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轻型小儿腹泻临床表现

作者&投稿:郦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腹泻常伴症状(1)轻型  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机全身酸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有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但常迁延,可继发其他疾病。患儿可表现为无力、苍白、食欲低下。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2)重型  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1)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呕吐咖啡色液体,食欲低下,腹泻频繁,大便每日十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2)脱水  由于吐泻丢失液体和摄入量不足,使液体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见表1),由于腹泻患儿丧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比例不同,可造成等渗、低渗或高渗性脱水(见表2),以前两者多见。3)代谢性酸中毒  一般与脱水程度平行。轻者无明显表现,重者可有面色灰白、口唇樱红、呼吸深快、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昏迷。根据血C02CP分为轻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重度(<9mmol/L)。4)低钾血症  多见于急性腹泻脱水部分纠正后,或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伴腹泻者。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腹胀、肠鸣音减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血清钾<3.5mmo1/L;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倒置,出现U波及心律失常。5)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活动性佝偻病患儿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惊厥,应考虑低钙的可能,当用钙剂无效时,应考虑低镁的可能。血镁正常值为0.74~0.99mmol/L(1.8~2.4mg/dl),<0.58mmol/L(1.4mg/dl)可出现惊厥或手足搐搦。 表1  脱水程度判断临床表现脱水程度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丢失液体量(%)55~1010(ml/kg)30~5050~100100~120尿量稍减少显著减少极少脉搏有力快而弱几乎摸不到神志稍烦躁萎靡,烦躁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皮肤弹性尚好较差极差*前囟稍凹陷较凹陷极凹陷眼窝正常或稍凹陷较凹陷极凹陷眼泪有泪泪少无泪口腔黏膜稍干较干燥极干燥四肢末端暖凉厥冷,发绀血压正常正常或稍低降低,休克表2  脱水性质判断脱水性质血清钠mmol/L发生率%主要症状等渗性130~15040~80重者有循环障碍低渗性<13020~50口渴不明显,循环障碍更明显高渗性>150较少烦渴,高热,神经系统症状突出2.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1)轮状病毒性肠炎  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秋冬季发病,常常病初发生呕吐,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为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大便轮状病毒检测(ELISA法)可快速诊断。(2)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发生在气温较高季节,以5~8月份最多。起病较缓,大便呈黄色蛋花汤样便,有腥臭味和较多黏液,常有呕吐,多无发热和全身症状,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3)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  主要感染学龄儿童,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黏冻状含脓血,常伴呕吐、腹痛及里急后重,可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甚至休克。临床表现与菌痢难以鉴别,需做大便培养。(4)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9~11月为高发季节。在新生儿室可造成暴发性流行,也是旅游者腹泻的主要病原。本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2~24小时。起病急骤;大便每日10~20次,水样便,腹泻时伴腹痛或绞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和发热,严重者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病程持续数日,有自限性。(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好发于夏秋季,各年龄均可发生,潜伏期2~7天。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多,开始为水样便,后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6)鼠伤寒沙门菌肠炎  大多数为2岁以下小儿,全年发病,以夏季多见,应注意流行病学史;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性状多样,不消化便、水样便、黏液样便甚至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发生休克、DIC;部分患儿呈败血症表现,热程较长。半数患儿病后大便排菌约2周,甚至更长。(7)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大便黄绿色水样,似海水色,黏液多,有腥臭味;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便培养有金葡菌生长,凝固酶阳性。(8)真菌性肠炎  多见于营养不良儿或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患儿常伴鹅口疮;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黄稀,泡沫多,有发酵味,有时呈豆腐渣样;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和菌丝,沙氏培养基作真菌培养确诊。(9)伪膜性肠炎  由难辩梭状芽胞杆菌引起。除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万古霉素外,几乎各种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可在用药1周内或早到数小时迟至停药后4~6周发病。亦见于外科手术后、肠梗阻、肠套叠、巨结肠等体弱患者。本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2种毒素致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轻症大便每日数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重症频泻,黄绿色水样便,可有伪膜排出,少数大便带血,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外周血象增高。伴有腹痛、腹胀和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休克。对可疑病例可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大便厌氧菌培养、组织培养法检测细胞毒素可帮助确诊。



什么是婴幼儿“腹泻病”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在未明确病因前,统称为“腹泻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腹泻或其他肠道不适, 都将致使宝宝小肠粘膜受损,,致使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乳糖酶分泌减少或者活性降低,引起阶段性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而且腹泻后乳糖酶活性和数量需要2-8周甚至更长时间去恢复,这也是加重腹泻并使腹泻迁延不愈的关键因素。可以随奶添加乳糖酶滴剂来缓解。

小儿腹泻严重时常常发生脱水的现象,所以小儿发生腹泻病情家长也不能马虎。那么家长要十分了解小儿腹泻症状都有哪些,对于家长们发现小儿腹泻及时带宝...

