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鼎古代四大名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克鼎 中国的历史由来

作者&投稿:禄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鼎?是祭器,亦是食器,一般为三足两耳。形制有方有圆。后多作为祭器礼器,成为权力和威势的象征。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后你想说什么

额然后呢的问题是什么啊

什么叫历史?~

中国”这一名称在西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相传3000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测度日影,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做“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
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到清代,处于清政府管辖下的全部领土,都以中国为:它的代名称。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才专指国家的全部领土,不做他用。

扩展资料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

古代四大名鼎分别是什么?
答:四大名鼎分别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克鼎。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

古代四大名鼎
答:中国古代有四大名鼎,分别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和大克鼎。1. 司母戊鼎,也被称作后母戊大方鼎,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被发现。这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了纪念他们的母亲戊而制作的,代表了商周时期青铜艺术的高峰,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礼器,主要用于祭祀。...

古代用的鼎具体是干什么用的
答:鼎(拼音:dǐ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由于“鼎”的重要,又常用于比喻王位和帝业,如:定鼎、问鼎。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鼎是煮食物的大容器,水在鼎里翻滚称为“鼎沸”,比喻喧闹、混乱。鼎又有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

商周时期还有哪些青铜器
答:中国古代的四大名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克鼎 都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精品

中国古代四大名鼎
答:中国古代四大名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克鼎。1.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

中国有哪些出名的鼎,简单介绍
答: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

古代用的鼎具体是干什么用的
答:4. 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它在历史上被用于表示权力的传承,如“鼎革”意味着改朝换代,“鼎故革新”则象征着因应变革而进行的重要改革。5. 古代著名的四大名鼎包括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和大克鼎。这些青铜器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在历史和考古学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6. 司母戊...

中国古代四大名鼎古代四大名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克鼎
答: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

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的原因
答:四大名鼎分别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大克鼎 1、司母戊鼎 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2、四羊方尊 是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方口,...

古代四大宝物四羊方尊和什么
答:传古代四大宝物分别是:四羊方尊和传国玉玺、九足宝鼎、天子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