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里讲的身,口,意三业清净是什么意思啊? 清净三业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作者&投稿:於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经里讲的身,口,意三业清净是指:净三业真言指的是清净身口意三业的咒语,即唵,娑嚩婆嚩,秫驮,萨里嚩,达里摩, 娑嚩婆嚩,秫度,啊憾。

三业清净具体的意思如下:

1.身业——身不履邪径,不染恶习,不任伤生,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静。

2.口业——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静。

3.意业——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静。

扩展资料:

净三业真言中的:唵,娑嚩婆嚩,秫驮,萨里嚩,达里摩, 娑嚩婆嚩,秫度,啊憾的读法是:ōng,suō wá,pó wá shú tuó,suō li wá ,dá li mó suō wá,pó wá shú duó a hàn。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ōng嗡),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字无此音,一般注近似音读作(wēng嗡)。汉语系佛教读(ǎn俺)。

斛:读音为(hōng轰)同“吽”,也有的地区读本音(hú胡)。

嚩:读(wá娃)。经考究:《密宗秘法》读(wá娃),也有的人读(wā蛙)。一般,“萨嚩诃”“莎嚩诃”等类似译音词中,我们才读作(pó婆)。

驮:读音为(tuó陀)。

婆嚩秫度憾:秫读作(shú熟);度:读作古音(duó夺);憾:读音(hàn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净三业真言



佛家的三业指的是什么?

佛家的三业指的是: 身、口、意三业。

佛家的三业中的业:主要指身、口、意的行为、以及随此行为而来的延续的结果。

佛家指三业中的不正当的具体行为如下:

(1). 身之孽业:杀、盗、淫.

(2). 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3). 意之孽业:贪、嗔、痴.

佛家的戒律就是用来防止我们身口意三业造恶!

妙法莲华经较早记载: "尔时一切大众皆蒙佛授记,舍利弗身口意三业清净,而生大欢喜..."

密宗的修法三善业所指是: "教人口诵咒,手结印,心作观,身口意三业相应,自然能使人明心见性。"

佛家的皈依仪式中有如下发愿:(师父说一句,皈依者跟着说一句)

"皈依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瞋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

拜佛之际,也要求身口意三业清净。

烦恼对应着清净!
有光明的,在觉知觉照下的身口意!
(仅供参考)

不要胡思乱想,不要随便说话,不要随便行为。

身口意 三业

身口意修心的快法,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身口意,身业:杀生、偷盗、邪 淫。口业: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贪欲、瞋恚、愚痴。身口意的修心快法,在你的心中有一个心法,一个以你本性唯心的法 门 ,叫心中心法。因为你本身的佛性就是你最好的一个法 门,你心中已经有了这个心法了,把自己最善良的这个佛心挖出来就是心中心法。

见证佛性,就是说你看到这个人在做善事,是用佛的心在做善事,他是佛,是菩萨,我见证了,我证明了,你是菩萨。 证明佛性,见到了叫见证,见到之后要证明是真的东西叫见证。 感圝悟佛性,用自己的真心去悟出佛性。这三个加起来才叫功德,功德就是用心来做善事,行善事,说善言,用心发出来的东西,那才叫功德,做善事有人天福 报。求福不见功德,因为当一个人求福的时候得到的是人天福 报,而得不到功德。功德可以消除你的罪业,可以消除你的业障,真正的功德不但要看见佛性,还要应用佛性,还要感 悟佛性,这才叫真 实妙用。比如今天做功德是无所求的去做,去帮助人家,是真正的在帮助他,就见证了你的佛性,没有目的去帮助人家,做出来的就是佛性,你所作的事情能看见你的佛性,就叫功德。如果有目地的去帮助人家,就不是菩萨的所为,不是菩萨的所行,不是菩萨的所言,所以就没有功德。真 实妙用就是真正的把这个佛法来妙用。

