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同岩浆交代岩类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成分和结构 矿物学、岩石学及岩相学特征

作者&投稿:闳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前所述,同岩浆交代岩的研究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为了阐明这类交代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特征,为认识透岩浆流体作用打下基础,先让我们来看看研究得较好的交代岩。带状交代岩类是最具有现象学和成因学意义的交代岩,因此,文献中记录此类交代岩最多。

1.同岩浆镁质矽卡岩

除了Д.С.科尔任斯基最初的几篇文章之外,这种矽卡岩类型在В.А.拉里科夫(1959,1968)的一系列的奠基性工作中得到了详细探讨。П.В.卡马罗夫、B.И.西尼亚科夫、B.И.科瓦连科及其同事、И.А.佐托夫、O.P.巴拉托夫和许多其他的学者都对某些镁质矽卡岩进行了详细研究。Г.П.扎拉伊斯基试图用实验合成法对其进行研究,但仅获得了岩浆期后镁质矽卡岩,这也可能是同岩浆交代作用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原因之一。

同岩浆镁质矽卡岩产生于完全确定的地质环境,无一例外,都位于二氧化硅不饱和的高镁岩石与铝硅酸盐岩和岩浆的接触带上。作为一种富镁低硅的岩石,经常产生MgO含量不少于8%~10%的镁碳酸盐质大理岩。可以产生由蛇纹岩和滑石-蛇纹岩(可能还有岩浆型纯橄榄岩)改造而来的橄榄石岩。矽卡岩化过程中所需要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来自于镁质岩石接触的液态岩浆体或者固态硅铝质岩石。

固态铝硅酸盐岩接触带上的同岩浆矽卡岩研究得很不够,如阿尔丹的钾长石-紫苏辉石似矽卡岩和混有铝硅酸盐岩的堇青石化片麻岩,以及帕米尔西南部蓝晶石-石英岩中发育的堇青石矽卡岩。可以认为,它们与接触带矽卡岩是同时空产生的,当时岩浆体尚未固结,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在第一种情况下,铝硅酸盐矽卡岩带仅发育于铝硅酸盐岩中,而在与岩浆的接触带上,所有矽卡岩都由镁质岩石形成。

岩浆期后镁质矽卡岩也形成于与固态铝硅酸盐岩的交代作用。但是,由于形成温度较低,它们不同于同岩浆矽卡岩,岩石中存在富含挥发分的矿物,如金云母、硅镁石族等。

2.长霓岩

1921年,B.C.布列格尔将碱性霓石-长石交代岩称为长霓岩。这种岩石形成于挪威芬安霓霞岩-碳酸岩侵入体外接触带上的花岗岩中。稍后,在许多霞石正长岩、岩浆碳酸岩和碱性花岗岩岩体中都见有这样的交代岩。20世纪60~70年代,这类岩石特别高频率出现在苏联的文献中。长霓岩的特征是某些岩带中见有碱性辉石和/或碱性角闪石。

И.П.季霍年科夫和P.П.季霍年科娃(1962)、然后是Р.М.雅圣娜和В.И.柯瓦连科及其同事们认为,只有超碱性岩与碳酸岩杂岩的碱性交代岩才属于长霓岩,因为它们形成于岩浆阶段,即岩浆体固结之前。但是,П.Г.涅达什科夫斯基将碱性花岗岩体的交代岩通通归属为长霓岩,无论是岩浆期还是岩浆期后的,只要出现碱性辉石和角闪石的钠长石化即可。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苏联学者普遍认为与长霓岩相似的岩浆期后交代岩广泛发育。Е.Д.奥索金(1965)将小厚度(可达数十厘米)透镜状磷霞岩的成因与乌克兰十月霞石正长岩(流霞正长岩)岩体中发育的霞石化作用联系起来,而И.П.季霍年科夫(1963)则认为希宾岩体这种超大型霓霞钠辉岩-霓霞岩-磷霞岩的成因也与这类交代蚀变有关。И.П.季霍年科夫的观点没有经受住考验,现在普遍认为霓霞钠辉岩-磷霞岩系深成岩,是岩浆成因的。因此,可以确定,碱性杂岩中的交代霞石化作用主要出现在岩浆阶段,只有少量出现在岩浆期后阶段。

