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战发展史是怎样的? 什么是生物战?

作者&投稿:里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进行生物战的手段,时常与化学战不同。前面描述的生物战后果表明,敌人是在不放一枪一炮、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取胜的。联合国在有关生物战的报告中指出,近代世界要进行生物战可能有以下几种途径:①与化学战一样,使用炸药进行爆炸,将生物战剂,即细菌或病毒分散开来。这种方法倒是干脆,但却存在诸多缺点,即难以准确对准目标、炸药的破坏性冲击和爆炸产生的热量使很大一部分菌剂损失而不能发挥作用。②用喷洒器喷洒,喷出可悬浮于大气中的菌剂。③用飞机布撒干剂或制成细菌战弹。此外,还存在着专门适用于秘密战和恐怖行动的生物战手段,它们与特务、间谍之谋杀、纵火、投毒等行径相似,是新时期值得人们重视的罪恶行径。

生物战的图景之一,就是前述那些神秘的带手提包的放毒者,对水库、通风系统、车站、商店等场所进行布毒污染。这种行动在战争中,如在核袭击后的敌国卫生机构混乱中或紧急动员时,就会变得更为有效。一旦生物战付诸实施,其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计。苏联专家说,若将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三者进行比较,生物武器对人员所造成的伤亡损失,将是最大的。

生物战古已有之,只是其方法更加天然,几乎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但也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据我国史书记载,公元前483年,晋侯伐秦时,就有“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的毒杀对方的作战战例。这是对世人的战争启迪,当然会有后续的战例。真正列入生物战史册的是法卡要塞之役。137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热那亚地区的法卡要塞时,因守卫者顽强抵抗,久攻而不下。于是便有人提出建议,将自己队伍中死于鼠疫的人的尸体投到敌人要塞之中。守塞之人不知其中是计,放松警惕,要塞内果然暴发了鼠疫,疾病迅速蔓延,人员大量死亡,被迫弃城而逃,致使鞑靼人兵不血刃地得到胜利。

几百年后,又一场生物战发生。这场生物战虽然也是利用天然病菌,但是已带有人工痕迹,在某些地方加入了人的智能操作,使用了传播病菌的媒体。1763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军队入侵加拿大,遭到当地印第安人的顽强抵抗,进攻连连受挫。在此情况下,英国的一位将军杰佛里·阿莫斯德便给英军上校亨利·博克特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信中建议:“我们必须用各种计策去征服他们,不能只是强攻,可否设法将某种病菌带到印第安人之中?”博克特照此提示,便遣人将医院中天花病人用过的几条花色鲜艳的毛毯和几块绣满美丽图案的手帕收集起来,以派人和印第安人谈判为名,用“化干戈为玉帛”的方式,将这些东西带去以示亲善。朴实的印第安人首领不知是计,便欣然而隆重地接待了使者,接受了礼物。几个月后,几个首领便卧床不起,发高烧、头痛、呕吐,皮肤出现大量皮疹和脓包,接着便很快死去。随后,又有很多人得了天花病倒下,形成了一次瘟疫。这便是历史上又一次有名的细菌战。

20世纪以来,科学进一步发展,生物学、微生物学和武器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研制生物武器提供了条件。细菌战、生物战也随着科技发展的足迹发展起来。生物武器的研究、发展和实战大致可分下述3个阶段:

(1)从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要研制国家为德国,研制的战剂仅仅是人、畜共患的致病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其生产规模小,施放方法简单,主要由间谍用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和饲料。1917年,德国间谍曾在美索不达米亚用马鼻疽杆菌感染协约国的几千头骡马。

(2)20世纪30—70年代,这是生物武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其突出表现是机构增多,经费增加,专家从业人员剧增,科技含量特别是高科技含量空前增多。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发展的战剂增多,生产规模扩大,主要施放方式是用飞机施放带有战剂的媒介物,扩大了攻击范围。1936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哈尔滨等地区建立了大规模研究、试验和生产生物武器的基地,其代号为731部队。该部队司令官为日本军官中将石井四郎,基地有工作人员约3000人。基地编有众多医学专家和部队文职人员。基地设有细菌研究部、实战研究部、滤水器制造部和细菌生产部等。不少专家直接深入课题研究班内。这些班似乎既像研究室,又像专题组。班的名称各异,内容不同,它们是昆虫班、病毒班、冻伤班、鼠疫班、赤痢班、炭疽班、霍乱班、病理班、血清班、伤寒班、结核班、药理班、立克次氏体班、跳蚤班等。这些课题班针对中国气候、土壤、疫情等具体情况,以中国人或前苏联人、朝鲜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以中国为目标的细菌战研究活动。基地建成后,细菌战剂每月生产能力为鼠疫杆菌300千克、霍乱弧菌1吨,每月能生产45千克的跳蚤并研制出包括石井式细菌炸弹在内的8种细菌施放装置。1940年7月,日军无视国际公约,在中国浙江宁波地区空投伤寒杆菌70千克、霍乱弧菌50千克和带鼠疫杆菌跳蚤5千克;1941年夏季、1942年夏季又分别在湖南常德,浙江金华、玉山一带投放细菌,污染土地、水源及食物,造成上述地区近千人死亡。在这期间,英国自1934年开始从事对生物武器的防护研究,1939年决定从防护性研究过渡到进攻性生物武器研究。1941年—1942年,英国曾在苏格兰的格林亚德荒岛上进行炭疽杆菌芽孢炸弹的威力试验,受试羊群大部得病而死。多年来,该岛仍被炭疽病威胁。德国于1943年在波森建立生物武器研究所,主要研究如何利用飞机喷洒细菌气溶胶的方法、装置。研究的菌剂有鼠疫、霍乱、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和黄热病病毒等。

