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作者&投稿:阴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修订的数学课标保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但对理念、目标、内容等作了一些重要的修订。
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作了修订
修订后数学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的性质表述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重新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将实验稿6条基本理念中关于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变成5条基本理念。关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总体要求表述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提出了“四基”目标
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仍然保持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结构。注重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相结合,具体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4个方面。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梳理了10个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又提出了与内容有关的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且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解释。
体例与结构的变化
在“前言”部分除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还增加了“数学课程的性质”。
整合3个学段的实施建议,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变化
“数与代数”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图形与几何”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结构没有变化。第三学段,将原来的4个部分调整为3个部分,第三部分中的“图形的性质”基本上是整合了实验稿中的第一和第四部分而成,而其他两个部分与原来的两部分对应。
“统计与概率”内容结构作了较大调整,使3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更加明确。
“综合与实践”内容作了较大修改,明确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第一学段内容总体上修改不大,增删内容大致相当,数与代数内容略有增加,统计与概率内容有明显减少。
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大幅减少,由原来的11条具体要求减少为现在的3条。对于统计内容也降低了难度,平均数、条形统计图等内容也移到第二学段学习。
增加的内容包括:“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调整的内容包括:估算的要求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强调了“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明确估算的重点,一是要有具体的情境,二是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从第二学段移到第一学段。
在第一学段增加“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第一学段认识小括号,在第二学段认识中括号。“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分米、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增加了分米的认识,将千米、公顷的认识移到第二学段,并降低了要求。
第二学段具体内容修改
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内容,删除了中数、中位数的内容和“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还有一些在表述方式和具体要求上作了一些调整。一是强调了在搜集数据中运用适当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二是调整了对可能性的要求,对于可能性要求“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与原来的要求相比相对降低了。
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放在第三学段作为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
增加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加这一要求,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增加“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强调学生在探索周长与直径比的过程中认识圆周率。
第三学段具体内容的调整
第三学段4个领域中一些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删除了一些条目,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
删除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领域删除了“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删除了关于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内容。统计与概率领域删除了会计算极差、会画频数折线图等内容。
增加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必学内容,一个是选学内容。
增加的必学内容主要有: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图形与几何领域增加的内容包括: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统计与概率领域增加的内容包括: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
增加的选学内容主要有:数与代数领域的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等。选学内容的设置,就是希望为一些有兴趣、有能力而且有愿望的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这些内容不要求面对所有学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有哪些重要的调整~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变化及内容调整的总体特点

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隐有显。

①增与删。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知识比原来显得更加重要了。如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进行交流,作出决策,初步具有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等,已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如,引入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时增添上述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同时,也有一些内容已经过时,或者失去了学习的价值。如带分数的四则运算,这样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并不多,没有必要用很多的时间训练这种并不常见的计算,即使偶尔遇到了带分数的计算,也完全可以将其化成小数后再计算,而且带分数的计算比较繁琐,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畏惧感,打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课标》将这部分内容及时删去。

课程标准删减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另外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以及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②升与降。在内容的教学要求上,课程标准同样作出了及时和必要的调整。

其中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估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境中,估算甚至比精确计算更有用。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等,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提升这些内容的教学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本由人来完成的繁琐计算工作,完全可以由计算机替代了,因此,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也较以前低了许多。对这些内容的要求适时降低,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③分与合。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空间与图形”或“数与代数”等领域,而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类似这样的分分合合,扩展了具有实践特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去掉了脱离实际、机械模仿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观念。

④隐与显。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又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经验是被忽略的、不受重视的。尽管经验参与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你甚至不能从相关的内容标准中找到关于“经验”的只言片语。它总是“隐性”的。

课程标准则不同,它不仅明确承认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和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还特别强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

课程标准专门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表明,将经验由“隐性”变为“显性”并不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专利,它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

具体内容的修改 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 (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 实根是否相等. 实根是否相等.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 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 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1 (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 (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 为适当加强推理 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 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 定理 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 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

删除的主要内容有:
删除的主要内容有:
(1)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 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
(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
(5)视点、视角、盲区. 视点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3.名称表述改变的有: 3
.名称表述改变的有: 名称表述改变的有
(1)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改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改为 图形与几何” (不叫“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不另叫“课题学习”,即三个学段都统一叫“综合与实践”).