同岩浆钾长石化可在霞石正长岩周围引起宽阔的带状长霓岩化晕。钾长石共生组合带在壳源花岗岩层中的长驱直入,而在基性岩-超基性岩-碳酸岩岩石组合中则主要是新生钠长石-更长石带、镁铁质云母带、角闪石带、单斜辉石带及霞石带。高镁岩石中形成镁质矽卡岩。

钠长石化总是或往往作为自变质作用广泛出现在霞石正长岩岩体中。希宾岩体(季霍年科夫,1963)、十月岩体(奥索金,1967)和维仕涅瓦格尔斯克岩体等都曾报道过这种现象。含钠长石-更长石的组合中总是见有碱性角闪石和高霓辉石,证明交代溶液中钠的化学位很高。在十月岩体岩浆期后钠长石化的岩心中,Е.Д.奥索金(1967)在其外带发现了少量的钾长石化现象和新生霓石。希宾岩体广泛发育霓霞岩的钾长石化(粗粒霞石正长岩化),Б.Е.巴卢茨基和他的同事们将其看做是霞石正长岩侵入体的岩浆期后蚀变,而其他研究者则将其归为岩浆阶段的产物。

因此,碱性碳酸岩岩体长霓岩建造的同岩浆交代作用总方向取决于两个主要过程:内接触带岩石的霞石化和钾长石化。它们相伴出现在一个岩柱中,形成带状交代岩。岩浆期后碱性交代作用表现为钠长石化,同时伴生形成富霓石组分的辉石和碱性角闪石。在有利的交代岩岩石学和矿物学背景条件下,溶解前锋钠长石化柱的前缘带可以局部出现钾长石化和霞石化。可见,这些派生交代岩不能肯定是否属于岩浆期后长霓岩。真正的长霓岩与其有所不同,不仅与母侵入体的年代关系,而且交代流体的地球化学(实际上是含钾的)剖面也不同,往往有钠的高度活动(霞石化)。因此,只有上述岩浆建造的同岩浆碱性交代岩才能合理地归属为长霓岩。

В.И.科瓦连科与其同事把碱性石英正长岩接触带上的同岩浆钾长石交代岩归为长霓岩建造。但是,这些交代岩不含碱性暗色矿物,也不能称为长霓岩。

与其他交代岩类似,长霓岩的矿物种类有限:淡色矿物为钾质系列、钠钾系列(钾长石)和钠质系列的碱性长石,少量钙-钠系列(酸性斜长石)、霞石和非常少见的六方钾霞石;暗色矿物为霓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的单斜辉石和深绿辉石,以及镁-铁系列、低钙系列和少钙系列的高钠角闪石(富铁钠闪石、钠铁闪石、锰闪石、钠闪石),镁-铁云母。副矿物多种多样,含量经常达百分之几十,特别是磁铁矿和钛磁铁矿、磷灰石、榍石。磷灰石在长霓岩建造的交代岩中可形成工业矿化,如著名的希宾磷灰石矿床。

长霓岩组成矿物类型的有限性可以证明这类交代岩的建造独特性,形成于有限的温度区间。与此同时,长霓岩以其组成矿物的成分广泛变化而区别于许多其他岩石建造,虽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这样。斜长石的高钠变种是稳定的。与斜长石不同,钾长石可以从纯钾长石变种变化到含有40mol%~60mol%的钠长石组分。在霞石中,六方钾霞石组分的含量从19mol%变化到30mol%。长霓岩中辉石覆盖了几乎整个透辉石-钙铁辉石-霓石三元系(图3-8)。辉石成分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甚至相反,但是各岩体交代柱中的辉石成分变化趋势非常稳定。角闪石的碱含量、铁-镁含量变化也不小,但钾含量变化较小。可区分出富铁钠闪石、锰闪石、钠钙闪石和钠闪石。云母的镁-铁成分变化几乎不受限制。

长霓岩体总是具有带状结构。环带的类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接触带岩石、母岩浆及其碱金属含量。根据共生组合特征和环带发育动力学,可以划分出:形成于高石英含量岩石(花岗岩类、片麻岩)的长霓岩、形成于高Ca,Mg,Fe的铝硅酸岩(辉长岩型)的长霓岩,以及形成于高镁大理岩、超基性岩、钙质大理岩、高碱低硅岩石(霓霞岩)的长霓岩。