-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病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

您好!儿童腹泻的临床表现是: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恶心、呕吐、腹泻、腹泻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特征,或机体电解质紊乱而导致精神欠佳或脱水,严重的可致中毒症状。
小儿腹泻在中医学治疗原则上,江西‘肠百草肠道专科门诊’黄教授认为应在泄泻症状控制之后,应从“健脾祟土”的方法加以巩固培本,尤其对于一些脾胃素虚的病者,更应该注意,否则往往使病情容易复发。 小儿脏腑娇嫩,如草木之方萌,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脾主升运,胃主降纳,脾胃相表里,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感受外邪,或内蕴湿热,使脾胃升清降之功能失调,从而发生泄泻。正如《沈氏尊生书》指出:“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水入大肠而成泄泻。”所以泄泻是以“脾”为主脏,“湿”为主因。
小儿腹泻常见为二大类型: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在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大便性状无改变,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2.病理性腹泻.小儿腹泻分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内),迁延性腹泻(2周~2月),慢性腹泻(2月以上),病因可分感染性,饮食不当,过敏性,先天畸形等等。
治疗方法和原则:
1.不宜禁食,而应合理膳食(腹泻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禁食,病儿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肠道黏膜的损伤难以恢复,使腹泻迁延,进一步削弱幼儿的抵抗力,甚至可诱发肺炎或败血症等。 小儿腹泻在保证饮食的情况下,应注意纠正和预防脱水。孩子出现腹泻后,应让孩子比平时喝更多的液体,如米汤、面汤、菜汁、果汁、淡糖水和白开水等。)
2.补充水份(和盐份)防止肌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由于腹泻不仅丢失水分,而且还丢失盐分,所以液体中加少许食盐效果更好)
3.不要滥用抗菌素。目前小儿腹泻的治疗 ,应用各种抗菌素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实际上小儿腹泻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 ,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 ,抗菌药物不但无效 ,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引起菌群紊乱 ,加重腹泻。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 ,如双歧杆菌剂、整肠生、增菲康、乳酸菌素片等 ,这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 ,通过生物拮抗作用 ,抑制病菌的生长 ,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 ,而且无副作用。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疾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

  幼儿特殊的生理基础与生长快、营养要求高易产生矛盾。如果家长调护不适,造成孩子过饥或过饱,都足以影响脾胃功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出现消化不良。而幼儿消化不良一直是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如何让幼儿开心的吃呢?家长可能为此做过多种尝试而未凑效。营养专家指出幼儿消化不良的诱因以及解决方法。

  引起幼儿消化不良主要有3个原因。

  【1】给的食物不太易消化。
  由于婴幼儿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吃他能消化吸收并愿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饮食逐渐由流质向半流质(如米汤、糊状食品、稀饭等)以及固体食物(如软饭、面包等)转变。
  3个月内的婴儿,其消化液与成人不同,对淀粉的消化能力比较差,需要特别注意;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所添加的辅食,一定要烂、细、软;对2—3岁的幼儿,食品可以稍微粗一点。

  【2】给太多新的食物。
  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虾,觉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许多,结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让婴幼儿尝试吃一种新的食物时,要让他慢慢适应。一次的量不能给太多,要逐渐增加,让孩子有个适应过程。

  【3】食物搭配不合理。
  孩子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营养,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纤维素等营养素。粮食是最基础,而肉、鱼、奶、蛋、蔬菜、水果等等也是身体所必需的。因此,父母需要合理搭配给孩子的食物,做到多样化,避免食物过于单调。

  除此之外,还应该学会从幼儿的便便看出问题。
  每个婴幼儿由于排便习惯不同,每天的排便次数也会不同。临床上,出生6个月内的幼儿,每天排便在6、7次之内,6-12个月的幼儿,每天排便约2、3次,都属于正常现象。另外,幼儿会因遗传、个性、体质和进食内容不同等因素,有不同的排便性状,但只要每天能维持固定的排便习惯,且没有特别异常的现象,就可不必过于担心。

  解析幼儿腹泻
  如果幼儿排便次数增多、便便的颜色以及性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妈妈们就要加以注意了。根据临床表现,幼儿的腹泻可分为轻度腹泻和重度腹泻。

  轻度腹泻:
  幼儿大便每天约3~10次,黄色或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偶尔有恶心、呕吐。幼儿精神状态好,体重轻度下降,体温大多正常,偶有低热,无明显脱水症状。这样的情况多数是因为进食不当、消化不良或者着凉所导致的非细菌感染性的腹泻。

  重度腹泻:
  重度腹泻,宝宝排便频繁,每日便便十次至数十次。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呈黄或黄绿色,有腥臭味。食欲低下,常伴呕吐。多有不规则低热,重者高热。这时应该应速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千万不可以自行用药。治疗掌握四原则:让胃肠适当休息、控制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良好的护理。

  便便解析:
  幼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也不完善,人工喂养的幼儿添加辅食过快,改变了饮食的种类或者转奶等突然的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也可能是气候的变化或者护理不当引起的。

  那么怎样防治幼儿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泻的问题呢?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与之抗衡。宝宝肠道不好估计是体内缺少益生菌导致的,给孩子吃些益生菌多的产品对调节宝宝的肠道健康是有帮助的。立健三清冲剂能增殖肠道自体的益生菌,调节和防治腹泻,抑制病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达到调整肠道内菌群失调的目的。如果是严重腹泻,就要及时上医院就医了。

儿童腹泻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答:发病季节、病史、起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全身中毒症状、脱水、水、电解质紊乱是儿童腹泻的临床表现及分类的关键点。️发病季节、病史发病季节,病史(喂养史、过敏史、上呼吸道感染史及流行病学资料)。濫起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起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食欲不振,呕吐。裸有无全身...

简述小儿腹泻轻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答:小儿腹泻轻度脱水的临床表现:①失水量为体重的5%以下(<50ml/kg);②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③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④眼窝和前囟稍凹陷;⑤尿量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