美国也是细菌战大国。美国国防部1941年11月成立了生物战委员会,1943年4月在马里兰州的迪特里克堡建立了生物战研究机构,该机构占地5.2平方千米,有2500名雇员和500名研究人员,1944年在犹他州达格威试验基地建立生物武器野外试验场。此外,埃基伍德兵工厂和松树崖兵工厂也承担某些研制任务。美国在生物武器研究方面,有2个重要的成就,在当时轰动世界,并被认为是生物武器技术的2大突破,即①完成了一系列空气生物学的实验研究,即“气雾罐计划”,对生物战剂在气体中悬浮的存活情况、动物染病机理和感染剂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奠定了生物气溶胶云雾作为攻击方式的基础。此乃一切细菌、生物或器材,特别是炸弹、布洒器方面的设计、使用之基本理论。②研制成功大量冷冻燥粉状生物战剂,提高了生物战剂的稳定性和储存时间。这一点作为储存、运输和使用有重大意义。生物战剂与化学战剂之间的重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活性生命物质。美国军队研究的战剂有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布氏杆菌、类鼻疽杆菌、鼠疫杆菌、鸟疫衣原体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大的细菌生物战行动属美国50年代的细菌战活动。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曾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猖狂地进行细菌战。细菌战的主要方式是用飞机撒布带菌昆虫、动物及其他杂物。经国际调查证明,它使用的生物战剂有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及炭疽杆菌等10余种,进犯次数达3000次。6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宣布放弃使用生物武器。1972年4月10日,美英苏三国签署了《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此类武器公约》。美国等国家的生物武器研制表面上停止了。

前苏联在这个时期也进行过细菌生物战研究活动。据外电报道,由微生物细菌携带者蚊蝇蚤虱转向鸟类,特别是定期迁徙的候鸟是苏联生物战之一大发明,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前苏联在生物战研制活动中,曾发生前面所叙述过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爆炸事件,受到世界的强烈谴责,此后活动便大大收敛。

(3)开始于70年代中期。由于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即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的发现和重组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物战的发展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前景,因为它不但有利于生物战剂的大量生产,而且还为研制、创造和生产特定的适合于生物战要求的新战剂创造了条件。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将传统的生物武器带进了“基因武器”新阶段,从而再次引起一些国家对生物武器的重视。尽管已有禁止生物战公约在世,尽管生物武器已被带入“基因武器”范畴,我们仍应对生物战战剂有一基本了解。

生物战,原名细菌战,其所以称生物战,是因为现在使用的战剂不光是原有的那些球菌、杆菌、螺旋体菌,而且还包括不能称之为细菌的立克次氏体、病毒、毒素、衣原体和真菌等。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显微镜没发明以前,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而把病、死看成是神鬼作怪。有了显微镜,人们发现了细菌,才从病人身上找到致病原因。立克次氏体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东西,其体积在细菌和病毒之间,在显微镜下呈球形或短杆形。这种微生物低温冻不死,但惧怕高温,可用其作为生物战剂传播Q热和斑疹伤寒等。病毒小到即使在普通显微镜下也不能看到。它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一定活细胞内寄存。病毒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可成为生物战剂的有多种动物病毒,如黄热病病毒及各种脑炎病毒等。毒素是在某些致病性细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出的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如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最后还有衣原体及真菌,它们也可成为生物战剂。它们中有粗球孢子菌以及鸟疫衣原体等。所有这些战剂物质,现都可以人为地在实验室大量培养,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加它们的毒性,提高它们的传染能力,然后借助各种载体(包括昆虫、鸟兽、器材武器乃至人员)进行分散、传播,最终使人致病,形成瘟疫,从而达到使用者的政治目的。

然而不管使用哪种生物战剂载体和哪种生物战剂,总是要有一定途径,才能达到使人致病的目的。致病的细菌,有的从空气中来,如通过带菌者咳嗽、喷嚏排出的痰液和唾沫等,使病人成为二次媒介,造成天花、流感、脑膜炎等蔓延起来。有的细菌出自粪便,由苍蝇的行迹来决定,通过食物、饮水,从口而入,到达胃肠内作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等。有的细菌潜伏在灰尘、泥土、兽毛和兽皮上,通过人的血液孔进入人体,专门从皮肤伤口潜入作病,如炭疽杆菌所致的炭疽病等。还有的躲在蚊子、跳蚤、虱子身上,通过它们咬人时,乘机进入人体,引起鼠疫、疟疾、黄热病、立克次氏病等。当然,人类在发现生物战剂、研究生物战剂和发展生物战剂的同时,也在研究生物战剂的防护、预防和治病。我们作为公民则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讲求卫生,减少疾病。强壮的体质,讲求卫生的习惯,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警惕性,不但是国防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知识点对付生物战的办法

