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山战役:解放军三面包围越军,为何留一退路?是为了让越军撤退? 谅山战役的伤亡情况 谅山战役有什么影响

作者&投稿:丑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于我国历史有所了解的小伙伴们应该也会了解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这场自卫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场战役非常重要就是谅山战役,在这场战疫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势是非常令人迷惑的,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解放军对于越军进行了包围,但是仅仅只是三面包围还留了一面缺口,那么这样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呢?难道是为了让越军进行撤退吗?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侵犯我国的国家主权,而我国为了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也是发动了自卫反击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越南是一败涂地,而我国的解放军却气势如虹,屡屡取得胜利,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谅山战役这场战役也是彻底消灭了越南的主力。

谅山战役发生的地点就在谅山,谅山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干道以及交通枢纽,地理优势十分卓越,所以越南根据地理优势,在这场战役中占尽了天时地利,而且这场战疫中地形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对于解放军而言形势并不良好,但是我国仍然取得了胜利,在量山战役中,我国主要是包围了越军三面,但是又留了一面的缺角,这个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伏击越南持续增援的兵力,剿灭敌军,而且也更加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在谅山战役中,解放军不仅消灭了前来增援的越南,其他军队而且还歼灭了驻守谅山的军队,可谓是大胜。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是取得了很多胜利可谓是势如破竹,而越南丝毫没有抵挡之力,但是这终究是付出了我国一些解放军的生命,让人十分痛惜,在最后我国也为了和平,解放军撤出了越南。



这是许世友的作战策略。他认真分析了局势地形,决定对越军来一个三面合围,就是从三个方面对越军进行围剿,而给对方留出一条撤退之路。谅山形势非常复杂,给他们留出的一条路是特别难走的陡峭山路,如果他们突围就必须选择此处。

这是由于中国不想将其他的国家赶尽杀绝,而且也不想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才会给对方留退路。确实是为了让对方撤退,也是为了让对方认识到自己错误,认识到自己的军事实力敌不过我国。

解放军三面包围越军,留下一条退路是为了让越军迷途知返,解放军是比较善良的。

屁,战争还讲究情面?围三面是让敌人觉得还有退路无法坚定誓死抵抗决心,一但从那一路逃跑部队便会泄了气,那就大溃败,路上可以伏击和追击那就稳赢不输了

对越自卫反击战谅山战役到底有多惨烈~

60张老照片告诉你(照片太多了不让发你自己搜好多的)


谅山战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组成部分,1979年3月1日,谅山爆发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的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反击,并使用化学武器。




42军被迫后撤,中国紧急将后方炮兵师拉至前线进行压制即拼刺刀(解放军炮兵所谓拼刺刀是指接近前线,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拼刺刀),两方皆损失惨重。




中国方面在3月1日9时30分集中300门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当时许世友愤而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




参战的中国军队士气亦受到鼓舞。 3月4日,越军308师遭中国两个师由侧翼突袭击退,解放军攻占谅山。




越南谅山,位于直面中国广西的越南北部,北距中越边境18公里,南距越南首都河内130公里。谅山以北,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谅山以南,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北部平原。有公路、铁路纵贯谅山,北可达中越边境,南则直通河内。



因此,谅山不仅是越北的交通枢纽,更是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谅山市周围被扣马山、巴外山等山岭及一系列高地所环抱,地形十分险峻;市区则分为南北两部,以横穿而过的奇穷河分界。



如果要在越北用兵,谅山正是锁钥之地。守住它,可将来敌挡在越北山地;拿下它,便一马平川,直取河内。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处是必经之地,然后传檄可定。



1979年2月,谅山又陷入一片血火战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广西战区,以拿下谅山为既定目标。自2月17日开战以来,东线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迭经苦战,穿插东溪,会攻高平,缠斗同登,虽付出了重大牺牲,但攻坚必克,至2月25日,已形成威逼谅山之势。



从正面进攻谅山,只有一条经同登向南至谅山的公路,周围则尽是山地丛林。越军第3师将主要兵力摆在了谅山外围的各个山头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



