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史诗《玛纳斯》中的40勇士名字 清代玛纳斯历史资料辑录一书的封面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

作者&投稿:唐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玛纳斯

为根除后患,追剿东逃的卡勒玛克人,玛纳斯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开始远征。他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与独眼巨人搏斗,与卡勒玛克强敌交锋。经过激烈的浴血搏斗,玛纳斯大获全胜,登上了卡勒玛克首领昆吾尔的宝座。但他把妻子卡妮凯的"远征胜利应立即班师返乡,否则必有大祸"的劝戒、警告置于脑后,乐而忘返,结果被败将昆吾尔的毒斧砍中头部,不幸身亡。

玛纳斯生于柯尔克孜民族濒临灭亡之时,从小策马挥戈与来犯之敌搏斗,直到远征获得辉煌的胜利、被卡勒玛克首领暗害身亡,他的一生是为柯尔克孜民族独立而战斗的一生。在玛纳斯率领下所进行的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反抗异族侵略的民族战争,使史诗《玛纳斯》具有真正的民族史诗性质。

三、史诗《玛纳斯》的特点

1、 人物塑造

在《玛纳斯》的人物体系中,英雄玛纳斯的形象塑造得相当成功。玛纳斯是一位勇猛剽悍、能征善战、性格放荡不羁的勇士。他大吼一声,则山崩地裂,洪水汹涌,黑云翻滚,闪电雷鸣。他挥舞长矛利斧冲入敌阵,所到之处人头落地,尸体如山,血流成河。听到玛纳斯的名字,敌人魂飞魄散。玛纳斯既有盖世的勇力,辉煌的战绩,也有惨痛的失败,狼狈的处境。在史诗的人物画廊中,玛纳斯是一位充满原始激情与新鲜活力,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英雄形象。

《玛纳斯》还塑造了一个英雄群体。玛纳斯身边有14位汗王,40名勇士。他们之中,有智慧长者巴卡依汗,有勇猛善战的楚瓦克,有智勇双全的阿勒曼别特,有容貌俊美、能言善辨的阿吉巴依。他们个性鲜明,各有不同的本领,但是在征战中,他们与玛纳斯并肩作战,同舟共济。没有这个英雄的群体,玛纳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玛纳斯》这部史诗也不可能如此气势磅礴恢宏。

2、 场景刻画

史诗中有几十个大规模征战场面,不要说各种兵器,光是英雄们的坐骑,毛色就有30多种。大量的场景刻画无一不细致鲜活。

四、 历史发展

作为一部民族民间史诗,《玛纳斯》的传承者和创作者数以万计,这些人被称作"玛纳斯奇"。在过去的一千年里,世界上没人能够完整唱出这部史诗,更没有完整的文字记录,直到现已年迈的居素甫·玛玛依的出现,他被誉为"活着的荷马",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和演唱《玛纳斯》。1940年,在劳动之余,他为人们连续七个晚上演唱《玛纳斯》,从此名字传遍四方。从1984年到1995年,居素甫·玛玛依相继演唱出版了全部8部18卷《玛纳斯》,这是中国三大史诗中,唯一由一人唱完的一部。

党和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保护措施,如在20世纪60年代起开展了《玛纳斯》的普查工作,发现了80多位《玛纳斯》演唱歌手。记录并出版了居素普·玛玛依的演唱本(柯尔克孜文本,8部18册),出版了艾什玛特·曼拜特买买特的《赛麦台依》演唱本。目前,《玛纳斯》已有俄、汉、土、日、英、哈等多种译文,由各国各民族学者组成的《玛纳斯》研究队伍日渐扩大,《玛纳斯》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玛纳斯》在柯尔克孜人中影响深远,人们在传说着玛纳斯英雄没有死去。同时,《玛纳斯》在中外文学史上享有巨大声誉,联合国曾将1995年定为"国际玛纳斯年"。

