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历史上出过哪些著名的丞相? 南阳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作者&投稿:寿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河南人完成的五次统一,分别是河南人第一次统一中国为夏,河南人第二次统一中国为商,河南人第三次统一中国为东汉,河南人第四次统一中国为晋,河南人第五次统一中国为宋。这些都是写在历史书上的,这说明什么,难道不是地域人种精神的凝结!
  第一次夏都在河南偃师,它标志着从此有了中国这个国家,汉民族有了开始。
  第二次商都在河南安阳,它创造了文字,冶炼出青铜,国家和民族发展到新阶段。
  第三次汉都在河南洛阳,是河南南阳人刘秀为天下起义,它是中国历史上武功最盛、科技和文化发展到的第一个高峰。
  第四次晋都在河南洛阳,由河南温县的司马家族组织统一。
  第五次宋都在河南开封,这一次几乎完全是由河南人的武功而成功的,由生在洛阳郏马营的香孩儿赵匡胤完成。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是高峰。
  这都是河南人的骄傲!
  1 刘秀
  字文叔,汉南阳郡蔡阳(一说在今宛城区瓦店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王朝创立者,自公元25年至57年执政,在位32年。
  王莽末年,连年灾荒,刘秀之兄刘掩在舂陵、刘秀在宛城,同时起兵反莽。公元23年,绿林军人推刘玄称帝,刘掩任大司徒。刘掩因恃功与刘玄争权,被刘玄谋杀。时任太常偏将军的刘秀正征战在外,闻听兄长被杀,遂驰奔宛城,忍辱负重,乃以韬晦之计,主动向刘玄请罪。刘玄见其无反意,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行大将军事,命其持节征伐河北。刘秀平定河北后,力量迅速壮大。建武元年(公元25年),遂在(今河北桐乡县)称帝,后移都洛阳。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卒,葬原陵(在今河南孟津县境),谥光武,庙号世祖。
  2、刘玄
  字圣公,汉南阳郡蔡阳(一说在今宛城区瓦店以南)人。西汉末更始皇帝,刘秀之族兄。王莽末年,四方绿林起兵反莽。刘玄参加绿林军,公元23年被推为天子,在育水之滨(今南阳城南)登坛称帝,年号更始。其后,绿林军节节得胜,昆阳一战,歼灭王莽主力军。刘秀兄弟指挥绿林义军,以少胜多,大败莽军主力,威名大震。刘玄担心他们是榻旁之虎,遂将刘秀之兄谋杀,翦除心腹之患后,他遂令分兵两路,一路北进洛阳,一路西进武关。两路乘胜进军,势如破竹。攻克洛阳后,王莽败亡,刘玄移都洛阳。攻占武关后,长安人起兵攻入未央宫,杀王莽,收取皇帝印绶,并将王莽头送给时在南阳的刘玄,刘玄把王莽的头悬挂在宛城街市上示众。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迁都长安,入居长乐宫。更始三年(公元25年),赤眉军乘更始政权内哄之机,攻占长安,刘玄投降,被封为长沙主,后被赤眉军绞死。
  3、张衡
  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是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著《灵宪》,制浑天仪,造地动仪,在历法方面也有研究。此外,他还是一位机械技术大师,才情高远的大文学家和画家,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全面发展的天才。
  敏而好学
  其祖父张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后汉书》载张堪由于品学兼优,被时人誉为“圣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学的熏陶,祖父的品行业绩对他的垂范作用,对张衡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后来祖孙二人同被列传于《后汉书》,一起名垂史册。
  崔瑗是张衡少年时在洛阳结识的学友,著名经学家贾逵的高徒。他文思敏捷,爱好天文、历算。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两人交流见解,共同磋商,一直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在南阳期间。张衡仔细研究了西汉杨雄著的《太玄经》。他反复阅读 思考,并与崔瑗书信往来,互换心得。最后,两人都写出了自己各具特色的《太玄经注解》。
  4、张仲景
  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为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5、5 张释之
  字季,汉南阳郡堵阳(今方城县)人。汉代名宦。初以家资五百万选为骑郎,为汉文帝之侍从官,十年得不到升迁,因不知名欲辞归。中郎将援盎知其贤,遂向文帝推荐,得到文帝召见。他向文帝陈述秦灭、汉兴之原因,得文帝赞赏,始迁谒者仆射。他力主务实,反对善辩,凡事善讲原则。文帝重用他,拜为中大夫,再迁中郎将。后升任为廷尉,位列九卿。
  6、邓禹
  字仲华,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他少时在长安就学,聪敏好学,十三岁能背诵《诗》,与刘秀为学友。王郎起兵反汉,刘秀自蓟至信都,命邓禹征集将士,得数千人,攻占乐阳,首立战功。邓禹长于推荐贤能,所举之人皆才干出众,才尽其职。刘秀非常赏识邓禹识才、举才和用才的贤德,每任命和调整将领时,多听取他的意见。刘秀即位,任命邓禹为大司徒,封侯,食邑万户,并诏扬他“极有忠孝之心,与光武帝谋划营帐之中,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为显著。”邓禹率兵渡汾阴河,入夏阳,击败更始十万兵将。建武二年,他被更封为梁侯。
  建武四年,他奉命率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王匡南攻,收降刘嘉,击败延岑。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邓禹被定封为高密侯。后被免除将军职,以特进行朝拜之礼。他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天下已定,常思远离名誉和权势。邓禹还教子有方,不置产业。后来,他的子孙皆称名天下。中元元年,邓禹复任大司徒。显宗即位,感其功高,拜为太傅。永平元年,病逝,谥元侯。永平中,显宗追念邓为开国勋臣,诏画像于南宫云台,为二十八宿之首。
  7、许攸
  字子远,南阳人,三国时期谋士。许攸少年时与袁绍、曹操都是好友。汉献帝初平年间他随袁绍在冀州。官渡之战时,他向袁绍提出了不要和曹操相攻的建议,但袁绍自以为强大而不纳,此时许攸深感已不可与袁绍为谋,便投奔了曹操。后来曹操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许攸发挥有一定的作用。由于许攸自恃有功,常戏谑曹操,对此曹操嫌恨之。一次,许攸随曹操至邺城门时对左右说:“不是我的功劳,你们都不能出入此门”。有人将此话转告曹操,许攸遂被杀害
  8、文聘
  字仲业,南阳宛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名将。文聘原为荆州牧刘表的大将,曹操南征荆州时,他为刘表之子刘琮以全州之地投降而痛哭流涕,故深受曹操的赞赏,称他“真忠臣也”,以厚礼待之,并任命他为与东吴接壤的江夏郡太守。他在江夏的数十年间,“有威恩,名震敌国”,使“贼不敢侵”。后赐爵关内侯。文帝时进爵长安乡侯。因累立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 文聘死后赐号为壮侯。
  9、黄忠
  字汉升,南阳人,三国时期刘备部将。黄忠早年先在荆州牧刘表部下任中郎将,与刘表侄儿刘磐共守长沙的攸县(今湖南攸县东北)。赤壁之战后,刘备收江南,黄忠投归刘备。
