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这句诗出自哪儿? 龚定庵的安得树有不尽之范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的意...

作者&投稿:博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郊落花歌 龚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 ,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西郊落花歌》是龚自珍描写落花的最出色的一篇歌行。当时诗人第五次参加会考又落第无奈沉浸于金石研究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写《西郊落花歌》,尽管流露着不为世用的失落悲哀,但却格调高昂,积极奋进,在万艳飞舞的璀璨壮观中充分展示了瑰丽的生命力量和崇高的理想境界。值得称道的是: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尤其是修辞艺术手法,谱写了一阕落花的“狂想”曲。

(一)

在诗前的小序中,诗人就表明了欣赏落花,一反常调礼赞落花的态度。因而全诗一开始,先是点明了古来伤春的落花意蕴,一个“但”字就否定了前人替落花嗟叹、见落花伤情的的传统笔调。“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两句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之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调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又巧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以生命的体验,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暮春花落的季节氛围。在诗人眼中,一切客观景象都被主观虚化了,他把“春”看成了自己的好友、知己,所以才有“探春”、“送春”的行为活动。但是,这种超常的行为活动却被世人漠视、嗤笑,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这种深层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正是诗人眼见“风飘万点”的熳丽而“失色”、“神痴”的感情因素所在。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诗人驰骋想象,连用比喻、引用、炼字等修辞手法,以极度夸饰渲染的笔法,描写落花之漫天遍地、鲜艳异常的壮观。

首先,诗人连用八种生动的形象来比喻落花,新颖离奇,异彩缤呈。在诗人笔下,落花如海如潮,如昆阳之古战,如天女之胭脂,如奇龙怪凤,如琴高之鲤,如玉皇宫殿,如三十六界之青娥眉,如先生之忧患,无边无际……如此壮美的景观,如此斑斓的色彩,落花不再是哀怜身世的象征,而是富有生气的理想境界。诗人深深地为随风而逝的落花所感动:生命虽然陨落但却灿烂辉煌,青春消逝的感伤转化为崇高的赞美。诗人极尽夸饰渲染,将落花漫天飞舞、聚散缤纷得姿彩描绘得极为生动感人。

其次,诗人在璀璨的狂想之中,引用历史神话传说来丰富落花的内涵,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先引用历史上刘秀带领八千兵马与王莽四十万大军对战昆阳的激烈场面来形容落花分飞之精彩,再引用神话中的奇龙怪凤的漂泊无踪来映衬落花之飘忽不定,接着又引用传说中的琴高之鲤来质问落花飞天的无缘无故……这样,落花不仅富有新的生命内涵,而更呈现出光怪陆离、令人眩目的缤纷画面。既是巧用典故而又没有斧凿填砌的痕迹,可见诗人艺术才华之高深。

再次,诗人在盛赞落花之瑰丽时,锤炼字句,生动传神。如“齐向此地倾胭脂”一句中的“倾”字,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花飞舞的色彩和动态:犹如天女洗妆后倾洒的胭脂水粉一样艳丽夺目,赤色欲流。再如“玉皇宫中空若洗”的“空”“洗”两字,更是夸张地写出飞花点点的动人之处:犹如三十六界的仙女全部下凡幻化为落花,翩跹起舞,随风而动。炼字如此如壁龙点睛,既生动传神又自然贴切,甚得风流。

在诗歌的第三部分,诗人透过落化时聚时分的璀璨画面,展开了更深一层的想象:他引用佛教经典的总称(三藏)和维摩卷里的清词,幻想自己来到了无边无际的道教的神仙国度或者佛教的净土世界之中。此时此刻,他已经处在心醉神驰、半痴半狂的状态,最后竟发狂地希冀一年到头都有不尽之花降落人间,飘洒如雨。应该指出的是,诗人在这一部分的诗句中流露出的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是他在落第之后心情苦闷失落,沉浸于金石研究而又不愿消殒、浪费生命,从而把眼前的客观景象主观虚化的心理表现。他把个人的主观感情同客观存在的景物有机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天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

