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今社会未来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按照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5年的社会应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啊...

作者&投稿:祢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b></b></b></b></b></b></b> 马 凯 </b>“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题目,有利于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科技发展规划紧密衔接,相互促进。“十一五”规划的制定,要对许多问题包括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准确把握未来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及其特征,是研究发展战略和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在650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650~2555美元的为中等收入国家,2555~7911美元的为中上收入国家,7911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我国人均GDP在1996年超过650美元,开始迈出低收入国家行列,现在已迈上了1000美元的新台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将开始向中上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往往可以形成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这一时期,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阶段,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讲,尤为重要。这一阶段,之所以会出现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在于该阶段人们的收入水平及其持续提高的趋势,将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又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升级,进而又会进一步推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同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也将给我国带来各种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这些,都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条件。一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庞大的需求。在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消费需求将从为“生存”而奋斗,转向求“发展”、求“享受”。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更要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活得安全,呼吸更新鲜的空气,饮用更甜美的水,食用更绿色的食品,享受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后,城镇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舒适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大大降低,近年来,住宅、汽车、电信、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的消费也在持续升温。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变动、不断升级的新阶段。二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供给基础。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和升级。今后20年,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还是产业内部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从农业来看,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得到巩固和加强,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继续有所降低,但适应人民食得更丰富、更绿色的要求,农产品的质量将大大改善,优质农产品、畜牧业、水产业以及绿色食品、生态农业将快速发展。从工业来看,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还未完成,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但是实现工业化的重点将从前一阶段的以量的扩张为主,转向以上水平为主,工业化的进展会更多地体现在工业产品的消耗降低、结构优化、品种改善、质量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稳步增加一段时期后将呈现小幅降低趋势,符合消费升级、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将加速增长。从服务业来看,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今后,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求“发展”、求“享受”的需求将更加强烈,体现生活质量的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医疗保健等高层次服务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细化的进程中,出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保险、物流配送、员工培训、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产品推介营销,以及法律、税务、会计、工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也将快速扩大。总之,无论是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都将得到全面快速的大发展,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三是城镇化加速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城镇化进程一般分为初始、加速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最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只有40%左右,城乡二元结构还十分突出,城镇化进程仍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今后十几年,我国将有2亿以上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意味着城市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同时,满足2亿人口进城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等也将带来十分广阔的市场。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曾把我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因素。四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将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客观条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经过几年的调整,在全球范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网络化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航天、海洋、新材料等领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科学发明和科学发现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所有这些,为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就有可能实现某些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五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将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重要机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国际贸易已占到全球生产总值的41%,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规模空前,国际分工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国较之于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产业配套能力较强,以及经济、政治、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具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就可以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从而推动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之所以也是“矛盾凸现时期”,原因在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物质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加,从而污染物排放也将进入高增长时期,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动,人口、就业、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社会安全等各种社会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同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在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一是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加剧。传统工业化过程是一个索取自然、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20世纪的100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地球资源的消耗。去年我国创造了1.4万亿美元的GDP,但为此也消耗了约50亿吨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耗的资源还将会继续增加。仅从能源消费来看,在充分考虑节约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就将达到30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度翻一番多。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现有精查储量不足、生产能力不足、运输能力不足和环境容量不足四大压力。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木材等的国内保障程度将大幅度降低,对外依存度大幅度提高。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必然给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已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污染排放已经大大超出环境容量。化解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解决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尖锐矛盾,是我们新世纪必然面对的重大挑战。二是社会矛盾突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新增人口将保持在千万左右的高位,满足其衣食住行的需要负担沉重。人口基数大、增长幅度高以及持续时间长,导致就业压力日渐加大。城市除现有失业和下岗1400万人外,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农村还有1.5亿就业不充分的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人口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阶段,就提前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这种“未富先老”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城乡、区域、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进入新时期,由于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产业结构大调整、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区域集中化趋势等,遏制差距扩大趋势并到达缩小的拐点,进而逐步缩小差距,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由于我国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益性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反差很大,如何解决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也是进入新时期后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总之,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就业、老龄化、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极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都是“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不是单向的。我们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这将导致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相当一部分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尚不具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大跨国公司较量的实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外向度的提高,来自国际社会的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反倾销调查等限制也日益增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进步的加速,总是先强化发达国家的竞争力,这就会相对地削弱我国的竞争力。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但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遏制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工具。我国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如果跟不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有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甚至在新一轮的科技较量中再次落伍。四是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存有隐忧。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很高,当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经济持续增长的循环极易受到冲击。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也有长足发展,但关键技术和主要设备仍未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大国,重要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过于依赖进口,不仅涉及全球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等经济、技术问题,还涉及如何打破现有垄断格局、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极其复杂的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危及我国的国家安全。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但并不会一帆风顺,涉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总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可以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面对各种矛盾凸现的局面,处理不当,结果走向贫富悬殊、失业激增、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b></b></b></b></b></b>