为什么不应用佛性等于不平等,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应用佛性来做,就是不平等。不应用佛性去做事情,会有不平等? 如果不是为了救圝度众生,而是为了某一原因去做,你们说这是平等吗? 比如为了让你以后能为我做更多的事情,我现在才为你做很多事情,这是平等吗?这在理念上是不平等,而在人间讲起来好像是平等的,一报还一报,实际上偏离了佛法的广渡有缘众生的原则。只有没有目地,全身心的去帮助人家时,才是真正的平等。不平等就是没有应用佛性,但是任何的不平等都有一个实效,这个不平等等到一定的时候,他的实效性过了之后,就平等了。举例讲因为你所作的善事没有了,例如不要以为我救过你一次, 你就应该永远欠我的,受我之气,这就是不平等的道理,等这个人受不了离开之后,就平等了,这就是实效性过了。所以我们应该用平等之心对待众生,故应以平等心视人之,即用平等心看所有的众生。

身口意修心的快法,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身口意,身业:杀生、偷盗、邪 淫。口业: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贪欲、瞋恚、愚痴。身口意的修心快法,在你的心中有一个心法,一个以你本性唯心的法 门 ,叫心中心法。因为你本身的佛性就是你最好的一个法 门,你心中已经有了这个心法了,把自己最善良的这个佛心挖出来就是心中心法。

给众徒讲讲“以佛性印凡心”,要接受佛菩萨的心,把佛菩萨的心印在自己的凡心中,要经常拿佛性来印照自己的凡心,反之再用自己的凡心去印佛心,尤如,今天想到某人曾伤害过自己就很气愤怎么办?能向别人发 泄吗?如果是菩萨会这样做吗?要常用凡心对照佛菩萨的心。印佛心,就是用凡人的心去和佛菩萨的心放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做任何事情,都要问问佛菩萨,我这样做对不对?佛菩萨在那里,佛菩萨就在你的心里,所以要修假成真,用假的身圝体来成全你真的佛性,有了真 佛心,随即身 体也成佛,因为你假的身圝体所作出来的事情,全是佛菩萨所作的。比如,你合掌念阿弥陀佛,脑子里如果是空的,你假的身 体是在拜真的佛,心里也是真的佛,你映照着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佛,这个你所拜的佛不就是借假修真吗?现在你是借这个嘴巴在念经,而许多年之后,你的身 体没有了,你的嘴巴没有了,是不是叫借假修真?以佛印心,必须要有几个条件。

1)心量大,福报大。如果你的心与菩萨的心相应了,你的心量(气量)越大,你的福圝报就会越来越大。

2)念经时,持诵菩萨住顶,就是当你在念经时,观想观世音菩萨在你的头上坐住灌顶。3)菩萨心广结善 缘,菩萨与众生结的都是善 缘,如果你是菩萨,你把佛菩萨的慈悲带给了人家,结的就是善 缘,你这个心结出去就有功德。如果你是坏人带给人家的缘都是坏的,恶的,结的就是恶缘。

4)以身作则,布施法。就是让你们要以身作则,做人要像个菩萨。布施法,能让你们开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开悟。布施法是无量布施,是利益众生,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华所在,大乘佛法讲得就是利益众生,绝对不是利益自己的。大乘佛法利他利生,当你救人的时候,一定会付出的,等到人家好了之后,你得到的功德是无量的,比如当你拿钱去帮助别人时,其实自己本来也没有多少钱,等到人家好了之后,多感激你呀,会加倍的偿还,或会感激你一辈子。

要开悟,要明白自己真 实的心,坚持修持能见你的本性,当一个人坚持修持自己的时候,你的本性才会显露 出来,修到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境界,就是具有最高的圆融智慧。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

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所有跟随 师父修持的人都要有一颗警觉的心,都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警觉,不要犯身口意三业,罪业越多,功德损失就越多。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像菩萨了,就基本上是菩萨了,这是借假修真的基础。 



