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是怎么死的? 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是怎么死的呢?

作者&投稿:恭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病逝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不含前后少帝)。

文帝君臣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初一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 ,享年四十七岁。 

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日,葬于霸陵(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

扩展资料:

汉文帝天性“仁孝淳厚”,他在位20余年期间,节俭敦朴,严于律己,知人善任,从善如流,省用民力,平狱缓刑,致力于恢复生产,改善民生,清明吏治,敦厚风俗,造就了天下“大治”,为西汉王朝走向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也因其高尚的品德与卓越的功业而成为历史上明君的典范,为后人推崇备至,歌颂有加。

文帝处处以律己节俭为先,以改善民生为务。他一方面“归农著本”,提倡关注本业,发展经济,做大做强国家的经济基础,“始开籍田,躬耕以劝百姓”。

另一方面,“让利于民”,尽量减轻农民的负担,让民众拥有基本的生存条件。汉文帝时代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是众所周知的史实,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巨,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

公元前178年、公元前168年,汉文帝曾两次将租率由十五税一蠲减为三十税一。三十税一,遂成为了汉代的定制。

公元前167年,他还一度宣布全部免去田租,这可能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举措了。也是在汉文帝时代,当时的算赋——也即人头税,也由每年一百二十钱锐减为四十钱。另外徭役的征发也有明显的减轻,一般民众的负担减少到每三年才服役一次。

这些举措,都让普通民众直接受惠,属于典型的“藏富于民”“为富安天下”,它实施的结果是正常的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粮价的低廉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文帝统治时期国家经济机器运转的正常与良好,据桓谭《新论》追叙,当时的谷价便宜到每石数十钱。

而《史记·律书》更记载,每石“粟”的价格居然有贱“至十余钱”的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文帝如何以“文”安天下



病重而亡,元前157年6月,刘恒病重,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就召见了太子刘启:“周勃之子周亚夫在紧要关头可以作为依靠,日后如果发生变乱,你尽可放手,让他统帅军队。” 弥留之际,不忘为子留下锦囊妙计,巩固儿子的地位。

前157年7月6日(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享年只有46岁,死后葬霸陵。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11月14日—前157年7月6日在位),在位23年,享年47岁,其正式谥号为“孝文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文帝”。

葬于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扩展资料: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奉为贤明帝王的典范。此外,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这些问题采取的是异常谨慎而且又有效的手法。

对待诸侯王,文帝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小错不纠,在中央弱势的时候成功地安抚住了各地蠢蠢欲动的诸侯,为后来景帝处理七国之乱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诸侯王和大臣。最重要的两个大动作是:安抚吴王,使得吴王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假借丧子之仇反叛;

在齐王死后将齐国一分为七,既满足了齐王的儿子们称王的需求,为自己赢得了贤德之名,又消除了最大的一个诸侯国齐国。假如文帝的谨慎稳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续下去,汉朝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七国之乱,诸侯王问题亦有希望能够和平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不含前后少帝)。 文帝君臣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是西汉时期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

他生于公元前203年,这时的刘邦还未称帝,只是在楚汉之争取得胜利。

刘恒的出生背景

刘恒的出身不怎么好,据说刘恒是刘邦与魏王魏豹的妃嫔薄姬生的儿子。在秦末年间,魏王魏豹投靠了刘邦,但他找人算了一个卦,说他的妃子薄姬生的儿子贵为天子,但没说魏豹是天子。后来魏豹以为自己会当皇帝,他谋反刘邦,被刘邦平定,他的妃子们也顺便被刘邦笑纳了。

其中有一位薄姬做了一个梦:说有条龙在肚子上盘旋,薄姬将这个梦告诉了刘邦,刘邦哈哈一大笑:那我就成全你吧!临幸了薄姬,结果就怀上了龙种,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刘恒在公元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刘恒被封为代王,他为人比较低调,他似乎在等待机会上位。

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但是吕后专政,把持朝政。汉惠帝刘盈身为天子,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抑郁而终,英年早逝。吕后也立了一位皇帝,想继续把持朝政,但刘邦的臣子们不干了,周勃、陈平等开始谋划铲除吕后等党羽。