关于当今社会未来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应对呈现出如下新的特点与趋势:世界经济大转折: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大变革: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秩序大调整:20国集团等作用上升;中国外交大发展:和合外交上新台阶。

  正确的把握这些,对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方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


  1、这次经济危机的危害与原因

  危害:

  这次经济危机是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到全球金融危机,从金融危机发展到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按照格林斯潘的说法,这次危机严重程度超过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衰退,主权债务危机使冰岛、希腊、阿联酋(迪拜)等国家经济面临崩溃边沿,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中国经济也遭受严重负面冲击,全球经济失衡加剧。

  原因:

  有各种各样说法,我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发展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规律”作用是重要原因;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监管机制的弊端与放纵金融市场的所谓“创新”等是体制原因;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与政策弊端的长期高扬、危机到来后错误地采用了提升利率等做法,是直接原因。

  2、进入后危机时代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时代”是个大课题。这里所说的“时代”,可以认为是“时期”较为恰当。所谓“后危机时代”,可以理解为两个时间概念,一个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后期;另一个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后期加上这次经济危机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它内涵两个层面的特点:

  特点之一是经济情况好转。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出现一些复苏迹象。2010年初以来,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收到效果,世界经济企稳回升,IMF预计2010年增长3.9%。出现了经济复苏的“亮点”,“金砖四国”情况看好。促使其好转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各国自身的高度重视和措施得力;另一方面,集体救市力度和方式、方法得体。

  特点之二是世界经济从整体看,并没有强劲复苏。不确定因素仍很多,主权债务危机令世界蒙上阴影。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年将会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其主要原因有:经济危机自身的惰性影响;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衍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国际环境内其它负面因素的作用。

  影响:

  双重性。后经济危机时代,从本质上看,仍然是处于危机之中,不完全是好事情,危机仍在祸害全世界。经济仍属低迷,失业比重仍大,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根本好转;各种矛盾丛生,世界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冲击;南北失衡的现象仍然在加剧,历史进步的步伐仍慢。对人类智慧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空前。这是挑战。

  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坏事发生的同时,产生的影响并非完全负面。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出来,加快了国际体系变革的进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各主要力量竟相加快战略调整步伐,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调整互动期;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核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有新发展,牵动国际关系的调整演变和国际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亚太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用和影响备受各方关注。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深入发展


  1、世界格局及其转换

  概念:

  世界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或者是突出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作用形成的一种框架、结构、态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国家集团、突出力量综合实力的对比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作用。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最终原因来自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旧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平衡而形成的。

  在世界格局中,充当主角的必备条件是:具有强大的实力;奉行独立的外交路线,对世界全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别称为“极”。

  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有规律性: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集团利益的考虑,以及外交政策的调整。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转换:

  自从17世纪40年代出现威斯特伐利亚格局到20世纪9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终结,三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世界基本政治格局发生了五次大的变化。第一次即威斯特伐利亚格局的产生;第二次即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的“维也纳格局”;第三次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格局”;第四次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基木政治格局”;第五次即20世纪 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旧格局的打破,多极化发展,新格局待立态势。

  2、战后世界多极化的三次大发展

  前两次:

  世界多极化经历量变到质变过程,战后有三次明显大发展:

  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两极格局中,出现了日本、欧共体、第三世界、中国等新生力量。标志着世界多极化的萌生。

  第二次是20世纪 90年代初。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旧格局终结。多极化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欧共体成为欧洲联盟,全方位扩展其影响;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中国内政、外交生气勃勃。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雏形显现。

  第三次:

