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家规家训至少三条? 古代有哪些家训家规?

作者&投稿:东野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司马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尊老爱幼
勤俭持家
不沾染不良嗜好

我国古代的家规家训至少三条~

1、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2、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3、刘邦《手敕太子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赏析:《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4、《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5、琅琊王氏家训
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6、《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赏析: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伯禽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手敕太子文

1、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2、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3、琅琊王氏家训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4、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5、姬旦《诫伯禽书》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古代有哪些家训家规
答:古代著名的家训家规包括诸葛氏家训、朱氏家训、梁氏家训、李氏家训、司马氏家训等,具体如下:1. 诸葛氏家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时期诸葛亮,官至丞相,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侯。诸葛亮以“淡薄”、“宁静”自居,要求家人也是如此。他的美名得以传遍天下。2. 朱氏家训:一...

古代简短家训
答:司马迁不负父命,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有哪些
答: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

【孟母堂】家风、家训、家规
答:家风、家规、家训 一、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孝,恭,善,勤,俭。二、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

家风家训家规三字经
答:1. 关于家训家规的三字经诗句 关于家训家规的三字经诗句 1. 《三字经》中关于“家风、家训”的句子有哪些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3、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4、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5、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6、三纲...

家规家训内容大全
答:1. 不要空谈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2.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3.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4. 女人多事,男人无段悉声;女人不柔,家陵孙财不旺。5. 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6. 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领妻不管妻。7. 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10条有哪些?
答: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如下:1、周公《诫伯禽书》2、司马谈《命子迁》3、诸葛亮《诫子书》4、李世民《诫皇属》5、颜之推《颜氏家训》6、包拯《包拯家训》7、琅琊《王氏家训》8、朱柏庐《朱子家训》9、袁采《袁氏世范》10、欧阳修《诲学说》11、李毓秀《弟子规》家训作用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家规家训家风有哪些?
答: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孝,恭,善,勤,俭。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 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古代有哪些家训家规?
答:家训家规多如牛毛,基本上一个姓氏有一个家规,古代的名门望族都有家规家训。比较著名的刘家家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诸葛氏家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朱氏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家风,家训,家规
答:1.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2. 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3. 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4.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5. 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