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塔的类型有那些?各有什么特点? 中国宗教建筑中塔有哪些类型?并各举一个实例?

作者&投稿:白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塔的种类非常多,以样式来区别,有:

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宝塔、瑜只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楼阁式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墓塔、板塔、角塔等。

1、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

是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印度的窣堵波很相近。主要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

其主要特点:台基与塔刹造型讲究,一个高大基座上安置一个巨大的圆形塔肚,其上竖立一根长长的塔顶。塔顶上刻有许多的圆轮,再安置华盖和仰月宝珠。

覆钵式塔,还建造了造型独特的塔门。随着藏传佛教的流行,覆钵式塔开始成为元代的主流。覆钵式塔的塔身和塔基座上雕刻的装饰较少,主要有狮子、大象等。北京地区的藏传佛塔主要用砖材建造,也有一部分用琉璃材料,外表十分美观。大多数塔表面都涂饰白灰,成为白塔。

2、密檐塔。

密檐塔是在木质结构的楼阁式塔向砖石结构的转化过程中出现的, 可以说密檐式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而来的。密檐塔最大的特点就是塔身上有层层的塔檐紧密相连,但塔檐和塔檐之间还设有佛龛,内供佛像。不过密檐塔的第一层塔身较高,除佛龛外,还辟有门窗,雕刻有花草等装饰图案。密檐塔的建塔材料大都为砖类。

密檐式石塔由塔基、佛龛式塔檐和宝瓶式塔刹所组成。北京唐代密檐式石塔的塔基非常简单,只有两层相叠的四方形石板组成,并且很矮小,很不显眼。

檐与檐之间的塔身距离很短,各层檐下都不开门窗,有的只开一个小孔。塔身为佛龛式,在龛门的两侧各雕刻一尊护法金刚力士像,在塔身外侧石壁上,镌刻着碑文题记,这是唐代石刻的一大特点。

3、亭阁式塔。

亭阁式的塔基和塔身比分与密檐式相同,塔顶部分为歇山庑殿式,顶上分为四条垂脊,并雕刻瓦垄、勾头、滴水等构件。塔檐下雕刻仿椽头、角梁等。

辽金两代类型比较丰富,不但有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花式塔,还有精幢式的石塔。在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石、木等材料混合建造。唐代砖石结构的塔几乎都是四方形,到了辽代由四方形发展到了六角形、八角形。

4、经塔。

“经”就是经文,经塔自然就是指藏经文的塔。不过,一般所说的经塔主要是指塔身雕刻经文的塔,而不是在塔身内藏经文或经书的塔,并且这种经塔多为经幢形式。在经幢的柱身上面雕刻有《陀罗尼经》或其他经文。唐代时,经幢的形体较为粗壮,装饰也很简单。宋代时,经幢的形体变得细长,装饰也变得华丽、繁复。

5、木塔。

木塔是由木质材料建造的塔。在佛教刚传入我国的东汉及其后的一段时期,中国的佛塔主要以木为材料建造,并且是印度佛塔与中国木质楼阁相结合的形式。

木塔既可以有楼阁的多样装饰与结构空灵等特征,又有塔的高耸、直立的特点,非常优美。但是木质材料最大的缺点是容易被腐蚀、容易被火焚烧,所以现存的木塔实例已不多,其中最著名、最精彩的一座是山西省应县木塔。

6、无缝塔。

无缝塔,僧死入葬,地上立一圆石作塔,没有棱、缝、层级,故称无缝塔。

7、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楼阁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种古建筑类型,早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楼阁建筑已经相当普遍。而所谓楼阁式塔则模仿楼阁的造型,将塔建成多层楼阁,内部设有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一层外部设塔门和塔窗,相邻两层之间外部设腰檐,有的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

楼阁式塔是中国塔的发展主流,多见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方相对少些。在中国最早的楼阁式塔是洛阳白马寺中所建的四方形楼阁式塔。楼阁式塔可供奉佛像,并可供僧人等登临之用。有的楼阁式塔还兼有军事瞭望的功用,如北京良乡的昊天塔。建筑材料有木材或石砖,有的塔表面装饰有石刻或琉璃。

