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每一章的动物名称,习性及外貌 《昆虫记》中每个动物的外貌、习性。

作者&投稿:邵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姓名:螳螂

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习性: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

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2、姓名:瓢虫

外貌: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习性:捕食性瓢虫成虫寻找猎物的过程中由下列步骤组成:寻找适宜的生境即猎物的寄生植物,然后在植物上寻找猎物,抓住并捕食。

显然,在寻找生境过程中,视觉起着重要作用;但亦有列外,有些植物挥发性物质对一些瓢虫的寻食产生作用,如对灰眼斑瓢虫而言,松树的挥发性物质更有吸引力。

3、姓名:蜘蛛

外貌:蜘蛛体长从0.05毫米到60毫米不等。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部分种类头胸部背面有胸甲(有的没有),头胸部前端通常有8个单眼(也有6个、4个、2个、0个的),排成2~4行。腹面有一片大的胸板,胸板前方两个额叶中间有下唇。腹部不分节,腹柄由第1腹节(第7体节)演变而来。

腹部多为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具各种突起,形状奇特。腹部腹面纺器由附肢演变而来,少数原始的种类有8个,位置稍靠前;大多数种类6个纺器,位于体后端肛门的前方。

还有部分种类具4个纺器,纺器上有许多纺管,内连各种丝腺,由纺管纺出丝。感觉器官有眼、各种感觉毛、听毛、琴形器和跗节器。

习性:蜘蛛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即游猎型和定居型。

游猎型者,到处游猎、捕食、居无定所、完全不结网、不挖洞、不造巢的蜘蛛。有鳞毛蛛科,拟熊蛛科和大多数的狼蛛科等。定居型的:有的结网,有的挖穴,有的筑巢,作为固定住所。如壁钱、类石蛛等。蜘蛛似乎懂礼貌,凡营独立生活者,个体之间都保持一定间隔距离,互不侵犯。

4、姓名:瓢虫

外貌:成虫体长80~100毫米,常为绿色或黄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背面有淡红色纵条纹。前胸背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淡红色。前翅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淡红色条纹,或中脉有暗褐色纵条纹,后翅淡绿色。

若虫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 世界上共有5000多种蚱蜢,其中的许多种不仅能跳,而且能飞。在它们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对又宽又薄的后翼。蚱蜢飞行时,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不过它们更多的是用后足跳跃行进而不是用翅膀飞。

习性: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会死亡,雌虫却大量吃食,积累营养。经过1周后,腹内的卵成熟了,就开始产卵。

它一般将卵产在干燥而地势稍高的沙瓤中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的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各地均为一年发生1代,成虫产卵于土内,成块状,外被胶囊,以卵块在土中越冬。

5、姓名:瓢虫

外貌:黄蜂的口器为咀嚼式,触角具12或13节。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 “腰” 相连,腹部具可怕的螫刺。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但幼虫以母体提供的昆虫为食。

已知有20000多种,绝大部分为独栖,社会性的黄蜂仅限于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约1000种,还包括大胡蜂及黄衣小胡蜂类。这些种类与蛛蜂科(Pompilidae,同属胡蜂超科)种类和其他黄蜂类的不同之处是休息时其翅纵向折叠。

习性:翌年春季,气温升到3℃时,马蜂即开始散团活动。由于马蜂在自然界越冬成活率低,为保证来年蜂源需要,人工辅助其越冬,可使其成活率由不到10 %,提高到60一80 %。



姓名:螳螂

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习性: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3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很难饲养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蚜虫繁殖力极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他饲料昆虫有大蜡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

1、瓢虫——花园中的“淑女”
2、蜣螂——粪球引出的故事
3、萤——星光灿烂萤火虫
4、蝉——为自己歌唱
5、螳螂——美丽的“杀手”
6、蚱蜢——“小鬼”恩布沙
7、蚂蚁——神奇的记忆力
8、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
9、黄蜂——充满失落的九月
10、孔雀蝶——大自然的舞姬
11、松毛虫——工作并幸福着
12、天牛——来自身体深处的召唤
13、狼蛛——与木匠蜂作战
14、绿蝇——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15、蝈蝈——到树上去捕食
16、朗格多克蝎子——极具杀伤力的毒液
17、石蚕——小鞘与潜水艇
18、豌豆象——尽忠职守的税务官

