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秧歌的介绍 太谷秧歌的由来

作者&投稿:宗圣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谷秧歌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晋中、吕梁、太原等地区,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内容大多是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生活,基本上是一戏一调,节奏明快,易于上口,深受城乡大众喜爱。



唱太谷秧歌的歌手有哪些~

白美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孙贵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籍红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董燕燕(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双寿(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代富仙(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孙贵明、刘双寿、杜牛斌
2000年,太谷秧歌赴台演出演员 刘双寿、董艳艳、郭变红、韩甲海

秧歌艺人介绍:
  孙贵明:1952年生于太谷县胡村镇敦坊村,1978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工丑。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太谷秧歌协会副会长。1996年获“山西省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演员”奖;1990年获“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2007年以小戏《偷南瓜》参加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获“文化遗产日奖”;2008年,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2009年以《偷南瓜》《大挑菜》等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被晋中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传授秧歌艺术。
  代富仙:1956年9月7日生于太谷县胡村镇朝阳村,1978年进太谷秧歌剧团,工青衣。1986年拜秧歌大师王效端(香蛮旦)为师;1996年获“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女主角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入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双寿:1958年生于太谷水秀乡东怀远村,1978年进太谷秧歌剧团,工武生、丑。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1990年代表山西民间艺术团赴人民大会堂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6年获“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丑角奖”;2000年赴台湾参加“两岸小戏”大展获金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入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籍红玉:1960年生于太谷县小白乡王村,1978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工青衣、小旦。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1981年获“山西省秧歌好唱段奖”;1981年获“晋中市戏曲调演二等奖”;1990年获“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1996年获“山西省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演员”奖;2007年参加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获“文化遗产日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入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白美云:1963年生于太谷县侯城乡里修村,1980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工小生、花旦。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1990年,“山西省戏曲调演一等奖”;2004年获“中国第六届民间艺术节银奖”;1990年获“晋中地区戏曲调演优秀演员奖”;2000年获“晋中市首届戏曲观摩比赛表演二等奖”;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
  董燕燕:1963年生于太谷县胡村镇敦坊村,1980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工小旦。任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常务理事,太谷秧歌协会理事。1986年拜秧歌大师王效端(香蛮旦)为师;1990年主演的现代戏《新婚礼葬》获“山西省文艺汇演表演金奖”;1994年秧歌追星族特送艺名“晋秧珠”;1996年自办秧歌剧团;2000年,赴台湾参加“两岸小戏”大展获金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
  董美仙:1964年生于榆次东阳镇北席村,1981年进入太谷县晋剧团,1990年改唱太谷秧歌。工小旦。任晋中市太谷秧歌促进会理事。1996年获“山西省首届太谷秧歌大赛最佳旦角”奖;2007年获“晋中市群众文艺比赛一等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09年10月,以小戏《卖高底》参加北京市教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音乐学院承办的“北京传统音乐节”演出;2010年以小戏《卖高底》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
  杨承迁:1967年生于山西左权县,1980年进入太谷秧歌剧团,在乐队主奏笛子、大三弦、板胡,并兼任剧团戏曲作曲,编曲。他改编的戏曲音乐风格独特、地方风味浓厚,受到当地百姓的喜欢。2004年与其父杨美田搜集整理《太谷秧歌音乐集》一书。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逛太谷 看秧歌》节目的录制。2010年被晋中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传授秧歌艺术。
  工作人员名单:
  演职人员名单:
  演 员:白美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贵明(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籍红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董燕燕(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双寿(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富仙(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董美仙、杜牛斌、彭玉花、吴桂梅、王二青、杜堂中、杜 惠、畅晓桃
  乐 队:板 胡:杨承迁
  二 胡:王 缄、孟庆礼、张转琴、刘杰
  笙 :白庆喜、乔文亮
  扬 琴:武 艳
  唢 呐:裴 婷
  笛 子:刘敏飞
  琵 琶:陈 康
  打击乐:吴二东、师德义、白福旺、李晋峰、史学文、李太宏

太谷秧歌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1083.htm#sub1341083

朔州秧歌戏的介绍
答:朔州秧歌是融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综合性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流行于朔州市及周边内蒙古南部的集宁、呼市、包头及河套一带,另河北张家口及陕西靠近山西的市县也有存在。早期为广场、街头的秧歌舞队表演的朔州秧歌历史悠久,在宋代加入了武术成分,清代后期又加入故事内容,现在以舞蹈和戏曲两种艺术形式活动于...

晋中秧歌的介绍
答:晋中秧歌又称祁太秧歌,是由祁县、太谷一带的民歌演变而成的一种山西汉族戏曲剧种。流行于祁县、太谷、孝义、介休、寿阳等地,深受晋中农村人民群众的喜爱。

大秧歌歌词大秧歌歌词介绍
答:1、歌词:一只只羊啊爬过一道道坡 一颗颗酸枣树结了一颗颗果 一首首信天游追着大黄河 山西的汉子爱在黄土坡 一只只鹅啊游过一条条河 一盆盆小麦粉做了一锅锅馍 一碗碗刀削面香了小村落 山西的姑娘爱在黄土坡 大秧歌扭起来乐呀乐开怀 唢呐吹的震呀震天吼 大秧歌扭起来天地也快乐 酒杯端起来...

东北秧歌的相关介绍
答: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东北秧歌的传统乐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l)跑场音乐跑场即由头跷、二跷领队,在头跷指挥下快速变换各种队形,如“龙摆尾”、“蛇脱壳”、“二龙吐须”、“倒圈帘”(又称“圈白菜心”)等。跑场音乐热烈火爆,速度较快。与舞蹈动作的“万马奔腾”之势相协调。常用乐曲有《五...

山东济南秧歌古村景点介绍
答:秧歌古村位于商河县孙集镇袁窦村,国道340线以北,占地340余亩,计划总投资3000余万元,现已已建成求年于滳、六畜兴旺、校场点兵、丰衣足食、欢庆丰收、特色民宿、农家乐体验等七个功能区,同时聘请专家编排了不同风格、题材的鼓子秧歌演艺形式,向游客展示千百年来鼓子秧歌的传承与衍变,同时还建有...

关于秧歌的场面描写作文
答:6. 秧歌介绍作文 第一篇秧歌的文章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旷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锁呐响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

介绍东北秧歌儿作文
答:广场上的小贩小商在秧歌队旁边支起了小摊一时间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四周的观众一边欣赏,一边聊着家常话。唢呐的乐曲不断的变换,秧歌的队伍不断的变化着,真是让人百看不厌,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的深夜。每个庆典或节日,过年也少不了秧歌,每到这时候,扭秧歌的人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有的人装扮...

大秧歌是什么意思?
答: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汉族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 大秧歌的介绍 这部剧,我是越看越不...

鼓子秧歌的表现形式与动作特征是什么~?
答:1 鼓子秧歌的动作特征 2 “憨直,英武,气势磅礴”——鼓子秧歌 3 ”伞、鼓、棒、花”在谷子秧歌中的表现

秧歌戏的介绍
答:秧歌戏是在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汉族戏曲艺术,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汉族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清代中叶,梆子腔剧种兴盛以后,山西、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