佛经里讲的身,口,意三业清净是什么意思~

三净业 增福慧
一个人的能干实际上称为才干。“哎呀,这个人很能做啊,这个人很有一套方法”,这是才干,是人间的东西,不稀奇的,是练得出来、学得到的,那叫才干。而学佛之人的“才”,是菩萨的智慧。学佛人的“才”是什么?就是用妙法去救人,它是有智慧的。所以,在人间你越有才干,如果自己心不正的话,你会越走越偏差、越远,就是那些聪明的、自以为很精的人,精得不得了,最后越走越偏差。他们有才干吗?有。你们去看一看,在监狱里的人,很多人很有才干的,你们能有本事偷银行的保险柜吗?他们都会算数码、都会掐时间,他们都会用计算机,但是他们走偏差了。所以挤人、搞人的人,有没有才干?有,但是最后又被人家打压下去了,所有这些都是人间的才干,那不是智慧。
人要多检点自己,要知忏悔啊,今天我又做错了,明天,我怎么又做错了,我怎么这么不争气啊?我的嘴巴怎么又没有封住啊?我的胃不好,我怎么又嘴馋了?要多检点,要多忏悔,要勤对照,对照什么?让你们找谁去对照啊?要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菩萨,你自己的行为像不像菩萨?这样的话,你才能真心实修躲灾难。经常忏悔自己的人,可以躲掉很多灾难啊。刚刚要被人家骂了,要被人家打了,马上说“对不起”——忏悔了吧?好了,人家不打你了,对不对?刚刚要跟人家打官司,要花钱了,跟人家说一声“对不起”,人家就不跟你打官司了,你是不是躲掉一个劫难了?
你想见佛性,见到菩萨的本性,先要与佛相应,就是跟菩萨要心心相应啊。菩萨想什么,你也想什么;菩萨现在要救人,你也救人;菩萨要你做好事情,你就做好事,那才叫心心相应啊,那你求菩萨当然就灵了。与佛相应,才能清净,你跟菩萨心心相应了,你的心才会清净,你才会得佛加持,甘露入心,佛菩萨的甘露才会进入到你的心里啊。
要记住,要让自己清净,菩萨的心才会进入你的心。自己不净,求菩萨,菩萨不会来的,听得懂吗?太自私的心,求菩萨,菩萨也不会来,因为菩萨的心不会自私啊。很多人什么都要,一个人在人间追求啊,这个要,那个也要,师父把它打个对联:追求,这个追,那个求,追求不息;烦恼,这个烦,那个恼,烦恼不断。你一直在追求,你的烦恼就不会了断。所以,佛陀说:无所得,得也是不得。我们在人间,无所得,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得到的;无所不得,实际上,无所得,你不想得到,你什么东西都得到了。你拼命地去追求、想得到,你什么东西都得不到,难道不是这样吗?就像一句话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就去做好事,最后你就是雷锋,你拼命地想去追求某件东西,你不一定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要修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为什么身口意都要清净呢?身体首当其冲,身体是最容易清净的,你们穿得干干净净,样子很虔诚,人家一看,这个人是学佛人,身很快就清净了,对不对?口是第二位的,嘴巴管不住的人多啊,身体还管得住。很多人的嘴巴管不住的,明白吗?但最难的是要管住意念,没有人能够看得到意念,所以,意念更要管住。我今天看见钱了,我不贪,我是菩萨,我要管住意念;我今天看见这个女孩子很漂亮,我要管住自己的意念,我不去想;今天人家说有利可图的事情,我不要,我在学佛,这些都是靠着意念在管啊。实际上,身口意,意念管住了,就管住了你的口和你的身啊。你连意念都不动坏脑筋,你的嘴巴怎么会讲坏话?你的行为怎么会做坏事呢?所以,要修身口意三业清净,将清净的身口意三业入、住、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干净啊,你要让好的东西首先进入你的心田,然后住在里面,不让它出来,最后才能消化掉。这跟吃东西很相像,你看见这个东西好吃,首先东西要进入你的嘴巴,然后进住在你的肠胃里,最后在肠胃里消化、融化掉,这就叫“入住化”。