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虫在空中活动阶段主要是进行迁移扩散,寻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选择产卵场所。

每一章……
你直接买本来看不就行了
上网看也可以啊

《昆虫记》中20种动物的简介 名字+外形特点+习性~

  1.孔雀蛾
  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睛,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的弧形线条.这种蛾是由一种长得极为漂亮的毛虫变来的,它们的身体以黄色为底色,上面嵌着蓝色的珠子.它们靠吃杏叶为生.一共有多少蛾子?这个房间里大约有二十只,加上别的房间里的,至少在四十只以上.四十个情人来向这位那天早晨才出生的新娘致敬——这位关在象牙塔里的公主! 在那一个星期里,每天晚上这些大蛾总要来朝见它们美丽的公主.那时候正是暴风雨的季节,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的屋子又被遮蔽在许多大树后面,很难找到.它们经过这么黑暗和艰难的路程,历尽困苦来见它们的女王.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连那凶狠强壮的猫头鹰都不敢轻易离开巢,可孔雀蛾却能果断地飞出来,而且不受树枝的阻挡,顺利到达目的地.它们是那样的无畏,那样的执着,以至于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它身上没有一个地方被刮伤,哪怕是细微的小伤口也没有.这个黑夜对它们来说,如同大白天一般. 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找到它的对象.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有两三个晚上它们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找它们的对象.如果在这期间它们找不到对象.那么它的一生也将结束了. 孔雀蛾不懂得吃.当许多别的蛾成群结队地在花园里飞来飞去吮吸蜜汁的时候,它从不会想到吃东西这回事.这样,它的寿命当然是不会长的了,只不过是两三天的时间,只来得及找一个伴侣而已
  2.卷心菜毛虫
  卷心菜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蔬菜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就已经开始吃它了.而实际上在人类开始吃它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实在是无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它出现了,又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种植它们,用的又是什么方法.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最初是一种长茎、小叶、长在滨海悬崖的野生植物.历史对于这类细小的事情的记载是不愿多花笔墨的.它所歌颂的,是那些夺去千万人生命的战场,它觉得那一片使人类生生不息的土地是没有研究价值的.它详细列举各国国王的嗜好和怪癖,却不能告诉我们小麦的起源!但愿将来的历史记载会改变它的作风.
  我们对于卷心菜知道得实在太少了,那实在有点可惜,它的确算得上一种很贵重的东西.因为它拥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不仅是人类,就是别的动物也都与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普通大白蝴蝶的毛虫,就是靠卷心菜生长的.它们吃卷心菜皮及其一切和卷心菜相似的植物叶子,像花椰菜、白菜芽、大头菜,以及瑞典萝卜等,似乎生来就与这种样子的莱类有不解之缘.