五、 传承价值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的民族魂,凝聚着柯尔克孜民族的精神力量。《玛纳斯》从古老的柯尔克孜史诗与丰厚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它包含着柯尔克孜古老的神话、各类传说、习俗歌谣以及大量的民间叙事诗与民间谚语等。史诗《玛纳斯》是展现柯尔克孜人民生活的巨幅画卷,是认识柯尔克孜民族的百科全书。这部史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语言、历史、宗教、民俗等多学科的价值。在柯尔克孜文学史上,《玛纳斯》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于后世柯尔克孜民族文学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对于柯尔克孜族作家文学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玛纳斯》史诗作为柯尔克孜精神文化的颠峰,以口头形式产生,以口头形式一代一代流传、保存和发展,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这样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部宏伟的史诗能够始终保持其基本的结构框架体系和原始的情节母题,说明它与民族的命运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在史诗演唱活动逐步走向衰落的今天,通过比较我们就能发现,《玛纳斯》史诗经典歌手和他们所创造的不同唱本之间有很多共同因素,当然各自的特色也显而易见。任何一个优秀的玛纳斯奇都有自己逐步积累和创造的独特演唱技巧,而且这种独特性反映在他的文本当中。但是,这些文本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传统,在基本情节和事件的安排方面要求歌手们都要尽可能地保持史诗最原始的特征,不能离开传统的轴心。这一特点正是本文所要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人们 最熟悉的居素普 ? 玛玛依唱本前三部《玛纳斯》、《塞麦台》、《塞依台克》的内容同吉尔吉斯斯坦的两名现代最著名的玛纳斯奇萨恩拜 ? 奥诺孜巴克夫( 1867-1930 )、萨亚克拜 ? 卡拉拉耶夫( 1894-1971 )以及我国著名玛纳斯奇艾什玛特 ? 玛木别特( 1880-1963 )的唱本进行比较,我们可以 看到虽然史诗都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运转,每一个玛纳斯奇的唱本在任何一个章节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变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玛纳斯奇们对史诗的贡献不仅在于传播、保存和定型方面,而且在于保持史诗原始状态不变的条件下对史诗的整体结构、情节内容进行雕琢加工使之更趋完美方面。不是致力于创新,相反地,是一定限度之内在固定的传统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增删和完善,在传统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 1 通过对《玛纳斯》史诗中内容最古老、传播最广泛的传统章节之一“阔阔托依的祭典”的分析,对史诗的内容层次、结构及其发展进而对玛纳斯奇的创作活动进行审视便显得十分必要。
