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什么? 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原理及方程式?

作者&投稿:裴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生成砖红色沉淀。

红色的沉淀是氧化亚铜。

原理是醛基-CH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氧化性较弱的氢氧化铜氧化(其余大多数的基团都由于还原性不够而无法被氧化)。

反应需要碱性环境溶液。这是著名的Fehling反应,用来鉴别脂肪醛。要求向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中加入待测样品,混匀后加热,若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测样品中存在脂肪醛。


扩展资料

氧化亚铜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葡萄糖还原法:

将硫酸铜溶液与葡萄糖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经过滤、漂洗、烘干粉碎制得氧化亚铜产品。

电解法在铁:

制壳体内衬聚氯乙烯的电解槽中,以浇铸铜板作阳极,紫铜板作阴极,用铬酸钾作添加剂,食盐溶液作电解液;

其中含氯化钠为290~310g/L、铬酸钾为0.3~0.5g/L、温度70~90 ℃、pH8~12、电流密度1500 A/m2的条件下进行电解,生成氧化亚铜,经沉淀分离、漂洗、过滤、干燥制得氧化亚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林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亚铜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的现象是生成砖红色沉淀。

红色的沉淀是氧化亚铜。

原理是醛基-CH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氧化性较弱的氢氧化铜氧化(其余大多数的基团都由于还原性不够而无法被氧化)。反应需要碱性环境溶液。

这是著名的Fehling反应,用来鉴别脂肪醛。要求向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中加入待测样品,混匀后加热,若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测样品中存在脂肪醛。

扩展资料: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的反应即婓林反应。

1、反应物氢氧化铜必须新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其中氢氧化钠必须过量,因为氧化亚铜在酸性条件下会被还原成铜单质。

2、乙醛被氢氧化铜氧化生成乙酸和氧化亚铜,乙酸在碱性环境发生中和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

3、反应产物为乙酸钠和氧化亚铜(红色沉淀)

4、在部分高中课本中,反应的方程式中写的产物为乙酸。(高中人教版化学教材中产物为乙酸钠)

5、醛的反应中重要的是区分甲醛和其它的醛在反应中量的关系。

6、是区分糖类属于还原糖还是非还原糖的主要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菲林反应



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方程式:
CH3CHO + 2Cu(OH)2 + NaOH --(水浴加热)--> CH3COONa + 2Cu2O↓ + H2O
现象:生成砖红色物质(沉淀)

砖红色沉淀

 



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醇,乙酸,乙醛,甲酸的反应现象及原理~

1、乙醇
现象:溶液为蓝色。
原理:乙醇与新制氢氧化铜不反应。
2、乙酸
现象:氢氧化铜沉淀溶解。
原理:Cu(OH)₂ + 2CH₃COOH= Cu(CH₃COO)₂+ 2H₂O
3、乙醛
现象: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原理:CH₃CHO + 2 Cu(OH)₂= CH₃COOH + Cu₂O(沉淀) +2H₂O,醛有强氧化性。
4、甲酸
现象: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并释放二氧化碳气体。
原理:HCOOH + 2 Cu(OH)₂ =Cu₂O(沉淀) + CO₂(气体) +3H₂O

扩展资料:
理化性状:
脂肪醛可以与氢氧化铜反应,醛被氧化,氢氧化铜被还原,Cu化合价由正二降到正一,醛基中C化合价升高。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芳香醛Ar-CHO一般不能被氢氧化铜氧化,此方法可以用来区分芳香醛与脂肪醛。
化学性质:

1、合成
往硫酸铜溶液中滴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即可。这样的沉淀含有氢氧化钠杂质,可以通过事先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来避免。也可用电解法:阴极用铜,水中可加入一点电解质(如氢氧化锂)。
2、反应
潮湿的氢氧化铜缓慢地分解成氧化铜,颜色变黑。氢氧化铜在干燥时加热到185°C才会分解。氢氧化铜与氨水反应生成深蓝色的铜氨溶液,含络离子,但在稀释后重新变成氢氧化铜。该铜氨溶液称为Schweizer试剂,可以溶解纤维素。这使氢氧化铜可以用来生产人造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氢氧化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醛