  它们还吃其它一些和卷心菜同类的植物.它们都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学家们这样称呼它们,因为它们的花有四瓣,排成十字形.白蝴蝶的卵一般只产在这类植物上.可是它们怎么知道这是十字花科植物呢?它们又没有学过植物学.这倒是个谜.我研究植物和花草已有五十多年,但如果要我判定一种没有开花的植物是不是属于十字花科,我只能去查书.现在我不需要去一一查书了,我会根据白蝴蝶留下的记号作出判断--我是很信任它的.
  白蝴蝶每年要成熟两次.一次是在四五月里,一次是在十月,这正是我们这里卷心菜成熟的时候.白蝴蝶的日历恰巧和园丁的日历一样.当我们有卷心菜吃的时候,白蝴蝶也快要出来了.
  白蝴蝶的卵是淡橘黄色的,聚成一片,有时候产在叶子朝阳的一面,有时候产在叶子背着阳光的一面.大约一星期后,卵就变成了毛虫,毛虫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卵壳吃掉.我不止一次看到幼虫自己会把卵壳吃掉,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的推测是这样的:卷心菜的叶片上有蜡,滑得很,为了要使自己走路的时候不至于滑倒,它必须弄一些细丝来攀缠住自己的脚,而要做出丝来,需要一种特殊的食物.所以它要把卵壳吃掉,因为那是一种和丝性质相似的物质,在这初生的小虫胃里,它比较容易转化成小虫所需要的丝.
  不久,小虫就要尝尝绿色植物了.卷心菜的灾难也就此开始了.它们的胃口多好啊!我从一颗最大的卷心菜上采来一大把叶子去喂我养在实验室的一群幼虫,可是两个小时后,除了叶子中央粗大的叶脉之外,已经什么都不剩了.照这样的速度吃起来,这一片卷心菜田没多少日子就会被吃完了.
  这些贪吃的小毛虫,除了偶尔有一些伸胳膊挪腿的休息动作外,什么都不做,就知道吃.当几只毛虫并排地在一起吃叶子的时候,你有时候可以看见它们的头一起活泼地抬起来,又一起活泼地低下去.就这样一次一次重复着做,动作非常整齐,好像普鲁士士兵在操练一样.我不知道它们这种动作是什么含义,是表示它们在必要的时候有作战能力呢,还是表示它们在阳光下吃食物很快乐?总之,在它们成为极肥的毛虫之前,这是它们唯一的练习.
  吃了整整一个月之后,它们终于吃够了.于是就开始往各个方向爬.一面爬,一面把前身仰起,作出在空中探索的样子,似乎是在做伸展运动,为了帮助消化和吸收吧.现在气候已经开始转冷了,所以我把我的毛虫客人们都安置在花房里,让花房的门开着.可是,令我惊讶的是,有一天我发现,这群毛虫都不见了.
  后来我在附近各处的墙脚下发现了它们.那里离花房差不多有三十码的距离.它们都栖在屋檐下,那里可以作为它们冬季的居所了.卷心菜的毛虫长得非常壮实健康,应该不十分怕冷.
  就在这居所里,它们织起茧子,变成蛹.来年春天,就有蛾从这里飞出来了.
  听着这卷心菜毛虫的故事,我们也许会感到非常有趣.可是如果我们任凭它大量繁殖,那么我们很快就会没有卷心菜吃了.所以当我们听说有一种昆虫,专门猎取卷心莱毛虫,我们并不感到痛惜.因为这样可以使它们不至于繁殖得太快.如果卷心菜毛虫是我们的敌人,那么那种卷心菜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了.但它们长得那样细小,又都喜欢埋头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得园丁们非但不认识它,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它,即使他偶然看到它在它所保护的植物周围徘徊,他也决不会注意它,更不会想到它对自己会有那么大的贡献.
  我现在要给这小小的侏儒们一些应得的奖赏.
  因为它长得细小,所以科学家们称它为"小侏儒",那么让我也这么称呼它吧,我实在不知道它还有什么别的好听一点的名字.
  它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春季,如果我们走到菜园里去,一定可以看见,在墙上或篱笆脚下的枯草上,有许多黄色的小茧子,聚集成一堆一堆的,每堆有一个榛仁那么大.每一堆的旁边都有一条毛虫,有时候是死的,看上去大都很不完整,这些小茧子就是"小侏儒"的工作成果,它们是吃了可怜的毛虫之后才长大的,那些毛虫的残尸,也是"小侏儒"们剥下的.