柯尔克孜中有一句谚语“阔阔托依的祭典,各种矛盾的焦点”。也就是说《玛纳斯》史诗中“阔阔托依的祭典”是整部史诗中反映古代柯尔克孜民俗文化事项最集中最广泛的一个章节,不仅因其内容的生动性和传统性方面深受柯尔克孜族人们的喜爱而且节在史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部史诗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它作为《玛纳斯》史诗最重要的传统章节之一在所有的唱本中不仅都无一遗漏地出现而且对史诗情节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阔阔托依的祭典”主要讲述柯尔克孜一个部落首领阔阔托依生前留下遗言要求在自己死后举行大型祭典。后来他儿子包克木龙邀请世上所有汗王显贵参加祭典。但在小人的挑拨下惟独玛纳斯被排除在邀请之列。卡勒玛克首领空吾尔拜及其手下故意在祭典上制造事端不仅抢夺食品和奖品还无理索要包克木龙日行千里名扬四方的神骏玛尼凯尔。在这种情况下包克木龙才不得不亲自去邀请玛纳斯,玛纳斯亲自出马惩治了无端取闹的卡勒玛克人恢复了祭典秩序。卡勒玛克人不仅被玛纳斯惩治而且在祭典的所有比赛中均告失败,没有捞到任何好处灰溜溜地返回,但同时也埋下了冤仇。为史诗后面的情节发展打下了伏笔。史诗的这一传统篇章首先由哈萨克族学者乔坎 ? 瓦里汗诺夫于 1856 年记录下来。无论他是在依塞克湖边还是在我国的特克斯地区记录 2 ,这可以说是至今发现的《玛纳斯》史诗文本的第一个较大篇幅的记录文本。在这个文本中,史诗的传统情节脉络清晰、完整、动人,充分体现出史诗的古老特征。这个文本共约 3300 行,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与英雄玛纳斯的身世和业绩相关的很多重要信息。将这个唱本同以后在不同的时期陆续被记录下来的诸如拉德洛夫记录本,以及萨恩拜 ? 奥诺孜巴克夫、萨亚克拜 ? 卡拉拉耶夫和居素普 ? 玛玛依唱本等进行比较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史诗内容层次的构成、发展、定型规律,了解民间口头创作中神话及其它传统民间文化因素对史诗内容的渗透以及史诗的艺术性等都有重要作用。“阔阔托依的祭典把被尘埃掩埋的很多历史之迷用叙事手段进行了翻新。” 3 正象乔坎 ? 瓦里汗诺夫在自己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玛纳斯》史诗中蕴涵的柯尔克孜族古老传统生活习俗以及民族志特征正是在“阔阔托依的祭典”这一重大章节里得到了广泛的反映。
维·维·拉德洛夫的记录文本于 1896 年,萨恩拜·奥诺孜巴克夫、萨亚克拜 ·卡拉拉耶夫和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分别于 1926 年、 1968 年和 1980 年记录完成。上述四个唱本各自都包括史诗几代英雄的事迹,内容完整,自成体系。
我们将通过对上述五个唱本中的“阔阔托依的祭典”一章的比较,粗线条地审视一下在世纪转换时期新一代玛纳斯奇是如何应对新时代,根据不同时代听众的要求,在创编中对史诗的内容进行增删和加工的。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将这五个唱本按记录时间的先后分别定乔坎 ? 瓦里汗诺夫的记录本为 A 本、维 ? 维 ? 拉德洛夫的记录文本为 B 本、萨恩拜 ? 奥诺孜巴克夫唱本为 C 本、萨亚克拜 ? 卡拉拉耶夫唱本为 D 本、居素普 ? 玛玛依的唱本为 E 本,并按主要故事情节和事件顺序切分为从阔阔托依本人的情况(也可称为阔阔托依的遗嘱);应邀陆续前来参加祭典的各方英雄和部落首领们的情况;玛纳斯前来制止混乱;祭典期间的各种民间娱乐活动等四个方面加以比较。

