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娄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中国人的思维是强调过程,西方人的思维是强调重点这可以从两个的语言看出来。

首先必须明确,思维是一种语言。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个共鸣器放在正在思维的人的耳边,可以看到共鸣器共鸣,把共鸣器的波纹用仪器显示出来,与思维者的脑电波相符,证明了思维也是一种语言。

现代汉语强调顺序性,单句的基本结构都是:<时间地点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如果是问句,就在句子最后加上一个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或呢”。

如果是感叹句,就在句子最后加上一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啊或呀“等。很少使用倒装句式或者强调句式。英国人所说的英语则不同,我们很难在英语比较复杂的单句中找到完全顺序式的句子。

在英语的单句中,到处存在倒装的句式,这主要是为了强调。而且英语中还有专门的强调句式:It is ... that....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先说。是英语的语言方式,也影响了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思维方式。

在疑问句上,也有这方面的讲究,特别是在特殊疑问句上,更是要把疑问代词放置在句子最前面,问时间先要说“When”,问东西先要说“What”,问地点先要说“Where”,问方式先要说“How”,问原因先要说“Why”。

在感叹句方面,也有专门的句式,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一种结构是How+形容词或副词,句子的重点就在这个形容词或副词,另一种结构是What a 加名词。

句子的重点就是这个名词。这些要是用中文的顺序式翻译起来,就可能译不通,或者很令中国人奇怪。

比如:

How beautiful the girl is!这个女孩好漂亮啊。在美国人看来,在这个句子里,女孩是次要的,漂亮才是重要的。

如果用中国的顺序式来翻译这个句子,就成了:多么漂亮这女孩是。显然句子就乱了。如要既要强调漂亮,又要强调女孩,英语就会说:

What a beautiful girl she is!或者What a smart girl she is!

如果用中国顺序式来翻译的话,就成了:多么一个漂亮的女孩她是!所以中国和美国两国语言的差别,决定了中美两国人民在思维上的差别。

二、中国人比较求真、比较务实,西方人求积极,求“正能量”,求痛快

西方方面做宣传时,都是把对方说得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吓人。冷战时说苏联很可怕、近年来也有中国威胁论等。

因为美国老百姓,是那种如果你不把对方说得很吓人,美国老百姓就懒得关心的思维方式。比如二战,如果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老百姓、国会根本就不同意美国参战。

而中国,都喜欢把对方说的很垃圾,把自己说的很牛逼的宣传方式。

因为东方老百姓,是那种“你不把自己说的很牛逼我凭什么听你的、我就不跟你走”、“你把对方说的很可怕那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那不是胳膊肘向外拐吗?”的思维方式。

三、《论中国》的作者、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中国人和美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于:美国人认为全世界应当是我这个样子,因此美国人具备着某种传道士式的思维方式。

而中国人则认为,如果你生下来的时候不是中国人,你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中国人。因此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美国人非常不同,但双方都必须认识到另一方取得的成就和为世界做出的贡献。”

扩展资料

1、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

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深层的表现有情感、意志等暗流及更深的以潜意识存在的观物态度,而其浅层的表现则为语言。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科技、文学、美学、艺术以及宗教、政治、法律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研究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就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东方西方哲学对语言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缘故。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走上了“受指主义”的轨道。中国的第一位大思想家老子在他的着作《道德经》中不遗余力地否定语言的终极表达功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甚至否定语言是知识的来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中国人思维方式主要是模糊思维,西方人思维方式主要是精准思维。
中国人喜欢把复杂问题概括成简单问题。
西方人喜欢把问题进行解构分析。
中西结合的思维方式便是辩证思维,中国人过于注重辩证的统一性,西方人过于注重辩证的对立性。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综合为主,即将不同的东西合在一起,例如太极图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分析为主,即将东西拆开来,一个一个地看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具体地来说,
在【依据】等基础部分,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主;
在【分析】等演绎部分,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为主

西方人的思维太开放了 中国人思想应该是谨慎,分析的认真,西方人思想太“大胆”了。中国人对某件事情分析的太久会融入到里面,所以以前古代中国落后了,沉迷于诗歌,所以老外都发达了

中国人是接受型思维,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更多是从哪儿接受来的,比如父母、老师、书本、领导、甚至是电影等,自主思维极弱。

