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五祖弘忍要求六组“以心传心”,代代相传,为什么惠能不续传衣钵,演说佛法,光大佛法 弘忍为什么选慧能

作者&投稿:裔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阿弥陀佛!师兄,学佛法者众,悟佛心者少。五祖传法六祖,一者六祖根性利,一见一闻即能一窥佛心境界,能悟究竟佛心,堪作法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因缘的道理。也就是说,如六祖透明能深悟佛心之人,非他一个,为什么六祖得承法脉衣钵,而他人不能?因为六祖有这样的因缘,而他人无有。如同我们此生能生在娑婆世界,能听受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而不是听受多宝佛的教导,皆是因为我们过去生与此佛结过大因缘,今生此因缘成熟。无一例外!
一切皆在因缘之中,包括续传衣钵至第六祖,再不续传!初祖来中土之时,即诵一偈:我本来自此,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传五人,因缘即成熟!
五祖付衣钵于六祖之时,亦说:衣钵传到你这里就不要再传了,若再传衣钵,命若悬丝!
师兄可以好好阅读《六祖坛经》。我空间日志当中,即有此经原文!52494.9245

这位朋友你好!你写的不是挺清楚的吗,“以心传心”,帮你解释一下,希望你能体会!

看上去就四个字,但是这四的字的意思很深,首先,咱们必须明白“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万法从心,心法不二。佛法是不二法!

那么,五祖忍和尚所交代的事情,惠能法师不但没有辜负,而且是完全并超额的做到了。

1.“以心传心”就是不再续传衣钵(不穿衣钵不是说不传法)
2.用“心”传法,自然是心心相应、口口相传、不假方便
3.《六祖檀经》而为接引一切欢喜学人,代代相传至今(缘分很重要,能够喜欢并且接受就是有缘)

阿弥佗佛

不是的,六祖的门下开悟弟子43人,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了。武则天都敬佩他。不让传衣钵是五祖弘忍大师的意思。我可以介绍你看一部佛教电影《六祖慧能传》看后你就会明白的。可以修正你的观念。

坛经上有记载。是因为禅宗大盛,龙象辈出,再以衣钵为明证,就限制了佛法的广泛流传。更显祖师的胸怀、智慧和慈悲。人人皆可成佛,乃是大乘佛教的宗旨。阿弥陀佛。所以正法,不是独占垄断,而是与人共享,应机契理,功德无量。

这个衣钵传到六祖时候众生根器已经很差了,六祖因为得了衣钵被追杀17年,命如悬丝。初祖达摩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到六祖这一代佛法会得到最大的弘扬,成道者如林,六祖后衣钵就不能再传了,因为众生的贪嗔痴越来越重,根器越来越差。

佛教五祖是谁~

佛教五祖是弘忍禅师。
五祖弘忍禅师,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2年),十三岁,剃发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
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
《楞伽师资记》中讲,他“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
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
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

扩展资料
弘忍禅师
五祖弘忍禅师,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2年),十三岁,剃发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
永徽三年(651年)道信把法传衣给他。道信死后,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领众修行。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于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安单接众。
由是其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后世称他为禅宗五祖。
七岁时,为四祖道信禅师所遇见。四祖叹曰:“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
于是就派人跟随他回家,征求他家长的意见,能否让他出家作为道信的弟子。他的家长欣然同意,并说:“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骇,那堪击训?若重虚受,因无留吝”。
这样,弘忍就被带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山(又名破头山)道场。
咸亨三年(672),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夜里为惠能宣讲《金刚经》大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大悟,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传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说[3],后传法于六祖惠能。)
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弘忍


