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状的岩层图像特征 学习任务岩层产状、出露特征及厚度

作者&投稿:左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水平岩层

倾角小于5°的岩层是水平岩层或近水平岩层,它们在遥感图像上呈现某些特有的影像和地形地貌特征。在平坦地区,由于地形剥蚀,切割轻微,地表通常只出露最上部的层系,因而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水系、影纹等影像特征都显得单一而均匀;在地形遭受强烈切割的地区,下伏岩层被剥露,较新的岩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而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不同色调或微地貌条带围绕山体或山梁呈封闭的同心环状、贝壳状、花边状等影纹图案(图版43)。差异风化结果,形成阶梯状地形,方山、桌状山、平顶山发育,深切的河谷,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

水平岩层的影像特征有时与人工梯田或经剥蚀的褶皱构造的影像特征相似,解译时应注意区别。

(二)直立岩层

是倾角大于80。的直立或近于直立的岩层,遥感图像上的特征是不同色调或微地貌组成平行的直线状或弧线状条带,这些条带不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可以穿越沟谷、山系,沿着它自身的走向延伸(图版44)。坚硬的直立岩层常形成两坡对称的平直的山脊或脊垅状地形;而软弱岩层则形成平直的槽沟洼地,两者组合成“肋状”地形。直立岩层可以直接根据其出露宽度确定其厚度。

(三)倾斜岩层与单斜构造

倾角在5°—80°之间的岩层,为倾斜岩层,它是最常见的岩层形态。由于产状、地形切割程度不同,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图形特征。在地势平坦地区,因未受侵蚀切割或切割很微弱,倾斜岩层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出与直立岩层相似的影像特征。很难判断它的倾向和倾角;在地表遭受强烈切割的地区,倾斜岩层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由不同色调或微地貌条带组成的一系列平行折线状、锯齿状、弧线状等影像特征(图版45)。

单斜构造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也大致相同的一套倾斜岩层,根据其倾角陡缓和坚硬程度不同,倾斜岩层常常形成单面山、猪背岭等地形。缓倾斜或中等倾斜的坚硬岩层常顺着地形的坡向裸露在山坡表面上形成单面山地形,单面山地形发育区在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到山脊互相平行且延伸很远,两侧不对称山脊,顺岩层的倾斜方向形成缓坡是顺向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方向形成陡坡,称逆向坡。单面山地区的河流常沿岩层走向发育,河流两侧的支流或冲沟的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别,(图8-1)。顺向坡上支流长而稀疏,次级冲沟较少,而逆向坡上支流短而密,且沿着岩层层理方向发育有密集的次级冲沟。

当陡倾的单斜岩层软硬相间且软岩层厚度较大时,能形成假单面山地形,即硬岩层组成山脊和陡而窄的顺向坡,软岩层组成宽而缓的逆向坡。此外,在陡倾斜岩层区,中等角度和低角度的断层面受侵蚀切割后亦很像平缓的倾向坡。因此,在褶皱强烈和断层发育的地区,利用单面山地形判断岩层产状时应注意区别真假顺向坡,以免造成错误(参阅第五章最后一节)。

图8-1 倾斜岩层顺向坡及递向坡上水系的差异



不同产状岩层影像特征~

1.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或近水平的岩层一般指倾角小于 5°的岩层。这类岩层的倾向和倾角肉眼难以识别,需借助立体测图仪系统量测其产状。
水平岩层的影像特征,与地形切割有关,在平坦地区,由于地形切割不深,图像上只能反映水平岩层顶部特征,因而在遥感图像上它的影像特征都显得单一而均匀。在地形遭受强烈切割的地区,较新的岩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而较老岩层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所以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岩层界线围绕山体或山梁呈封闭的同心环状、椭圆状、贝壳状、花边状等影纹图案 ( 图 8-1,图 8-2) 。在遭受强烈切割的断块山地区,水平岩层常常形成峡谷、方山景观 ( 图 8-3) ,由软硬相间岩层组成的山岳、山坡往往形成阶梯状地形。

图 8-1 水平岩层影像图案 ( 上部为平面影像,下部为立体影像)


