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往情深《长相思》一《读书的“厚”与“薄”》

作者&投稿:弓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有人读千首诗万首诗依然写不出一首诗呢?跟王崧舟老师一起学习《爱上语文3一读书的“厚”与“薄”》,就会明白读书、读诗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才可达到“有益”与“下笔如神”的效果。

古诗词中亭台折柳、尺素难寄的刻骨相思,举杯邀月,孤舟自横的落寞孤寂,纵酒高歌、指点江山的豪迈意气,让人沉醉更让人痴迷。只有真正读懂、读透这些精华之句,才能感受诗词带给我们穿越时空的那份情感,体味到作者生命的温度。

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老师说:读诗有法,但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王老师主张将诗读厚、读薄、读活。读厚是基础,读薄是关键,读活是最终目的。

王老师以纳兰性德的一首词《长相思》为例,讲了读厚、读薄、读活的读诗方法。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很短,不算词牌和标点,总共才36个字。词很浅显,真正的生字就是一个——“聒”,“聒碎”的“聒”,声音嘈杂的意思。而真正的新词也就是一个——“榆关”,榆关就是山海关。先说把这首词读厚。

”语文老师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然不只是重复地机械地念,这样即使念万遍,依然找不到诗的感觉而应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读上一万遍,其义才会自见。王老师认为“书读百遍”是个数量上的问题,还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更是一个质量上的问题。

就层次来讲,书读百遍的第一个层次,就是把书读厚。要把这首词生发开去、拓展开去、扩充开去、链接开去。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首先,读一读前人是读《长相思》的感受,为自己的理解铺设一个台阶,搭建一个依靠。

一位读者这样解读上片:

“山一程,水一程”,一种含而不露的循环句式,形成“行行复行行”的远离动作,动作的方向是榆关,与“故园”遥遥相对,随着行程的越来越远,造成空间上的巨大张力,产生对“故园”的依恋、渴望。“夜深千丈灯”,夜色深沉,千帐灯燃,然而这不是熟悉的家园的夜晚,怎能不惹起作者强烈的思归之情?这位读者显然是对比的思维策略。将榆关跟故园对比,空间上的张力就出现了;将征途的夜晚跟家园的夜晚对比,情感上的张力就出现了。

我们再看这位读者对下片的解读: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作者多么希望能在梦中返回故园,但是帐外风雪交加的呼啸声使他难以入睡,这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辗转反侧的他怎能不埋怨这聒耳的风雪声呢?“故园无此声”,故园有什么声呢?是母亲的亲切嘱托,还是妻子的浅笑低语,或者……

读者仍使用对比的策略。将征途的风雪声跟故园的无此声进行对比。征途的风雪声是确定的,而故园的无此声则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但这个空间又是有一定边界的,那就是没有这样聒噪的风雪声。显然,这里讲的声音绝非一般意义上自然的声音,而是饱含着亲情、爱情、友情的声音。读了这篇解读《长相思》的文字,我们的思维就慢慢地开阔起来,这就是一种读厚的表现。

要将诗读厚,仅仅参考一位读者的解读显然不够。我们再来看一篇:

以“山一程,水一程”六字叠韵发端,是此调正体,而全用口语组织,予人自然奔放之感,为下文“夜深千帐灯”五字拓开地步。此五字粗看亦寻常,细味之则朴素中兼有气象万千,为他人累千百字所刻画不到。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此深致推奖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体味甚是,也足见纳兰此句之地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我们发现,这一篇的解读就是按照王国维的核心理念来的。读者既从境界这个角度整体着眼,认为《长相思》给人一种自然奔放之感;又从名句这个局部入手,挑出“夜深千帐灯”,细细品味,深致推奖。这种读法,既古典又经典。

第三,参考其他读者的解读时,还会遇上跟自己的理解不同的观点,这时该怎么办呢?