  建安十八年(212年),黄忠由葭萌(今四川广元县西南)受命回军进攻益州牧刘璋。他常常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其勇毅名列全军之首,为刘备攻占成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益州平定后,他被任命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随刘备北上进军汉中时,陷阵勇毅,老当益壮,奋力迎战魏将夏侯渊等。夏侯渊的部众很精锐,黄忠每次都是冲锋在前,鼓励并率领着士兵们,全军金鼓震天,欢呼呐喊声撼动山谷,终于在翌年夺得了战略要地定军山(在今陕西勉县)。由于战功卓著声名大振而晋升为征西将军。刘备立为汉中王后。黄忠又被任命为后将军,与前将军关羽齐名,赐爵关内侯。第二年黄忠去世,追谥刚侯。
  10、魏延
  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魏延原系刘备的亲信将领“曲部”,后随刘备入蜀,因屡立战功,被提拔为牙门将军。提升魏延为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掌管汉中地区的军务。刘备这一任命,使“一军尽惊”,魏延成为蜀汉的第一员大将。
  刘备称帝后,魏延升为镇北将军。刘禅即位后封其为都亭侯。227年,诸葛亮驻军汉中,任魏延为丞相府司马,并担任凉州刺史,统率前锋部队。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授以符节,并被进封为南郑侯。
  魏延以勇猛过人、善于用兵著称,但他性格有些高傲,故当时的人们都对他很客气,避免冒犯他,只有杨仪对他毫不忍让。诸葛亮死后,杨仪不听魏延的主张、亲率大军南撤时,魏延便率兵抢先南归,互相攻击对方为叛逆,告急文书纷纷上交到朝廷。无能的后主心中无数,结果使魏延被杀,造成了蜀汉历史上一大冤案
  11、邓艾
  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人,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
  魏甘露元年,他以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列侯。翌年升为征西将军。魏景元四年年他同钟会大举伐蜀,使姜维一退汉中,再退四川德阳。这时,他拒守剑阁,冬天十月,又走过七百多里无人之地,凿开山岭,开通道路,修筑桥梁阁道。山高谷深,极为艰险,又加上运输困难,粮食快用完时,邓艾就用毛毡将自己裹住,沿山坡向下滚,将士们也都攀着树木贴着悬崖一个个接着前进,最后终于袭取成都,为翦灭蜀汉立下汗马功劳。后被诏为太尉。
  邓艾向朝廷建议,应在继续推行民屯的基础上于淮河两岸推行军屯。这个建议得到了曹丕和司马懿的支持。邓艾在淮河流域“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使淮河两万余顷土地粮食丰收。此项工程既有利于农田的灌溉,又便利了交通漕运。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起有一定的作用。
  12、甘宁
  字兴霸,南阳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名将。甘宁早年先依附刘表,因不被重用,转而投身黄祖,而黄祖又以普通人看待,在这种情况下,他投奔了东吴。
  甘宁入吴后即向孙权分析天下形势,并规划了统一全国的大计。这个取荆图蜀、一统天下的方略是符合当时客观形势的,成了孙权立国图谋天下基本国策的一部分。吴国也很快实现了擒黄祖,尽获其士众,立足江东的第一步。后来曹操进犯濡顺(在安徽省含山县西南),甘宁为前部督,受命出兵砍杀敌人的前营。后官至折冲将军。甘宁是三国时期颇有政治见解的人物,同时他还粗犷凶猛,喜欢厮杀,性情豪爽开朗,轻视财物,尊重将士,孙权一向视他为东吴重要谋士、勇将,他也被时人称为江东虎臣。
  13、范晔
  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
  14、岑参
  河南新野人,生于湖北江陵,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天宝八年,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三年后回长安。天宝十三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再度出塞。安史之乱后,至德二年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
  他生活在唐代盛期,但不愿以文章换取功名,而向往到边塞去建功立业。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他的许多优秀诗篇就是这时创作的。他不愧为盛唐时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他的代表作是《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和《天山雪歌》等名诗。
  他的诗歌题材很广泛,而其中边塞诗占数量很多,而且质量很高。他有《岑嘉州集》传世,《全唐诗》中收录其诗400余首。今人有《岑参诗校注》。
  15、韩愈
  字退之,南阳邓州人。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 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早年丧失父母,由兄嫂抚养长大成人。贞元八年,考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等职。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唐宪宗时,曾随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升为刑部侍郎,后因直言书,反对迎奉佛骨,触犯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广东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他奉诏回京,此后历任京兆尹、兵部侍郎及吏部侍郎等职,卒后谥号文,史称“朝文公”。
  他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他自己身体力行,在继承秦汉古文基础上创新发展,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说马》等。由于他的倡导,散文得到了新的繁荣和发展。其散文雄奇奔放,其诗内容比较广泛,诗作也力求宏伟奇崛,用字险怪,被后人称为“硬体诗”,对宋代诗文影响很大,是古代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革新家人之一。他“文起八代之衰”,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有《韩昌黎先生集》传世。
  16、张三丰
  名全一,一名君宝,道号元元子,因衣着肮脏,不修边幅,人送绰号“张邋遢”,河南南召县人,元末明初著名道人。史称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来暑往,仅一纳衣、蓑长着身。元末曾在湖北武当山幽栖,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多次遣使求之未遇。明英宗时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
  相传他为武当功之创立者。今南召县小店乡尚保存“张三丰故里碑”一通,据传他曾在南召天宝观和方城炼真宫出家修道。清乾隆十一年撰修的《南召县志》中附有明成祖访张三丰书,全文100余字。他善赋诗,至今尚有《唐子山》、 《金台留偈》等篇传之于世,这都是他云游唐河唐子山和桐柏金台等地

