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背景简介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获批名单

作者&投稿:宗政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的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于2012年6月25日在北京揭牌成立,中心由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与行业院所及企业共同筹建,将主要为我国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
2007年,以“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研究”为试点,教育部、财政部对北京交通大学启动实施了“跃升计划”,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的路子,这也是“2011计划”的前期探索。为了解决轨道交通发展最急需、最紧迫的任务——轨道交通安全,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同单位重点参与,共同组建了“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运营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识别、移动装备安全保障提升等三大任务。协同中心的建立将解决长期以来轨道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力量分散、效率不高、产学研脱节等问题,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中心成立后将首先针对高速铁路的运营进行技术创新,并遴选出列控系统、高速列车、行车环境等相关的三个主要先行先试创新方向。其中,在列控系统方面,将满足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用性的需求;高速列车方面,主要研究高速列车基础理论、高速列车技术标准、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等;行车环境方面,主要研究列车在不同线路及自然环境条件下车辆气动力诱发灾害的演化机理、评判准则,优化气动结构,实现流动控制。
据了解,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和之前成立的全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都是教育部“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重要项目,该计划旨在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据了解,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措施。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共同发挥多年来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实质性贡献,北京交通大学及中南大学针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确立“定位国家战略急需,瞄准国际一流”的协同创新目标,经过多轮磋商,最终就建立“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达成一致意见。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介绍~

北京交通大学独立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中心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将主要为我国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目前,中心主任由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余祖俊担任。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的“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它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推进高校八个方面的机制体制改革,通过任务牵引和中心建设推动转变高校创新发展方式,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冲击世界一流的新实力,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公示》 ,具体名单如下: 序号 中心名称 主要协同单位 类别 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前沿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 3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行业 4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行业 5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前沿 6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区域 7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行业 8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前沿 9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文化 10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行业 11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区域 12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区域 13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区域 14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前沿 牵头申报高校名单 :(初审名单共35家,答辩通过17家,最终认定通过14家(即上表名单)。此次答辩未能通过的协同创新中心下次认定申报时可不占用牵头高校或地方推荐指标,不参加专家初审,直接进入会议答辩环节。) 中心名称牵头申报高校答辩结果认定结果(最终通过)一、面向科学前沿类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通过通过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 通过通过人工微结构与量子调控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 通过通过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 通过通过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二、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类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 通过通过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 通过未通过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 通过通过三、面向行业产业类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 通过通过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通过未通过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过通过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通过通过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同济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 通过通过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通过未通过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 江南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四、面向区域发展类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 通过通过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 通过通过广东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辽宁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东北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 通过通过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 通过通过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未通过未通过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中心简介
答:该中心总体目标以轨道交通安全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为保障,突破大学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活力,转变大学创新方式,提升大学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聚集一批轨道交通安全世界一流人才,建设...

北京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研究院成立
答:12月18日,为提质增效建设智慧地铁,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协同创新研究院”)今天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初期打造五大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协同创新轨道交通研究院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京投公司”)牵头,联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

江苏城轨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在苏州揭牌成立
答:江苏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由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和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建立,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办。中心由缪昌文、陈湘生两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中心将按照“国家急需、国内一流”的要求,面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

北交大保研一般是什么学校
答: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与...

北京交通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http://jwc.bjtu.edu.cn/
答: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简介
答:学校在“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首批14个国家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致力于智慧交通领域的卓越发展,已成功完成“双一流”建设的首轮任务,其智慧交通学科领域的成果赢得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赞誉。威海校区,由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北京交通大学共同构建,旨在满足区域教育需求,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广州轨道交通智造与运维协同创新平台正式成立
答: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和中国标准,逐步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主导发展的轨道交通交通技术链和产业链。实现我国智慧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和有序发展。会议下午,“轨道交通产学研协同创新论坛”与“非暴露北斗时空与空天地一体化论坛”同时开展,为破解制约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我国智慧轨道...

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专业考研分享?
答: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专业考研分享? 院校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首批“...

北交大不是自主划线的,是不是过了国家线就能进入复试?
答: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首轮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建设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办学特色 历经双甲子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

北京交大威海校区属于公办还是民办
答:北京交大威海校区属于公办,具体如下: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我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北京校区位于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