(2)“数学公理 改名叫“数学基本事实”
(3)对数学的“双基”要求,改为数学“四基”要求:基础知 对数学的 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4)新增“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的概念.指出“几何直 新增 几何直观”的概念.指出“ 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综上可知题目考察要求限度:(义务教育的课程由四部分组成 综上可知题目考察要求限度:(义务教育的课程由四部分组成 :(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 空间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2 (1)考察数与代数不会出现类似速算等繁琐的运算(但三角函 考察数与代数不会出现类似速算等繁琐的运算( 数与代数不会出现类似速算等繁琐的运算 数值有关的近似运算、度分秒的转换、 数值有关的近似运算、度分秒的转换、利用乘法公式的简便数字 等还是必须考查的。) 等还是必须考查的。)
(2)不出现有和差的分母有理化
(3)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两边出现的分 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不超过两个)
(4)会用通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建议同学 会用通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通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们掌握系数为一的十字相乘分解因式解法。
(5)对于尺规作图题,不要求证明、一般不写作法,留下作图 对于尺规作图题,不要求证明、一般不写作法, 痕迹并写结论即可。
(6)不允许用计算器,中考局限使然,中考“不得不”不允许用计算器!但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六种运算的操作程序是要 不得不” 考查的。
(7)以课标为主,忽略版本差别,所以严扣课标,基础教研室研发的说明与检测为准绳,即可做到全方位把握,重 基础教研室研发的说明与检测为准绳,即可做到全方位把握
(8)暂不考根与系数的关系,不涉及“△”的应用,但根的判 暂不考根与系数的关系,不涉及“△”的应用, “△”的应用 别及求根公式必须掌握。 别及求根公式必须掌握。
(9)统计:按课本要求会用三种统计图及有关统计表格的结合 统计: 信息解答问题即可。 信息解答问题即可。
(11)圆部分练习题以课本难度为标准 不建议增加难度,不要受老教材的影响,不做老而过时的练习 题;
(12)因按课标要求,防止编造人为的、繁难的证明题,所以试 12)因按课标要求,防止编造人为的、繁难的证明题, 卷的证明题仍会是一般难度的、 卷的证明题仍会是一般难度的、考察三角形四边形或圆的知识方 法的题目(证明全等或相似最多出现两次)。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答:新修订的数学课标保持了实验稿的基本结构,但对理念、目标、内容等作了一些重要的修订。 对数学的意义及课程性质作了修订 修订后数学意义表述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到底对我们的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麻烦告诉我_百 ...
答:实验稿课标认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而修订后的标准将其调整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是一门科学,而非过程,无论是直接来源于现实世界的,还是来源于数学世界的,只要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都可以构...

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与2011年版比较研究!应该怎么...
答: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总体思路
答:《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概况与解读 一、课标研制和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 1、实验稿是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7月出版,并于当年9月在全国43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实验。2、修订稿是2005年5月成立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第一线教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实验修订稿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一)基本理念的修订:1. 关于数学的诠释。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修改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阐述:《标准》实验稿一开始就定义式地给出断语:“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答: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通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6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做了调整。共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科书修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_百度知 ...
答:本套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目标为具体依据,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将作为此次教材修订的最重要的依据。2.实验教材10年实验研究和使用经验的总结成果。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试点阶段,此时本套教材的主要研究编写者正在开展“十五...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解读心得体会(汇总5篇)
答:通过学习,对2022年新课程标准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有关(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发展性。

数学课标是如何修订的?
答: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思维性的学科。在修订课程标准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问题解决、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数学建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践中,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的...

数学新课标的变化和亮点
答:这次修订是自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实施2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也是自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10年来的首次系统修订。数学新课标分为六个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每个部分都有新的内容变化和调整。新课标定义数学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