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创作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流浪地球在流浪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作者&投稿:欧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流浪地球》项目困难,总结就是没有钱,和没有任何经验,还有“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吧。

官方在2018年11月14日,曝出的首个“秋裤特辑”,大概有提过一下。实际上只要站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大环境上分析一下,情况一目了然。

中影买下《流浪地球》原著版权时间是2013年左右,但当时只是电影宣布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有很多。

后来确定导演是郭帆,各方面筹备工作准备完毕,2016年中宣布电影即将开拍了。

这个是《流浪地球》电影正式立项,已经报到电影总局,大家都懂的。

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电影投资方除了中影,北京文化,还有万达影视。电影主要外景拍摄地,正是万达雄心勃勃打造的世界最大的电影制造基地,青岛东方影都。

2017年5月,《流浪地球》电影正式在青岛开机。

2014年中影筹备这部电影时,公布过预计制作成本是5000万美元,而2016年引入投资方北京文化之后,北京文化又注入了10750 万元,其中北京文化投资的影片制片成本 7250 万元,垫付的宣传和发行成本不低于 2500 万元、不超过 3500 万元。

但不止于此,2018年5月,郭帆导演作为主要股东的“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也对《流浪地球》投资3000万元。

这部电影在2017年就杀青,一直在做后期特效,本来预计2018年暑期档上映。但原本《流浪地球》出品方万达出事了。

2017年万达因为一些事情,经营很惨淡,只能全面收缩影视板块,《流浪地球》这个项目,于是受到了波及。

当然,后来万达站出来否认了这个传闻。但当时《流浪地球》前期准备的时候,投资方确实出现万达影视。到底是万达投资后撤出,还是万达准备投,觉得不行没有投资,只有内部人员知晓。

本片最大投资方是中影集团,万达本来是第三投资方,第二是近年迅速崛起的北京文化。现在第三资方万达中途撤资。《流浪地球》的特效和道实在太烧钱了,钱烧着烧着就给烧没了。

明明工作做了一大半,眼看最后这一哆嗦。此时此刻,吴京充当了白衣骑士,选择了带资进组,时间是2018年的5月份。

《流浪地球》现在的资方,由吴京的登封国际,完全取代万达原本的投资方位置。上面说过,是取代还是如何,只有内部人员知晓。

吴京补拍了一个月,考虑到吴京是带资进组,再加主演屈楚萧,李光洁,赵今麦,吴孟达等等,演员片酬不高。

最终几亿投资都用来制作特效,对于拍一部国产科幻大片,基本是够了。

再说说吴京加入《流浪地球》项目,吴京可以说是押上重注,带资进组,补拍一个月,真金白银几千万投进去,还让片方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人气,这是省了很多宣发费用的。

 那么,吴京加入《流浪地球》的理由是什么?

2018年4月,官方曾经有新闻宣传,吴京进入《流浪地球》项目补拍的时候,吴京和郭帆在酒局认识的,这个酒局极有可能是北京文化撮合。

有些观众可能不明白这层关系,吴京大卖特卖的《战狼2》,正是北京文化的投资保底。

当时新闻宣传也有,吴京看了剧本非常的感动,哭得是稀里哗啦的,加上吴京希望推动中国科幻电影,于是毅然决然的加入《流浪地球》这个项目。

最后《流浪地球》无比成功,中国电影票房第一名和第二名,变成了冷锋和刘培强的战争。

《流浪地球》创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大致如此,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流浪地球》受到的苦难,配得上它如今的成就。
《流浪地球》面对的第一个困难,是经验的匮乏:
且不说科幻电影,国内的工业电影都只是刚刚起步,不像好莱坞有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我国工业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幻电影怎么拍?拍什么?不知道。
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知道如何下口。
再加上外界的冷嘲热讽——“中国拍科幻片?坑钱的吧!中国怎么可能拍出好莱坞那样的科幻片呢?”这类的嘲讽层出不穷。


《流浪地球》面对的第二个困难,是资金的匮乏。


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导演卖房卖车供电影,而后万达撤资,吴京拿出6000万补窟窿。