在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周勃、陈平拥不起眼的刘恒入京当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就好像“变样”了,让大臣们感到很惊讶。他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上行下效,采取休养生息、减赋税等政策,宽厚待人,体贴百姓,使西汉国力强盛,走向强盛道路。他在公元前157年驾崩,他的儿子刘启继位,史称汉景帝,平定了“八国之乱”,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

总之,汉文帝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使西汉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自然死亡。文帝刘恒[1]公元前197年封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崩,吕后分立刘恭、刘弘为帝。吕后死,齐王兄弟兴兵伐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夷灭吕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功臣派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拥立之。公元前180年登基为帝,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6岁。葬于霸陵(在今陕西长安区东)。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于汉文帝寿命的唯一记载为《史记》注《集解徐广》曰:年五十八。古人算虚岁,汉文帝享年为57周岁,崩于公元前157年,因此可得出:汉文帝生于公元前213年。《史记》亦载:魏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魏豹死于公元前215年,岁馀不得幸,可得:前214年,刘邦幸薄姬,十个月后,大约为前213年,汉文帝诞生。
   文帝驾崩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夏六月,汉文帝驾崩,享年46岁,葬于霸陵(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死后,人们给了他最美好的谥号“孝文皇帝”。所谓“文”,代表着“经天纬地”“道德博闻”“学勤好文”“慈惠爱民”“愍民惠礼”等丰富含义,这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汉文帝的政绩。
  文帝驾崩后,太子刘启即皇帝位,是为汉景帝。

汉文帝刘恒的一生 历史上的刘恒是怎么死的~

汉文帝刘恒的一生: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
曾有代王王后一位,刘恒还是代王时便已过世,所生四个儿子相继病死。元配王后、四位王子史书未留名。后有窦姬(漪房),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后成为皇后,称孝文窦皇后,现在多称窦太后。   
刘恒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吕后将死,刘章见吕家人争夺王权,便起义。代王听了王后的话,起到冲锋作用。后来立皇帝的时候。又因王后的几句妙语,使得刘章放弃帝位。刘恒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由于皇后(又称太后)窦漪房的辅佐,使得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历史上的刘恒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157年6月,刘恒病重,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就召见了太子刘启:“周勃之子周亚夫在紧要关头可以作为依靠,日后如果发生变乱,你尽可放手,让他统帅军队。” 弥留之际,不忘为子留下锦囊妙计,巩固儿子的地位。

过了不久,刘恒就病死于未央宫,享年只有46岁,葬于霸陵。文帝还跟其他皇帝不一样,不讲究派头和排场,他在临终前公布遗诏:“死者天地之理”,不必过哀,不许“厚葬”,不许动用车马和陈列兵器,治丧期尽量缩短;治丧期间,不得禁止百姓结婚、祭祀、饮酒和吃肉。
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政绩,得到了史学家的赞誉,称之为汉朝事情最出色的皇帝之一,而且,他也得到了“盗贼”的尊重,西汉漠南的时候,赤眉军攻入了长安,当时西汉的皇陵大多遭到了破坏,可是奇怪的是,只有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保护。可见当时文帝的声誉!

汉文帝时代(公元前203年—前157年),社会安定,风气优良,史称文景之治。文帝不但治国有方,同时对心腹朋友也关照有佳。当时有一个人叫邓通攀上了文帝,文帝赐给他一座矿山,从此富贵生活不断。

邓通是什么攀上皇帝的呢?有天晚上,汉文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自己在艰难地登天,不管他怎么努力,老是差一步爬不上天庭,恰在这时,一个船夫模样的人在背后使劲推了他一把,他这才顺利地爬上去了。问道叫什么名字,梦就醒了。此后,文帝照此梦境找到了梦中人,——邓通。
在文帝时代,很多高官虽然忠心,但是不得文帝宠爱,他们最多是文帝的心腹。
那么邓通是什么成为文帝的男宠呢?话说当年,汉文帝,有一次屁股上长了一个恶疮,流脓不止。邓通看到后,二话没说,直接把嘴巴凑了上去,卖力地给皇帝吸起了脓毒。此情此景让文帝大为感动。同时邓通长得漂亮,招人稀罕,又有一张蜜糖般的小嘴,让文帝喜爱不已。