接下来告诉你们,修身口意三业清净会有什么好处。首先,如果你修好了身口意三清净业,你可以灭罪除灾。举个简单例子,你嘴巴犯罪了,开始修心了,嘴巴从此以后不讲坏话了,是不是不犯罪了,是不是灭罪了?做一个很不好的动作,知道以后,从此不做了,是不是灾没了?在澳大利亚开车的时候,跟人家抢道路,你做个下流动作,人家跑上来就是一拳,你以后把自己的身口意改了,不再做这种下流动作,你是不是消掉灾了?所以,学佛不是这么容易的,要好好地学到心里,要除病患。身口意是除病患的,你们知道吗?你把身口意修修好,都不会生病了。比方说,心脏病是气出来的,高血压是气出来的,如果你身体上没有做坏事,意念上不去恨人家,不去贪瞋痴,你的嘴巴不去说人家不好,人家也不会说你不好,你一定不会生气,你是不是除病灾了?
要懂啊,修三业可以增福慧。因为当一个人没有病灾的时候,他的福就来了,经常生病的人会有福吗?如果你三业清净的话,你会增敬爱,就是大家都喜欢你这个人,都爱戴你,为什么?因为你这个人从来不做下流动作,你这个人嘴巴里从来不说人家不好,你这个人意念当中都是干干净净的,你说人家会不会敬爱你啊?就算是你的爸爸妈妈,如果他们嘴巴里一口一个下流话,一口一句这个不好,那个混蛋,你会敬爱他们吗?你们去看看,有很多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嘴巴里一口一句下流话,孩子都不要这样的父母亲去学校开家长会了。所以,修好身口意的话,你会得到尊敬啊。
修三清净业,还会少争斗,而且退一切怨敌,没有冤家。因为我嘴巴不讲人家不好,我脑子里不想人家不好,我行为上从来不打人,我是不是就没有冤家了?学佛人都会讲,身口意,贪瞋痴,把它细小的分开来讲给你们听,把它用在人间生活中,你们做得到吗?差得远呢。所以,苦无量之不可思议。实际上,如果你们能够把贪瞋痴、身口意修好,你们就不会受苦了,你们会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
吾佛即应,身是佛身。应就是应身佛,就是在你身上的佛啊,身是佛身。吾言即经,我的语言就是经文,你们不懂这句话,你们天天念经,你们现在嘴巴里讲出来的就是经文啊,你怎么还能骂人、挑拨离间,还能撒谎呢?因为你念经念出来的是菩萨的语言,到了你嘴巴里讲出来,就是经文啊。念经的人必须要干净。你就算对他有意见,你就算对他不好,你就算有什么想法,你可以不讲啊,不讲死不了的。你讲出来了,成气场了,天地鬼神都知道,你又造孽了。
吾念即观。我的意念就是看到的,你们的意念看得到吗?看得到。你自己会看到你自己的意念在想什么,我看到自己今天是个好人,我的意念就转得好,我今天是个坏人,我的意念就转得坏。观是观照一切平等,你今天要看到的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一念即观本,念就是照心,就是佛菩萨的佛光照到了你的本性,明白了吗?一个念头就可以看到你们的本性啊。今天你们脑子里会想:这个人啊,我可以占他点便宜。你这是不是本性啊?看得到吗?你今天讲话挑拨离间,人家一看你就知道你不是个好人啊,这就叫一念观本。好人会讲这种话吗?好人会随随便便挑拨离间吗?会说妄语吗?英语中有句谚语叫“说谎要有好记性”,自己说过的妄语,过一段时间自己忘记了,又拿出来讲,露馅了。如果你不妄语,你就等于永远不会忘记。