图 3 -8 岩浆碳酸岩、霞石正长岩及其派生的同岩浆流体交代岩 ( 长霓岩、辉石岩、霓霞岩、正霞正长岩-粗粒霞石正长岩) 中辉石的成分变化箭头指向往接触带方向辉石成分的变化趋势。A—E—芬安岩体的岩浆岩和交代岩: A—煌斑岩,B,C—霞石正长岩、磷霞岩 - 霓霞岩、硅酸盐 - 碳酸岩,D—硅酸盐岩浆岩外接触带的长霓岩,E—碳酸岩外接触带的长霓岩。1 ~ 5—国外岩体中长霓岩及其母岩岩浆岩的总体辉石成分变化趋势: 1—阿尔涅,2—莫若图,3—南格林兰,4—铁霍尔木,5—东乌干达; 6 ~ 9—苏联内接触带岩石中辉石成分变化趋势: 6—恰得尔霍斯基岩体,7—哈拉岭斯基岩体,8—达呼努尔斯基岩体,9—科夫多而斯基岩体; 10 ~12—交代暗霞正长岩、正霞正长岩、粗粒霞石正长岩及其母岩霞石正长岩的辉石成分变化趋势: 10—希宾岩,11—лявочорриты,12—交代岩



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一、第一期岩体
金佛寺岩体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和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组成。灰白色,细粒—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副矿物:磁铁矿、磷灰石、锆石。次生矿物:绢云母、碳酸盐、绿泥石。
1)钾长石:半自形宽板状或他形粒状,具条纹结构(图版Ⅰ-5),为条纹长石。交代斜长石。具泥化,表面污浊。含量30%~35%。
2)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分布,聚片双晶发育。被钾长石交代有的包含于钾长石中。具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由于受力作用,裂纹发育,裂隙中充填碳酸盐矿物等。含量28%~26%。
3)石英:他形粒状分布,表面干净。有的交代钾长石或斜长石(图版Ⅰ-6)。少量呈蠕虫状分布于斜长石中。含量25%。
4)黑云母:片状分布,一组极完全解理,有的发生褪色。单偏光下见浅棕褐色—深棕褐色多色性,有的由于受力发生弯曲。有的被绿泥石交代,并析出磁铁矿等(图版Ⅱ-1)。含量10%~7%。
5)磁铁矿:自形或他形粒状状分布。与绿泥石分布在一起。含量1%。
6)磷灰石:柱状分布,一级灰干涉色,正中突起。含量微。
7)锆石:柱状分布,具放射晕圈。含量微。
8)绢云母:鳞片状沿斜长石双晶纹或解理缝交代斜长石(图版Ⅱ-2),有的完全交代斜长石只保留斜长石假象。片大的为白云母。含量2%~5%。
9)碳酸盐:他形粒状交代斜长石或细脉状分布于裂隙中。含量1%~4%。
10)绿泥石:片状分布,沿解理缝交代黑云母,单偏光下见浅绿色—绿色多色性。含量2%~4%。
二、第二期岩体
浅肉红色为主,其次为浅灰褐色。中粗粒—中粒以及斑状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次要矿物:黑云母。副矿物:磁铁矿。次生矿物:绿泥石、绢云母、绿帘石。
1)钾长石:半自形宽板状或他形粒状,具条纹结构,为条纹长石。交代斜长石或被斜长石交代。具泥化,表面污浊。含量28%~30%。
2)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分布,聚片双晶发育,有的具环带构造。被钾长石交代,有的包含于钾长石中,有的具绢云母化。含量25%。
3)石英:他形粒状分布于长石间隙,表面干净,裂纹发育,有的交代钾长石或斜长石。含量25%。
4)黑云母:片状分布,单偏光下见浅棕褐色—深棕褐色多色性,一组极完全解理。沿解理缝被绿泥石交代,并析出磁铁矿。含量10%~15%。
5)磁铁矿:他形粒状沿黑云母解理缝分布,为绿泥石交代黑云母时析出。含量1%。
6)绢云母:鳞片状沿斜长石双晶纹或解理缝交代斜长石,有的完全交代斜长石只保留斜长石假象。片大的为白云母。含量3%~4%。
7)绿帘石:干涉色不均匀,单偏光下,具柠檬黄多色性。他形粒状与绿泥石分布在一起,交代黑云母。含量1%。
8)绿泥石:片状分布,墨水蓝或锈褐色异常干涉色,单偏光下见浅绿色—绿色多色性,沿解理缝交代黑云母。含量2%~6%。
三、捕虏体
闪长质包体主要分布于第一阶段(早阶段)岩体中。根据岩相学特点可分两种:
(1)主要由绿泥石化黑云斜长花岗岩组成
该岩石不含角闪石,由自形的黑云母和斜长石及他形的石英组成。矿物平均粒径0.1~0.3mm。具有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副矿物:电气石、磷灰石、磁铁矿。次生矿物:绿泥石、绢云母。
1)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分布,聚片双晶发育,有的具环带构造,具绢云母化。含量42%。
2)石英:他形粒状分布于长石间隙,表面干净,有的交代斜长石。含量26%。
3)黑云母:片状分布,单偏光下见浅棕褐色—深棕褐色多色性,一组极完全解理。沿解理缝被绿泥石交代,并析出磁铁矿。含量15%。
4)电气石:针状或柱状分布于石英或斜长石中。正中突起,具反吸收现象。含量2%。
5)磷灰石:短柱状,一级灰干涉色,正中突起,具裂纹。含量微。
6)磁铁矿:他形粒状沿黑云母解理缝分布,为绿泥石交代黑云母时析出。含量1%。
7)绿泥石:片状分布,墨水蓝或锈褐色异常干涉色,单偏光下见浅绿色—绿色多色性,沿解理缝交代黑云母。有的完全交代黑云母,只保留其假象。含量10%。
8)绢云母:鳞片状沿斜长石双晶纹或解理缝交代斜长石,有的完全交代斜长石只保留斜长石假象。片大的为白云母。含量4%。
(2)主要由黑云石英闪长岩组成
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次生矿物:绿泥石、绢云母。
1)斜长石:半自形板状分布,聚片双晶发育,环带构造发育。具绢云母化。含量45%。
2)钾长石:半自形粒状分布于斜长石间隙。含量5%。
3)石英:他形粒状分布于长石间隙,表面干净。含量16%。
4)角闪石:半自形柱状,单偏光下具浅绿色—深绿色多色性。横切面为六边形或菱形,并见两组斜交解理,解理夹角为56°~124°,有的可见黑云母反应边。含量15%。
5)黑云母:片状分布,单偏光下见浅棕褐色—深棕褐色多色性,一组极完全解理。有的沿解理缝被绿泥石交代。含量10%。
6)绿泥石:片状分布,墨水蓝或锈褐色异常干涉色,单偏光下见浅绿色—绿色多色性,沿解理缝交代黑云母。有的完全交代黑云母,只保留其假象。含量4%。
7)绢云母:鳞片状沿斜长石环带由内向外交代。含量4%。
根据包体中角闪石的成分特点在Si-Ti图上落于变质岩区,与岩浆成因角闪石成分特点不同,亦与中国麻粒岩相及地幔角闪石的成分特点迥然不同。这些资料表明闪长质包体来源于中下地壳高角闪岩相岩石(张德全等,1995)。