楼主啊……
反应分两步: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CH3CHO + 2Cu(OH)2 + NaOH =(Δ) CH3COONa + Cu2O↓ + 3H2O
红色的沉淀是氧化亚铜。
原理是醛基-CH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氧化性较弱的Cu(OH)2氧化(其余大多数的基团都由于还原性不够而无法被氧化)。反应需要碱性环境溶液。

这是著名的Fehling反应,用来鉴别脂肪醛。要求向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中加入待测样品,混匀后加热,若产生砖红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测样品中存在脂肪醛。
Fehling试剂由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和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两部分组成(因为要求是新制的Cu(OH)2,因此Fehling试剂必须现用现配)。这也是LZ你给的方程式中出现了NaOH和CuSO4的原因。
实际上Fehling反应最常见的用途是用来检验还原性糖。

新制氢氧化铜与乙二醛反应现象
答: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会产生热,同时会产生白色的氧化物烟雾。这个反应的化学式为:2CH3CH2OH+CuO→2CH3CHO+Cu+H2O在这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为什么蓝色溶液变棕黄色
答:2Cu (OH)2 +CH3CHO --Δ--> CH3COOH +Cu2O +2H2O 实验现象: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棕黄色,最后变成红色沉淀。我认为,氢氧化钠直接参加了反应,所以将课本中的化学方程式改为下式更符合实际。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Cu2O↓+3H2O 原教材强调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是因为从溶液中新沉淀...

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为什么蓝色溶液变棕黄色
答:2Cu (OH)2 +CH3CHO --Δ--> CH3COOH +Cu2O +2H2O 实验现象: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棕黄色,最后变成红色沉淀。我认为,氢氧化钠直接参加了反应,所以将课本中的化学方程式改为下式更符合实际。CH3CHO+2Cu(OH)2+NaOH →CH3COONa+Cu2O↓+3H2O 原教材强调使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是因为从溶液中新沉淀...

新制氢氧化铜与乙醇,乙酸,乙醛,甲酸的反应现象及原理
答:原理:乙醇与新制氢氧化铜不反应。2、乙酸 现象:氢氧化铜沉淀溶解。原理:Cu(OH)₂+2CH₃COOH=Cu(CH₃COO)₂+2H₂O 3、乙醛 现象: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原理:CH₃CHO+2Cu(OH)₂=CH₃COOH+Cu₂O(沉淀)+2H₂O,醛有强氧化性。

有机物里有什么官能团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反应的条件和现象是...
答:1、含醛基:加热沸腾,有红色沉淀(Cu2O)生成 2、含羧基:混浊变澄清(酸碱中和)3、多羟基:绛蓝色溶液(生成配合物)

新制氢氧化铜与醛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答: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应用广泛,涵盖了有机合成的许多方面,包括醇的制备、中间体的合成、代谢研究以及有机催化反应等。这个反应为有机化学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用于构建复杂分子和开发新的合成方法。醇的制备:这是该反应最常见的应用之一。通过将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可以将醛还原为相应的...

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答:其次,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是一种定性鉴定实验,能够有效地鉴别和区分乙醛和其他有机化合物。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如悬浊液逐渐变成澄清溶液,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是否存在醛基。此外,这个反应还可以用于检测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其他还原性物质。第三,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在有机合成和化学生产中具有重要...

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什么?
答:例如,醛甲醛(甲醛的分子式为 CH2O)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产生醋酸根盐(乙酸根盐)和金属铜:CH2O + 2CuOH → Cu(CH3COO)2 + Cu + H2O 反应方程式中,Cu(CH3COO)2 表示醋酸根盐,Cu 表示金属铜,H2O 表示水。需要注意的是,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可能因醛的种类和反应条件而有所不同。上述...

乙醛和氢氧化铜反应
答: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生成乙酸和过氧化铜砖红色沉淀、水。反应方程式如下:CH₃CHO+2Cu(OH)₂→ CH₃COOH+Cu₂O↓+2H₂O 反应原理是新制氢氧化铜(斐林试剂)可以在加热条件下把醛氧化成羧酸。此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醛基或还原糖的存在。

醛基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现象
答:煮沸也可以,但是要看情况。如果检验的是葡萄糖中的醛基,要水浴加热,验还原糖的时候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小.水浴加热容易维持温度的恒定。新制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温度范围广泛得多 举个实验的例子(检验乙醛中的醛基):配制好新制氢氧化铜,然后加入乙醛水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