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汉乐府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陌上桑”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频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出东南隅①,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②,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善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③。

头上倭堕髻④,耳中明月珠。

缃绮⑤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⑥。

行者⑦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⑧。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⑨。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⑩。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注释①隅(yú):方位,角落。

②好女:美丽的女子。好,古代指女子容貌姣好。

③笼钩:一种采桑时用来钩桑枝的工具。

④倭(wō)堕髻(jì):发髻歪向一侧,似堕而非堕,东汉时一种流行的发型。

⑤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缃,杏黄色。

⑥襦(rú):短袄。

⑦行者:路人。

⑧捋(luō)髭(zī)须:抚摩着胡须。髭,嘴上边的胡子;须,下巴处的胡须。

⑨著峭(qiào)头:(只)戴着包头发的纱巾。峭头,束发用的纱巾。

⑩但坐观罗敷:只是因为看见罗敷那么美丽的缘故。但,只。坐,因为。

五马立踟蹰(chíchú):五马,指太守所乘之车套驾的五匹马。踟蹰,徘徊不前。

姝(shū):美丽的女子。

谢:这里是“敬问”,“请问”的意思。

宁可共载不:是否愿意跟他一同坐车回去一何愚:怎么这样愚蠢。一何,何等,怎么这样。

居上头:在前列。指地位高,受人尊敬。

何用识夫婿: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何用,用何,凭什么。

白马从骊(lí)驹:白马,指她丈夫骑的自马。从骊驹,随从骑着黑色小马。

黄金络马头: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

鹿卢剑:以玉镶饰为辘轳状的佩剑。

朝大夫:朝廷中的高等文官。

侍中郎:皇帝的侍从文官。

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

为人洁白晰:为人,指人的形象、容颜。洁,净。白皙,指皮肤洁白。

鬑鬑(lián):胡须疏长的样子。

盈盈公府步:盈盈,步履轻盈,举止大方。公府步,做官者踱的方步。

冉冉:同“盈盈”。

殊:出色,与众不同。

【解释】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在我秦家的楼上。秦家有位美丽的姑娘,本名叫罗敷。罗敷喜爱养蚕采桑,常常在城南采桑。(她)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的提手。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穿着黄色丝绸做成的裙子,紫色的绫子做成的短袄。过往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用手捋着胡须注视她;青年人见着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着纱巾炫耀自己;耕田的人忘记了他的犁耙,锄地的人忘记了他的锄头。回来后互相抱怨生气,只是因为贪看了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下属前去询问这是哪一家的美女。“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罗敷多大年纪啦?”“20岁还不到,15岁又有余。”太守无礼地问罗敷:“愿意同我一起乘车回去吗?”罗敷上前回答说:“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你有自己的妻子,我罗敷也有自己的丈夫。看那东方一千多个骑马的人,我的夫婿在最前列。怎样辨认我的丈夫?骑着白马,后面跟着数个骑黑色小马的那个人就是他;用青丝拴着马尾,金黄色的笼头戴在马头上;腰中佩着鹿卢剑,价值上万。(他)15岁在太守府做小官;20岁就在朝廷里做大夫;30岁担任皇帝的侍卫官;40岁成为一城之主。外表英俊皮肤白净,长着飘冉的胡须。举止大方踱方步,神态潇洒显从容。在座官员数千人,个个夸我丈夫非同一般。”



陌上桑(汉乐府)的课文注释~

陌上桑】


一名“艳歌罗敷行”,乐府诗,是汉代著名民间敍事诗。它敍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被选入教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语译.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罗敷喜欢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回家都抱怨妻子丑陋,只因为多看了罗敷一眼。太守从南方过来,五匹马都停下了脚步。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太守请问罗敷,能和我同生一车走吗?罗敷亲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麼这麼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麼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马尾上系著青丝绳,马头上罩著黄金络。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裏慢慢走踱。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特殊。

.赏析.

这是一首流传民间的故事诗。叙述秦罗敷美艳动人,众人为她倾倒。连太守也想追求她,但因罗敷有夫,而予以拒绝了。它最早著录於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据宋书的原注说:「三解。前有艳词曲,后有趋。」(按:解是乐歌的段落。一解犹言一章。艳词曲犹前奏,趋犹尾声。)玉台新咏辑录时,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而乐府诗集则又题为《陌上桑》。

据崔豹古今注:「陌上桑者,出秦氐女子。秦氐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於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不过,我们看崔豹的本事和原诗的内容也不甚符合,恐怕是后来衍生的传说。

全诗分成三解(段),第一段夸饰罗敷的发型、衣饰以及罗敷采桑时所用的篮子之洁美。以致引起众人对她的喜爱。诗中首二句「日出东南称,照我秦氐楼」恐怕是歌者对於听众的开场白,所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藉以引起下文,这是民间歌谣特有常用的风格。这首诗大概也是用讲唱的方式予以表现出来。至於诗中的主角秦罗敷也是民谣中惯用的美女姓名。如古诗焦仲卿妻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又汉书昌邑哀王传:「严延年……女罗紨,前为故王妻」。周寿昌汉书注校补:「罗紨即罗敷,古美人名,故汉女子多取为名。」倭堕也作 鬌、逶迤。萧子显的《日出东南隅行》中有「逶迤梁家髻」的句子,他用「梁家髻」来诠释「倭堕髻」。按;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贤注引风俗通说:「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效之。」崔豹古今注别说:「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照这样看来,倭堕髻有些类似现代女人的发式,马尾型,只是略偏一旁而已。

明月是珠宝名。楚辞九章沙江:「被明月兮佩宝璐」之句。

从「青丝为笼系」以下六句,都在夸饰秦罗敷的衣饰之华美以及发型与手持物件等。之所以如此安排,用意在以此烘托主人公的突出。这也是民歌中惯用的手法。如《羽林郎》的描写胡姬,《焦仲卿妻》的刻划刘兰芝等皆是。

陌:田间小路 桑:桑林 陌上桑 就是 田间小路上的一片桑林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

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陌上桑汉乐府翻译和原文
答:陌上桑汉乐府翻译和原文如下: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喜蚕...

《陌上桑》 汉乐府赏析
答: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

陌上桑(汉乐府)的课文注释
答:一名“艳歌罗敷行”,乐府诗,是汉代著名民间敍事诗。它敍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被选入教材。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

陌上桑作为汉代的乐府诗其原文和翻译又是什么
答:《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

陌上桑翻译文言文
答:殊:是“人才出众”的意思。 《陌上桑》 赏析 《陌上桑》一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

陌上桑是指什么,乐府原始是什么设的什么机关
答:《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

陌上桑是什么诗
答:民间叙事诗, 汉乐府。《陌上桑》诗词赏析《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

汉乐府《陌上桑》全文的翻译
答: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孩,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种桑,常常到城南角采桑叶,篮子上系着青丝带,提柄是用桂枝做成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佩着明月珠;下身穿着浅黄色丝裙,上身穿着紫色的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抚摩胡子...

《陌上桑》是一首什么言乐府诗
答:《陌上桑》选自《汉乐府民歌》,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叙事)诗,记叙了(罗敷严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

陌上桑汉乐府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答:罗敷喜善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③。头上倭堕髻④,耳中明月珠。缃绮⑤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⑥。行者⑦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⑧。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⑨。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⑩。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