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有哪五大书体? 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发展到什么已全部完备?

作者&投稿:笃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般把中国文字的书写形式分为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每一大类中又可细分。

1、篆

篆书分为大篆、小篆两类。大篆主要是指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和六国古文字等。小篆是专指秦统一中国后颁行的法定文字,流行于秦汉。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早在上古时期就已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就已有符号文字出现,虽然其文字功能还没有从图画记事的简单作用中摆脱出来,但与后来中国文字的渊源关系已比较明显。

2、隶

隶书从秦经西汉到三国,在楷书创造成熟和通行以前都使用它。但其形体却时有变化和美化。西汉的隶书还保持秦代的遗风,到东汉,特别是末期,就趋于工整细巧。结体平扁,笔划里边出现了波磔(汉字中的捺),形成了汉隶的基本形态。

晋唐以后至近代,虽然各种书体,特别是楷体盛行,但是隶书仍然广泛流传,就是由于两汉的隶书结构用笔富于变化,风格多样,艺术性强的原故,它始终博得人们的喜爱。

3、草

草书包括章草和今草两种,二者互有其影响和各自的流派。初期的草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名为“章草”。一般认为是书写章奏或章程所用的,比隶书简捷的书体。章草改变了横平竖直,笔笔间断的隶书写法,成为圆转牵连,粗细交替,形态检束的字体。字右仍有波磔,这是它保留隶意,不同于今草的特征。

相传章草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史游所创,流传至今的有他的“急就章”(书奏的折子等),后人因取其“章”字叫“章草”(前人讲“草”,也有草创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后汉章帝喜欢杜度的草书,叫他上奏本章时写成草书,所以叫“章草”。

4、行

行书是在正规书法(如楷、隶、篆)基础上的草写或简化,是介于正规写法与草写之间的一种最通用的书体。

一般认为行书始于汉末(传为颖川人刘德升所创),盛于东晋,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流动,字体整饬,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书写流动,草法多于楷法的称“行草”。它比楷书便于书写,比草书容易辨识,应用极为广泛。

5、楷

楷书即“真书”、“正书”或“正楷”。古时曾叫“楷隶”或“今隶”,最初产生于西汉的民间,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内有不少隶书的痕迹。楷书是从隶书(包括草隶)演变而来的,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汉魏时是楷书逐渐成熟的时代,还有许多章草(即草隶)的笔法,东晋才是楷体的盛时,现存在的最早楷书只有三国时钟繇等人的作品。另外,当时还有“吴之谷朗碑”等,字体笔划和楷书相近,其中有些章草痕迹。要注意草书并不是在楷书之后才有的,就和简化字一样,草体楷化,字就简单多了,也便于学习。

扩展资料

古代著名书法家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

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3、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体



中国书法有六大书体: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燕书。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不同的书体体现书写者不同的性格和书写状态,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各有特色,那种书体是你所喜爱的呢?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行草

中国书法分为哪五类~

1、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
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2、隶书
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产生了点画的波尾的写法。到东汉时期,隶书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碑》、《曹全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行书
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4、草书
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
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
5、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篆书是最早的一种书体,其笔法比其他书体相对简单。篆书结字富有装饰性。所以说“书法从篆书开始,学习者应当先学篆书。篆书体划严肃,布白严谨,学习篆书可以避免弱、俗、荒、斜的毛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隶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篆书

中国书法艺术经过五千年历史的发展,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已基本形成,《兰亭序》、《祭侄稿》、《九成宫醴泉铭》、《蜀素帖》、《金刚经碑》、《黄州寒食帖》等绽放异彩,书法从文字符号上升到具有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的一门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在过去相当长历史中主要表现形式是记录汉文字,然而,由于汉字的形象性和书写工具的特殊性,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形象思维,这些特殊的文字符号逐渐成为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
人们在书法创作中特别注重书法的形式美,因此,书写笔法、章法布局等应运而生,欧、颜、柳、赵等各种书体相继出现,豪放、清丽、拙朴、遒劲等各种书风逐渐形成。中国书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



扩展资料
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
1、篆书:篆书分为大篆、小篆两类。大篆主要是指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和六国古文字等。小篆是专指秦统一中国后颁行的法定文字,流行于秦汉。

2、隶书:定型的隶书字形由狭长变为扁方,笔画由匀称的弧笔变为粗细结合、笔姿险峻的直笔,曲折处由联绵圆转变为笔笔分断的方角。
3、楷书:楷书是从隶书(包括草隶)演变而来的,始于东汉,通行至今。楷书更趋简化,字体端正,横平竖直。
4、草书:初期的草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名为“章草”,一般认为是书写章奏或章程所用的,比隶书简捷的书体。今草的来源相传是汉朝的张芝从章草加以变化而成的。
5、行书:行书是在正规书法(如楷、隶、篆)基础上的草写或简化,是介于正规写法与草写之间的一种通用的书体。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流动,字体整饬。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书写流动,草法多于楷法的称“行草”。

中国书法五大体是?
答: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按书法家分:欧体、颜体、赵体、柳体、瘦金体 篆 书 「篆书」是一种呈现曲直相映乐趣的文字。广义的篆书,包括...

1.从古至今,书法一共形成了哪些书体?
答: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林散之的草书被称为“林体”。 行书 行书是在正规书法(如楷、隶、篆)基础上的草写或简化,是介于正规写法与草写之间的一种最通用的书体。一般认为行书始于汉末(传为颖川人刘德升所创),盛于东晋,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流动,...

中国书法主要有哪5种字体
答: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源于秦朝,由书法家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4、篆书 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书法印章最常使用的字体为篆书书体。篆书书体适用范围广。5、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

书法种类有哪几类
答:5、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最早出现于汉初,也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自由流畅、艺术风格独特的书体,与楷书、隶书、行书等书体不同,其笔画变化多样,衍生出横画、竖画、镂空线、跳跃性组合等表现手法。草书的...

中国古代书法大体可分为哪五种书体
答:中国古代书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五种书体: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和篆书。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典雅书体,其起源于秦朝的秦律。隶书是一种形态庄重严谨,笔画精细的字体,它的特点是每个字都有精确的笔画,墨迹饱满且墨色浓重。隶书是书法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对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等都有一定的...

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按发展顺序
答:篆书,分大篆,甲骨文,钟典文和石鼓文,小篆。隶书 隶书一分为三,章草,今草;行书,楷书

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发展到什么已全部完备?
答:中国书法艺术在过去相当长历史中主要表现形式是记录汉文字,然而,由于汉字的形象性和书写工具的特殊性,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形象思维,这些特殊的文字符号逐渐成为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人们在书法创作中特别注重书法的形式美,因此,书写笔法、章法布局等应运而生,欧、颜、柳、赵等各种书体相继出现,豪放...

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的特点。
答:书法的字体大体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其各自的特点为: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

书法五体是哪五体?
答: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篆书、隶书、燕体、楷书、草书、宋体、等分别是某类相似风格(也称“书体”)的许多个字体的集合,而不是一种字体。两位书法家写出来的楷书就可称为两种字体;宋体在电脑上就有中易宋体和新细明体等字体。

2.书法都有哪几种书体,分别列举其代表作品
答:中国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动人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结体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现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