在砖石砌成的楼阁式的基础上,在塔身外面贴以琉璃砖,建造成新颖别致的楼阁式琉璃塔。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宝塔,是中印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古塔建筑多种多样,从外形上看,由最早的方形发展成了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多种形状。从建塔的材料分,有木塔、砖塔、石塔、铁塔、铜塔、琉璃塔,甚至还有金塔、银塔、珍珠塔。中国宝塔的层数一般是单数,通常有五层到十三层。

中国的古塔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 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 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层的楼阁。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一致的。在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等。
2. 密檐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有的密檐式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即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富丽的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
3. 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塔身的外表就象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采用作为墓塔。
4. 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象一个巨大的花束,它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
5. 覆钵式塔:是印度古老的传统佛塔形制,在中国很早就开始建造了,主要流行于元代以后。它的塔身部分是一个平面呈圆形的覆钵体,上面安置着高大的塔刹,下面有须弥座承托着。这种塔由于被西藏的藏传佛教使用较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作"喇嘛塔"。又因为它的形状很像一个瓶子,还被人们俗称为"宝瓶式塔"。
6. 金刚宝座式塔:这种名称是针对它的自身组合情况而言的,而具体形制则是多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下面有一个高大的基座,座上建有五塔,位于中间的一塔比较高大,而位于四角的四塔相对比较矮小。基座上五塔的形制并没有一定的规定,有的是密檐式的,有的则是覆钵式的。这种塔是供奉佛教中密教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宝塔,在中国流行于明朝以后。
7. 过街塔和塔门:过街塔是修建在街道中或大路上的塔,下有门洞可以使车马行人通过;塔门就是把塔的下部修成门洞的形式,一般只容行人经过,不行车马。这两种塔都是在元朝开始出现的,所以门洞上所建的塔一般都是覆钵式的,有的是一塔,有的则是三塔并列或五塔并列式。门洞上的塔就是佛祖的象征,那么凡是从塔下门洞经过的人,就算是向佛进行了一次顶礼膜拜。这就是建造过街塔和塔门的意义所在。 除了以上列举的七类古塔之外,在中国古代还有不少并不常见的古塔形制,如在亭阁式塔顶上分建九座小塔的九顶塔;类似于汉民族传统门阙建筑形式的阙式塔;形似圆筒状的圆筒塔;以及钟形塔、球形塔、经幢式塔等等,一般多见于埋葬高僧遗骨的墓塔。还有一种藏传佛教寺院中流行的高台式列塔,即在一座长方形的高台之上建有五座或八座大小相等的覆钵式塔。另外,还有一些将两种或三种塔形组合在一起的形制,如把楼阁式塔安置在覆钵塔的上面,或者把覆钵式塔与密檐式、楼阁式组合为一体,或者在方形、多边形的亭阁上面加覆钵体与多重相轮等(即亭阁式覆钵塔,俗称阿育王塔),这样以来使古塔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样了。

按功能分六类,分为六类,一是佛塔,主要用来供佛,如千佛塔。二是用来放骨灰,如少林寺的塔林。三是用来做标志的,如灯塔。四是用作记念意义的,如滕王阁。五是用来镇妖的,如雷峰塔。六是广播电视塔,如东方明珠塔。

中国古代塔有哪几种形式?举例说明~

1、以样式来区别,有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等。
2、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
3、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4、以塔排列位置的样态来区别,有孤立式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等。
部分形式的塔介绍:
1、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与印度的窣堵波很相近。主要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
其主要特点:台基与塔刹造型讲究,一个高大基座上安置一个巨大的圆形塔肚,其上竖立一根长长的塔顶。塔顶上刻有许多的圆轮,再安置华盖和仰月宝珠。
2、铜是金属中便于铸造、装饰的材料,所造之塔漂亮美观,但价值较贵,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不多。保存下来的有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铜塔、峨眉山上的华严铜塔、桂林铜塔、天宁寺宝塔等。