1、阔阔托依本人的情况。在五个唱本中都说阔阔托依是一个财产丰裕、腰缠万贯的大财主;没有亲生子却有一个名叫包克木龙的养子;有一个来自撒热诺盖部落名叫阿依达尔勇士;有一个朋友是财主之子巴依木尔扎。除了这些,他再也没有什么可信赖的人。阔阔托依长命百岁直到寿数算尽时在自己的宫殿里离开人世。葬礼举办的十分隆重。开始时玛纳斯没有得到参加其葬礼的邀请。
在这里值得我们重视的重要信息是:在 A 文本中明确地说阔阔托依活到了 199 岁。阔阔托依生活的地域在 C 、 D 、 E 三个文本中都为塔什干。在 A 、 B 、 C 本中都有关于阔阔托依临终前口述自己遗嘱的情节。特别是在 A 本中,阔阔托依在临终前叮嘱人们用隆重的方式安葬他,在他死后让自己儿子包克木龙继承王位并要求人们拥戴他,一定要提前邀请玛纳斯、空吾尔拜等人前来主持葬礼等。但是,玛纳斯因没有得到阔阔托依死去的消息而没有前来参加葬礼。他没有得到消息的原因是因为巴依木尔扎、玉尔必等对玛纳斯怀有偏见的人从中作梗。只有在 C 本中包克木龙亲自前去邀请玛纳斯。但玛纳斯要求包克木龙不要吝啬父亲的财物,用最隆重的方式料理丧事并说明自己有急事需要处理而没有前去。 C 本中的另一个古老史诗因素是阔阔托依死后将尸体存放 40 天,举办 40 天的祭典,发放大量的施舍,将死者的尸骨用战刀刮干净,用马奶子洗净后才进行埋葬的情节。临终前阔阔托依将儿子包克木龙和臣民叫来并交代完自己的遗嘱后去世。由于人们忍不住用悲哀的声调高唱挽歌,柯尔克孜族唱挽歌悼念死者的习俗就由此流传下来。在 D 、 E 本中,包克木龙 12 岁时阔阔托依离开人世,人们聚集而来将其埋葬。幼稚的包克木龙由于贪玩竟然错过了父亲的葬礼。
人死后处理其尸骨(放到荒凉的戈壁进行天葬,水葬,火葬或土葬等)从人类产生以来随着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着新的变化。在当今社会,它更是与宗教相融合,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形态。在这里引起我们兴趣的首先不是如何安葬死者和如何取悦亡灵而是死者临终前所留下的口头遗嘱。史诗中经常遇到的汗王、富翁或一个父亲死后说了什么样的遗嘱,留下了什么样的财产,有谁来继承财产等等问题正好成为史诗情节发展的膨胀剂,使史诗的情节逐步走向复杂化。由此产生的财产占有便引发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民间习惯法的产生。促使人们争夺王位和荣誉,引发血亲之间相互残杀的这种史诗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民间口头传统中广泛存在。《玛纳斯》史诗可以说饱浸了这种民间传统的养料。阔阔托依的遗嘱在 A 、 C 本中显得十分突出,充分表现了玛纳斯、空吾尔拜这些史诗的主要人物在人们心中崇高的地位和身份,只要他们能够出现在葬礼上,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死者的声望。特别是包克木龙独自继承父亲的王位和财产,使很多部落的首领都为此眼红,蠢蠢欲动,都为在葬礼或以后的祭奠上争夺土地和财产而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这就为史诗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应邀前来参加祭奠的英雄们的地位、荣誉、所属部落和性格在上述五个唱本中都得到一致描述。比如,“披散着额发的年轻的阿依达尔”骑上玛尼开尔神骏走遍阿拉什和卡勒马克各部落去邀请客人。在参加祭典的众多客人当中,名声显赫,在史诗的情节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诸如玉尔比、阿格西、阔绍依、巴格西、阔克确、艾尔托西吐克、克塔依(契丹)的汗王空吾尔拜、满洲的汗王交牢依、捏斯卡拉、穆拉地里、奥龙郭、加木额尔齐、带着 40 个勇士的玛纳斯及其夫人卡妮凯以及著名的神骏诸如巴格西的坐骑苏尔阔勇马(灰兔马)、艾尔托西吐克的坐骑恰勒库依茹克马(白尾马)、空吾尔拜的坐骑克勒卡拉马(黑鬃马)、交牢依的坐骑阿其布丹马都纷纷登场,而且在五个唱本中都一致出现。这说明这些人物和被点到名字的骏马都是史诗最古老,最稳定的因素。