1.二长花岗斑岩
二长花岗斑岩体多呈小岩株、岩瘤状产出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中。岩体多呈似圆状的小岩株、岩瘤状产出,出露面积较小,大多<5km2。斑岩体的围岩中未见烘烤等热接触变质现象,斑岩体的边部也未见有挤压形成的片麻理或流动构造,且岩体顶部多见晶洞构造,说明了斑岩体就位于浅部张性构造环境的特征。岩石具细粒含斑状或少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微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见晶洞构造(照3-4①、②、③、④)。斑晶为中粒或中粗粒碱性长石(占3%~8%)、斜长石(大小2~4.0 mm,占1%~3%)、灰白或烟灰色粒状石英(大小2~4.0 mm,占2%~5%)等,少量褐色片状黑云母、灰绿色柱状角闪石等暗色矿物;据岩体的单矿物斜长石、钾长石斑晶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3-11),斜长石斑晶 An8~15Ab81~90Or2~5,为更或中长石,w (Na2O/K2O)>1;条纹长石Or44~85Ab14~54An1~2, w (Na2O/K2O) 1,钾长石Or81~93Ab7~19AnO, w(Na2O/K2O) <1(表3-11),黑云母为铁质、铁叶黑云母。显微镜下常见矿物不平衡的异常、共生现象,如钾长石呈基底状包裹石英和斜长石等;颗粒大小、赋存状态不同的黑云母的共生,部分呈微细颗粒被包裹在钾长石中,部分以较大颗粒的造岩矿物赋存于基质中(照3.4①、②)等。
另外,在鹤岗-伊春高速路的丰沟经营所一带的二长花岗斑岩岩体中广泛发育形态多样的脉岩群而区别于早白垩世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脉岩以中基性闪长(玢)岩、辉石(二长)闪长岩为主(照3-4⑤、⑥),局部见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流纹岩脉等。脉宽大多约1~2 m 为主,个别宽十余米,中基性闪长(玢)岩脉局部时而分叉又合并、弯曲呈胳膊肘状或“U”字状,时而呈发辫状,同时可见包裹有熔蚀呈半圆形的寄主花岗岩钾长石捕获晶,与围岩的界面或清楚且平直或火焰状。闪长(玢)岩多包裹围岩二长花岗斑岩捕虏体,捕虏体大小不一,小者1~10 cm,大者几米至10 m 左右,多呈不规则次棱角-棱角状、长条状、透镜状等(照3-5①~⑦)。以上说明中基性闪长(玢)岩、酸性脉群具壳幔岩浆混合成因的同深成作用岩墙的特征。
表3-11 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斑岩长石、黑云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


