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啥要实行应试教育 我国应试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到现在持续了几年?

作者&投稿:彩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 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
  应试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以“质量”高低论奖赏。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嘉兴体系实施,尽管苦了学生,但可能升学率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社会、家长和学生,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于是,不少学校心安理得地沿着这条斜坡走下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这种教育制度于流行于东亚地区,如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还有东南亚的新加坡等。
  反对人士认为由于应试教育较片面地注重知识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及在教育的过程中普遍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因此被一些人视为是学习效率低下的教育模式,被评为填鸭式的教育,死记硬背的学习。
  但是应试教育在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却取得很好的成效,事实上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发达也得益于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事实上, 这种的应试教育是走向极端的,即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用考试分数衡量学生的全部。这样形式利弊皆有,利的是能让学生接受所有的教育,弊的是忽视了特长,占用学生大量精力。应试教育的现状  日本高中流行一个说法:“四当五落”,意思是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能考上大学(当:考上),要是睡五个小时,就要“落榜”了。 日本学生的压力巨大,甚至从上小学、上幼儿园起,就开始上大量的课外辅导班,以进入名牌小学,名牌中学;而考高中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要超过考大学。
  新加坡强调菁英主义,小学有“小学三年级分流考试”和“小学毕业离校考试”,考试成绩将决定学生进入什么中学和参加哪种课程。中学则划分普通课程和特选课程,成绩优异者安排接受特选课程攻读。分数划定了学生未来是菁英,还是将来被分发训练为技术工人的一般人。
   韩国高考 韩国高考的录取比例大概在百分之五十左右。韩国人对于学历的看重不次于中国人,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将来的人生方向。每年韩国高考—— “大学修业能力考试”举行当日,所有的公务员和私企员工的工作时间都将比平日推迟一小时,以减轻交通的拥挤状况,韩国的男女老少都会跑到学校门口以敲锣打鼓的方式为考生呐喊助威。
  中国台湾初中为了得到重点高中高录取率而竞争巨大,为了准备“中考”,星期六,初三学生还要在校上一整天课。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学生找家教上补习课。而高中学生,更是有着学习到晚上十一点的“晚间自习和解惑”,还有高强度训练的“自强班”。台湾中小学生近视率世界排名第一。
  正是由于这些看似残酷的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增强了这些地区的竞争力,铸造了辉煌的世界科技强国和“亚洲四小龙”。总的来说,他们的教育建筑于儒家文化扎实的教育理念根基,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支持应试教育的看法  支持者大多认为应试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认为能够促使学生学习,且认为这种以划一标准评估学生能力的方式较为公平,较少出现因为个别评核者的偏好而作出不准确评估的状况。也有人认为应试教育大大提高了中国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
  还有人认为,「以分取人」是当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
  尽管应试教育弊端多多,但是它确实是目前相对来说最为公正的选拔办法,就目前来说,反对者到目前为止无法找出比应试教育更好的选拔人才的办法来。这样是千百年来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因为应试教育是以客观知识和分数为标准选拔的。相对于其他主观的所谓“素质”来说,它是最为客观的。较好地防止了徇私舞弊,搞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只要你肯努力读书,积极上进,就能得到提拔重用。
  有人说素质教育好,那么到最后如何来选拔人才呢?因为“素质”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你说这个叫素质好,我也可以说这个不能叫素质好,主观的东西,没有客观的标准。争到了最后,往往就成了录用机构的领导的一句话,就能决定选不选你。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导致使考生依靠关系和家庭背景进行提拔任用,不正之风盛行,徇私舞弊严重,苦苦读书而没有背景和关系的穷人的孩子就根本没有办法得到提拔重用。这才是最大的不公正。
  现在实施的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它无疑以是客观的分数为标准的,有人说也有徇私舞弊的,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是上不得台面的。比“素质”教育要少得多。
  因为一些人认为,应试教育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他们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因采用较灵活的教育方式,而导致同龄学生学力程度不如东亚学生(特别是数学等自然科学条目)。而日本等过去实行较严格的应试教育时学生学力程度极高,但近年教育体制逐渐宽松后,学生的学力程度出现大幅下滑。
  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可以相互互补,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并非不能培养学生的素质,同时应试教育的强制性好,可以使学生不得不去培养一些素质.另外,如果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当,也可以帮助他在应试教育中成为佼佼者.

应试教育是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学习。说白了就是以成绩论英雄。不过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是迄今目前为止世界公认的相对公平的一种评价制度。虽然我没去过美国但是经常看这方面的新闻。有人说美国教育怎么怎么好我们只是看到了他们成功的一面,很多学生也有非常散漫的。他们只是对极少数的人进行了精英教育。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说过中国的基础教育是领先于国际的,而国外的大学教育是比较好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相当快的这点世界公认。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整体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培养。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不过由于中国优质教育资源不够,中国的学生又很多。每一个家长的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最好的教育这是人之常情。在人们的心目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名校情结因此在这种实际状况下应试教育就很难废除。可以看看这个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746.htm?fr=ala0

没办法啊,西方那种自由散漫的学习方式可能不适合中国.这主要和中国的人口有关系

如果不是应试,农民的孩子轮不上上大学,明白不?

