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辟支佛缘觉,罗汉,阿罗汉,大阿罗汉和声闻,护法什么关系,哪些有色身,哪些无色身 佛和菩萨;神仙有什么区别吗?

作者&投稿:邓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
具有应化身、报身、法身。
应化身为有缘众生化现,有缘众生是哪一类众生,佛就化现哪一类众生。比如释迦牟尼佛,化现为“人”,是因2500年前这个世界的众生因缘已经成熟,应当有佛出世,因此佛化现为悉达多太子,出世、出家、成道、弘法、入灭。
庄严报身是依成佛前积累的无量功德而成就,因此,寿命长久,身量广大,颜色殊妙: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于色究竟天为初地以上菩萨宣说了义法。应化报身无量无数,于无量世界弘法度生。
法身即是诸佛的第八识:佛地真如心。此心一切众生本自具足,本体与诸佛没有差别,仅是净染之别。故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又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菩萨:
菩萨与一般凡夫最根本的区别是:“愿不愿意成佛”。如果愿意成佛,就一定要发菩提心,也就一定要皈依三宝。五戒是为了保住人身以免下坠三恶道无缘学佛。所以,受持三皈五戒发菩提心,就可以称为“菩萨”。再严格一点,受菩萨戒之时,传戒人问:“汝是菩萨否?”,受戒者必须回答:“是菩萨!”。由于菩萨戒是“从今生至佛身”虽有犯毁却永不失戒体,因此受菩萨戒之后,直至成佛之前每一世都是菩萨。末学蒙佛菩萨悲悯护持,已得“菩萨”之称谓。
菩萨有52个位阶:
前16个位阶是凡夫菩萨,没有脱离六道的能力,完全可能坠三恶道。
第17位阶(开悟明心)之后,就不再是凡夫,因为有了脱离六道的能力,是为“贤位菩萨”,又叫“入菩萨数”、“实义菩萨”。可是,菩萨道必须无量世修学佛道、弘法度生,若无色身及六识妄心,就失去了修学佛法,弘法度生的“道器”。因此,菩萨明心之后,虽有能力在七次人天往返之后取无余涅槃(明心在解脱道的证量上相当于小乘初果),却永远不会入灭。而是无量世弘法度生。
第40位阶,菩萨进入“圣位”:有能力在一个无佛世界住持佛法,为众生宣说“三乘菩萨”,犹如儿子已经成人,可以外出独当一面,故名“荷担如来家业”,又名“真佛子”。此时,犹如世间“成人仪式”。十方诸佛都会为此菩萨公开授记:当于何时何地成佛。
第52位阶,菩萨证量、功德等同于佛。暂住兜率陀天内院为诸圣位菩萨说了义法。并观察世间众生因缘是否成熟。若众生因缘已熟,则神降母胎,出于右胁,周行七步,步步生莲,唱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诸天欢喜,十方世界六种震动,诸佛世尊同声宣说:“某世界有某佛出世”。而后示现为常人,出家修行,菩提树下成道,三转@@,弘法度生。化缘已尽,则于双树下示现入灭。
发起“意生身”的圣位菩萨,都有应化报身与法身。不过是数量、善巧、形象的庄严胜妙与佛有差距。

阿罗汉:
声闻乘极果-----第四果名为阿罗汉,简称罗汉。阿罗汉又叫“无学圣人”:并非“不学无术”的含义:而是“再无可学”的含义:学尽一切法,获得一切智。断尽一切见惑思惑之故。但是,阿罗汉并非究竟圆满。所谓“无学”,不过是世间一切法的范围。一切法的根源:阿罗汉也本自具足的法身:第八识如来藏。阿罗汉不仅不知其中微妙,乃至从未见证过。所谓“一切智”,也是世间法范围内的一切智,关于法身如来的“一切种智”,阿罗汉一分也未得证。所谓“断尽烦恼”,只是“一念无明”范围内的见惑与思惑。无始无明尘沙惑,阿罗汉从未触及一分一毫,何况能断。
阿罗汉有“慧解脱阿罗汉”与“俱解脱阿罗汉”。前者因禅定等加行未足,必须待寿终之时才能入无余涅槃。后者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入无余涅槃。又有是否为“定性声闻”之分。定性声闻阿罗汉一定会取无余涅槃,若非定性声闻阿罗汉,则会“回小向大”,不取无余涅槃,留下一分思惑,以便继续受生死,从此走向成佛之道。是为“菩萨种姓”。
缘觉乘唯有一种果位:辟支佛。辟支佛的功德与阿罗汉一样。不过是因缘不同,成道的方法便有差异。声闻乘不能离开佛,一般都是佛出世之时的佛弟子,在佛的教导下证得果位。缘觉乘却是在无佛出世的世界,自参自悟而得解脱生死之果证。所以辟支佛又名“独觉”:无需佛菩萨指引,独自成道。因此,辟支佛不是像阿罗汉那样,先断我见证得初果(须陀洹);再“薄贪嗔痴”证二果(斯陀含);兼修初禅禅定,断五下分结证三果(阿那含);最后断尽见惑思惑证四果(阿罗汉)。而是直接思维“十二因缘法”,一步到位得解脱果。因此说辟支佛“智慧深利”。故名“中乘”(相对于声闻乘的“小乘”而言)。可是辟支佛并非真正的智慧深利,而是过去世已经证得声闻初果、二果。于人天往返之时生于人间,恰逢无佛出世且佛法灭尽。以往昔声闻初果、二果为基础而成独觉。故辟支佛亦非真正的独觉,因为过去世曾经在佛座下,闻法修行乃至证果,方有今生之“独觉”。
如上,辟支佛、阿罗汉亦如凡夫一样具有报身与法身,因尚未发起意生身故,无有应化身。