当年邓通卖力地给文帝吸起了脓毒,文帝摸着邓通的脸蛋说:“这世界上,就数你最爱我啊!”。而邓通却奉承的说“皇上说哪里话,这世界上最爱您的应该是太子殿下。”文帝不以为然,于是叫来太子测试下,可是太子不敢吸。
事后,太子抑郁不已,以为这件事情会给父皇留下不好印象,影响日后登基。当他得知这件事情皆因邓通,于是气愤不已,誓杀邓通。
富贵有余,却沦为乞丐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即位。不久,汉景帝就以“私开矿山,滥铸货币”为由治了邓通的罪,还派人把邓通的家抄了个底朝天,没给他留下一个铜板。

昔日的亿万富翁,顷刻间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多年的富足生活,使邓通连当年驾船的傍身之技也丢了,沦落成长安城里的一个乞丐。
人人都知道,邓通得罪的是当今皇上,长安城里哪有人敢施舍给他一文钱、一碗粥。走投无路的邓通,最终饿死在了长安城的官道旁。

历史上的杨坚是怎么死的?
答:1、文帝惨死于张衡之手:起因是杨广对宣华夫人无礼,中唐马总的《通历》言:“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 官 辞决,并握手歔欷。是时惟太子及陈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杨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

隋文帝怎么死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答:杨广得到密报,与大臣杨素、张衡、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带兵包围仁寿宫,赶散宫人,逮捕了柳述、元岩,进入大宝殿害死了文帝。

隋文帝怎么死的
答:第一种说法,文帝惨死于张衡之手(起因是杨广对宣华夫人无礼)。中唐马总的《通历》言:“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官辞决,并握手歔欷。是时惟太子及陈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杨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

汉文帝刘恒简介 汉文帝刘恒是怎么死的?
答:庙号太宗,尊谥号为孝文皇帝。文帝刘恒以窦氏为皇后,另有妃慎氏、尹氏等,前后共生7个儿子,其中前3个早夭,不知名字,后4个是:长子刘启,立为太子;次子刘武,初封为代王,后改封淮阳王,后又改封梁王;三子刘参,初封太原王,后改封为代王;四子刘揖,封梁王,不久去世。

隋文帝死因之谜是什么?
答:关于文帝的死,目前学术界大致形成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隋文帝之死属于他杀,凶手是他的儿子即隋炀帝杨广。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病重期间,尚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等因皇帝病重而入宫侍奉,太子杨广也住进宫中的大兴殿。杨广见文帝的病情危在旦夕,就亲手写信给杨素,让杨素密切注意文帝的情况,并询问今后该怎么...

杨坚怎么死的
答: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据状态,结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动乱,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历史记载】《通历》:“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官辞决,并握手歔欷。是时惟太子及陈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

历史上汉文帝是怎么死的
答:正史记载是病死的,也有说是窦皇后给毒死的

汉文帝与汉景帝是怎么死的,他们活了多少岁,算不算短命?
答:因此,汉文帝活得不如自己的父母亲寿命长,也算另一种形式的短命了。再来看汉景帝,汉景帝生于公元前188年,死于公元前141年,活了48岁。比他父亲汉文帝多活了2岁,但是比他母亲窦太后活得短,窦太后在汉景帝去世后,还活了6年,如果窦太后15岁生汉景帝的话,那么窦太后一生活了69岁,将近70了...

汉文帝是怎么死的?
答: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三位皇帝(不含前后少帝)。文帝君臣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初一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 ,享年四十七岁。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

隋文帝怎么死的
答:关于隋文帝杨坚的死法,共有两种版本:版本一:病死。《隋书文王本纪》中记载:乙丑,诏赏赐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夏,四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申,赦天下。秋,七月,甲辰,上疾甚,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命太子赦章仇太翼。丁未,崩于大宝殿。版本二:被杨广所杀,而所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