3、琉璃,是一种矿物质材料。半透明体,把它涂在陶质(坩子土)制成的筒瓦、板瓦、脊鲁等构件表面,然后放至陶窑内用火烧成一层细密的彩色釉,使之成为一体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结实、坚硬、美观的优点,是中国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筑构件材料。
4、舍利塔,是存放佛祖释迦牟尼或后世高僧舍利子的塔,一种是存放舍利子和经书的塔,礼拜舍利宝塔是人们表达对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中国最大的舍利塔是五代时期建造的栖霞寺舍利塔。
5、金刚宝座塔是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现存年代最早的金刚宝座塔为印度菩提伽耶佛塔。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塔

佛教 的天宁寺塔 妙应寺白塔 慈寿寺塔
喇嘛教 北京 白塔庵塔
伊斯兰教 艾提尕尔清真大寺
道教 白云观


纯手工 望采纳

塔的古称古代称塔做什么?
答:在中国古代,塔的古称是“浮屠”或“浮图”。这些名称在佛教文献中常见,原指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后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逐渐发展出各种建筑形式和风格。塔的平面形状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常见的有3、5、7、9、11、13、15、17层等。从建筑材料上看,有木塔、砖塔、砖木结构的,...

中国古代的塔一般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能抗多少年不倒?
答:由于中国早期建筑材料简单,一直延续七千多年,建筑材料一直没有发展,始终用所谓“秦砖汉瓦”,也就是土、木、砖、石,极少用金属。就是用这些材料建成无数的各种式样的宏大建筑,这足以说明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古代的建筑是运用土、木、砖、石四种基本的材料,而在大西北地区则用土建塔,至今还保留...

中国每个地方都有塔,古人建塔有什么用呢?
答:第三类是灯塔,如泉州东西塔、石狮姑嫂塔;四类是纪念性的,比如王腾馆。这座塔最初产于印度,是一座佛教建筑。该塔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原有的建筑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建筑类型。古代塔的作用 古塔在用途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变化,超越了简单宝塔的局限。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为什么要建塔,塔是用来干什么的?
答:所谓塔林便是得道高僧圆寂后的墓园,每僧筑一小塔(谓僧塔),便形成了塔林,在中国用作墓塔者,多为覆钵式塔、经幢式塔、密檐式塔等形制,体量一般较小,很少有高耸入云者。塔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崇拜物而存在,佛教谓之佛塔。宋以前的寺院均将塔作为整个建筑组群的核心,在塔中供奉佛舍利或者佛教...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
答:2、千寻塔 千寻塔位于云南大理县城西北崇圣寺内,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3、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

古代村上有塔一样建筑是什么
答:过街塔下的座子也比较上面的塔高大的多。塔的基座部分的大大发展,与中国古建筑传统中一贯重视台基的作用,有着你切的关系。它不仅保证了上层建筑物的坚固稳定,而且也收到艺术上庄严雄伟的效果。 3.塔身 塔身是古塔结构的主体。由于塔的建筑类型不同,塔身的形式也各异。各种不同类型的塔,就是按照塔身的形制来...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
答:我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分别是分别是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和杭州的湖心亭。亭台楼阁多与文人墨客相联系,四大名亭自然也不免俗,熟悉的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其他各亭也都有出处,各自深受古今文人喜欢。塔是古代建筑的精华所在,无一不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

中国古代塔有那些↖
答:塔称古代汉族建筑之精品,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中国有很多古塔,但最著名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千寻塔、释迦塔、飞虹塔。不管从塔的设计,要求方面,都属于世界一流建筑,是值得观赏的建筑景观。

中国古代塔的内部有哪些构造?
答:中国的塔是以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是用比较简单的材料建成的。其构造方式通过先人们的摸索总结,逐步地达到坚固耐久的状态。木塔的结构当然也是模仿木构房屋与木构楼阁,均是梁柱结构体系,木柱、木梁纵横交叉,逐层又叠起,结构稳妥,符合力学的原理,可以抗风、抗震、抗击自然界对塔的副作用。砖塔木梁、木楼板...

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代表作?
答:1、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 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 3、慈禧太后的寝宫——颐和园 4、道教宫殿式建筑——永乐宫 5、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秦始皇陵 6、唐陵中的杰作——乾陵 7、天下第一桥——赵州桥 8、天下绝景——黄鹤楼 9、江南名楼——岳阳楼 10、中国第一塔——嵩岳寺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