对付生物战的主要办法是:采取各种侦察手段,了解敌人研制使用生物武器的动向,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积极打击的手段,摧毁敌人发射生物武器的阵地和施放工具;采取各种防护措施,预防人、畜、农作物受染和发病,迅速消除其后果。生物战给对方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取决于对方的防护准备、防护措施和卫生条件。

因为生物战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世界各国大多都非常慎重,1971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贮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并于1972年在苏、美、英三国首都开放签署。但一些国家违犯公约原则,仍在继续研制生物武器,并装备部队。因此,许多国家军队都重视反生物战的训练,强调在平时做好反生物战的准备。那些病毒捕手那些病毒捕手



生物武器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
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
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
20世纪70年代末
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
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物弹头?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
美国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曾多次在朝韩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物武器?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
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等)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叫生物战剂。装有生物战剂的炸弹、炮弹、导弹弹头和气溶胶发生器、布洒器等,统称为生物武器。生物战就是使用生物武器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的一种作战手段。它能造成对方广大地区传染病流行、大面积农作物坏死,从而达到削弱对方战斗力、破坏其战争潜力的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利用马鼻疽、炭疽病菌,袭击协约国军队的人员和马匹,开创了使用生物武器的先例。侵华日军从1935年起在中国的哈尔滨等地大规模研制细菌武器,在1940~1942年期间,向中国浙江、湖南等省11个县市布撒了鼠疫杆菌,引起一些地区鼠疫流行。美军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某些地区使用细菌武器数百次。1952年,“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调查团”和“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调查了美军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并向全世界作了公布。生物武器一般没有立即杀伤作用,但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生物战危害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受袭击方面的防护准备、防护措施和卫生条件。只要能够掌握敌人使用生物武器的动向,积极采取各种防护手段,生物武器所造成的危害是可以消除的。联合国大会曾于1971年12月通过了《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贮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并于1972年在苏、美、英三国首都签署执行。但是,仍有一些国家不顾公约的禁令,继续研制生物武器并秘密装备部队。因此,许多国家的军队至今对生物战保持着应有的警惕。

电磁轨道炮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答: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

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答:(1)创建发酵原理: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在1857年提出的“在化学上不同的发酵是由生理上不同的生物所引起的”重要论断,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发明纯种培养技术:1881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发明了营养明胶上划线以分离细菌纯种的方法,后在助手夫人的建议下改用更实用的琼脂来取代...

核武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答:核武器的出现,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重大发展的结果?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但是,同历史...

德国MP7冲锋枪有着怎样的发展史?
答:20世纪末,军队遂行特种作战和反恐任务逐渐增多,而许多战斗环境迫使士兵要单手持枪射击,例如:一臂受伤;由于携带主要武器(反坦克火箭,中、远程狙击步枪等)而使一臂不便与另一臂同时据枪;抢救伤员;从建筑物和直升机上攀绳而下;操纵方向盘/棍棒或者直升机、车辆、船艇里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在步兵上...

求骑兵发展史,(重点是自三十年战争开始,及其以后的欧洲骑兵发展史)
答:直到机枪,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出现,基本上丧失了在军中的地位,逐步退出军事舞台。只到其后继者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出现,骑兵成为了一种历史,只在某些庆典礼仪场合使用。 纵观中国骑兵的发展史,从骑兵的诞生之日起就领先于全球。骑兵战术及其武器装备的发展直至没落正印证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脚步。明能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击败...

武术的起源发展简史怎样的
答:中国武术的发展史是悠久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武术的发展简史,希望你们喜欢。 武术的发展简史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阶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武术...

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答:土木工程的发展史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1、古代的土木工程的历史跨度很长,它大致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当时的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根本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可言。所用的材料也是十分简单的自然原料。如石块、草筋、土抷等。到了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才开始采用烧制的砖。...

城堡的出现和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揭秘城堡发展史
答:4. 城堡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它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从城堡的兴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总结:城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的缩影。它从最初的军事防御工具,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堡的功能和意义也在不...

弓的形状的发展史大致是怎样的?
答:至此,伴随着(中国)军事发展走过漫长历史岁月的古弓弩终于像西山落日那样,不可挽回地消失在军事革命的地平线以下。远在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境内的人类就开始使用弓箭了。最早的箭很简单,用一根树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长度的箭杆,在一端削尖就是箭。而矢的真正起源应是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军事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
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有其鲜明的特征:1、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早、发展快,内容博大精深。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是中国最早的兵书,它们虽然早已亡佚,或仅存只言片语,但已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一些有关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