因苦闷而见落花,因见落花而痴狂,因痴狂而产生幻想,这一心理流程是诗人在失意挫折之中,苦闷失落而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矛盾激烈斗争之下产生的。他一反常态盛赞落花,实质上是对传统思想文化意识提出怀疑、挑战的表现,充分展示了这个富有才华而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疏狂之士在封建时代末期逐渐觉醒的个性意识同传统思想观念相互之间激烈的斗争。而《西郊落花歌》正是这两种思想意识相互交锋、个性意识显示优势的产物。纵观整首《西郊落花歌》,除了以上所述的各种修辞手法外,诗人还出色地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在一跌三宕、反复咏叹中畅尽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憧憬,以及对落花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所用反复、排比的手法是极为明显的。如“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两句,就是通过反复诉说,把世人的冷漠无情与自身奔放如火的热情、瑰丽崇高的理想互相对照,进而畅尽地表达了不为世用、不能施展才华的失落无奈、并体现了诗人自身狂傲不羁、不理世人的个性特点。

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把对理想的追寻、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倾注到落花上。他把落花视为知己,连用八个奇喻来盛赞落花:“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以反复、排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落花的无比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探讨、对理想的追寻而执著不悔的精神。如此复沓回环、一咏三叹,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感情,使全诗的意境随着主体感情的倾尽外露而一步一步地向外开拓和延伸,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的节奏感。

但是,这些反复咏唱并没有导致诗歌达到流利和婉的境地,反而形成了参差错落、一跌三宕的特色。诗人打破了传统歌行的铺叙展衍、四句一转韵、一气婉转的特点,而以七言、九言、十言、十三言穿插而行,时而行云流水,时而激流冲涧,在参差错落中呈现奔放不羁的力度和强劲有力的节奏美。这种参差跌宕的形式美与其奔放热情的感情特征相互结合,促使全诗的气势和意境逐步向远处深化,向高处凌升。

(三)

《西郊落花歌》因其浩瀚磅礴的气势和壮美瑰丽的景观受到读者的喜爱并欣赏。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语言音律方面。汉语是极富音乐性的语言,尤其是诗体语言,更应注重语音方面的调节,以体现诗词的音律美。《西郊落花歌》在语言音律的调配上,也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首先,诗人在诗中多次运用双声、叠韵、叠音词。双声、叠韵有助于诗词的音律美。在音感上,双声词听起来较为紧促,叠韵词则显绵长,要是能配合起来用,可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语境和乐感。而叠音词则是借助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助声音的和谐来张大语调的和谐。如诗中的“澎湃”(双声),“披靡”(叠韵),“漂泊”(双声),“漓漓”(叠音)等词,既增添了语言的音趣和美感,又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体点说,这些词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声韵和谐、声情并茂之中,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落花的美丽,而且把诗歌的意境推向异常完美的境界,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修辞效果。

其次,这首诗在押韵方面是一韵到底、一气贯注,而在诗歌的中间却有一句(“齐向此地倾胭脂。奇龙怪凤爱漂泊”)转韵:由“四支”韵(脂)转为“十药”韵(泊),到下一句(“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又转回“四支”韵(为),并由此贯注到底,结束全诗。“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王力)。这首诗的韵在回环往复、一气贯注的流程中,却有一韵反弹、奔突,如一叶扁舟逆风而行、迎浪而前,这一“变奏”的音韵使全诗呈现出一种令人奔腾激动的力量美。另一方面,由于这首诗的句式变化多端,因而语言声调的平仄对应、高低升降就显得错落有致、浑成生动,富有明快、奔放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西郊落花歌》的语言音律调配得既精丽生动,又潇洒自然,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因而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波澜起伏,听起来铿锵悦耳、荡气回肠。

(结语)

《西郊落花歌》是诗人用灵魂来表现的一阕“落花”的赞歌。龚自珍运笔有如鬼斧神工,极尽夸饰渲染之能事,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缤纷而璀璨的画面,绚丽而斑斓的色彩,展示了诗人在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挫折中,既失意苦闷而又不甘沉沦、不愿退伏的心路历程。他一反传统对落花的倾注深情、极致赞美,正是诗人对新的生命价值的追求、对个人感情的尊重的个性意识的流露。而这一切,又被艺术地、诗化地表现出来,透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倔强精神。