1.佛家的三业指的是: 身、口、意三业。
佛家的三业中的业:主要指身、口、意的行为、以及随此行为而来的延续的结果。

清净三业就是身、口、业要清净。

2.佛家指三业中的不正当的具体行为如下:
(1). 身之孽业:杀、盗、淫.
(2). 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3). 意之孽业:贪、嗔、痴.

3.清净三业出自《缨珞经》:
经云。须菩提。问佛色身。佛即以三业答之
一身行清净谓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诸不善法。是名身业清净。
二口言真诚谓凡所言说。真实诚信。永离邪妄之语。是名口业清净。
三意专向道谓收摄身心。常居寂定。无他异念。是名意业清净。

有一些关于佛教的问题.
答:以上两条,都是追求物质享受和导致淫欲的媒介,影响身、口、意三业清净,甚至使人道心退失,所以列为禁戒。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条 一 脱离病苦 《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应受持八关斋戒。 二 消灭罪障 凡是想忏悔罪障的人,必须受持此戒和斋。《优婆塞戒经》说,受持八戒,除五逆...

佛教教义中“八正道”的基本内容,并帮忙加上评析。
答:即行为举止正当,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等一切邪妄。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泆等。但这仅是消极的不做恶业,正业的积极意义应是“护生”、“慈悲”、“布施”等。 此外,据《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或于住时,于已追求衣服等事,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广说乃至若解劳睡...

佛教八关斋戒内容
答:吃素不等于持斋,“斋”含有内心清净,摒绝杂乱的意思。从事相上说,过中午而食者,即为杂乱不净。所以,三世诸佛都是过午不食。从根本上说,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才叫“斋”。不问在家出家,要净化三业,均应持斋。关于“日中”(中午)的推算方法,最好以北京的...

佛教六字真言是哪六个字,代表什么意思?
答:佛教六字真言是:唵嘛呢叭𠺗吽。六字真言,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箴言、六字大明咒、嘛呢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按照佛教经典解释:“唵”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嘛呢”表示...

定弘法师:什么是八关斋戒
答:定弘法师:八关斋戒的修行法门,弘一大师当年就十分的提倡。它是什么?在家人过一天一夜的出家人的生活,严持出家人的沙弥戒律,清净自己的身语意。即使是一天一夜的清净,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净宗同学,用八关斋戒这一天,认真的念佛,修净业,符合《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有空闲时,端正...

净除杂念一心念佛
答:这就是以上多次讲过的身不犯杀、盗、婬,口不犯错误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意不起贪、嗔、痴。这十条执持住了,一定身口意三业清净。三业清净以后,一定可以净除杂念,一心念佛了。大家在佛七都受八戒斋戒,这几项都在八关斋里头就,因为这十种净戒是一切戒的根本,如能严格受持就是最好的...

三顶礼是什么意思
答:(嗡)字放红色光,照射到自身喉间,此时自身口业清净,自口和本尊的口变为一体;最后合掌放于心间时,观想本尊心间(耍┳址爬渡光,照射到自身的心间,此时自己的意业清净,自己的心和本尊的心变为一体,五体投地时,自己和本尊不二之中消除了一切不净的业障,自己获得五大雍仲本尊的成就,跟自心顶礼,与本尊一礼一持心咒...

八关斋戒是怎样的
答:以上两条,都是追求物质享受和导致淫欲的媒介,影响身、口、意三业清净,甚至使人道心退失,所以列为禁戒。 (三)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条 一 脱离病苦 《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应受持八关斋戒。 二 消灭罪障 凡是想忏悔罪障的人,必须受持此戒和斋。《优婆塞戒经》说,受持八戒,除...

佛教里的"斋戒"
答:藕益大师《十戒威仪录要注释》说:“床脚高一尺六寸,做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既高且广,即名为大。”依此解释,现代人用的席梦思和绸帐、绣枕、锦被等豪华用品,八关斋戒期间均不要用。否则,容易影响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只有看淡物质享受,才能...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之一,猪八戒中八戒指的是什么?
答:藕益大师《十戒威仪录要注释》说:“床脚高一尺六寸,坐时脚不挂空,过此量者,即名为高。但可容身转侧,过此即名为广。既高且广,即名为大。”依此解释,现代人用的席梦思和绸帐、绣枕、锦被等豪华用品,八关斋戒期间均不要用。否则,容易影响身、口、意三业清净。只有看淡物质享受,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