但是,在不同的唱本中,我们也可以遇到一些较为陌生的汗王或是英雄的名字。各个唱本的独特性和变异性正是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比如在 A 本中上述各个英雄及骏马的名字都出现以外,还出现了诸如杜木尔(木墩)耳朵的杜木尔巨人、巧云(铅)耳朵的巧云巨人、阿勒吞(金子)胡子的阿依阔交、女英雄萨依卡丽(在《玛纳斯》的其它唱本中这位女英雄是在后面的情节中才出现)以及所谓玛纳斯的 40 勇士的克尔格勒恰勒、加尼别克、特尼别克、坎巧绕、古里巧绕、塞热克、色尔哈克、加安巴依、阿吉拜、阿勒曼别特、萨勒满别特、库吉格特、塔孜拜玛特等。(这些人物在其它唱本中有些是史诗第二部中的人物,有些根本就不在玛纳斯 40 勇士之列)
柯尔克孜族的另一部史诗《艾尔托西吐克》的英雄主人公艾尔托西吐克在上述五个唱本中,特别是在“阔阔托依的祭典”一章中也作为一个著名的英雄出现。史诗中,虽然玛纳斯再三请他上场与卡勒马克人交手摔跤,但是艾尔托西吐克则以自己从地下返回地面不久,体力还没有恢复,不可能赢得比赛胜利为部族争得荣誉为理由而拒绝上场。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巧云(铅)耳朵的巧云巨人是艾尔托西吐克的强大对手,作为另一部史诗的两个主要对手在这里出现说明《艾尔托西吐克》和《玛纳斯》这两部史诗的渊源关系。女英雄萨依卡丽无论在史诗哪一个章节里出现,她作为《玛纳斯》史诗中著名女英雄形象决不可能改变。坎巧绕和古里巧绕这两个固定的人物被列入玛纳斯的 40 勇士之中在这里出现也不得不让人深思。因为在史诗的传统的内容中,这两个人物应该是玛纳斯之子塞麦台的随身勇士(即史诗第二部中的人物)。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两个人物在稍后记录的唱本中是由后辈玛纳斯奇特意进行了加工和安排还是上述玛纳斯奇在快速演唱和创编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无论如何,在这个唱本中坎巧绕和古里巧绕两人的作用不十分显著,性格也并不是很鲜明,但是他们以 40 勇士成员的身份随玛纳斯参加这一盛大祭典却是是一个事实。
在 A 中应邀前来参加祭典的各方勇士以及他们的坐骑没有得到详细的列举和描述,而只是说卡勒马克和柯尔克孜人一个也没有剩下。对祭典其它活动的描述则与后来的几个唱本基本一致。
在 C 本中,“阔阔托依的祭典”一章富有特色而且十分精彩,充分显示了这位大玛纳斯奇的史诗演唱风采。使我们不得不想起他的老师特尼别克对他提出的“要唱交毛克(即《玛纳斯》史诗)本身,不要掺杂其它东西”的要求。比如,在这一唱本中,阔阔托依去世两年后包克木龙才想起要为父亲举办祭典并在玉齐卡尔克拉的三泉盆地支起了从哈萨克和柯尔克孜搜集来的 30 万顶毡房,让 9 万名小伙子到山里打柴为祭典做准备,邀请从东到西所有的部落和氏族前来参加祭典。仅邀请客人就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唱本中甚至还交代了包克木龙想按玛纳斯的指示“要把前来参加祭典的人们统统劫掠”的意图。
D 本虽然没有象 C 本那样加工和渲染,但是大部分情节基本一致。比如,包克木龙让阔绍依做祭典的主持人,按照阔绍依的意见选择玉齐卡尔克拉的三泉盆地为举办祭奠的场所,向世人发出邀请并发出“如果谁得到邀请后不来参加便必将被征伐”的威胁。前来参加祭典的人中,除了我们在上面点过的人之外还有阿富汗之王阿空汗及其附属汗王们。阔绍依一直希望玛纳斯来主持祭典,否则定会出现混乱。