怎么看待我国的应试教育?~

反对者在学生和教育学者中占了很大部分。他们认为应试教育抹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意,增加学业负担,使学生向片面的分数追求,不利于学生的正确发展。很多学生因为负担压力过重导致出现精神问题,自杀或者杀死老师,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机构足够的重视。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试教育忽视了知识量的增长速度,21世纪初的知识量就已经达到了当时的300~500倍以上,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可改写的事实。当年一张试卷可容纳大部分知识,而如今,一张试卷只测试九牛一毛,学生如大海捞针地学习全部知识,到头来只有一点点可用之处。一纸定乾坤是不可理喻的,这与教育部门不重视也有关。另外还有一点,是驳斥应试教育公平观点的:即应试教育偏向于性子静的人。因为性子静的人不容易感到烦躁,所以努力学习对他们来说也就没有这么痛苦了。众所周知,性格大都是天生决定的,而性子静的人普遍容易努力学习。所以说这个制度是偏袒性格静的人的,他们在先天上就更胜一筹。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女生大都比男生努力很多的原因了。此外,还偏袒一些天生意志力强的人,或者说能控制的住自己的人。有人说,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那既然这样,优势是天生的,你就不能再说它公平了。再说,现在中考体育也算50分的。你要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那你就也不能说其它的教育就比应试教育要不公平了。如果不公平了,这应试教育应该是一无是处了。而欧美的教育,则偏向于较为活性的学生。 再说了,教育也不是为了“公平”的。如果要公平的话,那抽奖不是更公平吗?这个好像牵强了一些,但也只是不好看罢了。支持者所谓的“公平”不过是在看谁付出的更多的情况下“择多录取”,让那些学生以后有个好的前途和发展。举个极端的例子:让大家把自己打的很惨,然后选较惨的录取。这个例子只不过极端一些,但道理是一样的。 所谓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学力高的说法更是荒唐了。所谓“学力”所指的是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知识以便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到。而应试教育使学习那么无用化,还要这么高的“学力”干嘛呢?况且应试教育并没有提高学生真正的学力,而只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应试教育内容的能力,知识总是被老师灌输的。自己失去了思考的过程和能力,只是对前人所创造出的知识以及理论上的东西更加熟悉了而已。所以,应试教育是主次不分的教育制度。 而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不可兼容的。从诸多地方实行应试教育兼素质教育的情况上来看,这样做只会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把硬性以外的科目都定死了,都变得应试化了。例如:北京的很多学校应上级领导的要求积极采取“素质教育”,而原先的应试教育又没消失,只是让学生们多学一些课外的课程罢了。结果,原来学生们在周末还有一点时间玩,后来都没有了。

2010年1月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披露了当下正在发生的,让家长、教师和公众深感震惊的一些事实和数据。本书的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而无意之中忽视了男孩,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 《拯救男孩》还提供了一系列数据表明:体质上,男孩在视力不良、超重、肥胖发生率方面持续走高,呈现“胖无力”特征,健康持续恶化;心理上,男孩更容易染上各种成瘾行为,出现情绪问题乃至心理疾病。 “我们发现从幼儿园起,一直到大学,男孩学业成绩全线溃败。男孩还身陷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并且越来越严重。”孙云晓说,现在提出“拯救男孩”都有点晚了,算是“亡羊补牢”。 更让研究者们着急的是,社会对此茫然不知或熟视无睹。孙云晓说,《拯救男孩》一书是在发出呐喊:“男孩的父母和老师注意了,前面到悬崖边了!” 而在孙云晓看来,现行的应试教育制度使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出现男孩危机。 据他分析,应试教育对男孩女孩都不利,但对男孩的伤害更大。首先,学校教育漠视性别差异,男孩的一些好动、竞争与叛逆的天性往往被看作缺点,“资产”变成了“负债”;而且,应试教育强调动脑而不注重动手能力,天性“想跑想跳”的男孩被按在座位上学习,缺乏应有的运动锻炼;接着,学校和社会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做唯一要求,使男孩深感挫败;此外,现在学校里大部分教师是女性,教育环境中缺乏男性教师,这种教育方式也对男孩的成长不利。 他表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男童子军、女童子军,在日本有男孩节、女孩节,但在中国,人们几乎不考虑性别差异的影响,即使是体育课,许多学校也没有考虑到男女不同的体质特点,男女一起上体育课(后来一些地区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如北京市从2008年起在初中实行体育分性别上课)。在“男女平等”的大旗下,中国学校以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男孩和女孩,而这恰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是给男孩和女孩选择的自由,并在法律上保障这种自由。例如,根据男孩的生理特点和需求,让男孩有足够的运动,锻炼出强健的体魂,就是尊重性别差异。 也有专家指出,与其说是“男孩危机”,不如说是“应试危机”,或许正是校园里的应试教育扼杀了男孩的天性。正像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在《拯救男孩》的序言中写道的:“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男孩,更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种成功应用于儒家文化圈的教育模式,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都在实行应试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日本今天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一流的科技大国,而韩国、台港、新加坡曾经是落后的殖民地,却在上世纪的几十年内迅速实现现代化,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发达地区,这些都离不开应试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应试教育是由来已久的,自隋朝的炀帝创立了科举制度以来应试教育便在中国流传开来,从隋朝到清朝长达1400多年。在此期间唐朝的则天武后曾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即皇帝可以亲自在大殿上召见新科状元,以试其才学。此制度的的创立有更利于当权者对人才的选拔,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古代读书人想扬名立万的思想,促使大部分的读书人去参加科举考试。这也就逐渐形成了应试教育的雏形。 辛亥革命以后,虽说是将八股文废除,但也并未改变当时中国教育的基本模式。由于清朝慈禧太后时期对国外列强的大量赔款,使中国在这一时期(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现代意义上的海外公费留学生。“庚子赔款”便是其中的一例。但在出国之前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只有成绩优异者方能出国留学。这一举措无疑是我国后来实行应试教育的助力器。在同一时期出现的私塾也是学校的前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的实行其目的原本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但近年来却有些变质。现在的学生整天与书本战斗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不眠不休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要那一纸文凭。依我看来,现在的学生远比古时候的读书人辛苦的多:现在的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封建社会的举子们读的不过是四书五经;而且现代应试教育的升学过程较之过去亦有所增加,古代的举子是“十年寒窗苦读”,而现在的学生即便是要“高中状元”也需要十二年的时间。 如果倒退四十年来讲,大学文凭在那时是金字招牌:那么在现在它不过是废纸一张,因为现在有许多人宁愿花钱去买文凭也不去读。这就造成了大学文凭满天飞的现象。试问这样的应试教育又有何用?再这样下去不但不会提高人们的素质,反而将会使人们变的自私自利,社会也会因此而停滞不前,这样的制度在将来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中国的教育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只不过有些问题还未浮上台面罢了。