  这种"小侏儒"比幼虫还要小.当卷心菜毛虫在菜上产下橘黄色的卵后,"小侏儒"的蛾就立刻赶去,靠着自己坚硬的钢毛的帮助,把自己的卵产在卷心菜毛虫的卵膜表面上.一只毛虫的卵里,往往可以有好几个"小侏儒",跑去产卵.照它们卵的大小来看,一只毛虫差不多相当于六十五只"小侏儒".
  当这毛虫长大后,它似乎并不感到痛苦.它照常吃着菜叶,照常出去游历,寻找适宜做茧子的场所.它甚至还能开展工作,但是它显得非常萎靡、非常无力,经常无精打彩的,渐渐地消瘦下去,最后,终于死去.那是当然的,有那么一大群"小侏儒"在它身上吸血呢!毛虫们尽职地活着,直到身体里的"小侏儒"准备出来的时候.它们从毛虫的身体里出来后就开始织茧,最后,变成蛾,破茧而出.
  3. 蟹蛛
  蜘蛛目蟹蛛科的通称.多数种类头胸部和腹部短宽,步足向左右伸展,能横行,宛如螃蟹.蟹蛛全球约1800种.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死去,常见的有三突花蛛和鞍形花蟹蛛.多生活在花草丛或豆田中,或在靠近豆田的棉田、麦田中捕食害虫.澳大利亚的蟹蛛,子女会吃掉自己的母亲.小蟹蛛一旦破卵而出,就开始吸吮母蟹蛛的腿,直到母亲完全干涸. 蜘蛛目(Araneida)蟹蛛科(Thomisidae)蜘蛛,形状像蟹,也能像蟹那样横行或倒退.世界性分布,美国有125种左右.灰或褐色,长约12公厘(0.5吋).不结网而埋伏以静候猎物.如花上的弓足花蛛(Misumena vatia),白或黄色,腹侧有红条纹.能在数天内改变体色以与花的颜色相配合.有几种生活在树皮上或下.花蛛属(Misumena)及Misumenoides属在北美常见,分布於开阔地的篱笆或植物上.扁蛛科(Platoridae)、异足蛛科(Heteropodidae)及拟扁蛛科(Selenopidae)的一些种有时亦俗称蟹蛛.
  4. 狼蛛
  蜘蛛的一种,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动物,能捕杀害虫,是有益动物.平时过着游猎生活,一到繁殖季节,雄狼蛛总是百般讨好雌蛛,大献殷勤. 狼蛛求偶时,先纺织一个小的精网,把精液撒在上面,然后举着构造特殊的脚须捞取精液,含情脉脉地靠近雌蛛.在靠近雌蛛前,雄蛛在远处不断地挥舞脚须,若雌蛛伏着不动,雄蛛才得以靠近雌蛛进行交配,雄蛛用脚须把精液送进雌蛛的受精囊中.一旦交配完成,它就会被凶残的雌蛛吃掉,成了短命的“新郎”. 虽然雌狼蛛嗜杀成性,但抚养子女却体贴入微.它产卵前先用蛛丝铺设产褥,将卵产上后又用蛛丝覆盖,做成一个外包“厚丝缎”,内铺“软丝被”的卵囊,以防风避雨.为了防止意外,狼蛛干脆把卵囊带在腹部下面,用长长的步足夹着它随身带走. 小狼蛛出世后,雌蛛更是爱护备至.幼儿纷纷爬上母亲的背部或腹壁,由母亲背着到处巡游、狩猎.这样,要持续到幼蛛第二次蜕皮后,雌蛛才肯放心地让它们离开自己,各自谋生.
  5.红蚂蚁
  中文名: 红蚂蚁 拉丁学名: Tetramorium sp. 纲: 昆虫纲 目: 膜翅目 科: 蚁科切叶蚁亚科 功能类别: 捕食性天敌 寄主昆虫: 棉铃虫、红铃虫 寄主危害作物: 棉花 形态特征: 工蚁体长3.2毫米左右,橙红至暗红色.腹部、触角柄节、各足腿节褐色.体上直立毛简单,不形成三叉.头部(不包括上颚)长稍大于宽,近四方形,头顶及两侧具纵条纹,其间有短横纹.复眼小,卵圆形,黑色,位于头侧的中部,无单眼.触角12节,其上着生密毛,棒节3节,第一、二棒节等长,第三棒节为第二棒节的2倍,具触角沟.唇基具纵条纹,其后缘延伸于触角基部之间,中央具单纵脊.上颚具纵条纹,咀嚼缘具6齿,端部2齿较大,下颚须4节.胸部约与头(包括上颚)长相等,前胸前端较宽,前侧角显著,前、中、后胸背板具网状脊纹,前中胸背板沟不明显,中、后胸背板沟上方明显,两旁凹进,后胸背板狭而短,并胸腹节背面中部和后缘两侧具粗刺2对,位于中部者较长,中央具点刻.各足胫节上有一简单的距.腹部椭圆形,光滑,外露4节.腹柄具2结节,第一结节长大于宽,前端有柄,第二结节呈横卵圆形,宽稍大于长,比第一结节宽.红蚂蚁是一种打架非常厉害的蚂蚁,但是它们不会寻找食物,不会养儿育女,它们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别人来替它们完成.为了达到它们的目的,它们就去抢邻居不同种类的蚂蚁,比如黑蚂蚁,把别人的蛹运到自己的窝里.