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是指什么,金庸为何要以此为书名? 天龙八部到底指什么?金庸为何以它命名?

作者&投稿:慕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神话的大千世界43:“天龙八部”是什么

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金庸有本非常著名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许多读者对此都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个书名到底是什么意思。

天龙八部是佛教中的八类护法神

其实“天龙八部”是一个佛教用语,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是佛教的八类护法神。具体如下:

一是天众。天即神,《金光明经疏》中说:“外国呼神,亦名为天。”如护持佛教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大功德天、韦驼天、阎魔王等二十诸天即是。天道也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

佛教护法的四大天王

二是龙众。传说中管兴云降雨之神。《华严经》中载无量诸大龙王,如毗楼博叉龙王、娑竭罗龙王等,他们都非常勤力,兴云布雨,令众生热恼消灭。

三是夜叉。《法华玄赞》中云:“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摄地行,类诸罗刹也。”夜叉是传说中吃人害人的恶鬼,竟然也被佛教吸纳为护法神。其实这也并不奇怪,这体现了佛教兼容并包的心态,也体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宗旨。

四是乾闼婆。也即是香神或者乐神。原为婆罗门教中崇拜的群神,《阿送婆吠陀》中说有六千三百三十个。据称是奉待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智度经》卷十称:乾闼婆王“至佛所弹琴赞佛,三千世界皆为震动。”这是一大群专为佛唱赞歌的佛门音乐家。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就是中国化了的乾闼婆。飞天都是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真是优美至极。

五是阿修罗。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阿修罗有容貌丑陋之义,佛教将其收为护法神。阿修罗道也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阿修罗道中的众生时常和天道中的众生发生战争,每次都是生灵涂炭,惨不忍睹。

六是迦楼罗。即大鹏金翅鸟。其大无比,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比起《庄子·逍遥游》中的那只大鹏鸟还要大。《探玄记》卷二说,整个南瞻部洲仅能容其一足!此鸟以龙为食,可除毒蛇之害,有益于众生。这位迦楼罗,传入中国后,在《西游记》中被写成了如来佛祖的舅舅,最终成了佛陀头上的一个护法神——大鹏金翅鸟。在《说岳全传》中则说在如来讲法时,一个女士蝠忍不住,放了一个屁,这就惹恼了他,将女士蝠一下给啄死了。因此,大鹏鸟就被如来贬下人间,投生为岳飞,而女士蝠则托生为秦桧的妻子王氏。这样的因果报应不足为信。除了岳飞,民间还传说张飞也是其托生。

迦楼罗银像

七是紧那罗。即是歌神。乾闼婆是演奏通俗音乐的乐神,相当于流行音乐演唱家。而紧那罗则是奏法乐之天神,即高雅音乐演唱家。

八是摩?罗迦。意译为大蟒神,是一种人身蛇首的神。普济寺中摩?罗迦的塑像为头顶几条蛇的贵族,或是蛇面,手持笙或腰系花鼓,手持鼓槌。

以上即是守卫佛教的八部众,因为其中的天众和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统称为天龙八部。天龙八部中许多神都来自于婆罗门教和印度的古代神话与传说,这其中还有一些恶神,也被佛教吸纳进来做了护法,其实主要是对付异教徒的。这样一来,固然是壮大了佛教的声势,也体现了佛教“兼容并包”的宗旨,但总难免有鱼龙混杂之嫌。威武的四大天王和韦驮天固然给佛教增色不少,但一群夜叉和一些人身蛇首的怪物守卫着佛祖,总觉得让人很是不太舒服。

而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这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所谓“天龙八部”是佛经用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作者以此为书名,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着一些现世人物,就象“水浒”中有母夜叉孙二娘、摩云金翅欧鹏。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本来指8位护法,金庸以此为小说名,有何深意?~

“天龙八部”本来是佛教术语,佛教分为诸天、龙以及鬼神八部,又因为这八部中以天、龙二部排在前两位,所以又叫做天龙八部。出自于《卢至长者因缘经》:“尔时世尊,天龙八部,四众围遶,王及大众,五体投地,为佛作礼。”

但我们都知道天龙八部这个词为我们所熟知是因为金庸的同名小说《天龙八部》,那么金庸又为什么要用这种佛教术语来为自己的这部小说命名呢?这其中是不是代表了金庸老先生的一些深意呢?
原来天龙八部既然包括了八种神道怪物,金庸老先生就把这八种神道怪物拿来做书名,其用意就在于用这八种神道怪物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人物。