图 8-2 水平岩层影像


图 8-3 水平岩层和单斜层的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的影像特征有时与人工梯田或经剥蚀的褶皱构造的影像特征相似,解译时应注意区别。
2. 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是指倾角在 5° ~80°之间的岩层。它是最常见的岩层形态。在地势平坦、地形切割微弱地区,倾斜岩层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出与直立岩层相似的影像特征,很难判断它的倾向和倾角,易误认为直立岩层。在地表遭受强烈切割的地区,据岩层的倾向、倾角与地形的坡度关系,倾斜岩层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一系列平行折线状、锯齿状、弧线状等影像特征。
单斜构造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也大致相同的一套倾斜岩层。单斜构造实质上是大面积倾斜岩层在一定范围内走向稳定、向同一方向倾斜所形成的构造类型。虽然单斜构造不属于独立的构造类型,但其对遥感影像的构造解译具有重要的作用。褶皱、断裂、不整合等很多构造形迹的确定,往往需要从分析岩层的层态入手。单斜岩层常形成单面山、猪背岭等地貌 ( 图 8-3) 。
缓倾斜或中等倾斜的坚硬岩层常顺着地形的坡向裸露在山坡表面上,形成单面山地形。单面山地形发育区在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到山脊互相平行且延伸很远,两侧不对称山脊。顺岩层的倾斜方向形成缓坡,称顺向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方向形成陡坡,称逆向坡。单面山地区的河流常沿岩层走向发育,河流两侧的支流或冲沟的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别,顺向坡上支流长而稀疏,次级冲沟较少,而逆向坡上支流短而密 ( 图 8-4) 。猪背岭是由陡倾的单斜岩层所形成的地形,山脊两侧坡度都比较陡,不易分出顺向坡和逆向坡,因此也不易确定岩层的产状。有些陡倾斜的单斜岩层是由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且软岩层厚度较大,能形成假单面山地形,即硬岩层组成山脊和顺向坡,软岩层组成逆向坡,此时,陡坡指示岩层倾斜方向 ( 图 8-5) 。利用单面山地形判断岩层产状时应注意区别真、假单面山,以免造成误判。

图 8-4 单面山顺向坡 ( B) 及逆向坡 ( A) 上水系差异


图 8-5 假单面山地形( 陡坡为岩层倾斜方向)

单面山和岩层三角面一样可成为判断岩层产状的主要标志。尤其在卫星影像上,判断岩层产状的主要标志是单面山地形,以山脊到两侧沟底的宽度为依据,宽度大的一侧为顺向坡,代表岩层的倾斜方向。
3. 直立岩层
直立或近于直立的岩层一般是指倾角大于 80°的岩层。在遥感影像上,其特征是不同色调或微地貌组成平行的条带,这些条带不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可以穿越沟谷、山系,沿着它自身的走向延伸 ( 图 8-6) 。当直立岩层走向发生变化时,图像特征为平行的弧形条带。坚硬的直立岩层常形成平直的山脊或脊垄状地形,而软弱岩层则形成平直的槽沟洼地( 图 8-7) 。