中国人的思想和西方人的思想有何异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
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其逻辑思维强调世界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变化,一个事物永远是它自己:“非矛盾性”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排中性”认为一个事物要么是对要么是错,无中间性。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分析思维,考虑问题不同于中国人追求折衷和谐,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本质特性作逻辑分析。
中西文化之不同,集中表现在前者重综合后者重分析。
西方人注重分析是从文艺复兴开始,各学科分化出来,分析法大行其道。分析法要点有三:一是分门别类,二是穷根究底,三是隔离――隔离是分析法的精髓,在科学方法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分析法对近代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伽利略所进行的自由落体实验就是善用分析法的好例子。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主要靠的是分析法。
中国人的学术研究以综合法为主,源于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尤其是《易经》及其易学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思维。儒家道家都是对宇宙作整体性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探讨,着眼于各部分之间的外部联系及相互作用,很少分析其内涵。重综合轻分析主导了中国人的学术研究,中医学就是典型例子。中医传统理论是基于阴阳二气之谓和、以及五行生克,都是整体出发抽象出来,实质是将各个器官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作通盘考虑,以综合法辩证施治。经络与针灸――针一穴能全身以及中药处方君臣配伍,均基于整体综合的观念。西医则大不相同,它以人体解剖为基础,层层深入分析,从器官到组织,再到细胞至枋、染色体、基因。西医治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坏了就在那里开刀。
这种科学方法的分道扬镳产生了深远影响深重综合轻分析是导致中国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片面的方法对事物研究难以深入下去,所得结果只能是概貌而失去精微,尤其近代科学向纵深发展就无法胜任了。
分析与综合,本是科学方法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为什么偏重分析能使西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分析法之精髓在隔离,这对于物理化学等领域特别适用,原因是研究对象较简单,影响因素少,较易隔离,从而使分析法大有用武之地。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多在这些领域中。那么这种偏重分析法到底能维持多久?如今科学门类越分越细,层层深入,探小入微,是否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呢?
现代科学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对象生态环境、宇宙变化、生命奥秘、大脑功能、思维机制、人工智能以及更为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些大系统不仅包含为数极多的部分和更多的影响因素,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使分析法所要求的隔离很难实现,也难有效地进行分析,如不作综合也会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总之,随着科学进一步发展,单靠分析已不再适应,必须同时采用综合法。

东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左右脑有不同功能……

中西方思维差异
答:概括来说,东西方思维差异体现在如下8点:1. 关注和感知的模式:东方人关注环境而西方人关注物体,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喜欢研究事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很典型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分别让京都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学生观看了八张彩色的生机勃勃的水下虚光照,其画面上都有一条鱼或多条鱼处于“焦点”位置,...

为什么在中西文化中,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有差异?
答:一、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的,西方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在语言表达上,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是比较委婉的,而西方人因文化不同,西方人与人交际表达是比较直接的,比较直白。二、中西方文化的烹饪方式不同 中国因为地广物博,也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对食物的烹饪上,中国的烹饪技巧比较...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答: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由宏观到微观,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是由微观到宏观,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同的科学体系、文化体系和历史形态。现代科学体系和现代的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西方由微观到宏观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它们带...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答:2、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是分析思维,考虑问题不同于中国人追求折衷和谐,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本质特性作逻辑分析。西方人注重分析是从文艺复兴开始,各学科分化出来,分析法大行其道。分析法要点有三:一是分门别类,二是穷根究底,三是隔离――隔离是分析法的精髓,在科学方法中具有极...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
答:二、中国人比较求真、比较务实,西方人求积极,求“正能量”,求痛快 西方方面做宣传时,都是把对方说得多么多么厉害、多么多么吓人。冷战时说苏联很可怕、近年来也有中国威胁论等。因为美国老百姓,是那种如果你不把对方说得很吓人,美国老百姓就懒得关心的思维方式。比如二战,如果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

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答:一、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二、价值取向: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答: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 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德国人和法国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麼?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再问德国人,他会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一种思维...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答:1、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思辩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辩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与直观的思维方式相联系,...

中西方在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方面有什么特点和不同
答: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中西方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答:西方思维方式注重理性,注重客观性.比如说西方人看到一条河,就会将河当作一个客观物体来观察,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比如河水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河水,为什么和水往一定的方向流,然后对其进行定义,一旦定义之后,所谓的“河”一词就有一个必然的意义,而不能是其他的意义.而以后每当看到河的时候,就必然将其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