中国军队的机械化兵力只能通过公路经达此处,便要遭到猛烈的打击。与此针锋相对,中国军队的战法则是先控制外围山岭高地,逐个拔点,扫清谅山外围越军,再沿公路发起总攻。



1979年2月27日清晨,谅山战役开始。中国军队发起了10分钟的火力急袭,然后55军兵分三路,以163师487团猛攻扣马山,488团进攻417高地,164师491团直取巴外山。其时整个谅山周围大雾弥漫,天上又下着细雨,能见度很差。



中国军队像潮水一样扑向各个高地。扣马山、巴外山、417高地分布于谅山两侧,距离市区3~5公里不等,大都由十几个山头和高地组成,其间遍布丛林和岩穴,地形十分复杂险峻。越军防守部队占据了各个山头和高地,以迫击炮、火箭筒和高射机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居高临下阻击中国军队的进攻。




进攻扣马山和417高地之战一波三折。其时天空雨雾弥漫,因为看不清方向,中国军队密集的进攻队形经常误撞越军火力网,遭到了很大伤亡。为打开局面,坦克部队发起冲锋,以坦克和战车为先导,吸引越军的火力,引导步兵进攻。这个办法开始还比较有效,步兵跟着坦克逐次跃进,不断向纵深插入。



后来越军集中'冰雹'火箭弹和高射机枪进行火力打击,中国军队坦克连续被击毁击伤,进攻再次被压制。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的炮兵进行了纵深炮击,以密集弹着点开辟进攻道路,同时还发射大量燃烧弹,为茫茫雨雾中的步兵指示攻击目标。



进攻部队也改变了打法,将密集队形组成不同梯队,以营为单位,采用班、排疏散队形,交替掩护,多路攻击。炮兵观察所紧随步兵前进,随时为炮兵提供射击坐标,呼唤炮火支援。



步兵每攻下一个制高点,便发射信号弹,炮兵部队则立即进行向上200米火力突击,将越军的下一个火力点置于火网之下。然后,步兵再发起冲击。这样,中国军队像梳头一样密集推进,拔点攻击,一个个打掉了越军的火力点。



血战至27日下午17时,163师终于攻占了扣马山主峰和邻近的417高地。164师491团进攻巴外山的战斗也很激烈。巴外山位于谅山市东北,由10余个大小不同的高地组成。在此防御的越军有1个营,主要兵力固守在巴外山主峰和北侧的440高地,炮兵布置在主峰西侧,阵地外围设有大面积雷场。



阴雨浓雾中,中国军队发起强攻。491团打得很聪明,以一个营的部队从东面佯攻,吸引了越军的火力。另以一部秘密潜伏接近,迅速排雷,将越军的雷场打开了一条通道。然后中国军队穿过雷区,攀上陡壁,突然接近越军阵地,双方激烈对射。



与此同时,491团另一部迂回主峰西南,发起突然攻击,一举摧毁了越军炮兵阵地。各路中国军队发起全面攻击,东西夹击,历经肉搏推向主峰。经一天激战,全部歼灭防守越军,占领巴外山主峰。



与此同时,54军162师进攻谅山西北的七溪。七溪,在1950年抗法边界战役中,曾是法军覆灭的坟场。而此次,面对中国军队的凶猛穿插,越南守军很快便土崩瓦解。中国军队一鼓作气占领了七溪,控制了重要的飞机场,切断了越军东援谅山的交通要道。



而在谅山东部的禄平、横模地区,中国军队43军不顾连日激战的疲累,长途奔袭,连续击破越军防线,如期攻克禄平,控制了越军西援谅山及海上南逃之路。激战至2月29日,谅山外围防御要点已被全部扫清。



中国军队从东、北、西三面直扑谅山市区。仗打到这个份上,越北的大势已经决定了。因为越军迟迟没有调动预备队进行反攻的迹象,仅靠谅山孤城是无论如何挡不住中国军队进攻脚步的。



然而谅山又太重要了,失了谅山,首都河内就将直接面临兵锋之下。因此,英雄的'金星3师'在此作了最后一搏。3月1日上午,55军集中了30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谅山,30分钟落弹几万发,谅山市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随后,55军分兵数路,以163师为主攻,其489团主力沿铁路向谅山奇穷河大桥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沿铁路西侧展开向谅山北市区攻击;488团沿279高地亦向奇穷河大桥攻击前进,协同489团歼灭铁路以东、谅山以北地区之敌。164师和165师则紧靠163师左右两翼协同进攻。