在 E 本中,我们可以发现与上述各唱本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对包克木龙的幼稚无知进行了突出的描述。比如,包克木龙很简单地埋葬了父亲的遗体之后,便随汗王玉尔比过着游闲的生活,把为父亲举办祭典的事忘在脑后。直到有一天,他受到一个名叫苏依卡勒的媳妇用“你连给自己的父亲举办祭典的事都做不到”的话进行羞辱,才想起自己应该举办祭典祭悼父灵并就此向玉尔比请教。汗玉尔比因对玛纳斯在阿拉尼克大战中获胜后没有给他和阔克确分战利品而对他耿耿与怀,所以建议包克木龙不要邀请玛纳斯,以此让他也在大场合中丢一丢面子。包克木龙同意了他的话,决定不邀请玛纳斯并选择节特奥古孜和卡尔克拉作为举办祭典的地点。空吾尔拜为首的克塔依(契丹)、满洲、安洲、卡勒马克等部族的众英雄带着众多的人马首先到来。包克木龙和汗玉尔比弓着腰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优良的骏马、上等的毛皮大衣必恭必敬地前去迎接。空吾尔拜不满足于这些礼品,直接索要包克木龙的玛尼凯尔骏马。包克木龙只好向商量祭典事宜的各位柯尔克孜汗王们征求意见。各位汗王都提不出好的建议,只有阔绍依提出如果不马上请玛纳斯前来主持祭典,祭典肯定会变成卡勒马克人随心所欲为非作歹的场所。他反复说明并最终说服了其他汗王。包克木龙和玉尔比为了请罪特意向玛纳斯赠送了礼品:
赠送了九件裘皮大衣,
赠送了九匹优良骏骑。
赠送了九个美丽少女,
赠送了九只矫健雄鹰。
他们向玛纳斯写了一封诚恳的书信,并让年轻的阿依达尔骑上玛尼凯尔骏马前去邀请。就在这个当口,抗爱来的捏斯卡拉逐一审视和评价整个阿拉什阵营中的英雄们。而阔绍依也开始审视和评价对方的英雄们。
年轻的阿依达尔日夜兼程来到玛纳斯宫中向宫事主管撒热塔孜急切地询问玛纳斯。撒热塔孜提醒他千万不要盲目闯入玛纳斯行宫。年轻的阿依达尔只好先找卡妮凯并将信交给了她。她此时已经猜到了其来历并把信交给色尔哈克。当色尔哈克把信念给正在与勇士们商量战事的玛纳斯后,他顿时怒气冲天,要求把年轻的阿依达尔叫进来。众人因了解他的脾气,马上先把一只红色公驼牵到玛纳斯面前。玛纳斯用战刀将公驼劈死,见到鲜血之后才消了气。之后,他又命令撒热塔孜立即准备。玛纳斯回到家看到年轻的阿依达尔并得知他就是信使后,怒气又涌上来,把阿依达尔和其随从抓起来在火炭上烤,在卡妮凯的极力劝阻下才停下来。
我们从每一个传统章节的编排和展述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到 E 本(居素普·玛玛依唱本)中神话层面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柯尔克孜史诗中传统英雄所特有的诸如神速的战马,美丽的女人,勇猛机灵的雄鹰,善于奔跑的猎犬等等给英雄增加荣耀的事物紧紧伴随在英雄周围,增强了人物的神性,同时也使形象更加生动感人。将红色公驼劈成两半以及将人在火炭上烤出其油脂的举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随意夸张,而是口头叙事中为表现英雄人物的神性而特意运用的具有深刻隐喻内涵的程式化描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描述,史诗的口头性、古老性、民间性才具有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因素进行比较和借鉴的意义。玛纳斯在他众多的保护神的簇拥下冲上战场,有时还要象上述情况一样突发“嗜血”的习性等神性性格在这个唱本中随处可见。我们必须对“嗜血者”这样的词加以正确的理解。这只能理解为是英雄玛纳斯身上最古朴的神性形象的遗留。尽管这种神性逐渐被遗忘,但即使是在史诗最晚近的唱本中,“嗜血者”也作为英雄的一个神性因素得到了保留。我们经常可以遇到玛纳斯“嗜血者的脾气又犯了”的描述。当他发怒时,如果不见血就难以平息。当他生气时,人们把一头“红色大象”牵到他面前。他用战刀把大象劈成两半,见到横流的鲜血后才恢复理智。这些都是古老的喝血神形象的遗留。 5 玛纳斯的神性性格不是一个独立而简单的神的符号而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神话意识通过神性英雄的生动表现。居素普 ? 玛玛依在自己的唱本中,不仅直接用“嗜血者”这样词来描述玛纳斯,而且还用很多与此相关的隐喻符号渲染史诗英雄人神结合的独特形象。
3、玛纳斯前来主持祭典。“阔阔托依的祭典”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玛纳斯带领军队前来平息即将由无理取闹者引发的混乱,维护部族的荣誉,显示自己为民族而生的英雄气概。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成了史诗最精彩最动人的华章之一。

