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马古道

作者&投稿:金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茶马古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了解过茶马古道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什么是茶马古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 文化 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滇老东南亚古道从云南江城出发,经大路边,到老挝酌乌,再到东南亚。

  采茶古道是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古道,它连接了西双版纳、思茅、l陆沧、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茶马古道使普泪茶行销国内各省区,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法国、英国、朝鲜、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普洱茶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一条茶文化之路。它对于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茶马古道历史
  普洱六大茶山和其他一些产茶区的少数民族,均以茶作主要经济来源和物与物相换的对象,所以几乎处处种茶,户户卖茶,马帮塞途,商旅云集。据考察,这一时期每年约有马帮五万匹于春秋二季来回于滇南、滇西及越南、缅甸、老挝等地运输茶叶,随着茶叶运输的繁忙,客栈、食馆、商店也应运而起,生意兴旺,第三产业在交通沿线发展起来。往来于思茅普洱地区的马帮运输有几条干线。

  其一,由下关经顺宁(现:凤庆县)、临沧市云县、临沧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乡、双江县运输勐库茶、凤庆县茶至下关加工为沱茶,每年约有驮马4—6千匹驮运。其二,由蒙自向西至临安(建水)、石屏县,往南至城抵西双版纳。其三,以玉溪为起点,经石屏、元江、磨黑至普洱思茅。海关的设立也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运销。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895年6月21日),清政府与法国在北京签订《中法商务专条》,其中第三条规定:“议定云南之思茅开为法越通商处所。”光绪二十三正月初三日(1897年2月4日),英国又强迫清廷在北京订立《中缅条约附款十九条》,其中第十三条规定“将在思茅设立英国领事官驻扎。”,根据上述条款,1897年1月2日,法国在思茅建立了海关。1902年5月8日,英国在思茅建立海关。据海关统计,自民国元年巨民国十二年(1912-1923)经由思茅海关出口的红茶,价值白银110210两。

  思茅普洱区在历史上的盐茶马道,是伴随着盐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据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番。其卷十九《食货志》载:“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代时已开始有茶马市场,以茶易马。元代时茶叶已成为边疆各族人民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到明朝时,谢肇制已经在《滇略》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的记载。万历年间,在普洱已设官管理茶叶贸易。据考,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仅从普洱运销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之多。

  “清代中叶,清政府已在普洱府和思茅厅增设茶局,商人经营茶叶要向官方领取茶引”(即执照)。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攸乐山设“攸乐同知”,统兵五百防守山寨,征收茶捐,当时每年约有马帮一千余驮运茶叶,然后转运普洱府加工精制。由于瘴疟流行,乾隆元年(1736),清政府将攸乐同知移往思茅,改称思茅同知,从此思茅又成了普洱与西双版纳之间的茶叶中转站,思茅也因“普茶远销”而繁荣起来。从道光至光绪初年(1821-1876),思茅城商旅云集,市场繁荣。年有千余藏族商人到此,印度商旅驮运茶、胶(紫胶)者络绎不绝,滇南商道已成为一条“茶叶商道”,印度、缅甸、暹罗(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各国,均有商人来往于西双版纳和思茅、普洱之间。这时期的普洱茶马道异常兴盛。清人檀萃《滇海虞衡志》中云:“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矣。