越军3师依托防卫阵地节节抵抗,猛烈程度堪称空前,其炮兵部队竟与中国炮兵打起了对攻,谅山之战成为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最激烈的战役。在中国军队进攻的主要线路铁路沿线附近,分布着大小石山和279高地等几个山头制高点。越军以高射炮、高射机枪和重机枪组成密集火力封锁了进攻道路。



中国军队发起数次进攻,伤亡很大而进展缓慢。在加强了炮兵火力支援后,489团推进到了大小石山脚下,488团也包围了279高地。因守敌火力过于密集,互相支援侧射,进攻至傍晚,中国军队仍无法得手。3月2日晨,中国军队改变战法。在进行了10分钟的炮火急袭后,坦克部队和炮兵部队进抵前沿,以猛烈炮火压制越军火力。



同时,中国军队分成多路集群,同时向大小石山、279高地发起攻击,另以一部沿铁路穿插奇穷河大桥,准备截断北市区守敌退路。争夺大小石山的战斗极为激烈,为消灭越军火力点,中国军队把坦克和直瞄火炮前推至距敌500—800米处,进行猛烈的抵近射击,压住了越军火力,从而掩护步兵小群多路从侧翼接近。



各个山头上越军的碉堡、岩穴成群连片,中国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奋勇迫近,利用炸药包、爆破筒和火焰喷射器,一个洞一个洞地拔点攻击,逐渐占领表面阵地。激战至9时45分,小石山被攻克。依托小石山阵地,中国军队加快了进攻速度,一面以炮火居高临下压制大石山之敌,另一面发起多路进攻,使越军四顾不暇。至上午11时,大石山和279高地也被攻占。与此同时,另一部中国军队沿铁路穿插跃进,经几度混战,直插奇穷河大桥,堵住了大桥以北地区的越军的退路。



中午时分,55军163师、164师和165师全部突入谅山市区。越军据守建筑物和路障顽强阻击,中国军队以坦克向前直冲轮番打掉越军火力点,又将火炮推到大街上,抵近平射,步兵再冲上去肃清残敌。中午12时,164师491团3营冲入了省府大楼,在楼上升起了中国军队的红旗。随后,谅山市公安局、国际旅行社等地纷纷攻克,各路中国军队会师于奇穷河大桥。战斗至3月2日晚,越军的零星抵抗被肃清,谅山北市区全被中国军队控制。


3月4日6时50分,中国军队55军、43军等部队组成突击集群,以猛烈的炮火开路,冒着弥漫天地的浓雾,沿奇穷河大桥和乘冲锋舟、橡皮舟等分数路抢渡奇穷河。越军第3师据守南岸的428、391和文庙等3个高地,进行了顽强抵抗。然而大势已去,在优势中国军队的进攻下,越军伤亡惨重,陷入混乱之中。至4日中午11时,3个高地全被中国军队夺取。越军第3师苦战不退,结果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主力部队基本被歼,谅山彻底攻克,中国军队最远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5公里。


谅山战役至此结束。中国军队占领此处,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如果中国愿意,饮马河内也是指日可待。越南首都此时已是一片混乱。3月5日,我国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55军一战成名,在此次对越作战中歼敌1.3万余人,成为东西二线9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1、伤亡情况:谅山战役中敌我伤亡比为2.1:1。我军歼灭越军10509人,其中毙敌10401人,俘敌108人。缴获武器弹药和各种军需物资一大批,炸毁越军坑道、工事、军营、机场、政府机关及公共建筑物等目标2920个,基本全歼越南第3师。我军第55军战斗伤亡4900余人,其中阵亡1249人。
2、影响:谅山战役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组成部分,是中越之战的高潮。歼灭了敌方大量援军,歼灭了越军有生力量,凉山战役的胜利宣布对越反击战的胜利。是历史性的战役。
1979年3月1日,谅山爆发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的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反击,并使用化学武器。我军第42军被迫后撤,中国紧急将后方炮兵师拉至前线进行压制。3月4日,越军308师遭中国两个师由侧翼突袭击退,解放军攻占谅山,两方皆损失惨重。

扩展资料谅山战役结束。中国军队占领此处,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如果中国愿意,饮马河内也是指日可待。越南首都此时已是一片混乱。
1979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55军一战成名,在此次对越作战中歼敌1.3万余人,成为东西二线9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谅山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