  第三次就是以21世纪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安全格局、文化安全格局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多强一超”模式基本形成。国际力量继续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一超,即超级大国美国。是“当今世界超强的一极。”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是美国单极独霸的。冷战后美国企图一手遮天,并付诸了行动,取得某些进展,但事与愿违居多。美国在走昔日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老路。当前新的美国单极独霸全球的认识和定位难以服众。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折腾,当然包括近20年美国霸权主义恶性膨胀,硬实力大损耗,特别是软实力中的“形象”声名狼藉,整体在走下坡路,对世界的掌控能力下降。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借助别国力量缓解金融危机就是明证。不过其超级影响力仍不可忽视。

  对世界多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下述“角色”水平值得关注:

  俄罗斯,虽然已没有昔日苏联“超级大国”的“威风”,但也并非是“瘦死的骆驼。”世界“一强”的地位,应该说有充足分量。国土面积171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一,地大物博世界公认;军事实力逊于美国,但世界第二的位置,否认的声音不多;科技水平、宇宙开发、外交影响等等,不及原苏联,但在当今这些领域的世界一流行列中,俄罗斯名次靠前。

  欧洲联盟,作为集体“一强”,也有突出的理由。一体化水平的首屈一指(经济一体化、科技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外交力求用“一个声音说话”、已有共同的安全计划等),使之成为了“准国家实体”。国民生产总值在欧共体12国时,就已超过了美国,是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外交影响力也在增升(况且英国、法国一直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日本,作为单个国家,经济、科技总体水平高,在逐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是客观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依此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政治努力已引人注目。

  对第三世界,有人故意漠视这一力量的存在,是不合适的。从他们崛起之日起,其担当国际事务生力军的作用就在不断发挥。“以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为重要特征的多极化趋势,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巴西、印度的影响力在上升。

  中国是当今世界独特的力量。“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多极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与西方大国迥然不同。” “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各种事实表明,世界的现在不是、未来也很难是单极独霸,世界已是多极政治格局的理由充分,只是多强的“角色”是“哪些”?学术界有争论。


  三、国际秩序机制与态势拓新


  1、国际秩序内涵与弊端

  内涵:

  当今国际秩序,指旧冷战结束以来,由世界上的主权国家、国家集团等行为主体,按照某类规范、准则、原则、目标行事,所建立或维系的某种国际经济政治机制和整体态势。这个定义,出于下面的慎重思考:

  从时间概念上看,国际秩序的出现,与世界近代史的开始同步。这里指的是1991年12月以来的国际政治秩序。从行为主体上看,建立或维系国际秩序的是世界上的所有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包括各类国际组织、各种会议、论坛等)、宗教势力、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从奉行的准则上看,国际秩序通常奉行的是国际行为规范。从追求的目标看,自从人类进入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孜孜以求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从来没有停止过。但由于时代背景、国家利益、阶级地位、个人经历等原因,目标的设定差别很大。取得的效果与国际秩序始终未能尽如人意。从国际保障机制和秩序的整体态势看,有合理成分,但弊端严重。

  弊端:

  当今的国际秩序,从机制种类看,大致可分为“旧”与“新”两种,并且互相交织。“旧”中有“新”;名“新”实“旧”;“新”、“旧”并存的现象。如果从水平上看,和谐的态势在上升,欠和谐的问题严重。后者对前者的负面影响不容乐观。

  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际秩序的突出特点,各国或国家群体出于自身追求最佳利益的考虑,先后提出和实施了各自的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方案。内容和效果有明显的差别。国际秩序优化艰难。根本原因是北强南弱,西强东弱。

  2、国际秩序的机制、态势拓新

  表现:

  国际秩序的机制、态势拓新,主要体现在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以及首脑峰会的机制化,以及“金砖四国” 首脑峰会机制化上。

  20国集团首脑峰会机制化:

  20国集团的建立,最初由美国等7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 科隆 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 亚洲金融风暴 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 金融 和货币体系的稳定。20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的焦点,开始举行20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以应对这次国际金融狂飙。

  20国集团成员:是有8国集团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加上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联盟等组成。

  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先于20集团首脑峰会机制化。主要体现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上。12年间已召开了15次。

  2008年11月15日,20国集团领导人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首次峰会。2009年4月2至4日,20国集团领导人在英国伦顿举行第二次峰会。2009年9月24至25日,20国集团领导人在美国东部的老工业城市匹兹堡召开了第三次峰会。2010年6月26日至27日,第四次20国集团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从华盛顿到伦敦,再到美国匹兹堡,又到"枫叶之国"的第一大城市多伦多,不到20个月的时间,20国集团领导人4度聚首, 共商大计,标志着制度化。20国集团峰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第5次20国集团峰会即将在韩国首尔举行。

