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暨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当今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科技飞速发展,知识资本逐渐取代财物资本而上升到战略性资源的地位,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人力资源是知识资本的主要载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更多地依靠人类智慧的开发。”随着人类社会过渡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第一战略资源。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地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并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1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
   19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大机器生产方式的产生,随着生产力水平和劳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工厂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这需要有人处理组织中涉及与人有关的一系列事物和活动,于是,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对员工的生产进行监督和对与员工有关的事务进行管理。
1.1.1 人事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也带来了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1912年在波士顿召开的“雇佣经理联合会”成立大会上,明确提出了“雇员管理”概念,劳资谈判,劳工关系等问题逐渐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雇员管理也作为公司的日常工作。其主要工作:为雇员提供福利;建立一些形式的非工会组织的雇员代表会议或“企业民主”组织。技术的剧烈变革、组织的增长、工会的兴起、政府对工人的关心和干预,导致了人事部门的发展。l9世纪末到2O世纪初,人事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而正式进入企业的管理活动范畴。这一时期一般被看作现代人事管理的开端。
   美国全国性工会运动的兴起带来了劳动关系的第二次重大变化,当时的劳动关系被认为是二元关系,即劳动关系中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是对立的关系。这一时期,人事管理主要是强调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重视劳工关系和劳动立法,形成了从“经济人”跃至“社会人”的科学管理思想。梅奥1933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首次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使行为科学迅速发展。当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部分企业中,人事工作的典型职责包括对新员工的招聘和录用、职前上岗培训、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制定公司效益计划及福利上的琐事。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是人事管理获得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人事管理方面的专业,人事管理专业化程度提高(比如组建了美国人事管理协会——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会),这一时期,美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劳动就业状况和企业用工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规定迫使企业人事政策做出较大的调整,使人工费用中的非生产性内容增加,从这一时期起,不因劳动纠纷进法院,成了美国企业人事管理的第一原则。同时,这一时期发展的一大批经典理论如: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埃德温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等为人事管理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使人事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更注重人的心理需求,考虑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重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人的智力开发,人的素质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和人力的合理配置,从而,逐渐使人事管理从一般事务性管理向系统化程序化管理方向发展。
1.1.2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人力资源”一词是由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拥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人力资源”的概念引起了资深学者和管理人员的注意。此后,人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受到企业的空前重视。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出现,能够将其他部门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客户,来提供诸如招聘、培训、考核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与标准作业流程的人力资源服务,并开始关注员工个人绩效的管理。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有效地管理工作中的人,专门负责与人——员工有关的问题。
   于是,在企业组织中,人们开始将雇员称作组织的“人力资源”,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人事管理逐步演变成人力资源管理。
   在实践中,人事管理逐步让位给人力资源管理,并出现了“以人为本”、“人本主义管理”、“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满足自己职工(内部客户)发展的需要”等等新的词语和概念,这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深刻变化,也体现了人本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1.1.3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渐渐产生,近一二十年来这个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与讨论日趋深入,并被欧、美、日企业的管理实践证明为是获得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相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于在支持企业的战略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和职能。
   随着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以系统的、动态的、权变的观点,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考察 研究者运用多学科,如: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系统科学等从多视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心理学、人事组织经济学、人力资源会计学等学科,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学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围绕人事匹配,绩效考评,薪资报酬等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探讨,并把这种探讨与投入产出分析结合起来,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服务。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这就要求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与此相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也成为一个事关全局的关键部门,事实上,现在越来越需要在企业战略计划制定的早期阶段就将人事部门吸收进来,结合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来确定企业经营目标,从此,人本型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向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演进。
1.2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在中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前身——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成立,任务是“组织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系,开展有关人力资源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合作,提供咨询服务等,”但是系统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实际上是从2O世纪9O年代开始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的成败最终归结为企业中的人”。
1.2.2 我国近代人事管理的概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这时的人事管理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企业大多是家族性质的小型私人企业。许多企业实行包工制度,由工作包给包工头,然后由包工头招收工人,组织生产,进行监督,发放工资。二是学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管理方法。一些规模较大企业学习引进了泰罗科学管理的方法,开始对人员进行比较规范的管理,如天津东亚毛纺公司开始按照“雇佣工人程序图”进行招工,同时取消学徒制,举办艺徒培训班,培训熟练技术工人,该公司还引进时间动作研究,确定劳动定额,实行差别记件工资制,公司还制定了一套厂训、口号等,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1.2.3 我国建国后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1949年至1977年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人员的管理基本上是属于人事管理,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制度,企业是国家所有,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实行职务终身制,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制度,由职工所在单位负责医疗和养老。
   1977年以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对传统的人事管理也进行了不断地改革,逐渐形成了我国自己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职工录用方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从体制上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主要由政府计划直接配置人力资源、组织无用人权、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劳动力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各类组织扩大了用工自主权,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招聘人员。现行的用工制度主要有:固定制、合同制、临时雇用制等。
   在职工培训方面,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基本废除了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重视对职工的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业务。培训工作形式多样,以专业性培训为主。
   在工资与奖励方面,破除了大锅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普遍实行工资总额随组织总体效益和本人绩效浮动,适当拉大个人收入的差距,做到多劳多得。组织内部实行浮动工资,岗位技能工资、结构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恢复并建立了多种奖励形式。
   在福利方面,逐步改变“企业办社会”,由国家规定内容和标准,而由企业负担几乎全部的职工福利的传统做法,逐步实行福利社会化。不断建立并完善了社会医疗、失业、养老体制。
   在管理内容和方法方面,管理更加规范、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科学。员工的招聘、选择、考核、培训、奖励、晋升等都制定了标准和制度,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部门的职责由单纯的提供人员,扩大到为人员设计安排合适的工作并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由单纯的只管人,扩大到管理人与工作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第二章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误区
2.1 传统的人事管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来源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这种管理制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只强调人事管理本身的管理功能。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以解决企业当前的问题和执行交办事项。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包括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更未制定出符合国家政策的选择、培养、任用、激励等规定,以达到尽可能的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这种体系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基本无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进行过系列的改革。但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很难适应企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亟待改变。
2.1.1 传统人事管理的不足
   传统的人事管理的不足之处,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l)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性、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以前人们对人事部的评价是人“不干人事儿”。动不动就划一下考勤,扣一下工资。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种“工具”,注重投入使用和控制。把减人增效作为企业经常性的人事政策,而忽视了人作为生产力基本要素的能动性作用,大大地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全社会来讲。影响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传统人事管理的组织和管理功能缺失。许多单位没有独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的单位只是在综合部门下面指定人员负责,且职能不清。企业人事部门没有从人才的选拔、培养、任用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工作。人事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地位不高。更不要说参与企业的重要的决策。
   (4)传统的人事管理忽略或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人事部门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使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力功能、融合力功能、约束力功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没有被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科学规律加以总结和应用,职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不易形成一致。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成了一句空话,人才难留。
2.1.2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比
   (1)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同点:
   管理的对象相同---人;某些管理内容相同,如薪酬、编制、调配、劳动安全等;某些管理方法相同,如制度、纪律、奖惩、培训等。
   (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见表2-1):
表2-1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和传统认识管理的差异
   项 目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
   管理观念    视员工为有价值的重要资源    视员工为成本负担
   管理模式    以人为中心    以事为中心
   管理目的    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保障组织的长远利益实现    保障组织短期目标的实现
   管理视野    广阔、远程性    狭窄、短期性
   管理性质    战略、策略性    战术、业务性
   管理深度    主动、注重开发    被动、注重管好
   管理功能    系统、整合    单一、分散
   管理内容    丰富    简单
   管理地位    决策层    执行层
   管理工作方式    参与、透明    控制、隐秘
   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帮助、服务    管理、控制
   对待员工的态度    尊重、民主    命令式的、独裁式的
   管理角色    挑战、变化的    例行、记载的
   管理部门属性    生产与效益部门    非生产、非效益部门