  道光《普洱府志》载:“车里(景洪)为缅甸、南掌(老挝)、暹罗(泰国)之贡道,商旅通焉。威远(景谷)宁洱产盐(指磨黑),思茅产茶,民之衣食资焉;客籍之商民于各属地或开垦田土、或通商贸易而流寓焉。1983年思茅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古茶马驿道,至今还有那柯里驿道、茶庵塘驿道等。“那柯里驿道”在思茅至普洱之间,即今普洱县境内同心乡那柯里村的一条古茶马驿道。清光绪时,称那柯里塘,设兵6名,归中营左哨头司把总管辖。今还可见用人工打制的条石和砾石铺就的石道,路面宽1.4米,有石台阶盘旋而上,全长断续30公里。“茶庵塘驿道”是普洱至磨黑以北到省城昆明,内地南下到思茅普洱的一条古茶马驿道,在普洱县城东北12.5公里的茶庵塘坡头(海拔1960.7米),是古代重要关哨讯塘之一。清光绪年间,曾在此茶庵塘设兵五名住守。驿道在婉蜒的群山峻岭之中,过去有一小寨人住在这茶庵塘道旁,除从事一点农业外,多数是设店卖茶卖饭,接待过往茶马道的行人马帮的,因称茶庵寨子。茶庵塘因山高路险,故有“茶庵鸟道”之称,故亦成了清代普洱郡八景之一。现今还可看到宽约2米,断续长约5公里的茶马古道,石上已踏出2厘米深的马蹄印,历史之久,由此可知。

  十八、十九世纪在思茅普洱进行茶叶贸易的茶商有两大部分,石屏茶商主要垄断易武茶区的茶叶运销;腾越、思茅茶商主要垄断勐海、勐遮茶叶的运销。此外,中甸、德钦(当时称为间墩子)的藏族商队,每年有驮马三百至五百匹来到西双版纳驮运茶叶,销往西康、西藏,每年约三千担。在茶叶加工制作上,本世纪三十年代,思茅曾重立过“思普企业局”,并在勐海南糯山建立思普茶厂。解放前,墨江县有私营景星茶厂,为加工生产好茶作了努力。

  普洱茶发展了,产量增多了,利润增多了,而封建官府对茶商茶农的课税和勒索也增加了。光绪年间,云贵总督在普洱增设盐茶道,下设官茶局及盐举司,加重了茶商、茶农的苛派。由于茶捐过重,茶农受损,茶商亦无利可图,以至造成“普洱产茶,颇为民害”(见吴应枚《滇南杂记》。)到光绪末年,普洱茶已由过去年产八万担的高峰跌落到五万担。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得另走他途,过去马帮络驿,商贾云集的景象一蹶不振。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全区茶叶产量降到15000担。到1949年时,全区茶叶 种植 残存面积仅31400亩,产量仅6992担,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普洱茶马道亦从兴盛逐渐走向了衰落。

~

茶马古道反映古代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答:茶马古道源内地汉族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的马互换。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

“茶马古道”的神秘面纱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
答:它的神秘面纱就是一条关于销售茶叶的路线而已,类似于丝绸之路也是一条交通路线。

茶马古道是历史有名的商业道路,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答: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旺于唐宋时期,二战中后期最为兴旺。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为西藏属于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藏民的主要食物是奶类,酥油,牛...

贵州的茶马古道是什么意思
答:贵州的茶马古道是一条古老的商路,也是中国茶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人通过这条道路交流文化、交换商品、沟通心灵。而其中最重要的贸易品就是贵州的茶叶和马匹。茶叶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品,而马匹是一种人们进行旅行和贸易的必要交通工具。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非常深远,它带动了贸易、文化...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

茶马古道的目地是什么自治区?
答: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意义是: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特征是什么
答:(一)茶马古道简介 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连接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交通路线。它以茶和马为主要交易物品,开展了汉藏等民族的茶马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国家旅游局魏小安司长曾专题论述茶马古道旅游开发,认为其拥有世界级的旅游价值。茶马古道起始自云南、四川的茶叶产地,...

解释下“茶马古道”与“南方丝绸之路”(即“蜀身毒道”)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茶马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其中一种。南方丝绸之路泛指历史上不同时期四川、云南、西藏等中国南方地区对外连接的通道,包括历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等。南方丝绸之路的东线为从四川经贵州、广西、广东至南海的“牂牁道”,或称为“夜郎道”。南方丝绸之路的中线为从四川经云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岛的交通线...

茶马古道以什么为主要商品
答:茶。茶马古道是以茶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简介: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