邓禹
字仲华,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勋臣。首任宰相。他少时在长安就学,聪敏好学,十三岁能背诵《诗》,与刘秀为学友。王郎起兵反汉,刘秀自蓟至信都,命邓禹征集将士,得数千人,攻占乐阳,首立战功。邓禹长于推荐贤能,所举之人皆才干出众,才尽其职。刘秀非常赏识邓禹识才、举才和用才的贤德,每任命和调整将领时,多听取他的意见。刘秀即位,任命邓禹为大司徒,封侯,食邑万户,并诏扬他“极有忠孝之心,与光武帝谋划营帐之中,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为显著。”邓禹率兵渡汾阴河,入夏阳,击败更始十万兵将。建武二年,他被更封为梁侯。
建武四年,他奉命率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王匡南攻,收降刘嘉,击败延岑。建武十三年,天下平定,邓禹被定封为高密侯。后被免除将军职,以特进行朝拜之礼。他淡泊名利,待人敦厚,孝敬父母,天下已定,常思远离名誉和权势。邓禹还教子有方,不置产业。后来,他的子孙皆称名天下。中元元年,邓禹复任大司徒。显宗即位,感其功高,拜为太傅。永平元年,病逝,谥元侯。永平中,显宗追念邓为开国勋臣,诏画像于南宫云台,为二十八宿之首。