不久后,抢来的蛹蜕皮了,就成为了家中积极干活的佣人.当炎热的6,7月份来临时,红蚂蚁就从家中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整个队伍有5米多长,盲目地搜索目标——黑蚂蚁.一旦发现目标,领头的蚂蚁就停下来,其他的蚂蚁也大步赶上,证实情况属实后,就全体冲入黑蚂蚁的家,一场厮杀后,胜利归于红蚂蚁,它们用大颚咬住蛹,急忙回到家中.红蚂蚁出征的远近取决于黑蚂蚁家的远近,它们出征的道路并不选择,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除了水路之外,它们都能穿过.但是它们回来的路是坚定不移的,无论出来时的路是多么弯曲,多么危险,它们都按原路回去.它们只认得原来的路.
  6.蛴螬
  鞘翅目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幼虫的总称,有40余种.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此外某些种类的蛴螬可入药,对人类有益.读音 qícáo古籍异名蟦(《尔雅》),蟦蛴(《本经》),应条(《吴普本草》),地蚕(郭璞),蜰齐、敦齐(《别录》),乳齐(陶弘景),土蚕(《安徽药材》),老母虫(《四川中药志》),核桃虫(《药材学》),粪虫.形态特征蛴螬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7.甲虫
  鞘翅目昆虫的统称,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 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35万种以上,使其成为动物界中最大的目.主要特徵是它们特殊的前翅,其已变成硬的鞘翅,覆盖在能飞的后翅上.鞘翅目包括一些最大的和最小的昆虫,而且是分布最广的昆虫目.多以动、植物为食,但也有以腐败物质为食者. 有的具重要经济价值,成虫和幼虫可能毁坏作物、木材、纺织品以及传播寄生虫和疾病.有的吃害虫而对人有益.虽然所有的鞘翅类都适用"beetle"之名,但有的以其他的俗名著称,如weevil(象甲)、borer(钻孔虫)、firefly(萤)、chafer(鳃角金龟)和curculio(锥象甲). 鞘翅目的昆虫就是甲虫.这一目是昆虫里最大的一目,也是动物界里最大的一目,约有三十万种之多.除了海洋以外,世界各地无论是高山、平原、河川、沼泽、土壤里都有它们的踪迹. 甲虫和其它的昆虫一样,身体分头、胸、腹三部,有六只脚.它们最大的特征是前翅变成坚硬的翅鞘,已经没有飞行的功能,只是保护后翅和身体.飞行时,先举起翅鞘,然后张开薄薄的后翅,飞到空中.翅鞘的颜色花样多变化,有发金光的,有带条子像虎纹的,有带斑点像豹皮的,也有的是杂色图案.有些甲虫的翅鞘连在一起,后翅退化,不能飞了,像步行虫就是. 甲虫的大小差别很大,小的像尨毛蕈虫只有零点二五公厘长.最大的像天牛,有二十公分长.雄的甲虫通常较雌的小. 甲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触角的形状,长短不一,大都分为十到十一节.有棍棒状,锯齿状,念珠状,丝状,腮叶状,膝状等.雄的触角比雌的发达.口器的构造适合咀嚼,也有的适合吸食汁液.腹部通常有十节,但有的节退化或变形,所以只能看到八或九节. 随生活习性的不同,它们的脚构造也不同.有的腿节发达,适合跳跃;有的有游泳毛,适于游泳. 甲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的生活史里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卵的大小和数量各不相同.隐翅虫的卵很大,但每次只产数个;地胆科的卵很小,但每次产数千个.瓢虫大都把卵成堆产在叶子上;象鼻虫常在植物茎上钻个孔把卵产在里面;有些金花虫有特殊的卵囊保护着卵;还有的把卵产在泥土里或水里. 它们的幼虫有的可自由活动,有的常躲在隐蔽处.幼虫大都在土里或隐蔽处化蛹,不结茧,不过也有些种类会结茧保护着蛹.从幼虫到成虫有的只要一个星期,有的却要二十年.依食性,触角形状,翅脉等不同,甲虫可分为肉食性,多食性,有吻三大类.