慧能幼小父亲便早早去世,留下孤寡老母,生活艰辛贫困,只好到集市上去卖柴。一天,忽然有一位顾客要买柴,叫我把柴送到客人的店铺去。送去后,那位顾客把柴收下,慧能拿到了卖柴的钱。当我回头向门外走去时,忽然看到一位客人在读《金刚经》。慧能一听,心中便明白开悟,于是问这位客人;“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念诵这部《金刚经》?” 客人回答说:“我在蕲州梅县东部的冯茂山上,拜禅宗第五祖弘忍导师为师,他现在还在那里,弟子有一千多人,我在那里听见弘忍大师规劝出家的僧人和未出家的世俗之人说,只要掌握了一卷《金刚经》,就能懂得人人都有佛性,立刻彻底觉悟而成佛。”慧能听说以后,知道这是过去做的事所种下的因缘,于是立刻辞别老母,前往冯茂山,拜五祖弘忍导师为师。
弘忍导师问慧能说:“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到这座山来拜我为师,你现在要在我这里求得什么东西?”
慧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的普通百姓,今天是专门来拜导师为师的。我不想求得其它什么东西,只盼望能够解脱成佛。”
弘忍大师听后斥责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个猫獠种,怎么能妄想成佛!”
慧能回答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猫獠的地位虽然与导师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弘忍大师当时还想同慧能说些什么,但看见手下的人站在旁边,便不再言语。随即打发慧能跟随众人做些杂务活。一天,五祖弘忍大师忽然把弟子全部叫到他面前,五祖说:“我对你们说,世俗之人把人生生死之事看得很重。你们这些弟子,成天供养[佛、法、僧、宝],也只知道寻求能够获得福德果报的道路,而不知道寻求如何脱离生死的苦海。你们如果迷失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福德果报之门又怎么能拯救你们呢?你们统统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作一番自我检查,有智慧的人,自己体认一番自己本性中所具有的般若智慧,每人写一首诗拿来给我看。我看你们写的诗,如果发现有领悟到佛性大意的人,我便把传宗接代的衣钵与禅宗的佛法传授给他,让他继承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大家快快去办I”
弟子们听完弘忍大师的吩咐,回到各自的房间,他们互相议论说:“神秀德高望重,又是我们的教授师,[弘忍大师必定要把衣钵传授给他)。神秀承继了佛法以后,我们自然可以依靠于他,用不着费心写什么诗歌。”德高望重的神秀心想:大家不敢向弘忍大师进呈心中的诗歌,是因为我已经是教授师了。如果我也不进呈心中的诗歌,五祖大师怎么能知道我心中对佛性见解的深浅呢?如果我把心中的诗歌进呈给五祖大师,这种寻求佛法愿望当然是好的,’但以此去谋取一代祖师地位的结果却并不好,这就等于以凡愚之心去夺取圣位了,如果不向五祖大师进呈心中的诗歌,最终又得不到佛法。·
德高望重的神秀于三更时分,举着蜡烛,在南面房廊下中间壁上题写了他作的诗歌,谁也没有发觉。他写的诗是: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五祖发现了神秀在墙上题写的那首诗歌。他一句一句念完后说,《金刚经》上说凡是人们所说的事物的相状,都是虚妄不实的假象。不如把这首诗留在这堵墙壁上,让那些迷误的人经常念诵。如果能按照这首诗修行,就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个恶道了,按照
这个佛法修行的人,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弟子们立刻全都念诵起来,并且都生起了诚敬之心,无不大声称赞道:“太好了!”
五祖大师说:“这首诗,要说是懂得了佛性,还不能这么说,可以说只到了大门口,还没有能进得门去。一般的人按照你的这首诗去修行,就不会堕落下去;作这样的见解,如果想得到对佛教最高真理的觉悟,则是不可能的。必须认识自己本来具有的德性。请继续思考。”
一天,一位少年从碓房旁走过,一边走一边背诵着神秀题写的那首诗。慧能一听,就知道那首诗并没有真正懂得佛性,同时也明白了那首诗的大意。那位少年指引慧能,到了南面的房廊下,向神秀题写的诗歌参拜致礼。因为不识字,慧能请了一个人来念给他听。慧能也作了一首诗,并请来一位会写字的人,把它题写在西面的房廊墙壁上,向五祖大师呈上了
自己所认识的本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半夜三更时分,五祖大师把慧能叫到禅堂内,向他讲说《金刚经》。慧能一听,马上就领悟了《金刚经》的大意。就在这天夜里,弘忍大师向慧能传授了佛法,寺内所有的人谁也没有发觉,弘忍大师便悄悄地把禅宗的顿悟之法与衣钵传给了慧能。答案补充五祖说慧能在作这首偈句时,他的思想以达到境界,但好胜的欲望还存在,所以还差点!

真正的禅悟应是以心传心,以心传法!

况且慧能虽然年轻,但秉赋已足,所谓达者为师,早—点让他当继承人、接受禅宗六祖的衣钵,又有何不可?

佛教六祖都是哪六祖?
答:六祖,是指禅宗六代祖师之统称,即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其中,六祖慧能被尊为禅宗六祖。

六祖慧能的偈是什么?
答: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释义: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到底什么来头呢?
答:知道大部分僧人并非利根之人,不堪传承禅宗心法,于是将《易筋经》放在少林寺藏经阁中,作为印心的凭证。禅宗传法,讲究心心相印,以心传心。《易筋经》中的武学佛理相互印证发挥,法如认为,能练成《易筋经》中武功的人,就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传人。因为想修成经上武学,须得勘破“我相、人相...

五祖弘忍想把衣钵传给六祖慧能的时候说了什么?
答:传说五祖弘忍大师想将衣钵传给后人,就让一众弟子写一句佛偈。大弟子神秀禅师颇有慧根,他在墙上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管住自己的内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邪魔,不让本心迷失与蒙尘。很明显,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佛佛唯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联系有没有已得师...
答:就是所谓的佛性,就是道。然而为什么说“唯传”、“密付”呢?唯传者皆因无他可传,佛说一切经典,不为将经典、道理、或任何法门流传下来。佛说一切经典,只为将本体,即众生皆有的佛性传下。而为何本心又需密付?皆因本心佛性“不可说”,不可用文字传承,只可以心传心,故说“密付”。既然...

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答:(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1653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没...

五祖六祖指的是谁?都是高僧吗?
答:指禅宗第六代祖师,即惠能。南海新兴(广东新兴)人,俗姓卢。幼丧父,家贫,鬻(yu)薪事母。偶闻诵金刚经,萌出家之志,遂投五祖弘忍座下,并嗣其法,后于韶阳曹溪宝林寺树立法幢,大弘禅宗顿悟之旨,为达摩祖师入东土后之第六代祖师,世称六祖大师。 六祖名字由来 据史料记载,六祖惠能,俗...

六祖是哪六位
答:佛教是大家都熟知的,它就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中国禅宗的六位祖师知晓的人很多,六祖大家知道吗?六祖分别是谁?分别是哪六位?快来了解一下。六祖分别是谁六祖,是指禅宗六代祖师之统称,即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菩提本无树”出自哪里?
答:《六祖坛经》,六组慧能的故事。原故事如下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不识一字。一次,惠能在客店卖柴后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心下即便开悟,问经从何来,念诵者告诉他从黄梅山东禅寺来,那里有五祖弘忍弘法,座下千余人。后有一人资助惠能银两,惠能尽数交给老母亲,于是前往黄梅拜谒...

什么叫衣钵传法,佛教如何传法?
答:”这与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故而胜神秀一筹。这天夜里,慧能忽然接到师父的密讯,让他于午夜时赶到方丈室。慧能到方丈室后,弘忍大师先为慧能讲授了《金刚经》的精华,然后对他说:“我佛以心传心,心心相印,将大法传付给迦叶再经迦叶辗转传授,遂有四天二十八祖。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