如果我们再来回看一下《天龙八部》这部史诗著作的话,我们不能发现这也是金庸对人性刻画最为完整的一本书,这本书中出现的人物,人物形象的复杂是金庸其他小说无法企及的。乔峰的矛盾,段誉的纯真,虚竹的真诚,慕容复的自负,还有其他人物不胜枚举,金庸先生全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也让我们看到金庸先生把佛教用语引用过来,是泛指在茫茫天意笼罩之下,芸芸众生他们种种的、各种各样的人生从繁华走向落寞,或者又是从落寞走向繁华的一些境界。
《天龙八部》全书虽然只是一本历史通俗小说,但是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是近代史上的一本著作了。

“天龙八部”指代的是佛教里被教化为护法神的8种神道怪物,而金庸之所以用“天龙八部”为小说命名,其本意也是用佛教中的神鬼来暗指人性的形形色色。
在《天龙八部》小说释名篇中,金庸这样解释:用佛教中的天龙八部象征小说人物,是因为这8部神道精怪虽然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
有意思的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8种神鬼间有奇妙对应:
1、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乔峰被指是“天”;
2、佛教中服侍“天”的乐神“乾达婆”是阿朱;
3、歌舞之神“紧那罗”是阿紫;
4、和“天”是死对头的“阿修罗”暗指慕容复;
5、“龙”是段誉;
6、以龙为食的“迦楼罗”是鸠摩智;
7、面目狰狞却大多和善的“夜叉”则指的是四大恶人;
8、智力较低的“摩侯罗迦”则对应虚竹。

金庸为什么要给《天龙八部》取名为天龙八部?
答:“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天众的代表,是萧峰。龙众的代表,是段誉。夜叉,经常以集体名义出现,有“夜叉八大将...

金庸为何要把小说起名为《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哪八部?
答:“天龙八部是指天众、龙众、阿修罗、乾达婆、摩呼罗迦、紧那罗、迦楼罗、夜叉,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各指一个,或是一类人,是一种象征。也有说“天龙八部”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龙八部”又...

金庸为什么要用“天龙八部”这个词?有什么寓意吗?
答:金庸先生就是根据八神不同的特性来塑造书中的人物的.天众:天神。英勇神武,有王者之风,但命运悲惨。代表人物萧峰。龙众: 龙神。出身尊贵。代表人物段誉。夜叉:鬼神,恶魔。亦好亦坏,轻灵,敏捷。代表人物四大恶人。乾达婆:香神。飘渺,变幻莫测。代表人物阿朱。阿修罗:多疑,暴躁、执拗而善妒。代...

请问小说《天龙八部》,金庸先生为什么要取名为“天龙八部”
答:是指天众,龙众,阿修罗,乾达婆,摩呼罗迦,紧那罗,迦楼罗, 夜叉,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各指一个,或是一类人。是一种象征。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

金庸为啥要起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八部是哪八部?
答:其中天众,龙众最是重要,故称之为“天龙八部”。如若了解了“天龙八部”的含义,再仔细研读《天龙八部》,就会知道金老爷子起名的用心良苦,因为主角们对应的,正是八部众们的性格与人生。八部众中的“天”指代的乃是天众和他们的首领帝释天,天众活在佛教的各层“天”中,天众福报深厚,寿命悠长,但...

“天龙八部”是指什么,金庸为何要以此为书名?
答:天龙八部是佛教中的八类护法神 其实“天龙八部”是一个佛教用语,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是佛教的八类护法神。具体如下:一是天众。天即神,《金光明经疏》中说:“外国呼神,亦名为天。”如护持佛教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大功德天、韦驼天、阎魔王等二十诸天即是。天道也是“六道...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为什么叫天龙八部???
答: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名字的来历:“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1、《天龙八部》的介绍:是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侠代表作。著于1963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部分内容曾由倪匡...

金庸为什么要用“天龙八部”这个词?有什么寓意吗?
答:天龙八部出自佛经。 八部分别为: 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喽罗,七紧那罗,八摩侯罗迦。 金庸先生就是根据八神不同的特性来塑造书中的人物的. 天众:天神。英勇神武,有王者之风,但命运悲惨。代表人物萧峰。 龙众: 龙神。出身尊贵。代表人物段誉。 夜叉:鬼神,...

金庸先生为何把小说起名为<<天龙八部>>呢?
答:释名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罗,七归那罗,八摩听罗迦。“天...

"天龙八部”的由来及其出处
答:金庸根据佛经故事写的武侠小说 “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