   A 传统人事管理属于范围较小、短期导向为主的行政事务性管理,在组织中是一种技术含量低、无需特殊专长的执行操作层面的工作,因此无决策权可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内容上不仅包括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行政管理和事务管理内容,而且还包括了着眼于长期效应、范围广大的战略管理内容,并把原有的工作进行战略性整合和提高,所以它与人事管理的最根本区别是更加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
   B 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注重控制与管理人,忽略人的能动性和可开发性特征,属于行政事务的管理方式;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员工为企业第一资源,以“人” 为核心,把人作为活动资源加以开发,人力资源被提到战略高度。
   C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了组织的生产效益部门,人力资源部的效益已与组织效益整合成一个整体。而传统人事管理则不然。
   D 人事管理视员工为“经济人”,实行工具化、行政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则视员工为“社会人”, 实行人本化管理。
2.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误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由西方传入中国后,迅速得到传播和认同,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热潮近年来逐渐升温。然而,由于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还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很多企业还存在若干观念误区。
2.2.1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相混淆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责属于行政管理范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对人的能力开发,而非传统“人事管理”的“管人”。
   目前有些企业仍然把“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相混淆,仅行使考勤、奖惩、发工资等传统职能,没有将管理职能转化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上来,没有制定企业人才中长期发展计划,也没有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更没有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真正的企业家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发展上支持管理体制的变革和人力资源工作的推行。只有公司的领导者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才可能迅速走上正轨。
2.2.2 人力资源工作的贡献度低
   人力资源工作对企业经营业绩没有直接贡献。许多企业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处于辅助位置,而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
   其实,生产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目标,都必须依靠承担这些职责的人的有效工作才能最好地完成。一个好的市场推广活动也许在短时期内可以显著增加企业利润。 但若缺乏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长期稳定的市场拓展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使企业目前的业绩得以保持。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地成长。
2.2.3 人力资源管理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
   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解,是造成这一误解的原因。
   实现对全体员工的价值开发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目的。 这不仅包括基层员工,而且包括中级甚至高级管理层。只要有员工存在之处、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延伸至那里,整个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大人力资源系统。许多跨国公司提倡这样的观念;所有部门经理都应是人力资源经理,因为他们对下属负有招聘、考评、开发、激励等职责。人力资源工作要想切实有效,没有各职能部门的执行、配合是不可能实现的。
2.2.4 员工学历越高越好
   现在有些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学历,常常以拥有众多高学历员工为自豪。在用人的时候,往往强调“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不予考虑”。
   实际上,他们忽视了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最重要的是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这些观念上的误区,一方面是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企业各部门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是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不够重视。
2.2.5 把人力资源当作“万能剂”
   (1)把人力资源的培训当作“速效剂”
   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必要和有效手段。知识和技能的消化吸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通过人作用于工作和部门。只有把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坚持不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把人力资源的激励当作“兴奋剂”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只有把两种激励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运用,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2.3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世界范围内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在这场争夺战中,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显露出来。
2.3.1 观念滞后
   观念滞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战略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虽然将人事部门改成了“人力资源部”,但其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转型期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的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的制度主要关注技术和操作曾面的问题,十分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缺乏创新精神。
2.3.2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较低。二是多数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权力主要体现在工资管理、培训、福利等方面,无法参与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更无法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调查显示,58.7%的企业有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只有78%的企业建立了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3.3 人力资源投资严重不足
   不少企业人力资源投资严重不足。
   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大多是重管理轻培养,重使用轻开发,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却没有做好员工的前期培训工作。
   据一项对我国主要城市100多家企业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有30%以上的企业年人均培训费用在10元以下;将近20%的企业在10元-3O元之间。相比之下,摩托罗拉天津分公司每年员工培训费用在500万元以上,人均600多美元。
2.3.4 企业文化建设薄弱
   企业文化建设薄弱滞后,企业精神模糊。
   国内企业大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并加以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等没有被挖掘出来,职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也没有充分形成一致。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企业的奋斗目标,经营理念难以达成全员共识,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企业凝聚力明显不足。