邓禹
字仲华,东汉南阳郡新野(今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元勋,首任宰相。

南阳历史上著名人物~

庾信、张衡、许攸、黄忠、申伯 等。
1、许攸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2、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3、庾信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以文才闻名。

4、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 ),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
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
5、申伯
申伯 (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炎帝部落,姜姓,申国公子诚,周厉王的妻舅,周宣王的母舅,申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中华谢氏始祖,周代实行“赐姓命氏”制度。按血统赐姓,以国名、地名、职官名等等而命氏。天子分封给臣下土地,必须立一个新宗,即所谓的“致邑立宗”。新立的宗需要有一个名称,就是“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阳

1、姜子牙(约前1136年—约前1036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镇)人。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
2、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3、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4、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5、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新乡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答:娄师德:唐朝丞相杨再思:唐朝丞相贺 铸:宋代著名词人韦思谦:本名仁约,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阳县陡门乡韦城村人。近现代徐世昌:民国第五任大总统王锡彤:中国水泥大王、实业家嵇文甫:著名历史学家、郑州大学首任校长杨 贵:红旗渠总设计师郭 兴:原新疆北疆军区司令员,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的...

宜阳县历史名人
答:夏大禹治水曾凿开崖口、陆浑、龙门放出“五洋江”水。商代成汤三聘伊尹于此,伊尹、伊陟父子丞相辅佐商四代帝王。 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定居“两程故里,开馆讲学,著书立说。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文人骚客曾游历嵩县,留下千古名篇。 民国时期,驰骋中原的“镇嵩军”,自嵩县杨山揭杆而起,树起反清大旗。现代...

历史上姓张的人多吗?在历史上出现过多少姓张的宰相?
答:中华历史中姓张的人数不胜数,张是大姓。中国历史上的“张宰相”共63人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

秦国历史上的丞相有哪些﹖
答:秦国历史上的丞相有百里奚, 蹇叔,李斯、吕不韦、 商鞅 ,张仪, 等等。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字通古。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师从荀子,他和师弟韩非之间的故事,让小编想起庞涓和孙膑。然而,韩非和孙膑却是两个结局。李斯上《谏逐客书》,被秦始皇采纳,保证了山东六国的精英士人,没有东流...

中国历史上姓杨的名人有哪些?
答: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广:隋明帝 杨素:隋朝名臣,诗人,杰出的军事统帅。杨炯:唐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杨国忠:唐天宝年间著名权臣。杨玉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业: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杨延昭: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第二代。杨文广:北宋抗夏名将,“杨家将”第三...

春秋时各国手下有哪些丞相、大将?
答: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

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答:一、春秋:齐桓公(小白)、管仲、隰朋、鲍叔牙、易牙、竖刁、郑庄公(寤生)、太叔段、祭足、颍考叔、公子纠、宫之奇、公孙无知、晋文公(重耳)、狐突、狐偃、狐毛、介子推、里克、邳郑、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石碏、石厚、州吁、郑突、郑忽、老子、孔子、孙武、左丘明、伍子胥、范蠡、...

中国古代历史上姓诸葛的名人有哪些?
答:诸葛丰系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之远祖,《汉书》有传,追溯诸葛亮之祖先,即追溯到西汉元帝时的诸葛丰。5、诸葛延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后期曹魏的重要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

『高分悬赏』有关曹操的故事
答: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

历史上的浙江省出过哪些宰相?他们有哪些事迹?
答:陈宜中初为太学生员,与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奸臣)。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时称“六君子”。贾似道被革职,太皇太后任命陈宜中为右丞相全面主持临安危局。主政期间,南宋有过英勇抵抗。但组织“焦山之战”失败,又在“溧阳之战”、“常州之战”中丧失主力,南宋灭亡。之后,陈宜中等人到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