图 8-6 直立岩层


图 8-7 直立岩层形成的脊垄状地形

一、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系指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方向,即地壳中岩层的产出状态。通常有水平、倾斜、直立、倒转、原始倾斜等几种产状。
(一)水平产状
水平产状系指岩层面与水平面近于平行的一种产状,具有这一特性的岩层称水平岩层。一般在沉积盆地中心部分或其他比较稳定的沉积条件下,岩层的原始状态是近水平的,如果这种岩层在成岩期及成岩期后受构造运动比较轻微,或只受到较均匀的升降运动,从而保持原始沉积时的水平(或近水平)状态,便形成水平岩层。
(二)倾斜产状
倾斜产状系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定的交角,这种产状的岩层称倾斜岩层。它是水平岩层受地壳运动影响产生变化的结果。
(三)直立产状
直立产状系指岩层层面与地面(水平面)呈近90°交角,这种产状的岩层称直立岩层。直立岩层或倾斜很陡的岩层,大都发育在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
(四)倒转产状
强烈的构造运动还可以使直立状态的岩层发生翻倒,从而改变岩层的正常层序,在空间上形成老岩层在上面,新岩层在下面的状态,这种产状的岩层称为倒转岩层。倒转岩层的产状可以是倾斜的,也可以是水平的。如倒转褶皱的倒转翼和平卧褶皱的倒转翼就是呈倾斜和水平状态的倒转岩层。必须指出,通常所说的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系指呈正常状态的岩层产状而言,不包括倒转后呈水平或倾斜状态的岩层。
(五)原始倾斜岩层
在研究岩层产状时要注意原始倾斜岩层。岩层的原始产状并不都是水平的,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称原始倾斜岩层。原始倾斜岩层不是由水平岩层受构造变位产生的,而是在沉积过程中,受原始地形的影响形成的。在广阔而平坦的沉积盆地(如海洋、湖泊)中,一层层堆积起来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大都是水平或近水平的。但在盆地边缘、岛屿或水下隆起的周围、河流入口或海沟处的地形都有一定起伏,其上堆积物的产状也随着出现倾斜,残积、坡积、冰川和风的堆积层、生物礁及周围的沉积岩层或火山锥、火山碎屑熔岩等产状,都可呈一定倾斜状态,这种倾斜是沉积时形成的,统称原始倾斜岩层。它的特点是分布面积较小,与古地貌直接有关。原始倾斜岩层对分析古地理和古构造及寻找近海地带的沉积矿产、潜山及生物礁油气藏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平岩层
岩层层面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都基本相同,这一状态的岩层称水平岩层。人们通常将倾角为5°~10°以下的岩层统称为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在许多构造盆地中常有出露,如中国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白垩系地层(图2-17),美国西部著名的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就可见层层叠叠的水平岩层(图2-18)。

图2-17 四川盆地水平岩层素描图

(据徐开礼等,1989)

图2-18 科罗拉多大峡谷水平岩层景象

(一)水平岩层露头形态及特征
所谓露头就是岩层天然或人工挖掘露出地表部分。实际工作中,常将出露岩层(主要是岩层界线的出露情况)勾绘在平面图上所呈现的形态,称为岩层的露头形态。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比较简单。在正常情况下,时代较新的岩层总是叠置在时代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面平坦时,地表仅有最新岩层的出露,其他岩层均隐伏于地下(图2-19);当地面起伏时,水平岩层露头形态具有以下特征:

图2-19 切割轻微时,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

(1)时代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岩层上(上新下老)。若地形切割轻微,较老地层就难于裸露。但像科罗拉多大峡谷那样,河谷深切,各种时代地层(寒武-白垩系)都在陡崖得以出露,而构成层层叠叠的壮观景象。新岩层在山顶,老岩层在谷底出露,这一结论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简单,但在1828年英国工程师(石匠)威廉·史密斯(Williams Smith)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这一规律却是十分难得的。这一规律被后人命名为地层沉积律。
(2)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岩层出露线(岩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在地形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图2-20),在河谷、冲沟中的岩层出露界线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形成“V”字形,“V”字形的尖端指向上游;在山坡和山顶上,岩层的露头的分布呈孤岛状、不规则的同心状。

图2-20 水平岩层的出露分布特征

(据徐开礼等,1989)
(二)水平岩层厚度和露头宽度
(1)水平岩层厚度:岩层顶面至底面之间的标高差。
(2)水平岩层露头宽度:地面上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图2-21)。它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坡度不变时,岩层厚度愈大露头愈宽,厚度越小露头越窄。当厚度相同时,坡度愈缓露头愈宽,坡度愈陡露头愈窄。陡崖处因岩层顶、底界线的水平投影重合为一条线,故露头宽度为零。

图2-21 水平岩层厚度和露头宽度图

三、倾斜岩层
具有倾斜产状的岩层称为倾斜岩层。它是野外最常见的地质现象。倾斜岩层可以是地壳不均匀抬升或下降引起的区域性倾斜,也可是某种地质构造的一部分,如褶皱构造的一翼,抑或断裂构造的一盘(图2-22)。如果一地区的岩层都以同一倾角同一方向倾斜,则称为单斜构造。

图2-22 倾斜岩层的露头实景

(一)倾斜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是以岩层面在三度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岩层面产状要素包括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值得指出的是,野外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的界面,都用产状要素确定其空间状态。
(1)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层走向(图2-23之AOB)。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角,二者相差180°。
(2)倾向: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并指向层面向下倾斜的那个方向为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图2-23之OD)。在岩层面上凡是与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倾斜方向称为视倾向或假倾向。
(3)倾角:岩层倾斜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岩层的倾角,又称真倾角(图2-23之α)。真倾角只有唯一一个。视倾斜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称视倾角或假倾角。假倾角有无数个,真倾角永远大于视倾角。

