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主要讲些什么啊? 赤壁赋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投稿:针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的《赤壁赋》分前后两篇,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一篇,两篇我都写上好了。

  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在介绍《后赤壁赋》之前,先要介绍一下内容与之紧密相关的《前赤壁赋》。此赋篇幅不长,但文字优美、情节跌宕、意境明快、韵味十足。因其语句押韵,故节奏铿锵,回环往复之间,令人心生感怀之情。
  
    这篇散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叙述方式,着力描写赤壁的风、水、月,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情感——首先写出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场景,将人引入乐而忘俗的良辰美景之中;随后,笔锋一转,从怀想历史人物的境遇,生发出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悲愁心绪;最后,引申出世间万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借此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以此激励自己葆有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东坡居士游历的赤壁,并非历史上那场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所在地。曹军与孙刘联军大战的赤壁,是在现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而苏东坡游览的赤壁,原称赤鼻山,在今湖北黄州市城西门外,并非当年战事的发生地。于是,后人笑他:在假赤壁,作出了真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作于此地)。为了加以区别,湖北黄州“赤壁”被称为“文赤壁”(亦称“东坡赤壁” ),而真正发生战事的赤壁则被称为“武赤壁”。

  后赋是距前游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所写。前一次游赤壁,活动限于舟中;后一次游赤壁,主要活动在岸上。前赋着重写水——“水波不兴”、“水光接天”、“万顷茫然”;后赋则侧重写山——“黄泥之坂”、“断岸千尺”、“巉岩”、“虎豹”。前赋着重写秋景,“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后赋着重写冬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前赋虽然也有江景描绘,但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则以叙事写景为主。在境界上,前赋安谧幽静,消极中仍透露出开阔旷达,说明作者当时正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绪之中;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特别是对道士化鹤的幻觉描写,使文章具有了一种飘渺虚幻的气息,由此揭示出作者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

楼主你好。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首先,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
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其次,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再次,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赤壁赋



赤壁赋讲的什么内容?~

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其失友之痛,砭时之弊,从胸中自然流泻而出。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
答: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

请问洛神赋图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答:《洛神赋图》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

“壁”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有城的意思吗?城墙呢?
答:“壁”在文言文中就是墙壁(房屋)的意思,没有城或者城墙的意思。城在古文中的表示是“城”或“郭”。城墙在古文中的表示是“城墙”或“城池”。【古文中的“城”】①<名>城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②<动>筑城;——修筑城墙。《韩非子?说林》:“...

...你知道诗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说说自己的理解。
答:题目《书湖阴先生壁》,三四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三四句运用了对偶的句式,采用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诗意盎然,把山水描写得既生机勃勃有清静淡雅。门...

红楼梦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答:主要内容: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未知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

如何理解为赋新词强说愁
答: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名句。意思是为写一首新词而硬是描绘愁苦的意境。这首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

“为赋新词强说愁”中赋的意思
答:赋在此处为动词,是写,作的意思。如:赋诗。为赋新词强说愁,意思是为写一首新词而硬是描绘愁苦的意境。后用来比喻勉强做不合时宜的事。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如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千家诗的全文和注释
答:题邸间壁 郑谷 酴醿香梦怯春寒 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 计程应说到常山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主旨是什么?
答:《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主旨是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诗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释义: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穿壁引光的意思是什么?
答: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