也是因为资金的匮乏,几个主演的片酬低到发指——吴京没有片酬,吴孟达二十万,屈楚萧十万,赵今麦五万。这四个主演片酬加起来,可能不及前两年,一个当红小鲜肉参加一集综艺得到酬劳的五分之一。


也许大家对拍出一部科幻电影需要多少钱没什么概念,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环太平洋》第一部的制作成本是2亿美元;《变形金刚》第五部的制作成本是2.7亿美元,而《流浪地球》的制作成本是3.2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大概是……0.5亿。


甚至同为春节档的《飞驰人生》,拍摄加宣发成本都高达5亿人民币。


如果电影也讲究性价比的话,《流浪地球》绝对是性价比之王了。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拍摄难度对演员考验极大。


吴孟达进剧组的时候,刚做完心脏手术。但当时演员们穿着的防护服高达六七十斤,这对于吴孟达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在幕后采访中,吴孟达曾提到,在拍摄过程中,自己的心跳频率曾经低到每分钟仅十几二十几下。


拍摄结束后,吴孟达立马回到香港住院。


不仅仅是吴孟达,对于其他演员来说,拍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当然,这些困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过也是在这些困难的阻挠下,《流浪地球》才显得如此可贵!



最明显的就是《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在创造过程中的压力,在拍摄过程中还遭遇了撤资,还有场景大规模制作等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众所周知国产科幻片不是多么优秀,和国外奥斯卡电影相比有很明显的差距。郭帆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说承受了不少的压力。可以说看热闹的多,但真心帮助很少。而且投资少,请流量明星片酬太多,所以只能请一些不怎么出名的明星来参演。还请了郭帆导演的好朋友吴京来出演,当时说的是客串后来戏份增加还不给片酬,到后来让吴京投资,才能够使得《流浪地球》能够继续开拍,因此还被吴京戏称空手套战狼。

还有一些特效的制作都要靠他们来完成,一方面既要考虑这个电影的质量,也要尽可能的遵循原著,考虑原著粉的感受,给观众最极致的体验以及社会和身边人各方面的压力。



《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大片,自它上映以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人们都说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自古以来,“第一”在成为第一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流浪地球》也不例外。

郭帆导演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创作《流浪地球》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信任”问题,这里的“信任”问题是指观众对导演的不信任以及演员对科幻的不信任。自《流浪地球》宣布拍摄以来,郭帆导演听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观众们都认为他并没有导演过科幻片,甚至中国根本没有科幻片,他凭什么去导演这种类型的电影。面对质疑,郭帆导演选择用实际行动使观众信服。好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努力和用心,所以《流浪地球》的制作团队能够不断扩大,从才开始的一两个人到后来的几千人。在选择演员上,他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很多演员对中国制作科幻片并不看好,他们不愿承担风险。所以,《流浪地球》只能舍弃大牌演员选择采用新人演员。

另外,《流浪地球》在制作中还遇到了技术层面上的困难。众所周知,科幻片对技术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尤其是特效技术。中国电影不像好莱坞电影拥有成熟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特效制作团队。但好莱坞电影何尝又不是从零开始,所以《流浪地球》最后将大部分特效交给本国特效技术团队完成,好在最后的反响不错。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对中国来说几乎是从零开始的科幻片,它接触的是未知的领域,面对的是巨大的困难。身处如此艰难的境地,它能够克服一个个困难,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可以说是值得尊敬的。



《流浪地球》遇到的困难太多了,接下来我们从头到尾细说一遍。

最开始在选剧本的时候,考虑过刘慈欣的三本小说,分别是《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最终导演郭帆选择了《流浪地球》,因为拍摄这么艰难的小破球已经是当中最好拍的了。

拍科幻电影最重要的是四点:预算,时间,文化和制片管理。拍科幻片要很大的预算,拍摄时间不足,文化都是好莱坞的,国人无法有共鸣,制片管理更难,国内根本就没有科幻班子。