第三章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3.1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紧迫性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典型的案例谈起。
   某公司是一家软件企业,属于高科技领域。经过两年多的创业期,公司业务发展很好,销售量逐步上升。每当接到大的项目时,公司就会到人才市场招聘软件开发人员。一旦任务完成,新的项目未开始时,公司又会大量裁减人员。研发部门的经理为此事曾给总经理提意见,而总经理却认为:人才市场中有的是人,只要我们工资待遇高,还怕找不到人吗?一年四季把他们“养”起来,这样做费用太大了。基于总经理这样的认识和做法,该公司的开发人员流动很大,一些骨干也纷纷跳槽。但公司仍照着惯例,派人到人才市场去招人来填补空缺。
   有一次,在公司接到一个新的项目时,曾跟随总经理多年的几个研发骨干集体辞职,致使公司研发工作一时近乎于瘫痪。这时,总经理才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人才市场上招聘人员要有个过程,马上招来的人员不一定适用,完不成任务又要承担法律责任,于是开出极具诱惑力的年薪试图挽留这些骨干,然而,这不菲的年薪。依然没能召回这批老部下。总经理百思不得其解。如此高薪,为什么没有留住这些人才呢。
   去年,该公司曾丢失了一台打印机,相关部门极为重视,还成立了专门小组去调查追究,而公司研发骨干的纷纷跳槽,却没有人去调查、分析其中的原因。在该公司的组织结构中,也只是在办公室下设了一个人事主管,从事的只是员工的考勤、招聘、档案管理等简单的人事管理工作。
   我们分析该公司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激励、内部沟通等机制上普遍存在许多问题,但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不重视,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观。该公司虽然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但实行的还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制度。以上现象在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只是我们从该公司的案例中看到了在多数企业中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紧迫性。
3.2 对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必然趋势。
3.2.1 强化“第一资源”理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当代企业的利润增长中,规模经济和人均资本两种因素的增加只占28%而技术创新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却占52%,可见人力资源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人力投资成为谋求企业发展最有前途的投资,人力资源已是当今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效益,合理配置就会升值,使用不当就会贬值。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增强“效益”意识,做到“三个并重”:一是团队与个体并重,突出团队。二是质量与数量并重,突出质量。三是内在要素与外在要素并重,突出内在要素。
   由于人力资源体系对企业战略实现会产生能动的影响,因此分析人力资源状况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企业制定战略时的最重要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设计纳入战略管理的范畴。与此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也要在传统人事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弱化招聘、考勤、评价、薪资等事务性内容,强化政策界定、教育培训、职务分析、绩效考核、生涯规划等战略性内容,最终使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三个优势:以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潜在市场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领导能力等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优势;以人才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数量结构、年龄结构达到合理化为标志的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势;以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可充分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和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为体现的人力资源环境的优势。
3.2.2 形成科学的管理架构
   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要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如图3-1),充分了解企业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来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通过开展人力资源调查、预测等环节,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明确征聘、任用、薪酬、绩效考核、培训发展等方面的策略,达成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中长期和短期的供需平衡,有效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倡导“知识无价、成才光荣”的价值观,努力形成一个对人才尊重而不是打击,关心而不是漠视,提携而不是排挤的环境,给人才一个舒心、舒适、舒展的发展空间。一是建立职业发展机制。二是建立人才生成机制。三是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四是建立双向选择机制。五是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导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主要原因或因素包括:
  1、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理念的确认和广泛共识。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认为,人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8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和接纳,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的观点或许代表了人们普遍的看法,即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2、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的竞争优势所在,因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资源。