全诗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笔力遒劲。诗人出色地运用了多种修辞艺术手法,透过落花随风而逝、漫天飞舞的壮美景观,以新奇的艺术构思、巧妙的寓意把瑰丽的生命力量与崇高的理想相互结合起来,极写生命陨落的辉煌、生命力迸发的尽致。生命虽极辉煌而毕竟陨落,虽陨落而曾经辉煌,这就揭示了生命的瑰丽璀璨与生命的凋谢陨灭、青春的美丽与青春的易逝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规律,深深地寄托了诗人失意之中的悲哀与无奈。不过,正是因为这种深层的悲哀与无奈激发了诗人内在的傲岸不羁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以疏狂痴想之姿态向“落花”的传统意蕴即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意识发出挑战,并积极探求个体生命与人生理想的真正价值所在。正因如此,《西郊落花歌》这一阕“奇思古艳”(谭嗣同)的“落花”狂想曲,才真的是大放异彩,震撼人心。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这句诗出自哪里?~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这句诗出自:陆游的《豆叶黄》
全文如下: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 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
译文:春天总是常有风和雨,等到风雨皆过,终于放晴时,春天却也将尽了,谁还会怜惜泥沙地上那些凋落的花瓣呢?忿懑这些落花无人赏识的心情难以平息,而它的遭遇不也正和(像我这样)人世间年迈体弱的老人无人问津相同吗?
诗人: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86%E6%B8%B8/125079

《西郊落花歌》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该诗主要描写落花时的奇景,并运用了大量比喻,全诗想象丰富、譬喻奇警,并以独特的立意和独到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充满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目录1作品原文

2创作背景

3作品赏析

4作者简介
1作品原文西郊落花歌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盦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唐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既表达了诗人对佛国落花奇景的留恋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间落花景象的追求和渴望。
满意赞同接纳回答哦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这句诗出自哪 ...
答: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这句诗出自哪 ...
答: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西郊落花歌》是龚自珍描写落花的最出色的一篇歌行。当时诗人第五次参加会考又落第无奈沉浸于金石研究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写《西郊落花歌》,尽管流露着不为世用的失落悲哀,但却格调高昂,积极奋进,在万艳飞舞的璀璨壮观中充分展示了瑰丽的生命力量和崇高的理想境...

西郊落花歌赏析
答:“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既表达了诗人对佛国落花奇景的留恋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间落花景象的追求和渴望。这不是一般的即景之作。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和诗人的思想,让人轻易的从中体会到浪漫主义歌唱所包含的现实内容。这首诗第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诗人不仅把红消香断...

袁鹰的《岚山花雪》原文
答:到诗的结尾,又重重地下了两句神来之笔:“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慷慨高歌,道前人所未道,很有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意味了。……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站在周总理诗碑前,凝望着岚山花雪,吟咏着、咀嚼着总理六十年前的诗句,再联想到《...

《西郊落花诗》全诗内容是什么?
答: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中国古代诗人写落花的不胜枚举。龚自珍的落花诗是对于以往寻常意象的突破。古人写物开始还有鲜活的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花合一,那清淡古雅的一枝菊花在人脑中该是怎样的挥之不去啊。“桃之夭夭,其华灼灼。”满目灿烂的都...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
答:“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想像“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他对落花作过那么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诗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飘飞的落花。辞别京都,诗人乘马车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对着无边的落花,展开丰富的想像。官场的倾轧,沉重的氛围,窒息的人性...

龚自珍己亥杂诗忆海棠原文及赏析
答:”爱花之痴,竟至出人意表地依恋落花,在《西郊落花歌》中将落花写得比繁花更具神采,并为之忽发奇想“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足见其对海棠的确倾倒备至。自然,龚氏也能生动地状写繁花满枝的胜景,如“叱起海红(海棠之别名)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梦中...

寻找有关落花的诗句
答: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 葬花吟 【清】曹雪芹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

三百六十日的解释
答:三百六十日的解释谓一年。 唐 施肩吾 《春游乐》诗:“一年三百六十日,赏心那似春中物。”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词语分解 三百的解释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

《己亥杂诗(五)》诗前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答:诗的前两句用的抒情叙事的表达方式,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