集团作战的红蚂蚁,夏夜里的演奏大师蟋蟀,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蜜蜂,不动声色老虷巨螖的蜘蛛,装模作样投机取巧的绛啷,执着于爱情的蝎子……

昆虫记每一节概括
答:他自豪地宣称:“昆虫全都是我的伙伴,我的亲爱的小动物们,我从前和现在所熟识的朋友们,它们全都住在这里,它们每天打猎,建筑窝巢,以及养活它们的家族。”在第一章中,法布尔详细记录了金龟子推粪球、石棺捕食吉丁和黄翅飞蝗等有趣的生活习性和高超的本能。例如,金龟子通过推粪球来保护自己免受恶劣...

昆虫记每章节内容概括200字 昆虫记每章节概括内容
答:6、绿蚂蚱。蚱蜢是一大早在树的高处趁蝉歇息时发动袭击的,受袭的被活活地开膛的蝉猛然一惊,随即进攻者和被袭者扭成一团跌落下来。7、郎格多克蝎。朗格多克蝎,这种节肢动物习性蒙着神秘的色彩。它的尾端有一个六节体,表面光滑,呈泡状,是制作并储存毒汁的小葫芦。蝎的外表看上去好似水一般...

法布尔《昆虫记》1-3章内容概括
答:第二章 在池塘的小小世界里,有许多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作者详细介绍了水甲虫、水蝎、和贝壳动物。接着回忆小时候为父母为了增加收入让自己去养鸭子,在养鸭子的过程中被池塘吸引而忘了鸭子,被父母责骂。然后介绍了自己的室内池塘,以及水中动植物的呼吸方式。第三章 作者介绍了石蚕的生活习性,通过...

昆虫记有哪些章节
答: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

昆虫记每一章的动物名称,习性及外貌
答:若虫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 世界上共有5000多种蚱蜢,其中的许多种不仅能跳,而且能飞。在它们又窄又厚的前翼下面,有一对又宽又薄的后翼。蚱蜢飞行时,抬起前翼,而拍打后翼。不过它们更多的是用后足跳跃行进而不是用翅膀飞。习性:蚱蜢一般在每年7~8月间羽化成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不久就...

昆虫记每章内容概括?
答: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它身上有那么多的杀伤性很强的武器,还有那么凶恶的捕食方法,甚至它居然要以自己的同类为食.尽管如此...

昆虫记每章概括
答:6、绿蚂蚱。蚱蜢是一大早在树的高处趁蝉歇息时发动袭击的,受袭的被活活地开膛的蝉猛然一惊,随即进攻者和被袭者扭成一团跌落下来。7、朗格多克蝎,这种节肢动物习性蒙着神秘的色彩。它的尾端有一个六节体,表面光滑,呈泡状,是制作并储存毒汁的小葫芦。蝎的外表看上去好似水一般,但毒性极强...

昆虫记的每一章节的内容概括
答:第十章 朗格多克飞蝗泥蜂 第十一章 本能的技能 第十二章 本能的无知 第十三章 登上万杜山 第十四章 迁徙者 第十五章 砂泥蜂 第十六章 泥蜂 第十七章 捕捉双翅目昆虫 第十八章 寄生虫与茧 第十九章 回窝 第二十章 石蜂 第二十一章 实验 第二十二章 ...

昆虫记每一章概括300字
答:下面是昆虫记读书笔记每一章概括300字的详细介绍:1、荒石园:法布尔当做宝地的荒石园,这里长着植物,如矢车菊,犬齿草等。对于膜翅目昆虫们来说,此处是天堂,它们每天忙忙碌碌,建设自己的家园。因为少了人的足迹,这些动物们踏踏实实跑进园子,占领着各各处空间。黄莺翠鸟和金丝雀也在树上搭起小窝。...

《昆虫记》每一个昆虫的介绍是什么?
答: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