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推荐电影《超脱》但不建议看第二遍?

作者&投稿:俟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电影《超脱》讲述的是亨利•巴赫特来到社区学校担任代课老师。学校因学生反叛、经营不善而濒临绝境,多丽丝为首的一批教师备受煎熬。而他面对误入歧途的少女艾瑞卡,亨利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在学生梅丽迪斯因身材肥胖陷入痛苦时,他始终试图引导她走出困境;就连被学生虐待而死的猫,他也怀有悲悯之心。

2)影片中没有一个完好的人,这里所说的完好是指真正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每一个人都看似体面,却无一不深陷生活的困境,灵魂饱受现实的折磨。主角亨利童年目睹母亲自杀,长大以后一直无法忘怀这段惨痛的经历,以致他始终不敢与他人建立情感的联系,他虽然把自己摆在局外人的位置,但心底实则渴望爱与温暖。

3)艾瑞卡未成年就流落街头,靠性交易维持生计,经常受到男人的凌辱和殴打,对社会早已丧失希望,得过且过,对自己的未来也毫无计划。

4)梅丽迪斯喜欢绘画和摄影,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敏锐的触觉,可她家人却觉得艺术没有前途,让她把心思放在减肥和打扮上,她还经常因身材肥胖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内心十分自卑。   还有事业婚姻陷入双重危机的校长、生活单调的女教师、从不被看见的男教师、表面幽默实际总吃抗压药的教务长……他们人前看似或光鲜、或温和、或软弱、或开朗,人后却在承受不为人知的煎熬。影片有一段上帝视角的简短剪辑,校长、女教师、男教师、心理博士工作之外的生活状态交替出现,他们与伴侣毫无共同话语,孤独和苦闷无处诉说,将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5)影片的配色让人觉得难以呼吸,尤其在所有人物情绪爆发时都是特写的正面镜头,将我们带入到那个焦虑的情景内,画面的冲击和大量碎片化的剪辑。这部影片将里面的人物塑造的极具风格化:胖女学生自杀死在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蛋糕下面·····,女心理医生在自我放弃的学生面前崩溃,幽默老师用幽默缓解学生的问题,却只是缓解。

6)电影的快结尾之处,亨利·巴赫特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面除了桌椅、杂乱的被扔掉的纸张,黑板......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这令我想到当一个人竭力地去创造和完成某个作品的最后就是为了和它告别的可悲性,很难不感到生命的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性的展示,它充满了无法排解的忧郁。其实每个人都是忧郁的,只不过有的人为它种上一棵树,有的人为它涂上颜料,还有的人用笼子把它关起来......而选择的不同,所接收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



影片的配色让人觉得难以呼吸,尤其在所有人物情绪爆发时都是特写的正面镜头,将我们带入到那个焦虑的情景内,画面的冲击和大量碎片化的剪辑。这部影片将里面的人物塑造的极具风格化:胖女学生自杀死在了自己亲手制作的蛋糕下面·····,女心理医生在自我放弃的学生面前崩溃,幽默老师用幽默缓解学生的问题,却只是缓解。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看了第1遍就是有一种特殊的恐惧感,如果再看第2遍的话,你会发现生活都没有意义了,所以不要乱看这样的电影。

因为这部电影的配色让人觉得特别压抑,特别难以呼吸,而且感到非常焦虑,里面有很多碎片化的剪辑,让人们特别难过。

~

《超脱》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第一次看《超脱》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二年级。以我当时的理解能力并没有办法完全理解这部电影,只是觉得内心有说不出口的压抑和无力感。这部片子探讨的是家庭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拯救与被拯救,自欺与欺人。其实直至现在,我可能知道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但我不会懂,可能一直都不会懂。就像我们不理解主人...

电影超脱观后感
答:电影《超脱》观后感人生来就会痛苦。我丝毫不质疑这句话,我相信无论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顺利和幸运,他/她也终会感到作为人类的痛苦,这是共通的、无法逃避的。比如读高中时的我有很长一阵子即使没有遇到什么困境或人生重大挫折,却也经常感到压抑和不开心,和好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电影,沉浸在影片中...

2021年暑假琐记5:挽救绝望的灵魂——《超脱》
答:如果你常常在午夜游记于“网易云音乐”,那么你一定也见过在一些曲调忧愁的音乐下面见到过一些伤感的评论:“人是为了救赎自己而活着”“极致疯狂是一瞬的 长久的话就是死亡”之类的。其实他们也都来自于一些较为经典的书籍亦或是电影。丧文化不断地冲击着年轻人,悲伤的艺术不断浸透人们思想。《超脱》既...

《超脱》:“你们之中有多少人,曾经感受过紧压在胸口的压力?”_百度知 ...
答:《超脱》这部电影在多处引用了阿尔贝•加缪的这段论述。这段法国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代表人物的絮语总是令人不胜感伤,即使是在观影结束后,仍会在观影者脑海之中喧嚣不休。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又没有一个人摆脱孤独。“我们都有问题,我们都有眼下要处理...

无比复杂又深刻的《超脱》
答: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电影:名叫《超脱》,好像比谁都看得淡然,但其实主题极其复杂和沉重;抱着治愈之心来观看,看完之后整个人更加抑郁;表面上说的是教师在学校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但却反应了整个人类的困境。这种从名字到内容的对比,让我莫名地想到了《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一句话:只有必然,...

《超脱》:治愈而致郁
答:这是一部致郁又治愈的电影,在这个荒芜的世界,有人得到了温暖,有人无人问津。我觉得这不完全是一部抑郁的电影,它总是在绝望中透出一些光,然后让光慢慢涣散,最后消失不见,至于你可以得到什么,全在个人。也许你看到了抑郁,也许是绝望,也许是在乎……有些坎过得去,有些坎过不去,过不去的...

《超脱》:一场灵魂的自我救赎
答: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从阿尔贝·加缪这位哲学家及作家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关键词“荒诞”与“救赎”,而这便是《超脱》这部作品的主题色彩。      《超脱》这部影片以教育为背景,影片主要表现出在不...

《超脱》教育也许是治愈童年的良药
答:超脱这部电影我很久前就看了,深深地被 阿德里安·布劳迪 的忧郁气质所吸引。从他忧郁冷酷的外表下,埋藏着一颗善良,柔软的内心。 这是一部 年在 翠贝卡电影节 上映的片子。 影片在一种压抑,苦涩的故事情感中展开,从学生的目中无人,教师的绝望失落中,让观众看到了诸多重要社会议题,如学生青春期教育,对于女性的社...

电影《超脱》观后感
答:也许在看到她第一眼,我们讨厌她的粗俗不堪,但是在粗野外表下是一颗无助恐惧和对爱深深的渴望灵魂。电影中,那个日日站在铁丝网边的老师,老婆孩子是看不到他的,突然有一天亨利问他你在干嘛,他说你能看到我吗?这太残酷了。原来我不是隐形的,原来我是能够被看到的,可是身边的人却从来看不到我...

身体超脱社会,灵魂超脱躯体 ——《超脱》浅谈
答:             电影《超脱》含蓄地表达了很多深刻的思想,值得我们深思与挖掘,对于其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它更像是一场自我救赎。        这部电影的叙事和表现特征明显。区别于大多数电影的娓娓道来,...