图2-23 岩层产状要素

AOB—走向线;OD—倾斜线;OD′—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箭头方向为倾向;α—倾角
真、假(视)倾角的关系如图2-24所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tanβ=tanα·cosω

图2-24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

α—真倾角;β、β′—视倾角;
ω—真倾向与视倾向之间的夹角
上述关系式表明,当ω=0°时,cosω=1,则tanβ=tanα,β=α,即垂直岩层走向剖面上出现的岩层倾角为真倾角;当ω≠0°时,cosω<1,则tanβ<tanα,β<α,即斜交岩层走向剖面上出现的岩层倾角为岩层视倾角,它一定小于真倾角;当ω=90°时,cosω=0,则β=0°,即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的岩层视倾角等于0°(这一点在野外“走马观花”一般观察时或遇陡壁时,对“水平岩层”要审时度势)。
(二)产状要素测定和表示方法
1.产状要素测定
测量产状要素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只有掌握岩(矿)层在各个地段的产状变化,才可能正确认识区内的地质构造特征。测定岩层产状要素,可以在野外直接测量,也可利用其他间接方式测定。
(1)直接测量: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层面上测量其倾向、倾角,测量时要注意选择有代表性又便于施测的层面。值得指出的是,在坑道内常见岩层下层面,这时测量其倾向,罗盘的长臂指向与岩层倾向相反,读数要读指针绑了铜丝端方向的数据。
(2)间接测定:在不能直接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的地方,如大比例地形图上可间接测量(间接测量产状的方法详见附篇)。
2.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1)方位角表示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野外记录、地质报告以及剖面素描中,将方位角分为360°,以正北方为0°(360°),通常只记倾向和倾角,如岩层倾向215°,倾角30°,记为215°∠30°。
(2)象限表示法:这种方法在论文撰写时常用,以北和南的方向作为0°,一般测记走向、倾角和倾向。如N35°E/40°SE,即走向北偏东35°,倾角40°,倾向南东。值得指出的是,地质工作者习惯将南北方向作为定位标准,这与地理工作者的习惯是不同的,如方位角300°或45°,地质工作者称为北西方向或北东方向,而地理工作者称为西北方向或东北方向。
(3)符号表示法:如图2-25所示。

图2-25 不同产状的标示符号

A—水平岩层产状,表示倾角接近0°;B—倾斜岩层产状,长线示走向,短线示倾向,数字为倾角;
C—直立岩层产状,长线示走向,箭头指向新岩层一侧;D—倒转岩层产状,长线段表示岩层走向,箭头所指为倒转后倾向,数字为倾角
上述符号要按测量的产状数据,认真标绘在地质图上相应的位置,不能视为一般记号随意标记。
在野外测量岩层产状,通常是测量其倾向、倾角。在野外测剖面,如果剖面线与走向线斜交时,切记:剖面图上只能画视倾角(标示的产状是真倾向、真倾角)。其换算方式除公式计算外,也可查表或用极射赤平投影法以及GeoTools.exe(地信网)求得。查表法最简便,野外记录簿内附有“倾角换算表”,该表是根据上述关系式编制而成。如在野外用罗盘测得岩层倾角为60°,并已知岩层走向与剖面间夹角为70°,在换算表中查得与之对应的视倾角为57°。
(三)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形态
岩层的露头形态取决于地形、岩层产状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水平岩层的露头界线在地质平面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图2-20,图2-26之Ⅰ);直立岩层露头界线在地质图上是沿走向呈直线延伸,不随地形等高线弯曲而弯曲(图2-26之Ⅱ);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则较复杂(图2-26之Ⅲ)。当地面平坦时,产状稳定的倾斜岩层其界线呈直线延伸,岩层露头呈直线条带状分布,其延伸方向即岩层走向。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形态。当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及坡度不同时,“V”字形形态也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人们将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现分述如下:

图2-26 水平岩层(Ⅰ)、直立岩层(Ⅱ)、倾斜岩层(Ⅲ)的露头形态(A)及平面图(B)上的表现

(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图2-27),但岩层界线弯曲程度比等高线的弯曲程度小;简称“相反-相同”。