续表


岩石中偶见微细粒黑云母闪长质(岩)包体(照3-5⑧),其特征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的壳幔混合成因的MME型闪长质包体类型完全一致。包体岩性为微细粒或微细粒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闪长岩,具微细粒或微细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组成为:斜长石以自形-半自形长柱状为主,大小一般在0.1~0.25 mm,有时个别为0.5~1 mm 者构成斑晶,含量55%~65%;角闪石为黑绿色自形柱状,大小0.1~0.3 mm,含量25%~30%;黑云母呈黑色片状,大小0.2~0.5 mm,约5%。
包体呈灰色、浅灰色,形态多为椭圆状,与围岩寄主花岗岩间关系较为清楚为主,包体大小不一,大小1~30 cm之间,包体中多见寄主岩钾长石晶体,部分钾长石晶体横跨界面,部分呈熔蚀状。
综上所述,二长花岗斑岩中MME型闪长质包体、复杂多样的同深成作用岩墙(中基性-酸性脉岩群)的发育,充分反映了岩体形成于垂直上顶的张性裂隙系统,说明测区上部岩石圈的扩张作用的存在,暗示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有关(邵济安等,2001;肖庆辉等,2002;莫宣学等,2002;王德滋等,2002;罗照华等,2006)。
2.正长花岗斑岩
岩体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斑岩、细粒正长花岗岩等,两者呈相变接触,两者仅从斑晶的发育程度不同而区分(照3-4⑦、⑧)。岩体局部钾长石含量减少、斜长石含量增多时,相变为二长花岗斑岩。岩体侵入下泥盆统黑龙宫组(D1hl)、下二叠统土门岭组(P1t)、上二叠统红山组(P3hn)和上二叠统五道岭组(P3w),并在接触带附近形成程度不同的围岩角岩化带,并被后期下白垩统宁远村组(K1n)流纹岩、下白垩统淘淇河组(K1t)砾岩等不整合覆盖(图3-20)。

照3-4说明:①细中粒二长花岗岩,钾长石呈基底状包裹石英和斜长石等(D1733);②细粒二长花岗斑岩,斑晶为钾、斜长石(P08b73);③④细粒二长花岗岩(D356、P14b30);⑤⑥中细粒辉石(二长)闪长岩(P28LT4b、b9087);⑦⑧中细粒多斑状正长花岗岩,斑晶为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基质具细粒结构和文象结构(D3278)。以上均为2.5×10mm(+)


照3-5说明:①②③二长花岗斑岩中的发辫状闪长玢岩脉,包裹熔蚀呈半圆形的寄主花岗岩钾长石捕获晶(丰林林场),中基性脉岩局部弯曲分叉又合并,表现为张性特征(丰茂林场);④⑤二长花岗斑岩中的脉岩群,多以闪长(玢)岩为主,花岗斑岩次之(五号闸);⑥⑦二长花岗斑岩中的脉岩群,界面呈发辫状或火焰状,表现为崩塌机制下的张性环境中的半塑性状态下的相互侵入、包裹关系;⑧二长花岗斑岩中微细粒闪长质包体