国内为什么会有应试教育?
答:1.中国学生负担太重。在中国现在的教育机制下,学生的现有压力会很大。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课,而且还会有许多额外的考试和作业,这让学生们每天都在学习,这样才不会落下,使得学生负担很重。2.老师压力很大。在现有的中国国情下,要想去上一个好的学校是很不容易得,这就对老师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学校...

应试教育是什么意思
答:二、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中考、高考是中国现行的选拔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参加高一级教育的方式。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不仅是学生竞争压力大,对社会来说也是考验。不实行考试制度就等于为官员腐败"走后门"埋下种子,全面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又费事费力。应试教育考试的好处是,无论报考者有...

我国为啥要实行应试教育
答:这样是千百年来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因为应试教育是以客观知识和分数为标准选拔的。相对于其他主观的所谓“素质”来说,它是最为客观的。较好地防止了徇私舞弊,搞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出现,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只要你肯努力读书,积极上进,就能得到提拔重用。有人说素质教育好,那么到最后如...

为什么中国要施行应试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何时会进行改革?
答:因为中国的国情迫使中国必须使用一种针对大人口基数的选拔模式,就是应试教育,而不能进行大范围的精英教育。中国的教育制度不能沿用欧美教育模式,文化不同,国情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所以中国的教育模式只能在探索中慢慢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期间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存在诸多矛盾,需要几代人甚至...

为什么中国的学校几乎都是应试教育
答:1. 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它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专注于应对考试。这种方式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的唯一标准,导致教育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往往以考试需求为导向,忽视了与学生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

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是应试教育
答:就是在中国多放进了10亿人,所以结合以上种种原因,中国现在就是应试教育,然而以上种种客观条件因素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最后客观因素上达到一定的提升,才能致使人们用主观意识去改变形式,所以我国要想从根本上实施素质教育还需要一个过程,也许应试教育是有一定的弊端,但这是我国要想过度到素质教育的一个...

为什么中国还实施应试教育?
答:第一,应试教育能更迅速地普及教育。中国人口之多以至于人均教育资源缺乏。以前中国百姓接受教育的水平总体较低。而中国的经济能力有限,没办法投入更多的教育资金发展素质教育。为了快速让公众学习知识,应试教育被实施。应试教育有一套简单易行的统一标准,可推广,成本低,尤其是人力成本低,大量水平不高的...

中国当前之所以实行应试教育
答:第一:应试教育在中国历史悠久,现在来说虽弊端多多,但是也有不少好处!第二:素质教育概念现在比较笼统,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教育经费不足 第三: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教育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为什么中国要应试教育
答:因为应试教育是现有最公平公正,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人才选拔制度,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能针对少数人,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果实行西方考试体制就会变得跟印度阿三一样不拘一格降的不是人才而是国家实力,生活质量

我国为什么是应试教育制度呢?外国也是吗。
答:因为中国人口太多,竞争太激烈,学校的资源有限,所以只能是应试教育制度,大家为了考上好学校只能以应付考试为学习的出发点。国外象日本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过美国等欧美国家的情况就不同了。学生能够以兴趣出发来学习。羡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