40个人的名字已经不可考

玛纳斯身边有14位汗王,40名勇士。他们之中,有智慧长者巴卡依汗,有勇猛善战的楚瓦克,有智勇双全的阿勒曼别特,有容貌俊美、能言善辨的阿吉巴依。他们个性鲜明,各有不同的本领,但是在征战中,他们与玛纳斯并肩作战,同舟共济。没有这个英雄的群体,玛纳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玛纳斯》这部史诗也不可能如此气势磅礴恢宏。

玛纳斯身边有14位汗王,40名勇士。他们之中,有智慧长者巴卡依汗,有勇猛善战的楚瓦克,有智勇双全的阿勒曼别特,有容貌俊美、能言善辨的阿吉巴依。

……找不全。= =

玛纳斯身边有14位汗王,40名勇士。他们之中,有智慧长者巴卡依汗,有勇猛善战的楚瓦克,有智勇双全的阿勒曼别特,有容貌俊美、能言善辨的阿吉巴依。他们个性鲜明,各有不同的本领,但是在征战中,他们与玛纳斯并肩作战,同舟共济。没有这个英雄的群体,玛纳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玛纳斯》这部史诗也不可能如此气势磅礴恢宏。

找不到啊

玛纳斯 用什么方式传承~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口传文学,如同荷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一样宏大深邃,结合人、信仰、宇宙、环境、社会等方面描绘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气质和精神。

汉语界流行的《玛纳斯》(刘发俊主编)按照南疆传奇的玛纳斯歌手居素普.玛玛依的演唱翻译整理。

“在第一部《玛纳斯》的《阔克托依的祭典》一章中,说祭典的规程,是让名叫额尔奇吾勒的歌手用歌声宣传布置给人们的。这位歌手是玛纳斯英雄的四十个勇士之一。因此史诗《玛纳斯》也可能就在事件发生的同时产生了她的雏形,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代代天才歌手们的不断加工增彩,才成了如此宏伟巨大的史诗”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人民集体创作,口头演唱,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每当劳动之余,或者冬闲季节,人们簇拥在毡房里,围坐在牛粪火旁,专注地倾听“玛纳斯”的演唱,尤其是在喜庆节假日,牧民们总是邀请歌手来演唱,往往通宵达旦。歌手演唱得兴致勃勃,听众听得如痴如醉。据传,过去还有歌手比赛演唱史诗《玛纳斯》的活动。每逢这个时候,再大的毡房也难以容纳远道而来的听众,只好把演唱场地挪到广阔的草原上去。牧民们为了答谢歌手的演唱,常常给歌手馈赠礼品,骏马和珍贵的皮袍,还要宰羊杀马招待。”

演唱“玛纳斯”的歌者叫做玛纳斯奇。

“玛纳斯奇们的记忆力是十分惊人的。他们一唱少则几天几夜,多则成年累月。”

“歌手们普遍有一种说法,说他们学唱史诗是靠神灵托梦的”。常常说某某人在山里去放牧,或干别的什么活计,干累了,便躺下休息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中遇到了老英雄巴卡依(史诗中英雄玛纳斯的高参,足智多谋的老人),巴卡依给他喂了一把小米,霎时间,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战马嘶鸣,草原震荡,毡房摇晃,随即,雄狮玛纳斯和40个勇士出现了,他们东征西战,杀声震天……。歌手从梦中惊醒之后,便会演唱史诗《玛纳斯》了”

“从调查情况来看,玛纳斯奇学唱史诗大概有这样两个途径:一个是背诵史诗手抄本,抑或经常听著名的玛纳斯奇的演唱,记熟背会了史诗。在群众中有史诗《玛纳斯》手抄本的片段流传,有的人把它当作传家宝,珍藏在箱底。再一种就是向专门的玛纳斯奇拜师学艺,即师承关系,一代一代地传下来。”

反映了历史上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卡勒玛克、契丹人的奴役,以及肃清内奸、惩处豪强、斩除妖魔、为民除害的斗争的事件。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这部史诗热情讴歌了英雄玛纳斯及其7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勇敢善战、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