正长花岗斑岩、细粒正长花岗岩岩石大多较为新鲜,多呈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粒度大于2 mm 者构成为斑晶,当斑晶不发育时,则相变为细粒正长花岗岩。斑晶有碱性长石:为浅肉红色中粒或中粗粒级,半自形板状,以条纹长石为主,微斜条纹长石次之,占5%~8%;斜长石:以更长石为主,少为中长石,占3%~5%;石英:灰白色、烟灰色他形粒状,占3%~5%;少量为褐色黑云母、灰绿色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两者共占约1%。基质为细粒花岗结构,矿物粒度0.3~1.4 mm,以碱性长石(条纹长石、微斜条纹长石,45%~50%)、石英(他形粒状,22%~28%)、斜长石(更中长石,12%~15%)为主,少量鳞片状黑云母(黑褐色片状,1%)、角闪石(黑绿色柱状,1%)等组成。
据岩体的单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3-11),斜长石An10-15Ab79~88Or1-5,为更或中长石,w(Na2O/K2O) >1;条纹长石Or42Ab57An1,w(Na2O/K2O) <1,黑云母为铁质。

某些同岩浆交代岩类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成分和结构
答:在第一种情况下,铝硅酸盐矽卡岩带仅发育于铝硅酸盐岩中,而在与岩浆的接触带上,所有矽卡岩都由镁质岩石形成。 岩浆期后镁质矽卡岩也形成于与固态铝硅酸盐岩的交代作用。但是,由于形成温度较低,它们不同于同岩浆矽卡岩,岩石中存在富含挥发分的矿物,如金云母、硅镁石族等。 2.长霓岩 1921年,B.C.布列格尔...

岩浆岩常见岩石都有哪些
答:1、花岗岩:花岗岩是酸性深成岩,多呈肉红色、浅灰色。其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和酸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等。全晶质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2、流纹岩 :流纹岩是酸性喷出岩,大都为灰、灰白和灰红等较浅颜色。斑状结构,细小的斑晶为正长石和石英等矿物,基质为隐晶或玻璃质,常具流纹...

实验一 岩浆岩的造岩矿物
答:火山岩中的角闪石常具有磁铁、黑云母等构成的暗化边,这是鉴别该岩类的一个重要标志。 普通角闪石在岩浆岩中主要分布在中、酸性岩浆岩及其脉岩中,是中性侵入岩的特征矿物,在喷出岩中则多以斑晶或晶屑形式产出。 【鉴定方法】 普通角闪石是闪长岩、正长岩中常出现的矿物,也常出现在花岗岩中。普通角闪石多呈黑...

岩石是由什么构成的?
答: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或喷出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

了解岩石的资料20字?
答: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根据其成因、构造和化学成分分类,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化过程...

实验一 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认识
答:(一)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特征(表1-1) 表1-1 常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及观察方法 续表 (二)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的光性特征 1.橄榄石类 橄榄石类是以二价元素为阳离子构成的正硅酸盐,具有典型的孤立硅氧四面体结构,一般式为R2[SiO4],R=Mg、Fe2+、Mn以及Ca、Zn,可分为3个类质同象系列: ①镁橄榄石Mg...

岩石是什么?
答:自从18世纪地质学诞生以来,“岩石”一词就不再沿用古义了,我们可以给岩石下这样一个定义:岩石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历史产物,是构成地壳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由矿物及非晶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固态地质体。外观上岩石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成因上看,可将所有的岩石归为三大类,即岩浆岩、...

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答:只保留其假象。含量4%。7)绢云母:鳞片状沿斜长石环带由内向外交代。含量4%。根据包体中角闪石的成分特点在Si-Ti图上落于变质岩区,与岩浆成因角闪石成分特点不同,亦与中国麻粒岩相及地幔角闪石的成分特点迥然不同。这些资料表明闪长质包体来源于中下地壳高角闪岩相岩石(张德全等,1995)。

谁有关于岩石的资料?
答:组成岩石矿物成分 不同的火成岩中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根据色率把火成岩分为4类:浅色岩 色率0-35;中色岩 色率35-65;深色岩 色率65-90;暗深色岩 色率90-100 岩石的化学成分 岩浆岩主要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二氧化硅是最主要的组分,据其含量可将火成岩划分为...

岩浆岩
答:据不同 的Q-Ab-Or-H2O系统相图(邓晋福,1980),求得岩体形成压力约0.3—0.5GPa,相应深度为12—15km。 根据上述特点,结合岩石中黑云母和副矿物标型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分布模式以及区域构造背景可知,昆嵛山岩体是在12—15km深处主要由以基性火成岩为特征的胶东群和少量以陆源化学沉积为特征的荆山群部分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