  3、人力资源成本在所有经济生产体系的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大。研究表明,很多组织中55%的运营成本直接或间接地与人力资源费用有关。

  4、组织整体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技术的优势来自于人员在知识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生产和销售的优势需要良好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整体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管理方式的变化——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发展民主、人道的管理系统已成为当代管理的一个中心议题。

  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专门理论和知识作为支撑,需要专门的技能,需要职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和职业管理者。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学术界一般把人力资源管理分八大模块或者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
  诠释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核心思想所在,帮助企业主掌握员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

人力资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流行与兴盛的一个管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一词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一词并非仅仅是词语的变化,而是反映了时代变化的特征乃至管理理念的变化。具体分析,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主要原因或因素包括:

1、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理念的确认和广泛共识。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认为,人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80年代以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和接纳,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的观点或许代表了人们普遍的看法,即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2、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的竞争优势所在,因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资源。

3、人力资源成本在所有经济生产体系的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大。研究表明,很多组织中55%的运营成本直接或间接地与人力资源费用有关。

4、组织整体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技术的优势来自于人员在知识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生产和销售的优势需要良好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整体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管理方式的变化——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发展民主、人道的管理系统已成为当代管理的一个中心议题。

6、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专门理论和知识作为支撑,需要专门的技能,需要职业的人力资源专家和职业管理者。

电脑是好东西.电脑出来了,统计就加快了.办公就会用到.因此产生的软件产品也就出来了.人力资源管理早就有,发展到现在比较好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各行各业都在用软件,也就是程序.规范化,快递化,效率高.企业更容易发展.

中国企业在发展但是真正企业管理人才不能随之跟上其发展

~

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国际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在很多人看来只是对跨国公司或者试图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而言才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大部分在国内市场经营的企业还是非常遥远。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现代管理理论提倡跨国公司应该“思维的全球化,行动的当地化” (...

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提升,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追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特点: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企业管理特别是对人的管理步入一个市场化、充满希望的进程;...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答: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将注意力从孤立的职能性解决方案转移到对业务更有价值的全面人力资本解决方案(例如改善人才供应、提高员工绩效或确保业务有能力交付战略)。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HR部门聚焦外部,关注业务战略、...

人力资源概念在中国是什么时间形成
答: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基本上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而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则是其主要的推动力量,短短十几年时间内,国内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与管理水平已有了显著的提升。二、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很多企业中没有得到重视的原因就在于与市场营销型的工作相比,入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产生直接的利润价值。但是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意味着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这个长期规划既要包括如何稳...

2017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部门,现如今我们为什么说 人力资源管理 是很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一起来看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吧!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张一名,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学士,中国...

人力资源管理什么阶段的理论创新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直接关系从而为人力...
答:发展历史 1、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除了能自动计算人员薪酬外,几乎没有更多如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也不保留任何历史信息。2、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非财务人力资源...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会更趋复杂?对这种复杂性有哪些对策...
答:科学技术的载体是人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由此,说到底还是人的竞争,即人才优势的形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竞争,因为人才不会自己产生或生成,需要靠发展教育、普及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来...

人力资源管培生是什么?
答:问题一: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生与人力资源专员有什么区别 人力资源专员呢,就是以后专门干人力资源这块,说白了就是小科员,小员工;人力资源管培生呢,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目的是短时间内培养公司基层乃至中层领导,也就是说,管培生任期完成后如果...

什么是EHR系统
答:eHR是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的缩写,是基于先进的软件系统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基础上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eHR软件,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电子信息化,是指企业基于高速度、大容量的硬件和先进的IT软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