预算的超支,导致根本没钱给吴京发工资,说好的客串,一串就是一个月,吴京也没办法,就免了片酬。

时间还好,完成了任务。

文化方面就比较头疼了,就此郭导还特意去了美国和工业光魔聊了聊,终于找到了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内核,美国大片都是逃离地球,他们是海洋文化,自古移民,我们中国人看中土地,面朝地,背朝天,要走就要带着家一块走。这才是我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内核。

制片管理更是超出了郭导想象,屏幕效果需要UI组制作,但国内哪来的UI组呢?于是副导演不得不临时转为UI总监,导演助理变成了UI执行。

制作宇航服时还没有确定主演,导致服装问题出了不少,零件脱落很常见,都是用胶水黏上的,不仅如此,服装的重量高达80公斤,每次穿衣服就要耗时1个小时。

就在这些个种种难题之下,小破球横空出世,虽然某些方面可能不尽如意,但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小破球的一小步,是华语科幻的一大步。



《流浪地球》一路艰难险阻,创作中到底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流浪地球》项目困难,总结就是没有钱,和没有任何经验,还有“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吧。
官方在2018年11月14日,曝出的首个“秋裤特辑”,大概有提过一下。实际上只要站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大环境上分析一下,情况一目了然。

中影买下《流浪地球》原著版权时间是2013年左右,但当时只是电影宣布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有很多。
后来确定导演是郭帆,各方面筹备工作准备完毕,2016年中宣布电影即将开拍了。

这个是《流浪地球》电影正式立项,已经报到电影总局,大家都懂的。
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电影投资方除了中影,北京文化,还有万达影视。电影主要外景拍摄地,正是万达雄心勃勃打造的世界最大的电影制造基地,青岛东方影都。

2017年5月,《流浪地球》电影正式在青岛开机。
2014年中影筹备这部电影时,公布过预计制作成本是5000万美元,而2016年引入投资方北京文化之后,北京文化又注入了10750 万元,其中北京文化投资的影片制片成本 7250 万元,垫付的宣传和发行成本不低于 2500 万元、不超过 3500 万元。


但不止于此,2018年5月,郭帆导演作为主要股东的“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也对《流浪地球》投资3000万元。
这部电影在2017年就杀青,一直在做后期特效,本来预计2018年暑期档上映。但原本《流浪地球》出品方万达出事了。
2017年万达因为一些事情,经营很惨淡,只能全面收缩影视板块,《流浪地球》这个项目,于是受到了波及。

当然,后来万达站出来否认了这个传闻。但当时《流浪地球》前期准备的时候,投资方确实出现万达影视。到底是万达投资后撤出,还是万达准备投,觉得不行没有投资,只有内部人员知晓。
本片最大投资方是中影集团,万达本来是第三投资方,第二是近年迅速崛起的北京文化。现在第三资方万达中途撤资。《流浪地球》的特效和道实在太烧钱了,钱烧着烧着就给烧没了。

明明工作做了一大半,眼看最后这一哆嗦。此时此刻,吴京充当了白衣骑士,选择了带资进组,时间是2018年的5月份。

《流浪地球》现在的资方,由吴京的登封国际,完全取代万达原本的投资方位置。上面说过,是取代还是如何,只有内部人员知晓。
吴京补拍了一个月,考虑到吴京是带资进组,再加主演屈楚萧,李光洁,赵今麦,吴孟达等等,演员片酬不高。

最终几亿投资都用来制作特效,对于拍一部国产科幻大片,基本是够了。
再说说吴京加入《流浪地球》项目,吴京可以说是押上重注,带资进组,补拍一个月,真金白银几千万投进去,还让片方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人气,这是省了很多宣发费用的。
那么,吴京加入《流浪地球》的理由是什么?