图2-27 倾斜岩层露头形态之一

(2)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图2-28);简称“相同-相反”。

图2-28 倾斜岩层露头形态之二

(3)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图2-29),但岩层界线弯曲程度比等高线的弯曲程度大;简称“相同-相同”。

图2-29 倾斜岩层露头形态之三

“V”字形法则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可以指导我们观测地质构造或填绘、分析地质图。
在应用时,需注意两点。其一,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上,“V”字形法则表现明显,有很大的实用意义,但在小比例尺图上,由于地形起伏对地质界线的影响不明显,其“V”字形法则的实用意义不大。其二,当地质体界面走向与山脊、沟谷延伸方向呈大角度相交时,“V”字形法则表现明显。如果地质体界面走向与山脊、沟谷方向近于平行时,则表现不明显,并为一直线(图2-30)。
上述规律常运用于各类倾斜界面(如地层分界线、不整合界线、断层线及矿层等界线)的连接和制图中。而在对岩相分界线、侵入接触界线、变化的矿脉界线的连接和褶皱的制图时,由于这些地质界面常常变化较大,就绝不能硬套上述规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航片、遥感图像等,在野外实地勾绘。

图2-30 倾斜岩层顺沟谷的露头形态

(四)倾斜岩层露头宽度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和岩层产状有关。
(1)当地面平坦且岩层倾角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厚者宽,薄者窄(图2-31A)。
(2)当地面平坦和岩层厚度不变时,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倾角的变化。一般岩层倾角越小,岩层露头宽度越宽。岩层倾角越大,岩层露头宽度越窄;当岩层直立时,露头宽度等于岩层厚度(图2-31B)。
(3)当地面坡度和岩层厚度不变时,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角时,倾角越小,露头宽度越宽;倾角越大,露头宽度越窄。当坡向与倾向相反且坡向与倾向垂直时,露头宽度最小。

图2-31 岩层露头宽度与厚度、倾角的关系

(4)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一般是地面坡度缓,岩层露头就宽,坡度陡,露头就窄(图2-32A、B);岩层出露在陡崖峭壁上,则岩层顶、底面的界线在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成一条线,造成在平面上岩层“尖灭”的假象(图2-32C)。

图2-32 露头宽度与坡度的关系

(5)当岩层面与倾斜地面近垂直时,这时露头宽度小于岩层厚度(图2-33A);当岩层厚度不变时,若岩层面与地面间的夹角(指相交锐夹角)由小变大,则露头宽度由宽变窄(图2-33)。

图2-33 露头宽度与岩层倾角和地面坡度之间的关系

值得说明的是,在野外影响岩层露头宽度的上述各种因素是变化的且相互约束,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五)倾斜岩层的厚度
岩(矿)层厚度数据是计算矿产储量、分析沉积环境、推断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参数之一。
1.真厚度、铅直厚度和假(视)厚度
(1)真厚度(h):岩层顶面到底面的垂直距离(即顶、底面间的法线距离),简称厚度(图2-34)。
(2)铅直厚度(H):岩层顶面到底面的铅直距离。同一岩层在不同方向上的铅直剖面出现的铅直厚度都相等(图2-34)。
(3)假(视)厚度(h′):指在不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图2-35)。产状稳定且顶、底面相平行的岩层,其真厚度、铅直厚度都只有一个,而假(视)厚度有无数个(即随剖面方向不同而变化)。

