过小溪是,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就问她(做什么)。婆婆回答说“磨来做针。”李白听后,明白的婆婆的用意,回到山中重修学业,直到学业完成。婆婆自己说姓武。现在小溪旁有一座武氏岩。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再难做的事也有成功的时候。

请帮我翻译下这段文言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一只老鼠,大小跟猫一样,为害很严重。(宫廷派人)到民间到处寻找好猫捕捉制服它,(每次找来的猫)总是被(老鼠)吃掉。恰好外国进贡一只狮猫,毛白得像雪一样。(宫人)抱着(它)扔进老鼠为害的屋子里,关上那里的门,暗中偷看它。狮猫蹲在地上很久,老鼠小心翼翼地从洞中钻出来,一发现狮猫,就愤怒地扑向它。狮猫避开它,跳到小矮桌上,老鼠也跳上去,狮猫就跳下来。像这样来来往往,不下一百次。大家都都说狮猫胆怯了,认为这只猫是没有什么能耐的家伙。不久,老鼠跳跃奔腾渐渐迟缓了,大肚子像在喘气,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就迅速跳下去,用爪子抓住老鼠头顶上的毛,咬住老鼠的头和脖子,转来转去争斗相持着,狮猫呜呜地叫着,老鼠啾啾地哀鸣。人们急忙打开门一看,原来老鼠的头已经被猫咬碎了。这样之后才知道猫之所以闪避,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用智谋啊。

【翻译】
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全文】
武昌九曲亭记(1)
子瞻迁于齐安(2),庐于江上(3)。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4),陂陁蔓延(5),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6),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7),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8),乘渔舟,乱流而南(9)。山中有二三子(10),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11),相携徜徉而上(12)。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13)。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14),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15)。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16),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17),皆效于左右(18)。有废亭焉(19),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20),不可加以斤斧(21)。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22)。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23),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24)。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25)。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26),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27)为悦。方其得意(28),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29),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30),要之一饱(31),而同委于臭腐(32)。夫孰知得失之所在(33)?惟其无愧于中(34),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35)。
【注释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作品注释
(1)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说:“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武昌,今湖北鄂州市。
(2)子瞻:苏轼的字。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有人告发他作诗文讪谤朝廷,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
(3)庐于江上:苏轼到黄州的第二年,由定惠院迁居临皋亭,地点靠近江边,所以这样说。
(4)江之南武昌诸山:黄州与武昌(今湖北鄂城)隔江相对。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苏轼有《记樊山》,其中说:“自余所居临皋亭下,乱流而西,泊于樊山,为樊口。……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又《答秦太虚书》:“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5)陂陁(pō tuó):不平坦。
(6)浮图:梵语,亦作佛图、浮屠,塔的意思。精舍:佛寺。
(7)隐蔽松枥:林木丰茂,隐蔽天地。 “枥(lì)”,同“栎”,即柞(zuò)树,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叶子可喂柞蚕。
(8)策:也是杖。杖策:谓扶杖。
(9)乱流:横绝江水。
(10)二三子:指若干青年儒生;语出《论语》,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们一种称呼。
(11)幅巾:不著冠,但以幅巾束首。幅巾迎笑:表示苏轼与山中的年轻人关系之融洽。
(12)徜徉(cháng yáng):自由往来的样子。
(13)相劳:相互慰问。
(14)居齐安三年:这篇文章作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已在黄州住了三年。
(15)获小平:得到了一块稍微平缓的地方。小平:一作“少平”。
(16)陵阜:高山。
(17)林麓:泛指山中的林木。向背:向阳、背阴。
(18)效:呈现。
(19)有废亭焉:意思是这个地方有一座荒废的亭子。
(20)百围:是说树干的粗细。千尺:是指树的高度。
(21)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22)睥睨(pì nì):侧目斜视,有所打算。
(23)斥:排斥,驱逐。这句是说,把这棵树从它占据之地赶了出去。
(24)褰(qiān)裳:提起衣服。先之:走在前面。
(25)移日:连续好几天。
(26)撷(xié)林卉:摘取山林之中的花草。“卉”,草的总称。
(27)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得其乐。
(28)“方其”二句:意思是说,正当苏轼获得一种适意的乐趣时,就以为这是最愉快的享受,天下万物都不能取代这种乐趣。
(29)“及其”句:意思是等到苏轼对这种乐趣享受够了,他又总是对自己满足于这种乐趣感到吃惊,觉得好笑。“厌”,满足。“洒然”,吃惊。
(30)杂陈:陈列着各种各样食物。
(31)要之一饱:重要的是以求吃个饱。
(32)委:抛弃。腐臭:腐烂发臭。这句是说,吃饱之后,就把剩下的食物统统丢掉,让它们腐烂发臭。
(33)“夫孰知”句:没有人能够知道人生乐趣是从哪里获得的,又是在哪里失掉的。也就是说,人生乐趣的得失是无常的。
(34)“惟其”三句:由于得失无常,因此只能要求自己问心无愧,处世无可责备,而姑且这样地生活在人世。“姑”,姑且。“寓”,寓世,住在人世。
(35)是:这,即指适意而言。