2018年4月,官方曾经有新闻宣传,吴京进入《流浪地球》项目补拍的时候,吴京和郭帆在酒局认识的,这个酒局极有可能是北京文化撮合。
有些观众可能不明白这层关系,吴京大卖特卖的《战狼2》,正是北京文化的投资保底。

当时新闻宣传也有,吴京看了剧本非常的感动,哭得是稀里哗啦的,加上吴京希望推动中国科幻电影,于是毅然决然的加入《流浪地球》这个项目。
最后《流浪地球》无比成功,中国电影票房第一名和第二名,变成了冷锋和刘培强的战争。
《流浪地球》创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大致如此,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地球在流浪过程中轨道发生了偏移,被火星大气吸引偏移了原定路线,导致了推进器损坏熄火,救援队还需在恶劣的环境下运送“火种”,重新点燃推进器,因环境恶劣,救援队队员连续牺牲,最后因为情况太严重,还需要更危险的方法点燃火种,点火过程中又有人牺牲。

流浪地球读后感600字
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浪地球读后感600字1 前段时间,《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很火,我也看了。因为不过瘾,就开始看《流浪地球》这本书。书有电影好看吗?有电影感人吗?带着这种好奇心,我打开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这本书中讲的是在几个世纪前银河系因太阳的继续...

为什么说《流浪地球》的成功,对科技界也是大新闻?
答:为什么说是大新闻,因为这部科幻片的背景架构是从大刘(刘佩慈)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提取的,吴京为特别出演,在电影中饰演一名中国航天员,这部电影的成功本身就带着国家崛起的意味。尤其是在科幻电影领域,更是代表着中国科技的腾飞。科幻是源于科技的展望与延伸,科技是科幻最基础的内核。电影与小说不...

流浪地球作品简介
答:刘慈欣的创作特点在于,他巧妙地将科技与人文思考紧密结合,深入挖掘科学中的美学元素,使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民族立场,使《流浪地球》在众多科幻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共鸣,被《维基百科词典》所认可,成为刘慈欣文学成就的重要标志。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最后地球还是毁灭了?
答:《流浪地球》是一部国产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剧情是这样的,随着太阳的急剧膨胀,地球人决定逃离太阳系。为此地球人联合在一起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来帮助地球脱离太阳的束缚。地球人建立了空间站为地球的漂移引航指路。宇航员中有一个人名为刘培强,他有一个儿子名为刘启。故事也从十年之后开始说起...

《流浪地球》体现了哪些中国文化特色?
答:尤其对叙事宏大的科幻片来说,其中反映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片中人物所秉持和传递的思维方式、行为逻辑、处事原则和道德标准等,均要满足不同观众的胃口。欣慰的是,《流浪地球》真正做到了。事实上,一部电影若想吸引人,不仅需要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还要体现出文化价值。而《...

为什么说《流浪地球》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
答:地球大气层被木星引力吸走的画面,美到惊心动魄。好莱坞大片里,美国喜欢做拯救人类的强者,动辄摧毁地球,移民外星,恨不得将美国国旗插遍全宇宙。我们不同,中国人自古比较恋家,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地球要毁灭中国人首先想的是拯救地球。《流浪地球》中,作者刘慈欣的格局之大,远远超过美国大片传达的普...

流浪地球观后感
答:这是国产影片《流浪地球》。对我深深的震撼!影片的开头。在面对太阳系崩溃的地球即将毁灭。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是的没错,就是团结全人类的全解全地球的团结。所有每一个人其实活的像心一样闪烁,即使他没有他们,没有像刘培强一样牺牲自己推动地球,希望就是一片干渴土地中的一条河,然后责任义务爱与勇气源源...

流浪地球中的ueg是什么
答:流浪地球中的ueg是地球联合政府。电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系列中,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并进行第一次氦闪,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中国科学家周喆直提出一个名为移山的大胆计划。全球各国家共同成立地球联合政府UEG,使全人类统一起来共同面对危机。U...

怎么评价电影《流浪地球》?
答:《流浪地球》的题材类型上,它是末世灾难片,还有科幻探险片。本片演员表演优秀且过关,故事剧情的处理,完全跳脱出欧美个人英雄主义,反而表达了现在中国官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整个“流浪地球”带着地球跑路的计划,也与欧美文化里遇到危机坐飞船离开不同,完全表达出中国“家园情怀”的传统思想文化...

流浪地球小说有几部
答:流浪地球小说只有一部。《流浪地球》是刘慈欣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科幻世界》2000年第七期。小说《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内部氢转化成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各个国家合作成立联合政府,决定实施一项长达2500年的宏大计划:建造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然而,“地球发动机加速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