凡夫:
一切众生仅有报身与法身:
报身者,依业报而成的色身,故有种类、男女、善恶、美丑、智愚、贵贱、贫富等差别;若生无色界,则无色身。
法身者,与诸佛无二无别而净染有别。

无有色身,是“无色界天”的情形。无色界天人,是因修成“四空定”中的某一种,以此功德,死后生于无色界天。其生命状态是无有色身的状态。但是,证量上与解脱生死无关,也与明心见性无关。因此,无色界天虽然寿命极其长久,本质还是凡夫。与我们一样继续轮转六道,不能出离三界。护法神一般是“有职务的天人”,以其天人的身份,本质一样是凡夫。
阿罗汉取无余涅槃之后,因为不会再有下一世,所以不会再有色身出生(无余涅槃灭尽一切法唯余真如心独存,而真如如来藏无形无色无生无灭无作无为无念无愿无相,不在三界中,永远是寂灭相,因此诸佛世尊也找不到一位入灭的阿罗汉)。无余涅槃是真正的“死”,世俗人以为:死亡就是解脱,因此采取自杀的方式,企图摆脱活着的种种痛苦。其实,若无阿罗汉的证量,任何一种死都死不透:一定会有下一世。而且因自杀的业报,下一世的情形往往更加痛苦。

南无常住十方三宝

阿弥陀佛!师兄,佛、菩萨、入世声闻、缘觉,皆是随众生不同因缘、乘自己不同愿力,而显现不同身相,用以救拔无量众生。
辟支佛,即是缘觉。缘觉分为两类,有于佛世听闻佛陀讲述十二因缘法,而得悟道者,为缘觉。另有生于无佛之世,因观察斗转星移、花开花落,而悟道者,为缘觉!
阿罗汉,罗汉,大阿罗汉,即指声闻。即因听闻佛陀讲述四圣谛而得开悟者。阿罗汉,分为四果:初果须陀洹,为见法位,最多七来人间,七生天上而得以解脱六道;二果斯陀含,为一来,即最多一来人间受生,一生天上即证得解脱;三果阿那含,为不来,不来人间受生,只于五不还天修行,证至解脱;四果,阿罗汉,当生却证得解脱。
声闻、缘觉中,有入寂灭涅槃,取涅槃为果者,佛称之为定性声闻、缘觉,不复再发菩提心,不起无量妙用,利益众生,故而被佛斥为焦芽败种。
大阿罗汉,一般是指虽证得罗汉果位,而不取寂灭涅槃,复发大乘度众之心,行菩萨道,救渡众生,最终能至圆满佛果!

色身本来就无所有,不可得故,色身若能得,谁人修佛?因无所得,才于修佛,回归于无,不取妄有,无常故!色身本无有故!色身是名为色身!而实无有色身可得故!色身实是色相故!色相本是无明妄动之幻相故!非实有故!不吃即无故!不动即空故!是身不可得,是故佛入涅!若能有所得,诸佛说何法?佛说无人我,一切法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泡亦如露。

无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七空时,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色若生相、若灭相,不见受、想、行、识若生相、若灭相;不见色若垢相、若净相,不见受、想、行、识若垢相、若净相;不见色与受合,不见受与想合,不见想与行合,不见行与识合。何以故?无有法与法合者,其性空故。舍利弗,色空中无有色,受、想、行、识空中无有识。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亦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亦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亦无智,亦无得,亦无须陀洹,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辟支佛,无辟支佛道,无佛亦无佛道。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一切唯是心,心地不纯,故有差别,心若清净,毕竟是佛。