《玛纳斯》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新疆北部特克斯草原、塔城等柯尔克孜人聚集的地域。此外,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北部地区也有《玛纳斯》流传。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史诗。

史诗《玛纳斯》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玛纳斯》是包括8部史诗在内的整部史诗的总称;而狭义的《玛纳斯》则是指史诗的第一部《玛纳斯》。史诗第一部的内容最为古朴,结构十分完整,艺术上亦最为纯熟。它在8部史诗中,气势最为磅礴,篇幅也最长,占到整部史诗的1/4。

《玛纳斯》塑造了一个英雄群体。玛纳斯身边有14位汗王,40名勇士。他们之中,有智慧长者巴卡依汗,有勇猛善战的楚瓦克,有智勇双全的阿勒曼别特,有容貌俊美、能言善辨的阿吉巴依。他们个性鲜明,各有不同的本领,但是,在征战中,他们与玛纳斯并肩作战,同舟共济。没有这个英雄的群体,玛纳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玛纳斯》这部史诗也不可能如此气势磅礴恢宏。

求史诗《玛纳斯》中的40勇士名字
答:玛纳斯身边有14位汗王,40名勇士。他们之中,有智慧长者巴卡依汗,有勇猛善战的楚瓦克,有智勇双全的阿勒曼别特,有容貌俊美、能言善辨的阿吉巴依。他们个性鲜明,各有不同的本领,但是在征战中,他们与玛纳斯并肩作战,同舟共济。没有这个英雄的群体,玛纳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玛纳斯》这部史诗也不可能如此气势磅礴恢...

《玛纳斯》在漫长的岁月不断中是如何不断变异的?
答:《玛纳斯》是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的著名英雄史诗。现在这一文本包括八部,共约20万行,是由居素普•玛玛依演唱所记录的成果。各部的题目是:“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涅尼目”;“赛依特”;“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索本碧勒克”和“奇格台依”,均为英雄家族中八代...

新疆的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是谁
答: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一部在新疆地区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1995年,对于这部史诗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这一年,完整的柯尔克孜文版《玛纳斯》八部18集,共计23万行诗歌全部出版。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最完整的《玛纳斯》印刷版本,标志着这部口头传唱的文学作品成功转化为文字并印...

玛纳斯是哪个民族的
答: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著名的英雄和领袖,他是力量、勇气和智慧的化身。史诗玛纳斯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玛纳斯包括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的故事,因此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分别为《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

新疆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诗词歌赋是什么?
答:史诗《玛纳斯》: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玛纳斯》这部史诗叙述了他一家八代,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

新疆的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是谁
答:《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传唱的八部英雄史诗,产生于公元10世纪,形成于13世纪。近10个世纪以来,一直由被尊称为玛纳斯奇的人以传唱的形式流传。“玛纳斯奇”,柯尔克孜语意思为“能传唱玛纳斯的人”。《玛纳斯》是我国民间三大史诗之一,共有八部。第一部中主人公的名字为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人民最为...

清代玛纳斯历史资料辑录一书的封面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
答:玛纳斯身边有14位汗王,40名勇士。他们之中,有智慧长者巴卡依汗,有勇猛善战的楚瓦克,有智勇双全的阿勒曼别特,有容貌俊美、能言善辨的阿吉巴依。他们个性鲜明,各有不同的本领,但是,在征战中,他们与玛纳斯并肩作战,同舟共济。没有这个英雄的群体,玛纳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玛纳斯》这部史诗...

世界级非遗《玛纳斯》,你了解多少?
答:玛纳斯诞生于公元9-10世纪,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世代的柯尔克孜族歌手们的琢磨与提炼,变得更加丰满和富有传奇色彩。在16世纪已开始流传,千百年来一直口口相传。民间歌手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著名的英雄和领袖,他是力量、勇气和智慧的化身。描写了玛纳斯及其七代...

玛纳斯史诗的内容
答: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史诗叙述了玛纳斯一家子孙八代人,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史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史诗的每一部都独立成...

玛纳斯伟大的柯尔克孜族史诗
答:据中国记录的材料共8部,20余万行。《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