拜托大家翻译一下这两段文言文
答:我曾经在炎热的夏天路过黄河北岸,觉得非常口渴,路边有梨树,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去摘来吃,只有衡独自坐在树下,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摘梨止渴,他回答道:“不是自己所有的东西,不可以拿的。”有人说:“在现在这样混乱的世道,这种道旁的梨树是没有主人来要钱...

这一段文言文怎么翻译,急需!!!
答:注:危巽斋稹:即危稹(1158-1234)。南宋文学家、诗人。原名科,字逢吉,自号巽斋,又号骊塘。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卒年74岁,文为洪迈所赏,诗与杨万里唱和,著有《巽斋集》。

(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将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李弘...
答:""李弘度回答说:"我为官不得志的慨叹,早已被上级知道了;走投无路的猿猴跑到林中,哪里还有闲暇 (或 "哪里顾得上")选择栖身之木呢!"于是殷扬州授予李弘度剡县县令的官职。 关键词及采分点得分点为:被遇、贫、屈志、不、上闻、穷、暇、授。【翻译】李弘度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扬州刺史...

急急急~~~请大家帮帮忙翻译这段文言文。谢谢 明天就要交了。拜托_百...
答:并且说。鲁国的一个女子。还晓得行义。这般仁义的国家。那里可以去攻打他们呢。于是就带了兵回去。那先前丢掉的自己的儿子也得保全。鲁公得知了这一回事。就送给那个妇人许多礼物。并且送他一个名号。叫做义姑姊。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15472507.htm ...

翻译这个文言文
答:翻译这个文言文  我来答 17个回答 #热议#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 文化传承的源与流 推荐于2018-02-14 · TA获得超过10.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61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句】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

这段文言文是什么意思?麻烦翻译一下。
答:这段文言文主要描述了火的特性及其在五行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下面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火,内部是阴性的而外部是阳性的,主管一切动态的事物。因此,凡是运动的都属于火的范畴。从命名上来说,火的形态和气质相辅相成,它在五行中与其他元素相配合,因此被称为“君”;从位置上讲,火起...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关于乞伏慧这个人的谢谢
答:这段话的翻译如下。炀帝继位以后,乞伏慧被任命为天水太守。大业5年,隋军征讨吐谷浑。边境连年战火没有停息过,大征劳役,百姓深受其苦,田园荒芜、哀鸿遍地。此时又是炀帝西巡,乞伏慧心中愤懑,迎驾不周,进献的食物没有那么好,触怒了炀帝, 命手下将其斩杀,见他没有反抗的表现就将他放了,后被...

文言文翻译,下面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老子》第二十章 译文:应诺与呵斥,相差有多少?美好与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人所普遍害怕的,就不能不怕。由来以久呵,这种风气不知何时能够停止。众人都是那样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又好象春天登高望远那样心旷神怡。惟独我淡然处之,无动于衷,象个还没生长的婴儿。疲乏懒散就象是无...

文言文大翻译(请各位帮忙)
答:1.从前有一个人,先是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有一头骆驼把头伸到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骆驼的头)不能出来了,那个人为这件事而担忧。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给你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主人着急地问:“是什么办法?”老人说:“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

谁帮我翻译这段文言文
答:谁帮我翻译这段文言文 异史氏曰:“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余乡有林下者,家甚贫。有童稚交任肥秩,计投之...(最后句翻出来再补,先给这些..)家乡的人都大笑,作了一首月令(一种体裁)嘲笑他: "..." 想到这就会为他感到好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