这位读者的解读显然同前面两位的解读不一致,甚至出现了矛盾,这位读者的解读是立体的,是层层递进的,用这位读者的话来说就是情感的三级跳:①亲人的依依惜别情,②征途的萧萧豪情,③英雄的烈烈壮怀情。总体上来看这位读者对这首词的解读是积极向上的。

解读的基调是一样的,依然是正面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把亲情看作是搏击人生风雨的力量源泉,所以这样的解读就非常的励志。

二、知人论世,以人解诗。

为什么同一首词,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呢?王老师认为要深入地了解作者纳兰性德。

①纳兰性德是个天才。出生名门,记忆超群读书过目不忘,成为神童。

②纳兰性德是个学霸。22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七名,做了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圣德皇帝喜欢。

③纳兰性德是个专家。主持编撰过《通志堂经解》,将其余的资料编成《渌水亭杂记》,内容广博,涉及数学、建筑、儒学、奇闻异事等。

④纳兰性德是一位大咖。24岁时编写了自己的作品集《纳兰词》,并且非常畅销。

⑤纳兰是一位情种。重视感情与自己的妻子卢氏相亲相爱,结婚三年后妻子去世,纳兰在自己的词作中不断地回忆、书写与妻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可惜如此多才多情的纳兰一聚一饮、一醉、然后一病不起,31岁便溘然长逝。

纳兰传奇的一生,也就造就了他传奇的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

三、广读纳兰词,细品《长相思》

读纳兰的《河传》,体会《长相思》中“故园”的“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读《虞美人》,体会纳兰与妻子之间的浪漫生活,用中国画的手法在妻子的罗裙上画出山水花鸟,妻子第二天穿上后便会浮光潋滟,身姿漪狔;读《如梦令》中“又被河声搅碎”,领悟《长相思》中的“碎”,会发现在纳兰的300多首词中,“碎”一共出现了16次;读《菩萨蛮》,纳兰在《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中会不会问自己“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问出无奈与惆怅。

当我们了解了纳兰这个人,读了纳兰的词,就能进一步了解纳兰的生命特征和情感旨趣。“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进入到纳兰的《长相思》中去。

四、读同类主题诗,厚纳兰《长相思》。

纳兰词的主题是“乡心”和“故园”,我们可以从孟郊的《游子吟》、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读出作者的故园,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太原早秋》、崔灏的《黄鹤楼》中读出思乡之心。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词,拥有同一颗心,就是对故园的依依留恋之心。这里的乡心,不仅是纳兰的,也是民族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而且也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就是文化。

读懂一首诗词,不仅要对作者的人生做细致入微的感悟,而且要读众多读者对作品的解读,跨越时间,领悟作者在诗词中的全权之心,琢磨感悟,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我们才能将诗读厚。

第二,读薄:《长相思》上片读薄为一个“身”,下片读薄为一个“心”。“碎”将身心联系,读一首词就可以读懂一个词和一个人。可谓一词,一时间一字一人生。

第三,读活:唐圭璋先生就是把词读活了。他不仅把自己放进去,而且把学生放进去。独活就是当你面对自己生命中没有经历过的一种体验,带你能将自己放进去,使你自己融入到词的意境中去。感受自己的感受,体验自己的体验,这就是将词读活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们随着古典诗词一起长大。踏上自己“山一程水一程”时,是否想到“故园无此声”?听着自己人生“风一更雪一更”时,是否会想到“故园无此声“?往后余生,是不是能活出自己一往情深的《长相思》呢?

读诗的方法:读厚、读薄、读活。

~

《长相思》这句诗词的意蕴
答:作者:晏几道(北宋)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赏析: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词的上片,...

长相思(纳兰性德)
答: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

林逋的《长相思》
答:林逋《长相思》赏析 《长相思》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作者简介: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浙江杭州),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趋荣利,终身不仕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赏析:“吴山青...

纳兰性德 长相思的诗意是什么?
答:山水情深 风雪意浓---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

《长相思》是一首什么?属于什么类型?
答:2、诗句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3、翻译 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4、赏析 ...

长相思整首诗诗句是啥意思
答: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的诗意?
答:《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一首什么诗?
答:《长相思》是一首边塞诗,描写了边塞军旅途中的思乡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创作背景: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

每日一词《长相思》
答:【诗词背景介绍】唐代都市中商业繁盛,诗歌小说中很多描叙商贾行旅之事,这在敦煌词中亦有反映。《长相思》三首分别描绘了三个久居异地,不归故乡的客商。第一首写在外暴利致富的客商,整天饮酒作乐,不想回乡。第二首写经商失败,孤身无钱,想回故乡而不可得。第三首写流落在外,染病身亡,到死不...

《读书,在大学 | 长相思》
答:文/扬蹄 毕业一年,《长相思》竟已看三遍。三遍!我是那种很懒的人。懒到什么程度呢?书不看第二遍,事情也是做得一气呵成。即使结果不尽人意,或是明知自己第二遍会比第一次强很多,我还是会懒得经历第二遍。因为第二遍给我的感觉像是在逼迫。《长相思》的英文名叫“lose you forever”。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