大体都是有色身的,色身分为有色,无色,比如有色身即是有形象能见到的,无色身就是见不到的,以五蕴为色的,虽然肉眼看不见但也是色身的一种。佛(佛分为法身佛没有形象,报身佛和化身佛有形象),菩萨、辟支佛缘觉,罗汉,阿罗汉,大阿罗汉和声闻都是有妙色身的,护法范围比较广天龙八部众,世出世间,人非人,大力鬼神等,有的是有形象有色身,也有些是没有色身的,他们都是护法与宏法,受法与听法的关系,就像佛是老师,其它听法的就是学生的关系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话什么意思?~

出处:印光法师所著的《印光法师》
释义:因为菩萨是正等正觉,对因果就看得清清楚楚,明白有因才会有果,所以菩萨害怕造恶因,就是善因也不会执着了。而未觉悟的凡夫不懂因果不信因果,恶报来临就想方设法躲避,躲不掉就恐惧害怕绝望,善报来临就贪着、执着,最后善报转化为恶因!

扩展资料:
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佛门施设种种戒律,实际是世尊基于对因果的洞彻而对众生给予的保护,使众生来生更圆满。缘起性空只是解脱道的局部,但常被夸大成佛法真旨。若主张缘起性空,实际是否定因果,因果便无从建立,众生皆可以成佛也成为戏论,如此之人便会口中说空、行在有中,以佛法名义造作种种不善业。
佛法中说的因果主体、中道实相、般若理体、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来藏心体。一切法界无不赅摄于如来藏一法界中,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中心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印光法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因果

佛与菩萨有什么区别呢?

请问菩萨,佛陀,罗汉是怎么排位的?
答:但是,人、天善法是为了得到来世的人身、天身。所以叫做“人天善法”;声闻、缘觉二乘是为了解脱生死的系缚,来世不再受生死。可以叫做“解脱法”“罗汉法”“辟支佛法”;菩萨乘是为了究竟成佛,尽未来“愿成佛道,愿度...

十法界有六凡法界和四圣法界。无我就脱离六道轮回了,而进入四圣法界了...
答:楼主的知见基本正确,末学就此问题略作解说,供参考: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就是通常所说的“六道众生”,一切外道必定在六凡之内)。四圣: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前两种是“大乘菩提道”...

佛与道,谁的境界更高,畅所欲言
答:2. 在佛教中,修行的目标是达到圆满的佛果位。在宇宙的十法界中,佛果位被视为最高。在佛之下,还有九个法界的众生果位,这些果位从高到低依次是:菩萨、辟支佛(尚未成佛)、缘觉(阿罗汉)、声闻(僧人)、天人、人类...

问:什么是缘觉和罗汉
答:缘觉:又名独觉,或辟支佛。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辟支佛。罗汉:是阿罗汉的略称,阿罗汉是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三义:一杀贼,杀尽...

十八罗汉与菩萨谁厉害?
答:凡是在六道轮回之内一切有情(六道众生),皆都比六道轮回之外众生(如佛、菩萨、缘觉、声闻)低。只有六道轮回之外(如佛、菩萨、缘觉、声闻)才是最贵。也就是说(只有四圣法界)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才是最大的。你们猜“玉皇大帝”...

...请问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又是哪一界的呢?那难倒还有个佛
答:佛教讲十法界,分别是佛、菩萨、缘觉(辟支佛)、声闻(阿罗汉)(这四法界已经超越六道轮回了,称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后面这六道就是凡夫的轮回法界)。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如来是佛...

在声闻辟支佛地 什么意思?
答:这是佛教对当下宇宙不同境界的生命的划分,最高境界是佛,其次菩萨,再次缘觉(辟支佛),其四声闻(罗汉)。这四类属于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的“四圣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达到了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的境界,到了第三第四...

辟支佛是什么
答:辟支佛,即辟支迦佛陀(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

辟支佛和阿罗汉的区别
答:是则名为声闻菩提(阿罗汉)。复次何者是辟支佛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菩提心。而不教他发菩提心不令他住。亦不为说如是经典。不自受持亦不广为他人解说。亦不亲近如是富伽罗。而不承事供养所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

佛教常识,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答:但不再是四果之一,而是菩萨,大乘阶段的菩萨,这个阶段仅仅次于圆满阶段。须菩提,第一阿罗汉。因为他的通达,他能够做到忍辱负重,不产生烦恼。所以佛祖非常高兴,因为想要修炼到这个阶段是非常难的,所以佛祖就把须菩提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