  每一次峰会,中国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2008年冬天危机爆发之初的华盛顿,到2009年春天树立信心的伦敦和2009年秋天达成具体共识的匹兹堡,再到2010年夏天承前启后的多伦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次亮相20国集团的舞台。在这4次峰会上,胡锦涛先后发表了4份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全力促进增长、推动平衡发展》、《同心协力、共创未来》的主旨讲话。阐明中国政府为应对这场空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主张。每一次峰会,胡锦涛主席的讲话都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中国一次又一次展示着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智慧和力量。

  “金砖四国”首脑峰会机制化:

  “金砖四国”,是指 巴西 、 俄罗斯 、 印度 及 中国 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 七国集团 成为世界最大 经济体 的 国家 。这个简称来自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BRICs (Brazil、Russia、India、 China)的谐音(意指“ 砖头 ”)。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和“咖啡王国”;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 世界工厂 ”。

  “金砖四国”(BRICs)一词最早由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中首次提出,2003年10月,该公司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 年的道路》(Dreaming with BRICs:The Path to 2050)的全球经济报告中预言,BRICs将于2050年统领世界经济风骚。高盛的这份经济报告,使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国作为 新兴经济体 的代表和 发展中国家 的领头羊受到世界更多的关注,由此BRICs(译称“金砖四国”)的称谓便风靡世界。

  “金砖四国”首脑巴西总统卢拉、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印度总理辛格,首次正式会晤于2009年6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举行。四国领导人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国集团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金砖四国”对话、未来合作等重大问题交换了看法,并达成了多项共识。

  “金砖四国”首脑巴西总统卢拉、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印度总理辛格第二次正式会晤,于2010年4月15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会晤在巴西外交部举行。在这次会晤中, “金砖四国”领导人重点就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气候变化、“金砖四国”对话与合作前景等交换了看法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国邀请“金砖四国”首脑第三次峰会未来在中国召开。

  评价:

  20国集团峰会和“金砖四国”峰会机制化,国际社会均给予了积极评价。

  关于20国集团峰会机制化的意义:

  《爱尔兰时报》认为,多伦多20国集团峰会还未开幕就已经成功,因为它代表着全球经济的85%,取代了仅由发达国家参加的G8。这可以被视为二战结束后最重要的国际政治变革之一。

  美国外交理事会的斯图亚特•帕特立克撰文指出:对美国而言,20国集团峰会至少在4个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它能缓解国家间的危机,同时它是一个平台,能鼓励新兴经济体承担新的责任;第三,它的存在对联合国而言是健康的竞争。最后,提供了一个更灵活的协商环境,有更多协调的空间。

  关于“金砖四国”峰会机制化的意义:

  巴西总统卢拉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说,“金砖四国”坐在一起开会就是历史性时刻。

  新加坡 《联合早报》认为,金砖四国峰会未必只是向美国发出强烈信号的临时性工具,“金砖四国不仅关注克服金融危机的战略,而且谋划‘后危机时代’的世界新秩序。”

  巴西峰会的声明强调,“金砖四国”对话与合作不仅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种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秩序优化的态势值得肯定,但不能评价过高、企望值过度。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兴国家参与国际秩序变革的“度”毕竟是有限的,加之新兴国家之间存在众多差异与矛盾、20国集团首脑峰会与“金砖四国” 首脑峰会机制化仅属于初始阶段、论坛水平。未来G8、G20、“金砖四国” 首脑峰会共存竞争合作有可能,而G20与“金砖四国” 首脑峰会短期内完全代替G8不现实,为此忽视联合国的存在不可取。


  四、中国特色外交迈上新台阶


  1、中国外交的特色应对

  继承:

  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总方针、总政策。长期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方向、目标、道路;把独立自主作为根本准则;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一切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把加强与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作为外交基本立足点;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

  创新:

  近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中国外交工作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外交为主要平台,以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重要动力,以统筹协调为根本工作方法,强抓机遇,化解挑战,开拓进取,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巩固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多边峰会外交成果丰硕,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作为贯彻中国外交的主线,努力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有利外部条件;加大运筹大国关系力度,同各大国的关系处在稳中有升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做实做深构筑周边地缘战略依托工作,维护了良好周边环境;采取切实步骤,巩固了发展中国家在我外交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大力加强公共外交,增强了我国软实力;坚持以人为本,把领事保护放到外交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召开了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为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开拓外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于2010年1月1日生效,这为外交事业大发展特别是外交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承诺