图2-34 真厚度、铅直厚度和视厚度


图2-35 测算倾斜岩层厚度立体图

2.三种厚度的关系与计算
(1)真厚度与铅直厚度的关系可在图2-34中垂直岩层走向剖面上求得:
h=H·cosα
(2)假(视)厚度与铅直厚度得关系可在图2-34中不垂直岩层走向剖面上求得:
h′=H·cosβ
(3)真厚度与视厚度关系:
h=h′·cosα/cosβ
由于β总是小于α,故h<h′,即真厚度总是小于视厚度。
岩层厚度可在野外直接测得,但因受条件限制,也常采用地质剖面法测得有关数据后再计算出岩层的厚度。通过野外的实测剖面,可以取得的数据有:导线上岩层顶、底界线间的斜长(L),导线上地面的坡度角(β),岩层倾角(α),岩层倾向与剖面方向间夹角(ω)或岩层走向与剖面间夹角(γ)等。将这些数据代入下列公式计算岩层得真厚度(h)和铅直厚度(H):
h=L(sinα·sinβ·sinγ±cosα·sinβ)
H=L(tanα·cosβ·sinγ±sinβ)
式中的“±”号视情况而定,当地面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用“+”号;当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时用“-”号。计算中出现负值时,取其绝对值。
在地质图上直接用做图法或利用赤平投影方法来求,其方法详见附篇和附录。
四、直立岩层出露特征及厚度
(一)直立岩层出露形态
层面呈直立产状的岩层称为直立岩层。当岩层走向稳定不变时,其露头形态在平面图上呈直线延伸。
(二)直立岩层露头宽度及厚度
因直立岩层露头形态不受地形影响,其露头宽度等于岩层厚度。因此,厚度愈大,露头愈宽;厚度愈小,露头愈窄(图2-36)。

图2-36 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直立岩层的厚度,在野外用卷尺测量其顶、底界线间的水平距离即得;亦可在地质图上量取顶、底界线间的垂直距离,按比例尺换算出实际长度求得。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答:它与地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的概念是不同的。 岩浆岩的相 (facies) 是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相基本上是按岩体产状、分布及岩石特征进行划分的。 火山岩与侵入岩在产状及相的特征及划分上是不同的,现分述如下。 (一) 火山岩的产状及相 1. 火山岩的产状 火山岩...

什么是岩层的产状要素?其如何测定,怎样表达?
答:产状是岩层在空间的布置,反映岩层倾斜在空间的走向延伸和倾向的方位及倾角,包括三个要素,即走向、倾向和倾角。测定岩石的产状,是野外判断地质构造的一项基本工作,可通过罗盘仪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定。测定时,将罗盘仪的长面紧贴层面,并调整至水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石的方向...

学习任务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的识别与分析
答:层理系指岩层的成层性质或沉积岩层的成层构造现象。 沉积岩中最普遍的原生构造,是由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示出来的成层构造。层理按其形态的不同分三种常见类型,即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图2-2)。对同一种类型的层理可按厚度分为:巨层(>100cm)、巨厚层(50~100cm...

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如何表示?
答: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1、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205∠65,即倾向为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295°或115°。2、象限角表示法。一般...

岩层的产状、岩性是什么?并分析其是怎样形成的?
答: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方位角表示法和象限角表示法。岩石根据形成原因可以分为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根据岩浆成分和冷却凝固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火成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的。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压密和胶结...

描述一下这张图的地层特征和分布态势及其接触关系。
答:在地质图上主要看图标中的倾角。 2、底层特征和分布特征,主要看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背斜:地质图上,中间岩层老,两边岩层新,呈对称分布。但对某些斜歪褶皱,两边底层不一定等厚,但是两边都有相同时代的岩层分布。 向斜反之。 断层:根据断层面的产状,端盘移动方向,来判断正、...

倾斜岩层、产状测定及“V”字形法则
答:单斜岩层可以是某种构造的一部分,如为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图2-19),也可以是地壳不均匀升降引起的区域性倾斜。如一个地区内的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也大致相同,则称为单斜层或单斜构造。观测岩层产状及其出露分布特征,是野外地质调查和填绘地质图、研究分析地质构造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图2-19 倾斜...

岩层、层面、层理及其识别
答:(4)岩层的原生层面构造:这些构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也可以作为确定层面的标志。在野外观察中,如果在一个露头上层面不易分清,或者分不清是层面还是其他次生面状构造(如节理、劈理)时,应多观察一些附近的露头,加以比较分析,如层面一般都具有延展较远,连续性较好等特点。

岩石的主要鉴定特征
答:2.2.1 岩浆岩特征 (1)形成和产状 岩浆沿断裂侵入地壳岩层中或破碎带中冷却形成的岩石和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均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侵入在地壳岩层内部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根据岩浆的侵入深度可分为浅成侵入岩和深成侵入岩两种。侵入岩结晶成岩时间很长。地质学家们曾做过估算,一个2000米...

何谓岩层产状,产状要素有哪些?
答: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NE30°与SW210°。垂直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