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俗文化 新四大俗是指哪些?

作者&投稿:周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来学界普遍关注着这样一个话题:进入市场的文化是否将变得低俗?雅文化和传统文化、精英文化是否将走向衰落?时尚文化、俗文化、大众文化的发展,将带来文化繁荣还是导致“文化沙漠化”?  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  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  我以为在这种观念中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自己所欣赏的文化风格当做了惟一的标准,它忽视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在我看来,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的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对于雅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我以为要有具体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不要忘记,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雅”或“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精英或大众)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  怎样看待“文化重心下移”?  当前,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精英文化却在市场上受到某种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我以为,对此应有冷静清晰的思考。  “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因此决不是什么坏事。每一个不把自己同大众对立起来的人,都不应该视之为“危机”和“失落”,而应视之为一种“归位”和生机。因为多年来,为民众所乐于和便于参与的文化形式并不丰富,相反是太贫乏了。至于雅文化的“失落”,则应该从其他方面找原因。比如:我们的雅文化发展机制本身如何?它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担起了应有的责任?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的活力和水平?等等。而这里思考的前提,应该是澄清这样一些基本观念:俗文化和雅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究竟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还是互相排斥、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作出新的理论定位。  重新定位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我主张用马克思关于人类“三大生产”的理论来指导,以文化上的“生产与消费”的理念和思路,而不是以主体分裂和价值对立的观念,来把握所谓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走出传统观念的误区。  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文化活动也和物质生产生活一样,有生产和消费两大基本环节:一个是社会文化文明成果的创造生产过程,一个是社会已有文化文明成果的消费过程。这两个方面有统一的本质:它们归根到底是人自身的再生产、再创造活动。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可以定位于这两个方面:它们或者满足人和社会进行文化生产的需要,或者满足人和社会文化生活消费的需要。前者意味着不断为社会的文化生产、创造和更新注入活力,后者意味着直接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对象资源,使人们享受文化和文明的成果。与此相应,我们可以将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在内,区分为“消费型”和“生产型”两种。  因此,我们可以将所谓雅文化与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上的“生

新四大俗的意思~

新四大俗是: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

梦想的颜色永远是美丽而充满幻想的,但如果梦想开始扎堆的时候就有点过犹不及的味道。
骑行318、城里开咖啡店、辞职去西藏、丽江开酒吧,这些都是清新文艺的代名词,有着很多小资的色调,是很多上班族的梦想。
梦想的颜色本不应该是一种,而应该是色彩斑斓的,是五颜六色的,这样才会呈现社会本来的面目,出现一个大千世界的局面。
梦想的趋同化背后表现的不是别的,正是对于自身素质的不确定,盲目跟风的行径。而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梦想趋同的时刻里,人们已经丧失了自我思考的独立能力。
扩展资料: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务必要量力而行。尽管“新四大俗”只是调侃,但也不能不当回事,318国道的骑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挑战自我当然可以,但需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时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而诸如开咖啡馆、客栈、去西藏等,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去尝试。身体的允许是最大的保障,是实现梦想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梦,走出“新四大俗”的牢笼,绽放出多彩的花朵。
参考资料:环球网-“新四大俗”引热议

新四大俗: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
专栏作家庄雅婷发微博调侃

什么是四俗文化
答:什么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我以为在这种观念中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自己所欣赏的文化风格当做了惟一的标准,它忽视了...

民俗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

民俗文化的分类有哪些
答:四、语言民俗文化 语言民俗文化是指通过语言来传承和表现的文化。这包括方言、口语、民间歌谣、谚语、谜语等。语言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历史和文化传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总的来说,民俗文化分类多样,涵盖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物质、精神、社交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习俗和...

藏族文化特色
答:西 *** 俗文化的内容包含丰富,民俗文物多姿多彩,举凡服饰、饮食、居室、婚丧、节日娱乐等等,都为我们演绎出藏族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升华的过程。下面就西 *** 俗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西*** 俗文化-服饰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

中国四雅是哪四雅
答:1. 中国四雅的概述 中国四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四种优美品德,分别是琴棋书画,也称为“四艺”。这四样东西通常是属于文人、士人、贵族及士诚的。不过,不论身份如何,这四种雅俗古时都被认为是识别文人的基本条件。在中袜肆键国古代文化里,四雅是一种尊贵的文化象征,被引申为儒家所弘扬的高贵人格...

人生教育四大礼俗是什么
答:4、成人礼 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汉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他们: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承担成人的责任、履践美好的德行,才能成为...

民俗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答:习惯习俗,民风风俗,四者之间的显著差异在于习惯仅存于个人或家庭,民风泛指民间突然兴起地较大范围的风尚,因风尚的流行规模够多够大形成风俗,而习俗包容地方民族之间的共通性和特异性,最终这些都叫做民俗文化。 举例说明: 【习惯】某人过新年时惯于放鞭炮时跳舞唱歌,但周围其他人未见如此。 【民风】周围的人们觉得这...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
答:“俗说:腊正旦食得菟髌者,名之日幸,赏以寒酒。幸者,善样,令人吉利也。”之类的记载[5]。又据《山海经》的记载:“招摇之山……有木焉, 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①g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②@②(猩猩),食之善走。”“扭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答:除去这两种文化之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半规范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一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对经史文化呈半游离状态的各种文化教育,宗教娱乐活动,比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等俗文化代表作。当然了,我觉得姜先生的分法似乎只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才有效)。 其四,从社会功用上,为名号文化、礼仪文化,...

农村俗语:“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么意思?
答:古人就认为“三”与“神”“佛”相连,“三”是个比较吉利比较好的数字。而“四”与“死”几乎同音,古人认为这个数字与鬼相连,很倒霉很不吉利。这种观念就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农村,以前农村的百姓大多文化水平低下,就比较推崇迷信的这一套。第二种说法是人可以大办三十岁的生日,但不要办四十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