  国际地位: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仍处在初级阶段;中国是当今世界独特一极,但仍是发展中国家。

  庄严承诺:

  胡锦涛2010年4月15日在巴西的巴西利亚“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时的讲话《合作、开放、互利、共赢》中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现在有很多人关心,中国今后会是什么样的国家?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对老朋友会怎么样、对新朋友会怎么样?他回答: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中国的发展只能也必然是和平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共赢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负责人的发展。

  总之,如果从另外角度审视当今世界态势,宏观看,是和谐之中欠和谐;具体讲,世界经济是危机之中有亮点,世界政治是和平之中欠和平,外交关系是和合之中欠和合。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主要潮流,不能因为现在世界经济处在危机之中,就否认、或看不到主流;但和平、发展、合作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看到

给你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吧:
二、3g工程师

据计世资讯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3g到来之后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示。

三、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类似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四、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由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五、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六、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万余人。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左右。据预测,年收入应在8万元至10万元。

七、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准精算师”40多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炙手可热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元,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元以上。4年以后,随着人们对于保险认识的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八、报关员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得对报关员的需求增加。有资料显示,报关员目前的收入每月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目前在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未来几年内,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报关员的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





这是从网上档的资料,这些都跟未来的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能给你一点点帮助
屲屲乄姳舞 2008-08-10 01:39 检举

当今国际局势
答: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请以“未来,人类将全面跨越数字鸿沟”为题,论述当今时代发展的迅猛急速...
答:通过共享经验和资源,推动数字鸿沟问题的解决。这将包括技术合作、知识共享和资金援助等方面的合作。总之,未来人类将通过政府、教育机构、非营利组织和私营部门的合作努力,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这将有助于人类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来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经济机会,并促进全球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人民币汇率低估引发的信用膨胀,我琢磨着,大概再维持两年就差不多了。因为印票子的速度,就算比生产率快,也得有个谱,像现在这般搞法,最终会体现在国内资产泡沫和通胀形势上面。不是开玩笑,中国印钞厂现在搞人员扩招,这里问一下,其他行业的产能速度能否赶得上?印刷机的效率,大家都见识过吧?

谁能提供当今社会面向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前景。
答:总之,目前世界经济现状是西强东弱,北富南穷,北攻南守。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南北对话,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减免债务,增加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的呼声日益增高。七、中国成为牵引世界经济快车的动力 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突出特点有:1、全球性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叠加发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面临深刻调整。2、国际力量对比旧的平衡被打破,在新的力量平衡构建过程中,大国关系走向出现了不确定性。3、全球性的两极分化加剧,政治激化导致对抗性因素上升。4、西方国家面临体制结构调整震荡。5、伊斯兰国家对社会...

信息技术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信息技术给当今社会带来了诸多变化,包括:1)全球化: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视频会议成为可能;2)虚拟社交: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和彼此交流,而不用离开家门;3)移动技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信息;4)数字化: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字化,从而使传播和获取更加便捷;5...

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未来10年,应该是比较痛苦的,内在矛盾:因为目前中国经济总体量虽然很大,但是不规范的地方太多,以及政策过多的干预经济、应该监管的,政府反而力度不够、法律不完善等,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市场开始倒逼政府改革;外在因素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世界的交融越来越紧密,其他国家...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如何
答:全球化带来的最大负面效应,便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未来发展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由于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也由于因民族宗教等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50个不发达国家,经济处于贫困落后状态,有的已被边缘化。 据统计,美国、加拿大、...

全球变化中的人类社会发展
答:理解地球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才能减轻地球系统变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减轻自然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提高人类对地球系统变化的适应能力,达到地球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当前,地球系统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强调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服务于社会发展。 当代重大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

当今世界的态势如何,有何新的变化
答:当今世界新变化与中国应对 作者:武汉大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7 更新时间:2010-11-5 今世界新变化与中国应对 武汉大学教授 戴德铮 2010年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应对呈现出如下新的特点与趋势:世界经济大转折: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大变革: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秩序大调整:20国集团等作用上升;中国外交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